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援湖北醫療隊的“特種兵”:在平凡的崗位上,打贏疫情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四川省先後派出10支醫療隊、3支疾控隊,共計1463名醫療衛生人員馳援湖北。這些隊員中不僅有優秀的醫生、護士,還有很多特殊的“戰士”,他們奮戰在一些平日鮮為人知的崗位上,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四川援湖北医疗队的“特种兵”:在平凡的岗位上,打赢疫情阻击战

“流動藥房”駕駛員徐建。四川援湖北醫療隊供圖

“流動藥房”駕駛員徐建:我曾開著“巨無霸”進震區

車高近4米、車身長近6米,車輪就有近一人高,這樣的一輛龐然大物就是徐建的座駕和夥伴。9年裡,他曾駕駛著這輛“巨無霸”穿梭在蘆山地震、九寨溝地震等自然災害現場,將一車車緊急救援醫療物資送到一線,挽救了眾多傷者生命。如今,他又和這個夥伴一起來到了武漢。

49歲的徐建是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也是物資裝備車駕駛員,2月5日凌晨3點,他和其他隊員連續行車22小時抵達武漢。

徐建是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救護車司機,2012年加入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後,他就成為了7臺裝備車駕駛員之一。

從外觀上看,徐建駕駛的裝備車跟普通的集裝箱貨車差不多,但打開廂門後,車廂內的情況令人咋舌。車廂的後半截就是一個大倉庫,裡面裝滿了各種藥品、醫療器械、擔架、設備、急救包、呼吸機。而車廂的前半部分則是一個小藥房,裡面一格格存放著大量常見藥品,還有兩臺小冰箱用於保存各類疫苗。

徐建說,車上裝載的藥品和物資都是供給漢陽方艙醫院使用的,整車載重量是5噸,平時都會儲備充足各類醫療物資。每次出行前,車輛都要攜帶足夠7—10天使用的藥品,抵達指定地點後,裝備車在30分鐘內就可完全展開,變成一座倉庫和藥房,由隨隊藥師進行藥物發放。

相伴9年,徐建對“老夥計”的性能瞭如指掌,曾駕車先後參加過4次地震救援的他,將“巨無霸”開出了賽車的感覺。蘆山地震時,他駕車繞行滎經縣一段山區省道,道路崎嶇狹小,頭頂就是懸崖,稍有不慎就會摔下懸崖。就是在這樣陌生的道路上,他駕車安全抵達目的地。

“我們救援隊共有7臺裝備車,包括應急手術車、應急帳篷車,7臺車全部展開需要3個小時,相當於一個二甲醫院的配置水平。”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後勤車隊隊長付劼說。

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副隊長王學傑告訴記者,救援隊這次有72人、12臺車馳援武漢,其中有24人是裝備車駕駛員,先後支援了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和漢陽方艙醫院。

四川援湖北医疗队的“特种兵”:在平凡的岗位上,打赢疫情阻击战

營養科營養師胡澤軍。四川援湖北醫療隊供圖

營養科營養師胡澤軍:國家一級廚師甘當“火頭軍”

香噴噴的番茄燒牛肉、可口滋補的山藥老鴨湯,3月6日中午,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們吃到胡大廚親手燒製的菜餚,讚不絕口。15斤番茄、12斤牛肉,在兩口鍋裡翻騰,胡大廚的妙手烹飪,讓“大鍋菜”燒出了“小灶”的味道。

胡大廚叫胡澤軍,44歲,2月5日跟他的“野戰餐車”一起抵達武漢,現在是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膳食保障組組長,也是隊員和駐地酒店公認的廚師長。

胡澤軍是瀘州人,18歲外出打工,1998年開始學習廚師,燒得一手好川菜。2000年,他放棄在三星級酒店的工作進入四川省人民醫院工作,很快成為醫院的廚師長。2005年,胡澤軍成為國家一級廚師,同年也考取了國家公共營養師,成為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平時負責為萬餘醫護患者提供安全美味的餐飲服務。同時,他也是四川省一檔電視養生節目的嘉賓,迄今已給觀眾教授數百道川菜做法,深受歡迎。

2009年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開始籌備時,他就是元老之一,隨隊參與了幾乎所有的大型救援行動,負責後勤支援。“來到武漢是第一次進行城市救援,後勤條件好太多了。”胡澤軍感嘆道。此前的行動基本上都是在野外或者廢墟中,他印象中“最慘”的一次是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他只帶了菜板、菜刀和幾個盆子就隨隊出國了,現場連灶都沒有,只能找到什麼做什麼,很考驗廚師的功力。

這次,為了讓前方隊員吃好,他帶來了4噸生活物資,有幾百斤大米、400多斤蔬菜、巧克力、火腿腸、八寶粥、牛肉乾等,還有蛋白粉、各種膳食纖維等。

考慮到救援隊負責方艙,隊員體力消耗很大,胡澤軍對一日三餐都做了精心安排:早餐是加了蛋白粉的稀飯,有時候還有牛肉麵;午飯以酒店提供的盒飯為主,他會自制一個炒的肉菜,盒飯的內容也是他和酒店一起敲定的;晚飯最重要,他會烹製諸多肉食,例如扣肉、土豆燒排骨、燒牛肉、香辣蝦等,再加上一個青菜湯,保證自然攝取的營養均衡。

天氣熱的時候菜做得清淡一些,天冷了就口味做重一些,關鍵是要讓隊員們多補充蛋白質,才能提高身體素質。除了菜餚外,他還會指導隊員利用帶來的膳食纖維補充營養,實現“腸內腸外營養均衡。”

四川援湖北医疗队的“特种兵”:在平凡的岗位上,打赢疫情阻击战

呼吸治療師王鵬。四川援湖北醫療隊供圖

呼吸治療師王鵬:讓更多患者重獲自由的呼吸

“用呼吸機如同用藥,我們需要準確的評估、調整、再評估、再調整,才能給患者有效的呼吸支持,同時做好患者呼吸損傷風險的控制。”王鵬說,作為呼吸治療師,他每天工作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綜合評估患者的情況,從而輔助醫生制定最符合患者情況的呼吸治療方案,將患者呼吸損傷的風險降到最低。

31歲的王鵬是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呼吸治療師,在這個崗位上,他已經積累了9年的臨床經驗。2月7日,他隨隊來到武漢,目前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工作。他和另外一位呼吸治療師一起負責23、24病區的80張床位,目前仍有7位患者是危重症病人。

王鵬說,呼吸治療師目前是介於醫生和護士之間的一個新興職業,他目前每天的工作主要包括識別高呼吸損傷風險的患者、輔助制定治療方案、調試呼吸支持設備、參與人工氣道建立及後期管理、確保危重症患者轉運時呼吸安全等。“其實這些工作歸納起來,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做好患者呼吸損傷風險的控制。”王鵬說。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迅速,為了儘快識別出病情嚴重的患者,王鵬會結合患者的呼吸情況及其他生命體徵,綜合判斷患者病情所處的階段,並及時給予呼吸支持方面的處置。他平時也會教給普通患者用“數呼吸”的方法來自檢, “正常人平靜時一分鐘的呼吸次數是12到20次左右,如果這個數字超過了25次,那麼就意味著病情加重的風險加大,需要報告醫生。”

病人的病情加重後,會出現呼吸衰竭的情況,需要進行呼吸支持,王鵬需要對病人的情況進行細緻分析,精確判斷出病人所處的階段,並配合醫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目前,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呼吸支持主要有普通吸氧、經鼻高流量氧療、無創機械通氣、有創機械通氣和人工模肺5種診療方法,它們對應的是不同病情的患者,不能一概而論,王鵬的建議會在診療方案決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制定了呼吸支持方案,方案的具體實施是王鵬非常重要的工作。對於經鼻高流量氧療患者和無創機械通氣患者而言,他們是在清醒狀態下進行治療,治療的舒適度對於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讓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王鵬和同事每天要進病房2次,每次4—6個小時,他們需要守候在病人床前,一方面是給病人信心和安慰,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隨時監控各種儀器反饋的信號,從中找到最適合的點,將呼吸支持的參數一點點調節到最佳狀態,“病人的不適減少到最小,治療效果才能發揮到最大。”

“很多人認為做了氣管插管的病人最危險,其實不然。”王鵬說,插管後,患者的生命體徵有各種設備支撐,相對安全,而沒有做插管的重症患者的風險其實更高,因為他們的病情隨時都有可能惡化,而呼吸治療師們希望能將患者呼吸穩定在相對安全區域,要付出的努力更大,“我們管理未插管的重症患者的精力是插管患者的兩倍以上。”

來武漢29天,王鵬參與診療了70多位患者,其中有10多人是危重症患者,目前已有6人轉危為安。“我還要繼續努力,讓更多患者重獲自由的呼吸。”王鵬說。

四川援湖北医疗队的“特种兵”:在平凡的岗位上,打赢疫情阻击战

醫用氣體工程師張宏偉。四川援湖北醫療隊供圖

醫用氣體工程師張宏偉:打通供氧“腸梗阻”

“作為非臨床醫務人員,我此前從沒想到自己也會有機會來到武漢。”41歲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基建運行部醫用氣體工程師張宏偉說。火線受命的他來到武漢後,困擾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供氧問題一週內迎刃而解,患者治療效果大為提高。

2月7日,張宏偉隨四川省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華西醫院整建制)來漢,他是隊伍中唯一一名非臨床醫務人員,他接到的緊急命令就是來解決對口支援醫院的供氧問題。

在隨後的整個院區和隔離病房內的用氧情況瞭解中,他發現實際情況比自己想象中還要嚴重一些。病區普遍存在供氧不足、氧氣壓力過低的問題,樓層較低的病區情況稍輕一點,位於高樓層的病區,氧氣壓力連正常值的一半都沒有,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等醫療設備都無法正常使用,給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造成了很大困擾。

為解決供氧不足的問題,醫院只能臨時利用鋼瓶氧暫渡難關,但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瓶體本身很重,滿瓶時瓶內壓力高,搬運、存儲、運輸都很麻煩,使用上高耗氧的呼吸治療設備,一瓶氧氣只能用2~4個小時,頻繁換瓶加上瓶身的消毒,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醫用製氧機也沒法使用,原因是病區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安裝製氧機,同時,製氧機使用時還需考慮用電負荷、噪音、產氧量和氧氣質量是否滿足需求等諸多問題。

經過走訪調查,張宏偉發現,該院的液氧貯罐容積足夠大,導致病區氧氣供應不足、氧壓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心供氧系統供氧量無法滿足井噴的用氧需求,以至於氣化器氣化能力不足,供氧管道口徑偏小。他與院方共同商討,確定了“新增2臺大氣化量的氣化器,同時開通了每層病房的備用管道,對氧氣輸送造成節流的一些裝置進行處理,提高液氧站氧氣輸出壓力”的改造解決方案。

為了保證改造準備期間所負責的病房內用氧,張宏偉建議臨時採用鋼瓶氧,加上從華西醫院緊急調來的10套鋼瓶減壓閥帶氣體終端插座,保障了氧氣供應,並臨時編寫了瓶氧減壓器安裝指南。

2月15日,醫院中心供氧改造完成,液氧站氧氣輸出能力和管網的輸送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截至目前,病房內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等醫療設備用氧正常,整個院區的用氧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

如今,張宏偉除了手頭工作外,還在幫助隊裡做一些輔助工作。他說:“我很珍惜來武漢的機會,要盡力多做一些事情,服務好我們的醫護團隊,幫助救治更多的患者。”(朱虹 通訊員王路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