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建安二十四年,當曹操在鄴城被腦中風癇折磨得痛苦不堪時,魏國南部又敗報頻襲。曹仁鎮守的襄陽和樊城,被關羽數萬大軍死死圍住,狠狠地打。曹操此時的內心,恐怕很不自安,一方面,被圍打的是他手下能用的首席元帥,另一方面,曹操自己已六十五歲了。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魏國向來是不將東吳放在眼裡的,孫權在曹操那兒也終歸一介“江東小兒”而已。然而這一次,曹操不得不收回他的自大,主動向孫權提出合作。其實大夥兒心裡清楚,如果襄陽和樊城真叫關羽給拔了,下一個要捱揍的,恐怕就是孫權的江東了。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所以,曹操的使者毫無壓力,因為無非隔著層沙,誰先派出使者,對方必然答應——生死存亡面前,尊嚴從來啥都不是——再豪邁,也要背後陰關羽一把。

關羽自始至終,都不是一位合格的荊州主人。作為將,他或許無可挑剔,但作為一方之主,他著實幼稚。得罪了周圍一圈兒敵人不說,還一定要把自己人都給鄙視個盡。很難想象,關羽在荊州那些日子,他能看得起誰。看不起,也無非是覺得沒人比他能耐,既然如此,那“小人物們”就給你來上一刀,讓你嚐嚐你眼裡這些“卑賤之軀”們的遊戲規則,看你能否吃得消。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於是,曹操和孫權悄悄地行動了……

一面,曹操派出徐晃,都督十餘路大軍,南下救援曹仁;一面,孫權派出呂蒙,都督江東士卒,西向直取荊州。徐晃這邊,進軍順利,在偃城給了關羽一記蒙棒,又在樊城腳下擊敗了關羽圍軍;呂蒙這邊,也很順利,他們沿著江漢二水,晝夜急行,如變魔術般,乍的出現在江陵邊兒上。關羽?還在想著怎麼滅孫權呢。不知驕兵必敗四個字,他有沒有想過。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於是,關羽從人生巔峰,急轉直下。從樊城撤圍後,他一路接到敗報,說荊州已失。起初他恐怕不能相信——自我防衛機制對焦慮的對抗,在大人物身上也不是沒有——但隨著敗報增多,關羽終於意識到,自己鑄成了大錯。他只能一邊撤軍,一邊遣人東入秦嶺房陵,求救於劉封和孟達——兩個被他鄙視得徹頭徹尾的“屌絲”,同時,遣使向江陵呂蒙處,詢問自家妻兒老小的安全情況。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吳下阿蒙自然聰明,他襲取江陵後,對蜀軍及其家屬極盡安撫,對吳軍的不法言行嚴格懲處。於是人們明白了:原來歸順了東吳,日子可能更好些——還不用被成天鄙視。後面的事,諸位知道,孫權遣大將潘璋和朱然,逆斷關羽退路,關羽終被擒殺。

這事兒,似乎到此為止,再沒了說道。

然而,關羽死後近兩千年,湖北出土的一座古墓,足以顛覆歷史認知:原來,關羽當時並不是非要死的。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發現的這座漢代古墓中,出土了一些東晉南朝時期的手寫殘卷,經研究發現,這些殘卷上面的文字,涉及一部早已失傳千百年的古書。這部早已失傳的古書,名叫《蜀記》,殘卷上有這樣一段記載: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發現,原來東吳擒拿關羽後,並非直接斬首,而是經過了一段殺與不殺的激烈爭論。按照孫權的意思,他不想殺關羽,他想留下關羽,對付劉備和曹操。當然,這裡的對付,自然不會是用關羽為吳將,而是通過其他方式,例如遣送關羽回蜀國等等。但孫權的手下,對關羽卻是百般不容,一定要將關羽置於死地。孫權拗不過手下,無法,只得殺之。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這與我們通常的認知,極其不同。通常認為,關羽被捉住後,立即被東吳處死,梟首,然後將其首詣曹操。實則不然,關羽原本可能不會被殺,但江東眾人非要弄死他,孫權也沒有辦法。

故事:湖北發現一座古墓,內容學者:難怪關羽必須得死

至於為何江東之人這麼恨關羽,就不得而知了。按照他們的說法,是所謂“狼子不可養”這類理由,但這些明顯都是牽強附會之語。荊州都已到手,可不可養,還重要嗎?即便將關羽遣送回蜀,劉備讓他率軍東進伐吳,最後決定戰爭勝負的,豈能是他一人。因此,這個原因,只能成為千古之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