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一、長安春季詩中的曲江意象

與牡丹相似,由於春季宴飲及遊冶活動的盛行,曲江連同其周邊的慈恩寺一併成為了詩人對於盛唐記憶中永恆的話題。事實上,春季詩中的曲江大多呈現出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

無窮羅綺填花徑,大半笙歌佔麥畦。"(章碣《曲江》)此日的曲江遍是身著羅綺之人,而笙歌、鶯啼之亦交錯不絕,並且"相尋不見者,此地皆相遇"(劉駕《上巳日》),唐人的遊覽之盛可以想見。

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曲江作為意象一般出現於四類詩歌主題之中:其一,對春季繁盛景象的吟詠之作中。在此類作品中,曲江代表了長安城中最美的春景,不論是應試詩中的"異香飄九陌,麗色映千門"(曹著《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還是平日裡詠春時的"兩岸煙花錦不如"(趙璜《曲江上巳》),前往曲江遊賞的詩人們總會驚異於繁花勝錦,熙熙攘攘的景象,感慨曲江之繁華,大唐之昌盛。

因此,在這類詩歌中,曲江幾乎可與"繁華"劃等號,尤其是在其旁邊慈恩寺中的牡丹盛開之華貴,杏園折枝之榮耀的烘托下,唐代曲江的定位已不僅侷限於長安春季的遊賞勝地之一,更是成為了整個唐代華貴無匹的代表。

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其二,對中第、下第的書寫之作中。由於科舉後常會於曲江設宴,故久而久之,曲江逐漸成為了科舉中第的代名詞,對於落第舉子而言,曲江亦成為了他們心中難以跨越的一關。秦韜玉在落第後曾有"此中境既無佳境,他處春應不是春"(秦韜玉《曲江》)之語,可見對於落榜詩人而言,只有科舉後的曲江一宴才能稱得上給長安的春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詩人此番雖需返家,卻仍不忘道出明年二月重來曲江,體驗金榜題名後醉飲花塵的豪言壯語。

其三,在貶謫詩人的往事追憶之作中。對於許多貶謫詩人而言,科舉後的曲江宴飲已成為其人生中的巔峰記憶,因此,他們常常作詩與同年共憶起當年的場景,曲江在此時常與杏園相聯繫,詩中往往會提及杏花、桂枝、青杏之語,以遙想曾經的榮耀時光,白居易、元稹之間尤是如此。

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其四,在晚唐詩人對盛世的遙想之作中。晚唐詩人在遙想盛世場景時,總不離"曲江"二字,似乎曲江已成為其對於盛唐想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晚唐的詩人們或沉醉於對盛唐曲江的描繪之中,或感慨於晚唐時曲江的蕭瑟之景,或將盛唐的曲江與眼前的景色進行對比,從多種角度闡釋了曲江之春作為盛唐面貌的代表,在其心目中的重要意義。

但就總體而言,以上四種主題的出現,皆是由於曲江地處城南,春季時百草豐茂,故而遊人、舉子紛紛前往此處遊覽的緣故。若是少了春色的渲染,遊人自然會減少頗多,舉子也自然不會選擇此處設宴,那麼曲江作為長安的代表意象之一,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值得回味之處了。

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二、長安春季詩中的終南意象

在長安的春季,對終南山的題詠之詩數量頗多。正如李世忠《唐詩與終南山》所指出的,唐人對終南山的書寫大致可分為"望終南"和"詠終南"兩種類型。

首先,對於"望終南"的詩歌而言,由於終南山地處長安城正南,詩人身處長安城中,舉目便可望見遠方終南山巍峨的輪廓。最著名的望終南詩非祖詠《終南望餘雪》莫屬,此詩雖言雪,實則為初春時試場所作,其詩"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一句,通過所望,描寫了雨雪初晴後終南山上"霽色"之動人,通過所感,寫出了長安城中初春傍晚的點點寒意,而這寒意又是由終南山上的餘雪而來,其中用意頗為巧妙。

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其他望終南的詩歌則大多是登樓或登原所作。如李拯"惟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李拯《退朝望終南》)一詩,作於僖宗逃亡鳳翔後,詩人受襄王所逼,任翰林學士之時。詩人在退朝後,駐馬于丹鳳樓前,借"惟有"二字展現終南亙古不變的滄桑感,同時也寄託這詩人對僖宗朝的懷念,以及當時心生苦悶又無處訴說的深沉感情。

除過""以外,唐人也常常身處山中而""。終南山在唐人的眼中具有著獨特的意蘊,唐人多趁春意正濃之時,寫下游山尋訪之作,如白居易"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白居易《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便描繪了二人下直後策馬前往南山的賞春之事,劉長卿在山中有"花待朝衣間,雲迎驛騎連"(劉長卿《和中丞出使恩命過終南別業》)之句,亦描繪了行走於終南山上,花在腳邊,雲在身側的奇妙體驗。

從長安春季詩中,看地點意象所蘊藏的詩人情感

除此之外,由於唐代帝王常於終南山祭祀、避暑及遊賞,故而產生了"終南捷徑"之說。其後的詩人們也常詠寫終南之詩,以求獲得賞識而得以重用。

卜築青巖裡,雲蘿四垂陰。虛室若無人,喬木自成林。

時有清風至,側聞樵採音。鳳凰鳴南岡,望望隔層岑。

既言山路遠,複道溪流深。偓佺空中游,虯龍水間吟。

何當見輕翼,為我達遠心。

——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其三》

終南幽居,本是躲避俗務的絕佳機會,但詩人卻將幽居詩三首獻於蘇侍郎,其用意可想而知。"青巖"、"雲蘿"、"虛室"、"喬木",無一不營造出終南山中的清幽景象,而其詩末"何當見輕翼,為我達遠心"一句則道明瞭主旨——希望得到蘇侍郎的引薦,以實現自身的"達遠心"。

整體而言,"終南"被唐人反覆吟詠,與其遠觀巍峨,近賞清幽的特點是分不開的。詩人們常望終南而心生悵然之情,詠終南而萌發悠然之意,使得終南逐漸在詩人筆下成為了一個賞春的獨特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