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2019年建國70週年閱兵式上,我國一款外型科幻的無人飛行器首次展出,驚豔世人,這便是"無偵-8"高空高速隱身無人偵察機。"無偵-8"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也讓美國人"眼前一黑",因為提醒中國人注意高超速飛行器研究的,正是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D-21無人偵察機。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無偵-8" 高空高速隱身無人偵察機亮相國慶大閱兵

說起高空高速偵察機,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廠研製生產的SR-71"黑鳥"偵察機可謂是每個軍迷心中的夢幻機型,作為世界上首款雙三飛機(高度三萬米,速度三馬赫),它是人類歷史上速度最快的有人駕駛飛機。然而,鮮有人知道它的同門小弟D-21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洛克希德以SR-71為樣本,研製了其"縮小版",也即D-21無人機。D-21體積雖小,飛得卻更高、更快。2019年,在D-21首次服役五十年之後,美國國家偵察局(NRO)解密了"標籤"無人機系統的開發、部署和終止全過程檔案,向世人公開了D-21的歷史。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D-21無人偵察機是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

臨危受命,匆忙上場

1960年代後期,美國軍事和情報界對中國的核計劃加大了偵察監控的力度。那時的情報偵察可沒有現在高度發達的偵察衛星網絡,主要還是依賴深入目標國腹地的偵察無人機。然而,1956年開始服役的U-2高空偵察機多次被中國、蘇聯等國家擊落,損失巨大。因此,美國人希望開發偵察無人機系統,提供比衛星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比載人偵察機更高的安全性。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U-2高空偵察機多次被我空軍擊落

1962年10月,美國中情局和美國空軍向洛克希德公司提出,研製一款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速度要達到3.3-3.5馬赫之間,升限要達到27000至29000米,最大飛行距離可達5600公里。按照設想,這款無人機是一次性使用的,利用A-12(SR-71前身)發射,"有去無回",也即任務結束後,彈出裝有情報的相機負載,之後自毀。這便是絕密的Q-12無人偵察機。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M-21搭載D-21進行飛行試驗

1963年,這一計劃正式命名為"標籤"無人機系統。Q-12被改名為D-21,A-12改為雙座版,並命名為M-21,有意思的是,代號中的D指子機(Daughter),M指母機(Mother),形象描繪了二者的關係。然而,1966年3月M-21搭載D-21首飛即失敗,之後的4次試驗均以失敗告終。

接連失敗使得"標籤"計劃一度中止,直到改為由B-52H轟炸機搭載,並在D-21下方加裝火箭助推器進行加速,計劃得以繼續。之後的實驗雖然部分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率不及50 %。然而,中情局和美國空軍實在不想繼續等待了。1969年9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備忘錄中聲稱:"'標籤'無人機系統提供了獨特的技術能力,可以滿足對敵對目標進行圖像偵察的要求。"至此,D-21"臨危受命",匆忙上陣。

麻雀雖小,性能強悍

D-21翼展5.79米,高2.14米,全場12.8米,機身由昂貴的鈦合金製成,重12噸(10噸),相比龐大的SR-71來說,可算是小弟了。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由於體積小、重量輕、無需載人,D-21比大哥SR-71性能更加強悍,可以達到3.35馬赫的時速。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B-52H轟炸機搭載D-21

在發射階段,D-21由B-52H攜帶,上升至高空後,D-21與母機分離,啟動助推火箭,到達指定高度後,開始執行偵察任務。

在偵察階段,重達136千克的Hycon HR 335型相機覆蓋無人機下方26公里寬和6276公里長的區域,拍攝5600張畫面。無人機遵循預先設定好的飛行路線,與發射平面保持間歇性通信,從而使發射平臺上的操作員可以監控無人機的飛行狀態。當D-21到達航路終點時,彈出裝有膠片的包裹(膠片艙),之後自毀。

在回收階段,膠片艙打開降落傘,隨之緩緩降落,之後一架特製的JC-130運輸機在空中攔截降落傘,對膠片艙進行回收。如果回收失敗,還需派出海軍艦船在海洋中對膠片艙進行捕撈。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D-21執行任務示意圖

折戟沉沙,黯然退場

1969年至1971年, D-21無人機共執行了4次任務,代號"超級碗",目的是監視中國羅布泊核試驗場,結果全部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是在1969年11月9日,一路過程順利,我國也沒有發現D-21,然而在折返時,D-21卻繼續北上,進入了蘇聯境內,被蘇軍捕獲。

第二次是在1970年12月16日,D-21終於解決了返回的問題,成功彈出膠片艙,然而由於降落傘出現故障,沒有正常打開,情報"隕落"太平洋。

第三次是在1971年3月4日,D-21解決了降落傘打開的的問題,然而由於降落傘部件的故障,JC-130運輸機回收失敗,情報又"沉沒"在太平洋。

第四次是在1971年3月20日,D-21在返回途中失蹤,因事故墜落在雲南的西雙版納雨林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雨林的緩衝作用,這架折戟的D-21保存非常完好,直到2010年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美國人才知曉它的下落。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我軍在雲南發現D-21殘骸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D-21殘骸

至此,美國人徹底放棄了D-21和"標籤"無人機系統。實際上,D-21是在技術思路不成熟下的過渡產物,60年代末的科技還不足以支撐一款成熟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技術積累需要遵守科學規律,即使是掌握SR-71"黑科技"的美國人,仍然遇到了一系列的失敗,可見這背後的門檻有多高。此外,"標籤"無人機系統過於龐大和昂貴,光是兩架A-12發射飛機和20架無人機的價格就達到了4.4億美元,高成本和低收益讓美軍和中情局難以維持。因此,時任美國偵察局主任的約翰•麥克盧卡斯在1971年4月的備忘錄中寫道,美軍應該加快升級衛星計劃,而不是繼續發射無人偵察機。隨著中美關係的緩和,美國也不再向中國腹地派出無人偵察機,這段歷史也就封存在了檔案中。

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失敗的D-21

D-21靜靜躺在美國西雅圖的航空博物館中

結語

D-21無人偵察機計劃無疑是失敗的,但是它作為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的先行者,給後續機型的研發提供了非常多有益的借鑑。特別是我國在D-21無人機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多啟發,在超高速武器的研製上迎頭追趕,逐漸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隨著各國在超高速航空器上的不斷探索,人類追尋更快飛行速度的腳步將永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