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有很多人都沒搞懂陳皮的用法,你知道為什麼嗎?

在生活中,人們用陳皮泡水、用陳皮煲湯、用陳皮入藥,基本上都是直接用的“裸陳皮”,就是說買回來的陳皮是什麼樣就怎麼樣,也不做任何處理就放入杯中、鍋裡或是藥罐裡。可是這樣的做法,大家只能得到陳皮一半功效,另一半功效為什麼得不到?就是因為沒有“去白”!

陳皮,就是常見的橘子的皮,將它剝下來曬乾或是焙乾,放的時間越久,陳皮的藥效就越好。因為陳皮可以藥食兩用,所以在生活中,人們吃完橘子之後就把皮子留下來,備放在那裡,等到做煲湯的時候就放入一點陳皮在菜裡面,因為陳皮味辛苦而性溫,具有清香的味道,用來煲湯不僅能讓陳皮的清香之味融入到湯內,還能促進人們的食慾和溫暖脾胃。

有很多人都沒搞懂陳皮的用法,你知道為什麼嗎?

人們也喜歡將陳皮單獨用來泡水當茶飲,除了它味道獨特以外,還因為它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等藥用的功效,它能調理脾胃、止痛、散寒溼、祛脹氣,治療噁心嘔吐以及化痰止咳平喘。

正因為陳皮有這樣的妙用,所任人們就特別的偏愛這個食材(或藥材),當然,它也是臨床上面臨床醫生常常運用的一味藥材。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運用陳皮的時候,非得要注意一下才能獲取“良效”!

大多數草本古籍都記載了陳皮的藥用功效為何,如《神農本草經》載“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但是在很多非草本古籍上面,講到組方用藥該如何炮製的時候都有特別提到陳皮要“去白”才行,如《御藥院方》當中的“思食調中丸”,這個方子用以治療脾胃久弱、胸膈痞悶、肢體倦怠、嘔逆噁心等病症,組方為“神曲、麥柏、半夏曲、陳皮去白、烏藥各一兩,檳榔、人參各三分,木香,沉香各半兩,白朮一兩半”,用陳皮去白的方劑還有非常多!

有很多人都沒搞懂陳皮的用法,你知道為什麼嗎?

那麼,為什麼在用這些方劑的時候陳皮為什麼要去白呢?

陳皮主歸於脾肺兩經,在治療疾病方面,需要各自主入肺經和脾經的時候,必定要和陳皮配伍不用的藥材,而入脾的時候就一定要去白!入肺的時候就不需要去白!為什麼?理由很簡單,陳皮的內白又叫做橘絡、橘筋、橘絲,它味兒苦甘,性平,能夠通絡化痰止咳,當然它也歸脾肺兩經,但是從功效上面來看,它卻更偏向於肺,所以在治療方面需要偏向於化痰的,我們就不需要去掉內白。

但是如果不是取這方面療效的,而是偏往脾經方向的,比如說治療噁心嘔吐、腹痛、氣滯等等,不管是入藥、入湯、入粥還是泡水喝,都要去白才能達到最佳功效,因為陳皮的藥用功效主要在外皮,而有的陳皮內白較厚又苦,所以不去內白的陳皮藥效一定不如去白的陳皮好!

有很多人都沒搞懂陳皮的用法,你知道為什麼嗎?

去內白方法,將瓣狀的幹陳皮用冷水泡開,待內白被泡軟之後,就用刀將內白刮掉。需要注意的是隻能用冷水泡開,這樣就不會讓陳皮的藥性揮發。

記住:用的時候再製作!

記住:想要用它治什麼症,就看它是偏向那個經,偏脾的就去白,偏肺的就不用去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