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配伍

简介

乌药,拉丁文名: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别名:旁其、天台乌药、鰟魮、矮樟、矮樟根、铜钱柴、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为樟科山胡椒属下的一个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胸径4厘米。树皮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一般长3.5-8厘米,直径0.7-2.5厘米,外面棕黄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凉感。幼枝青绿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脱落,老时无毛,干时褐色。顶芽长椭圆形。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用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高。生于海拔200-1000米向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中国多地有栽培。

图片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配伍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配伍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配伍

功效与主治

功 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 治

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性味归经

性 味

辛,温。

归 经

归肺、脾、肾、膀胱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

禁/宜人群

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

炮制

未切片者,除去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薄片,干燥。

相关配伍

1、《校注妇人良方》缩泉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2、《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

3、《和剂局方》小乌沉汤:治胸腹胁肋闷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配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