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配伍

簡介

烏藥,拉丁文名: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別名:旁其、天台烏藥、鰟魮、矮樟、矮樟根、銅錢柴、土木香、鯽魚姜、雞骨香、白葉柴。為樟科山胡椒屬下的一個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胸徑4釐米。樹皮灰褐色,根有紡錘狀或結節狀膨脹,一般長3.5-8釐米,直徑0.7-2.5釐米,外面棕黃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細皺紋,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涼感。幼枝青綠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金黃色絹毛,後漸脫落,老時無毛,干時褐色。頂芽長橢圓形。葉互生,卵形,橢圓形至近圓形,用於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藥用價值高。生於海拔200-1000米向陽坡地、山谷或疏林灌叢中,中國多地有栽培。

圖片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配伍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配伍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配伍

功效與主治

功 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 治

用於寒凝氣滯,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疼痛,經寒腹痛。

性味歸經

性 味

辛,溫。

歸 經

歸肺、脾、腎、膀胱經。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產地

主產於浙江、安徽、湖南、湖北。

禁/宜人群

氣血虛而內熱者,雖有氣滯,亦當慎用。

炮製

未切片者,除去細根,大小分開,浸透,切薄片,乾燥。

相關配伍

1、《校注婦人良方》縮泉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

2、《醫學發明》天台烏藥散:治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薑等同用。

3、《和劑局方》小烏沉湯:治胸腹脅肋悶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

性狀鑑別

本品多呈紡錘狀,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長6~15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可見年輪環紋,中心顏色較深。氣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

質老、不呈紡錘狀的直根,不可供藥用。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配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