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錦衣衛是明朝最重要的職務之一,在我們的印象中錦衣衛的飛魚服、繡春刀成為了他們的標誌,但事實上真正的錦衣衛在執行任務時大多數時候是穿草鞋的,為什麼真實的錦衣衛和我們印象中的會不一樣呢?其實明太祖朱元璋在即位之初就對不同等級官員能夠穿的靴子下達了明確的命令,身為直接受皇帝調遣的錦衣衛當然是要時刻遵守皇帝下達的命令。並且錦衣衛在外出辦案這種情況時,也往往會特意穿上草鞋以此來掩飾自己的身份,這樣不僅不會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同時也符合當時的朝廷要求。

一、錦衣衛的特殊裝扮

明朝的時候皇帝對權力看重的厲害,人們穿什麼衣服什麼顏色款式都是有嚴格的規定的,鞋子也在其中,而錦衣衛常常走街串巷,下鄉調查,有時候需要掩藏身份,隱秘執行。所以更多的時候穿著老百姓一樣的草鞋,

還有配套的勞苦民眾的衣服,偽裝為普通人可以方便行走暗訪。

錦衣衛軍官在平時是允許穿靴的,比如像一般擔任抓捕犯人任務的錦衣衛以及普通的校尉等人員只有在“上直”,也就是隨駕參加儀仗時可以穿靴,否則是不可以穿的,尤其是在平時外出辦案時,不能穿靴。不過平時面見皇帝,或者是比較正式的場合,還是會穿著靴子等正統的鞋子和朝廷的制服。對於執行法律和刑罰的人來說,錦衣衛更懂得穿搭的細微要求,且肯定是謹言慎行,什麼時候該穿什麼鞋子,還有什麼衣服都是嚴格來穿搭的。

在明朝,一般錦衣衛校尉的級別和差役其實是差不多的,看起來是很低的。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可以穿靴子,但除外的時間則不許穿了。所以說對於錦衣衛而言,靴子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穿的。因為靴子都是朝廷之上的官員才能時常穿著的,尤其是明朝時期靴子幾乎是朝廷官員才能擁有的。明朝的官員,

從穿著上就能看出他的官階,鞋子就更能表現一個人的地位了,做幾品官,穿什麼鞋都等級分明。

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二、鞋履中的等級劃分

由於宋元時期中國鞋履文化長期處於封閉守舊的狀態,民間服飾大多都是勞動者們依靠智慧自己生產,運用刺繡等手法對服飾和鞋子進行美化,使中國織繡印染技藝得到高度發展,進而對後世的服飾工藝又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山東元墓出土的魯繡繡花睡鞋便是最好的歷史物證。

明朝時期朱元璋提倡恢復大漢文化傳統,承襲唐宋服飾鞋履文化,並制定了整體配套的明代輿服制度。江南絲綢織繡不斷出新,棉織、刺繡、織錦、緙絲等工藝進入成熟階段,民間技藝的活躍,商品經濟的興旺,都為明代的服飾藝術、鞋履文化進入空前繁榮階段奠定了基礎。

由於明法殘酷並且明朝的每一任皇帝都對法律法規十分看重,因此明朝的大小官員們若是違反了規定穿了自己不該穿的鞋子,或者是在錯的時間和地點穿了不符合身份的鞋子,

輕則入獄,重則性命難保。也許是因為朱元璋年少時的遭遇,所以他即使當上了皇帝也是在生活方方面面都極為儉樸,並且明朝重農抑商,所以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對於不同階層的人是否能夠穿靴子都有清晰的條文規定。

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平底官靴

三、從嚴格的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1、禁止平民穿靴

明初時,民間服飾鞋履裝飾精美,竟相奢華和標新立異,為了維護社會等級制度,明政府在制定輿服制時,對鞋靴的製造上也別出心裁。除了對於材料和樣式等方面有限制,對鞋靴裝飾的限制也特別嚴格。洪武初年規定:普通百姓的鞋子上不能縫製花式,更不能用金線裝飾。所有平民不管貧窮與否都只能穿樣式儉素的鞋。然而,民間鞋飾湧動的“巧制新樣”趨向,“靴巧裁花樣,嵌以金線藍條”,必然超出政府的禁令,違反規定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洪武后期,朝廷又規定庶民、商賈、技藝、步軍、餘丁這些人只能穿皮札,皮札穿時先將皮統札縛於小腿上,下面再穿鞋履,是比較麻煩的。只有天氣寒冷的北方百姓,才被允許用牛皮直縫靴,違抗的人將被判刑。這些規定嚴格的制度對普通百姓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束縛,

百姓生活得不到自由,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穿著是否得當,稍有不慎就會被問責,很容易引起民眾的不滿,總體看來這種制度還是有很大的弊端。

洪武中期時,在南京抓捕顏鎖柱等三十多人,這些商販私下改制皮札的形式,將其做成形式各異的靴子,安上襪口並且幫裡一樣長,在市面上出售。這種靴樣如果被百姓大量購買,一定會破壞現有的制度,即使法律規定如此嚴格,但還是有人以此謀取私利。顏鎖柱等人的非法亂紀最終也獲得了重刑。

朝廷還要求禮部擬文告誡軍民,榜文曰:“為奸頑亂法事,節次五城兵馬司拿送犯人顏鎖柱等故將原定皮札革翁樣制,更改作半截靴,短靴,裹兒與靴一般長,安上抹口俱各穿著,或賣於人,該司送問罪名,本部切詳。”像這樣的案件還有許多,對於百姓的管制過多導致百姓敢怒不敢言的心理長期積累從而會影響朝廷在民眾心中的形象。這也就是物極必反,高壓政策壓不住強烈的變革慾望,明代初期這樣強制規定的鞋履制度雖然壓抑了民眾的自由,

但是形成了明朝特有的風格,這是中國服飾藝術的大突破。

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2、官員按照等級穿靴

文武百官朝服配皂靴,皂靴面料採用皮、緞、氈等,大多染成黑色,多用於男子。上自皇帝,下至百官,以及他們的父兄、伯叔、弟侄、子婿,皆許穿靴。但也有限制,如在教坊中工作的人員以及御前侍奉者,或是

儒士生員准許穿靴子,還有校尉力士在值勤之時准許穿靴子,若外出則不許穿。

官員的皂靴“底軟襯薄,其裡則布也,與聖上履式同,但前縫少荾角,各縫少金線耳。頻加粉飾,敝則易之”。可見宮中還有一種薄底皂靴,供內使穿用。江蘇泰州市明墓有皂靴出土,墓主為明代工部右侍徐蕃,此靴面料為黑綢,靴通高四十釐米,底長三十一釐米。靴底用多層白布,縱向密納,針腳均勻。這是冬天時明代儒生經常穿的靴子。

氈靴的靴筒內衲氈,氈襯高出靴筒一截,穿著時非常暖和。夾層處還可用來貯放名帖、錢柬及文書等物。明代軍人的鞋履多種多樣,等級嚴明,有長靿、圓頭、翹尖等,此外,根據材料、飾物、功能等的不同,有方頭靴、皂紋靴、雲頭靴、釘靴、油靴等。有“頭頂纏棕大帽,腳踏粉底烏靴”,以形容明代官員之冠靴。很形象的描述了作為官員的衣著風格,因此

從鞋靴等就可辨別人的身份高低、官階大小。

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山西省博物館藏有明代著方頭靴的騎馬俑;皂紋靴為明代侍儀舍人禮服配穿的靴,皮革製成,靴幫及靴筒上飾以山西省博物館藏有明代著方頭靴的騎馬俑皂紋。《明史·輿服志》:“侍儀舍人導禮,衣元制,展腳幞頭,窄袖紫衫,塗金束帶,皂紋靴。”;虎頭靴,在鞋頭飾有虎形狀,姚遠之《竹葉亭雜記》記載:“舊庫內陳物堆集,有明代物,內有朝靴,以採繒錦緞攢集而成。似刻絲。前作虎形,以皮金作晴屈曲者為雲氣,五色迷離,如廟中神像所著者。”;釘靴與油靴均為雨靴,

供官吏們雨雪天使用。前者在靴底施以鐵釘,以防滑跌。後者在靴面塗敷桐油,以防浸水,宋代已有。

明朝在制度上對官員的鞋靴是很重視的,不同官職、不同季節都有相應的規定,就像錦衣衛在皇宮中舉行重大宴會時才能穿正式的靴,而在平常辦案時只能穿草鞋,都是嚴格按照規定的,這也是明朝制度的嚴謹之處。

明朝內府設有“巾帽局”,負責靴鞋的製作與管理。“每至冬至。即於節慎庫領銀十餘萬兩,給散內官、內使人等靴料。”製作朝靴。如有新晉官員、選中駙馬、外國駐使等,也由此局選送靴子。然官靴製作耗費極大,常常透支,據《武宗實錄》記錄,“明正德十一年二月辛未內宮人等靴料用皮五萬七千二百餘張,計銀四萬四百餘兩,乞借支。”耗費也是相當大的。由於明朝的這一套制度打造出了等級嚴明的政治系統,但這種制度如果長期施行必然會影響國家的經濟體系和人們的思維觀念。

錦衣衛為何要穿草鞋?透過明朝鞋履制度,看古人的“三六九等”

四、總結

明朝對於鞋履方面的規定體現了朝廷對於等級制度的高度重視,更體現了製造者們一絲不苟的創作精神,雖然在這方面的耗費是巨大的,但是至上而下形成了嚴明的秩序,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輔助作用的。更是顯現了等級制度觀念在明朝人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

參考文獻:

1、《明實錄》

2、《大明律》

3、《大明會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