揭祕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公元前二六二年,武安君白起攻下了韓國的野王城,韓國的版圖自此被分割為兩部分,上黨地區和新鄭國都地區的聯繫被切斷,上黨官民陷入了孤立無援和無處可退的困境。上黨太守馮亭決定將上黨地區獻給接壤的趙國,以換取趙國的庇護,趙國上下立刻派出平原君前往接收土地,廉頗率軍在長平接引上黨的官民。來勢洶洶的秦軍和扼守長平的趙軍隨即展開了戰爭,決定戰國未來走向的長平之戰就此展開。長平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趙王聽信秦國間諜散佈的言論,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掉了廉頗,導致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國降卒被殘忍坑殺,自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軍的攻打。但是歷史的真相就真的是這樣嗎?紙上談兵的趙括承擔了趙軍戰敗的所有責任合理嗎?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揭秘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趙王丹作為決策者要承擔大部分責任。趙王作為趙國的君主,在長平之戰前後掌握著決策權。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趙國接受了秦國嘴邊的上黨地區,不僅派出平原君到上黨給馮亭等人授爵位分土地,而且派出廉頗率軍在長平地區庇護逃過來的上黨軍民。秦國為了蠶食吞併韓國的土地,發兵攻下野王城切斷聯繫,只等坐待上黨的韓國百姓投降,結果趙國從中竊取了勝利果實,摘了上黨這個桃子。但是話說回來,趙王丹對自己國家的實力沒點數嗎?兩年前剛繼位的時候,面對秦國來勢洶洶的攻打,被迫把弟弟長安君送到齊國充當人質,換來了齊國的救援。你是哪裡來的勇氣認為,馮亭等人是因為仰慕你的恩德,才將上黨地區獻給你的?


揭秘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長平之戰爆發後,趙軍損兵折將。趙王丹的決策再次出現問題,派遣鄭朱前往秦國求和,結果秦國將鄭朱求和的事情大肆宣揚。其餘諸侯國聽說秦趙兩國已經媾和了,也就沒有出兵幫助趙國的打算,趙國立即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為何說趙王丹的決策有問題?因為秦國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在長平與趙軍對峙,顯然是打著滅掉趙國的盤算,此時最佳的決策就是派出使者到其餘諸侯國求援,這些諸侯國為了自身利益考量也不會幹看著,有糧食的出糧食,有兵力的出兵力。


揭秘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趙王丹的決策在換將上面也出現了問題。廉頗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軍事指揮才能自然毋庸置疑,但是面對戰力超常的秦軍也無可奈何。在與秦軍野戰頻繁失利後,廉頗便下令堅守營壘,拒絕與秦軍交戰。範睢派人在趙國散佈流言說:“秦國所怕的只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廉頗好對付,他也快投降了。”趙王丹聽信流言後不顧藺相如的勸阻,決心換掉損兵折將的廉頗。沒錯,長平之戰的時候藺相如還健在,但是當年那個從諫如流的趙惠文王已經不在了,趙國的國相也換成了平原君。


揭秘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到這裡很多人就會將戰敗的黑鍋甩在趙括的頭上,但是我要說的就是趙王丹用趙括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希望趙括重拳出擊,在野戰中擊敗秦軍,結束這漫長的戰爭。事實上趙括也是這樣做的,到任後更換軍官,主動出擊秦軍。但是對面的秦軍統帥換成攻擊性更強的白起,白起尤為擅長奇謀,先是誘敵深入,然後切斷趙軍的退路和糧道,突圍失敗的趙括只能固守待援。


揭秘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戰爭進行到這個地步,勝負還未揭曉。此時的趙國只要打通糧道,將糧草送至趙括的軍中,趙軍反敗為勝也未可知,但是趙國本來就不是農業大國,長期的戰爭消耗了趙國大部分糧草,這也是趙國為何急於結束戰爭的部分原因。於是趙王派人前往齊國請求接濟糧草,但遭到齊王的斷然拒絕。在絕食四十六天後,趙括只能親自率軍出戰,結果就是趙軍大敗,趙括被當場射殺,餘下的四十萬趙軍投降。為了永絕後患,白起下令坑殺四十萬降卒,嚇得所有諸侯國肝膽俱裂,天下為之譁然。


揭秘長平之戰的歷史真相,紙上談兵的趙括憑什麼背鍋?

長平之戰結束了,戰敗的黑鍋被扣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頭上,卻少有人談及作為決策者的趙王丹。正是趙王丹貪圖天上掉下的餡餅,點燃了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在戰爭失利的時候又決策失誤前往秦國求和,錯失了求援諸侯國的最佳時機。然而最大的錯誤則是排斥老臣老將,啟用平原君趙勝、趙括等資歷淺薄的人,還輕信樓昌、樓緩等親秦派的建議,最終葬送了整個趙國,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