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兩立兩廢,他奪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可樂男孩


雍正王朝:太子的不歸路,康熙帝是如何從期望到失望再到絕望的?


一、

全劇一開始,第一個印入眼簾的就是龍椅、對聯、皇冠……隨後就是康熙帝站在一副對聯前仰望,整個畫面就是一幅江山社稷圖: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這副對聯前一句非常氣勢宏偉,萬邦來朝,帝王要注意言行才能長治久安。而康熙帝盯著的卻是下聯,意思就是說治理天下要宣傳三綱五常,不要輕視子民所從事的事情,要真切地理解到其中的艱難。

從康熙帝的種種表現來看,這幅江山社稷圖出問題了,問題很嚴重,因此,整部劇拉開序幕,從而引出種種事件……

而康熙帝對太子胤礽的態度變化,則貫穿康熙帝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則是對於老四胤禛的態度變化上。

下面我們經過具體的事例來分析:

在南方受災一事上,康熙帝對太子胤礽還是相當容忍的,一開始太子胤礽的表現就非常不得聖心,康熙帝喃喃的講:

“玄燁把國事交給太子……”

後來頓了一下,太子的威信還得維持,轉而把辦事不力的原因歸因到其他皇子:

“……還有你們這些阿哥們協同辦理,現在弄成這個樣子,我們還誰都不知道!胤礽,你怎麼說?”

後來還是老四胤禛的解決方案甚得康熙帝歡心,並且在賑災前線的表現也讓康熙帝很滿意,只不過太子胤礽不高興了,由於老四胤禛賑災方案過過於激進,出盡了風頭,太子胤礽對康熙帝講:

“皇阿瑪經常開導兒臣們,要以德為本,以仁導行,激烈激詐的手段,並非立身之本,治國之道,要說在這方面,四弟是欠缺了點。”

但是太子站錯了立場,老四胤禛的“德”和“仁”是針對的百姓,太子所謂的“德”和“仁”是針對的貪官汙吏。但是從康熙帝的角度來思考,老四胤禛算計貪官汙吏的做法反而是大“德”大“仁”的表現!

於是康熙帝以天津進獻了沙琪瑪為理由岔開了話題,也算是給太子胤礽留了足夠的情面,要知道現場的其他大臣聽了太子胤礽的回話,一個個面面相覷,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太子說的話!

二、

隨後便是追繳戶部欠款一事了,這件事表面上是老四胤禛被批評,實際上仍然是眾皇子在坑太子胤礽。

事情的經過不必詳講,單說追繳戶部欠款一事為什麼會失敗?

為了追繳戶部欠款,老四胤禛可謂得罪了一批又一批人,甚至康熙帝的鐵桿魏東亭都因此自殺,康熙帝的一群老臣都跑到暢春園哭訴,連十阿哥胤誐都被逼跑到前門大街賣家當。

到了最後期限,眼看眾大臣舉著銀票就要收上來了,結果太子胤礽出現了:

“這件事情本來我是不管的,這麼一件簡單的差事,朝廷派了一位郡王,應該是完全能夠辦得好的,可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我就不得不管了……”

太子胤礽的出現一直襬著的就是主子的心態,彷彿在說,自己這個手下辦事不力,這種事還得我來擦屁股?

隨後太子胤礽免了眾位老臣的欠款,推遲上交,這也導致這項欠款直到雍正帝即位都沒有追繳完成。

那麼康熙帝真的默許太子胤礽這樣做了嗎?

顯然沒有,當時康熙帝喊太子胤礽過來,只是問了兩件事:

“胤誐在前門大街賣家當,還打了田文鏡,你知道?一大幫子老臣,到朕這兒來哭的事,你也知道?”

太子胤礽都回答知道,隨後康熙帝幽怨地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大有深意:

“朕不明白,欠債還錢,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幹起來就這麼難辦?居然還有人以死抗爭,我大清的官員都窮到這份上了?這個債再追下去,不知道還會出什麼事?”

太子胤礽彷彿是受到了鼓舞,馬上把責任推到了老四胤禛頭上,是啊,當初追繳戶部欠款他可是一再跟他打招呼,結果還是被田文鏡給攪合了,不報仇哪行?

“皇阿瑪聖明……要說弄到今兒這個局面,只怪四弟做事太操切了,再加上他舉薦的那個田文鏡……”

康熙帝聽完太子胤礽這麼說,是相當震驚的,也不可理解,隨後說了一句:

“你是太子,底下人做的不對,你說說嘛。”

康熙帝緊接著又把太子賣官的官員給批掉了,等於是默許了太子的行為,只是太子根本沒有明白康熙帝這句話的深意:

康熙帝是讓太子胤礽說說底下的人,這個底下的人可不是老四胤禛,而是老十胤誐他們。畢竟這次追繳欠款最難纏的一群人,老三、老大、太子都已還清,魏東亭自殺後康熙帝自己幫忙還的,還有那些老臣也是康熙帝幫忙還的,現在就剩下最後一個老十,以及一群觀望的人了,辦掉老十,必然追繳成功。

不然的話,康熙帝何必替他們還錢,又何必默許太子賣官的行為?難怪太子免了大家欠款之後,康熙帝鬱悶的說了一句:

“這就是我大清國將來的皇帝嗎?”

三、

緊隨追繳戶部欠款一事的是刑部冤案,可以說刑部冤案一事確實讓康熙帝對太子胤礽失去了耐心。

關於阿蘭為什麼找到了老十三胤祥的府上,其實這裡面是老八胤禩的陰謀,目的仍然是為了把太子胤礽拉下水!太子胤礽虧就虧在了不能當機立斷,不能斷臂求生,雖然也罵自己的手下為什麼死人的錢都賺,但還是打算幫忙隱瞞。

“這下你們把我弄慘了,什麼錢不好弄啊,偏要弄這幾個人命錢?這下好了,通了天,咱們一塊兒玩兒完!”

最終被肖國興出賣,老八胤禩連夜套出口供送到康熙帝手中,此時的康熙帝是震驚的,也是不願接受這個現實。其實一開始康熙帝就知道追查刑部冤案的後果,當時讓上書房大臣們出主意,佟國維說了一句:

“臣擔心一層一層徹查下去,會牽扯到朝廷的根本,投鼠忌器又將無功而返。”

佟國維用了一個“又”字,其實就是暗示之前的追繳戶部欠款一事,因為太子胤礽,導致追繳失敗,這次追查刑部冤案很可能還會因為太子胤礽,導致無功而返。

但是這句話等於是揭開了康熙帝的傷疤,他既要維護太子胤礽的形象,又不能不處理這次惡性事件,他反問佟國維:

“那你說這個投鼠忌器,這個器是誰呀?這個又,這個又什麼意思?”

至此,康熙帝明白,這件事查下去真的會傷到太子胤礽,所以他更願意讓老四胤禛去查,可是老四胤禛已經跟鄔思道達成了一致意見,畢竟鄔思道說了: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啊!”

鄔思道就是揣測聖意的,他說的話,其實就是康熙帝說的話,所以當老八胤禩把奏摺送上來之後,康熙帝非常難受,問了一句:

“這個奏摺還有誰看過?”

康熙帝心裡苦啊,你貴為太子,怎麼淨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到頭來還得朕給擦屁股,還有老八胤禩,那可是你的二哥,就不能手下留情?

由於康熙帝遲遲拿不定主意,這才找到了上書房值班的張廷玉,還不敢直接問,而是顧左右而言他:

“你孩子的病好些了嗎?”

這哪是問張廷玉兒子生病的事,明明是告訴張廷玉,你兒子病了,我的兒子也他孃的病了,咋整?

張廷玉也是老油子,看完奏摺一把火燒掉了,打死也不承認自己看過這奏摺,康熙帝也明白了張廷玉一片苦心:

“做父親難啊……看著他們平平安安成人難,教他們堂堂正正做人難。”

最後草草結案,算是再次給太子胤礽擦了屁股,走的時候感慨一句: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這句話既是說太子胤礽,同時也是說老八胤禩,這件事過去沒幾天,康熙帝就帶著大家去熱河散心狩獵了,等於是再次原諒了太子胤礽!

四、

再到熱河狩獵時,康熙帝徹底是發火了,原因有好幾個:

先是蒙古王公給太子胤礽進獻金如意,這讓康熙帝很不爽,自己尚在位,為何送太子?於是把金如意當做獎品獎給狩獵場表現優異的皇子或皇孫,也就是這時候,弘曆入了康熙帝法眼,他才明白,原來不止太子胤礽一個選項,是時候考慮從皇孫入手了。

第二件事則是鹿園“豔遇”了,太子胤礽竟然敢揹著朕跟自己的妃子鄭春華鬼混,但是最後時刻鄭春華唱起了搖籃曲。這搖籃曲是唱到康熙帝心中了,想起太子胤礽一出生生母就去世,想到這麼多年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就這麼廢了,確實於心不忍,猶豫之間,康熙帝並沒有進去捉姦。一方面確實不忍,另一方面,家醜不可外揚,也想再給太子胤礽一次機會。

第三件事就是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了,本來康熙帝就在氣頭上了,結果發現太子胤礽調兵包圍了八大山莊。一怒之下,封了幾個親王,又派狼覃部隊進駐,打算一舉剿滅太子胤礽。但是隨後太子胤礽的瘋瘋癲癲讓康熙帝迷惑不已,再加上張廷玉講的調兵手諭有假,再聯想到不久前圖裡琛彙報肖國興的口供,當時他可是說了兩句老八胤禩“其心可誅”,難道這次太子調兵手諭是陷害?

這才有了康熙帝聯合張廷玉搞了一次廢太子鬧劇,目的就是為了引出誰最可能是幕後指使者,同時也要搞明白,太子胤礽被廢,到底對誰最有利?

與此同時,老大、老三的互掐,也讓康熙帝明白,底下的皇子一個個虎視眈眈,太子位置真的不保!

而舉薦新太子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圈套,最終老八胤禩上當,也預示著他對皇位徹底失之交臂……

復立太子胤礽之後,老十三跟老十四幹了一架,這一架徹底打醒了康熙帝,太子胤礽真的不行了,連弟弟們都鎮不住,以後怎麼執政?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太子胤礽已經不是作為儲君存在,而是真正儲君的擋箭牌存在。

康熙帝之所以沒有馬上廢掉太子,其實此時並不是因為太子還有救,而是怕被世人噴“不教而誅”,這也有多處體現,比如再次復立太子時,他對太子老師說:

“朕只要將來,人家不罵朕是不教而誅的無道昏君,就心滿意足了。”

等到百官行述事件繼續擴大,康熙帝也收到太子胤礽給任伯安的書信之後,他對張廷玉講:

“如果朕再次廢了太子,那麼千秋萬代之後,史書會怎麼評述?”

他擔心的還是後人怎麼說他,於是幾道聖旨逼反了太子,等到確定太子胤礽真的大逆不道造反時,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那麼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冊在後,就都怨不得朕了。”

至此,太子胤礽終於消磨掉了康熙帝最後一絲耐心,成為了老四胤禛爬升之路上又一塊墊腳石,嗚呼哀哉!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太子兩立兩廢,他奪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二阿哥胤礽從小就康熙封為太子,其主要原因是他的母親。對於二阿哥胤礽,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後也有信心做差事,也更有信心做好太子的職責。但是,面對九子奪嫡的局面,他沒有那麼精明,且做一些出閣的事情,還做一些對朝廷經濟發展的事情。

早期康熙為了磨鍊二阿哥胤礽,便把大小事務都交給他處理。其一,讓二阿哥胤礽多熟悉朝廷的事務,以便為以後做謀劃;其二,為了鍛鍊二阿哥胤礽的治國能力;其三,也是考驗二阿哥胤礽的治國之道。可是,有些事情做的讓康熙失望,起初,康熙認為這有可能是其他阿哥陷害他的,但是,後來事情並非如此。

第一次二阿哥胤礽為何會被康熙廢除太子職位?

從二阿哥胤礽當了30多年的太子來看,康熙對他還是有很大信任度的。如果沒有信任,以及治國能力,也不可能當那麼多年的太子。但是,在九子奪嫡中,被他人所誣陷,導致他一次一次令康熙失望,最終不得已而廢除他的太子爵位。那麼二阿哥胤礽到底怎樣讓康熙廢除太子。

一:當初四阿哥胤禛與十三阿哥胤祥被派到河南治理洪水,胤禛家裡的孩子弘時病了,前去看望的有八爺胤禩,十爺,九也,十四爺。可是,康熙文二阿哥胤礽有沒有去胤禛的家中看望,當時胤礽不說話,那就是沒有去看望。康熙肯定想作為兄長,又作為太子,胤禛與胤祥在外面奔波,家裡孩子生病了,作為兄長都不去看望,感覺有些不是太妥當。從這點看,康熙會認為胤礽作為太子,不會籠絡人心。

二:對於戶部虧空,二阿哥胤礽是借錢最多的,其實,這還不算什麼,由於胤禛奉旨追討戶部欠款,說限定十日內還錢,不還錢要抄家。二阿哥胤礽為了還清欠款,下面的大臣給他出主意,說朝廷有幾個職務可以賣出,他就問了一下,也沒有見人,直接就同意了。

後來,八爺胤禩派人把這幾個官員帶給大阿哥,讓大阿哥引見給康熙,當康熙問到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回答的問題有些可笑,隨後康熙便問此人是誰推薦的,大阿哥說這些人都是太子胤礽推薦的。此時的康熙再度對太子胤礽有些失望。

三:隨著追討戶部欠款的發展,四阿哥胤禛與田文鏡剛有些起色,再說田文鏡與四阿哥胤禛都非常用心。但是,由於太子胤礽對康熙的本意理解錯誤,然而自己直接到戶部,當著眾官員以及四阿哥胤禛的面,對他們說戶部欠款可以暫緩兩年。這讓四阿哥胤禛也有些心寒,更讓康熙有些心寒。

四:太子胤礽所做的事情讓康熙感到失望,他自己也看出康熙對他有些不滿,有了這些事情,不但不彌補過失,反而更加的糊塗,竟做出閣之事。又遭八爺胤禩與十四爺的計謀,讓自己陷入難處。惹得康熙一道聖旨廢了他的太子爵位。

對於太子胤礽來講,不體恤下屬,作為臣子,虧欠國庫銀子,又買賣職務,並且又做出閣之事。從而促使康熙對他不滿意。

儘管這樣,為何康熙又再次恢復二阿哥胤礽的太子身份?

然,把太子廢除之後,康熙從熱河回來,下詔要在百官中選出新太子。從當時整體形勢來看,有兩股勢力,一股是以八爺胤禩為首,另一股則是以四爺胤禛為首。這兩股勢力都非常厲害,尤其是八爺胤禩的勢力。從眾官員舉折上奏來看,多數都是投票給八爺胤禩的,對於,四爺胤禛的投票非常少。

這恰恰是四爺胤禛的優勢,康熙看完投票八爺胤禩的摺子之後,便覺得有些不妥。因為八爺胤禩在查張五哥替罪一案中,用人告發太子,從而促使讓康熙廢除太子。這讓康熙對八爺胤禩的印象又不好了,因此,儘管八爺胤禩的摺子多,康熙也不讓他做新太子。然而四爺胤禛的摺子是恢復二阿哥胤礽的太子爵位,康熙感覺四爺胤禛的心沒有那麼不好。康熙為了不讓朝中有些不穩定,為了自己眾多皇子,只能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

雖然二阿哥胤礽被恢復太子之後,可是,他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想急於求成,又做了一些糊塗事,直到動了軍隊,康熙才出手,搞的二阿哥胤礽再次被廢除太子之位。這一次被廢,乃是康熙下定決心的,之後一直沒有新立太子。

其實,康熙這樣做的目的是想保護下一代繼承人,為了大清朝,康熙再次將二阿哥胤礽圈禁起來,十三阿哥胤祥也被圈禁十年。以及其他的阿哥也有處理,這次康熙是大刀破斧了。

品史公曰:從二阿哥胤礽第一次做太子,到第二次被廢除,經歷了40餘年,也只能說康熙執政時間長。但是,二阿哥胤礽也沒有好好抓住機會,最終讓四爺胤禛做上皇帝的寶座。


太史簡


首先,胤礽就是康熙的嫡長子,太子,不存在奪嫡之說。他之所以失敗,有他個人的一部分原因,主要責任在康熙以及那幾個虎視眈眈的兄弟。

胤礽自登上太子的寶座以來,每天都要面臨康熙的考察,每天都要防著那些不安分兄弟暗中給他下套,可以說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換做平常人,早就瘋了。可胤礽能穩坐40年的太子,應該說他是深諳如何韜光養晦,如何為人處事,絕對是個城府極深的人。但是,40年的太子生涯,不管再聰明的人,都難免犯錯誤,胤礽也不例外。而他犯的這些錯誤常常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兄弟們擴大化,這是造成他失寵的主要原因。



康熙雖稱得上一代雄主,但他和李世民一樣,在選擇繼承人的大問題上搖擺不定,今天看著老大順眼,明天又感覺老二也行,後天覺得老三是個可塑之才……正是康熙的搖擺不定,讓眾多皇子都開始窺視太子之位,並最終造成兄弟之間勢同水火,手足相殘。再看看雍正選太子認準弘曆,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甚至不惜處死弘時,來為弘曆的未來登基鋪路。


不得不說,胤礽的幾個兄弟,老四、老八、老十四,都是出類拔萃之人。如果康熙能始終如一支持胤礽,這三位兄弟也會因此死心。但康熙常常在他們面前流露出對胤礽不滿,這就讓這些兄弟想入非非,並努力表現自己,打壓其他兄弟,以求脫穎而出。胤礽是兄長,別人可以處處設套,但他不能,一旦被康熙發現,就面臨被廢的危險,這是他在競爭中極為被動。這也是他失去太子位的又一個原因。

胤礽被廢,非他無能。責任在康熙。也在那40年難熬的時光。


洛水清風


《雍正王朝》中太子兩廢和歷史上有一些出入,但是大體上吻合了兩次被廢的時間。電視劇的太子胤礽和歷史上的胤礽不同,歷史上胤礽監國有一些成績,騎射技術和四書五經在阿哥們裡都可以算的上不錯的。但是《雍正王朝》裡太子性格懦弱,優柔寡斷,沒有真才實學是一個及其窩囊的存在。


太子第一次被廢有了苗頭實在雍正追比國庫欠款的時候,當時太子沒錢還國庫就把鹽道的空缺賣了出去,結果康熙親自答對的時候,這些補缺的官答非所問,一竅不通。康熙老爺子當時就極大的失望,把太子交過來試探的時候,太子對這件事閉口不言,最後把這些官實放下去。後來刑部換死囚案的時候,刑部尚書,侍郎都被抓起來審問,管理刑部的太子坐如針氈。心如蛇蠍的八阿哥胤禩,誘審肖國興,將太子所以的罪行和盤托出,夜報康熙。康熙對太子徹底失望了,但是當了近40年太子,輕易廢立很容易造成朝局動盪,所以太子的罪責最後被張廷玉燒掉,此事暫且擱下。


熱河巡獵的時候,康熙將蒙古諸王送給太子的金如意作為賞物的時候,他對太子的失望就已經很明顯了。但是太子這時候不知收斂和自己的母妃鄭春華冒風點火私通,被康熙抓了現行。十四阿哥胤禵這時候為了幫助八阿哥胤禩奪位,假冒太子手諭調凌普謀反。康熙雖然最後知道了手諭是假冒的,但是看著太子的諸般劣跡,還是廢了太子。所以第一被廢的原因是十四阿哥胤禵那封仿造的手諭,真實原因是太子的種種行為太讓人失望。

後來康熙老爺子心軟了想復立太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制衡一家獨大的八阿哥胤禩一黨。但是復立的太子不思悔改,第一件事就找回了原來刑部的哪些昏官,並且想要搞到《百官行述》,讓所有的官都聽話。於是他和任伯安通信,答應以任伯安小舅子劉八女換取《百官行述》。這一次太子又一次亂用職權。信件被康熙知道以後,太子直接起兵逼宮,最後失敗。所以太子第二次被廢的原因是不思悔改,逼宮亂政,徹底讓康熙失望了。


紅雨說歷史


太子,一個離皇位無限接近的人,正常情況下,只要四平八穩,熬到老爺子登天就“苦盡甘來”。然而上天總有不測風雲,歷史上許多太子都沒有順利繼位。《雍正王朝》中,胤礽的兩廢兩立,也反映出君與儲君之間的微妙關係。

薑還是老的辣

君與儲君,一字之差卻千差萬別。胤礽的權威來源於康熙,康熙需要胤礽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兩人是父子,也是君臣。胤礽想接班,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按部就班,做康熙的乖孩子,老老實實地等待,這種方式最保險。

第二,效法李世民,鋌而走險。就當時的情況來看,胤礽的勢力還遠不及康熙。

然而,胤礽兩條路都沒有走通,不當乖孩子,還搞出“么蛾子”,最後自毀前程:

  • 黃河發大水,胤礽在和鄭春華約會;

  • 胤禛下江南籌款,剛出了點成績,他就背後損人;

  • 追繳戶部價款,胤礽是最大欠款人,不僅不幫忙,反而為自己籠絡人心,給追繳工作添堵;

  • 刑部的“冤案”問題上,胤礽又捅了馬蜂窩……

胤礽背後乾的這些事,康熙心裡清楚得很,只是隱而不發,甚至在廢了他之後還給了一次機會。

胤礽不僅沒有吸取教訓,反而更加“出格”,竟然親自寫信給任伯安,索取《百官行述》。結果《百官行述》沒弄到,自己的“把柄”也被人傳給了康熙。

這時的胤礽一看形勢不好,準備破罐破摔,動起了“政變”的心思。康熙豈是等閒之輩,胤礽那點花花腸子皆在掌控之中,很快就將其一網打盡。

大清的江山不能交給無德無能之人

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要為人師表,要治國理政,在康熙看來,只有品德高尚與才能出眾之人,才有擔當的資格。反觀胤礽,何德何能?

大清要賑災,胤礽被康熙問得束手無策;弘時生病,當伯伯的不聞不問……作為臣子,胤礽沒有一點人臣之道;作為兄長,他沒有當哥哥的度量;作為儲君,他甚至賣官鬻爵,給康熙留下惡劣印象“這難道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嗎?”。

康熙晚年的大清,國庫空虛,土地兼併,吏治鬆散,已經千瘡百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無德無能的胤礽接班,豈不是葬送江山社稷?

康熙的兒子那麼多,也不止胤礽一個,而且各個都有兩把刷子。尤其是胤禛,經過多次鍛鍊,已經具備基本的治理才能,表現越來越得到康熙的賞識。雖是孤臣,往前一步就是寡人了。

兄弟關係沒有處理好

明面上太子是最有希望的繼位人,但在理論上其他皇子也有希望接班,有希望就會爭取。其他皇子要上位,就必須除掉太子這個最合法的繼位人。而太子居上,只要運籌得當,拉攏與打壓雙管齊下,完全是有主動優勢的。

前期的胤禛與胤祥,都是他的小跟班,他沒有用好,最後還分道揚鑣;胤祉是讀書人的領袖,可以影響社會輿論,拉攏這種中間派可以為自己造勢還能樹立美好形象;至於八爺黨與大阿哥,可以製造矛盾,讓他們彼此爭鬥。

可惜胤礽一手好牌,沒有打好,兄弟關係一團糟。大阿哥把他的小辮子捅給了康熙,還恨不得置他於死地;胤禛被他得罪,還策劃了他第二次被廢;八爺黨就更不用說了,始終拿他當靶子。

胤礽不是稱職的儲君,還要與優秀的兄弟競爭,與康熙周旋。太子那個位置,也實在不適合他。大清需要強人鐵腕治國、刷新吏治,康熙需要德才兼備的人繼位,這是形勢所迫,勢比人強。


秋媚讀史


在《雍正王朝》中,二阿哥胤礽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子,君臣名分早定,按理說只要安安穩穩地等著老康熙駕鶴西遊,就可以順利繼位,御極天下。但康熙經過幾番思忖,最終還是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其中廢而又立,立而再廢的曲折過程,也反映出儲君與皇帝之間微妙複雜的關係。

首先大家要一定要明白一個問題,太子是實打實的未來君主,這就註定了他的身邊必然會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無論他是否願意。皇帝要做的,就是既要默許他發展勢力,又要將其勢力限制在可控範圍內,避免危及皇權。一旦太子勢力干擾到皇權,那麼太子就危險了。尤其是對於做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而作為早年就立下的太子,康熙其實從內心裡是不願意廢掉胤礽的。一方面,胤礽以儲君的形象和身份在朝樹立了四十餘年,說是國本也不為過,一旦動搖勢必會引來朝廷的震動。另一方面,太子是康熙自己立的,現在自己又將其親手廢掉,說到底是自己識人不明,康熙極為注重自己的形象,自然不願意做這種自己打臉的事。

所以我們看,康熙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在強行幫胤礽樹立威信的。很多事情的發生,胤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康熙沒有過分問責他,反而在想法子替他遮掩。

比如黃河大水,國庫無錢賑災,康熙脫口而出一句“玄燁這些年將國事交給太子”,顯然是要問責於太子了,估計是想到要給胤礽留一點臉面,不至於讓他的威嚴掃地,後面趕緊分攤責任,接著又補上一句:“和你們這些阿哥協同辦理……”



比如胤禛籌款賑災使用非常手段,縱容災民搶掠大戶,康熙問胤礽的態度,胤礽卻說“治國之道,在於以德為本,四弟在這方面是欠缺了點兒”,聽得幾位上書房大臣面面相覷。康熙連忙打圓場,用沙琪瑪的事兒錯開了話題。

比如追比國庫欠款,胤礽不僅自己欠了錢,還想靠賣官鬻爵的去填補。老十拒不還錢,到前門大街上賣家當,胤礽不僅不勸阻,反而把責任推給胤禛,自作主張結束了追比活動。康熙沒說什麼,也忍了,就當是給太子一個收買人心的機會吧。

比如,刑部冤案查到了胤礽,康熙默許張廷玉燒掉了胤禩彙報案情的奏摺,然後敷衍了事地結案了。

再比如,康熙發現了胤礽與自己妃子鄭春華的苟且之事,竟然也忍了。



看到了吧,康熙為了維護胤礽的太子名分,連自己頭上扣了頂綠帽子都能忍下。但是隻有一件事,康熙不能忍,那就是觸及皇權。

於是,太子和鄭春華睡了,康熙捂著胸口忍下了,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似的。可沒多久,大阿哥來報,說凌普攜太子手諭,率軍進駐八大山莊。康熙頓時大發雷霆,想都不想就廢掉了胤礽。後來康熙發現太子手諭系偽造,又得知大阿哥曾行魘鎮之事,便立即圈禁了大阿哥,又設計敲打了蠢蠢欲動的八爺黨,然後恢復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緊接著,胤礽向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書信被十四阿哥寄到了康熙手中。《百官行述》是什麼?它記錄了三百多個朝廷大員貪汙受賄的把柄啊。誰得到了《百官行述》,誰就能借此控制朝政。所以八爺想要,太子也想要。但這對於康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皇權對朝政和朝臣的失控,甚至會導致皇權的旁落。所以康熙不由分說,下定決心二廢太子,但自己又不想擔責任,於是把信又給太子寄了回去,逼太子造反,玩了一出釣魚執法。



所以我們說,胤礽最終丟掉太子之位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如康熙所說的“非人君之選”,也不是胤礽所犯下的諸多過失,而是因為胤礽的太子勢力在有意無意間觸及和干擾了皇權。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康熙即便心裡默認了胤禛繼位也不願再提前立太子了。太子這塊燙手山芋確實是能把好人逼瘋啊!


達摩說


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來看,太子胤礽的失敗是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不在於奪嫡,因為他本身就是皇后所生,立為太子乃天經地儀,最後被康熙廢黜,被老四胤禛得了皇帝位,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來自於他本身,也有一部分來自群臣和康熙本人。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其實歷史上的胤礽能力和才幹並不差,也行命運終究不眷顧於他,所以才失敗難堪。我們僅從《雍正王朝》來淺要分析一下。


一,康熙強勢,難以磨鍊胤礽心性。康熙堪稱千古一帝,其自身的強勢氣場遠超太子胤礽,作為太子,胤礽事事都難以自己作主,康熙很少放開手腳去真正磨鍊他。在康熙面前,他更多的是屈服和忍受,處處受到康熙的限制和指責,四十年太子,胤礽的心是扭曲的,憤怒的。為什麼和鄭春華偷情?曾經是源於鄭春華駁斥康熙為何苛責太子而讓太子心存感激,不料鄭春華的態度倒讓康熙覺得此女有勇而納為妃子。在如此情勢下的胤礽心態有多畸形可想而知。


二,自作孽難可活。當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自作孽。一是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亂倫,有辱皇室臉面,更讓康熙忌諱。二是追比國庫欠款時會錯康熙之意(康熙本要太子多多幫襯老四,卻變成了太子賣乖緩追兩年欠銀),故康熙只好說“既然太子都這麼說了,朕還怎麼說呢。"言下之意很是無耐。三是賣官撓亂吏治。康熙晚年吏治腐敗,他自身都明白,當太子的怎能去觸犯他的擔慮。四是肖國興案子。五是被亂臣和其他皇子逼得走上謀反之路。作為太子的過錯,其實真的不少,這由不得康熙。

三,生於狼兄虎弟的帝王之家,本人能力有限。康熙生的兒子幾十人,單從九子奪嫡來說,各各都是豺狼虎豹,手段高超毒辣,對他這個太子之位也是虎視耽耽,有搞魔鎮的如老大胤禔,有耍手腕的如老四,有硬逼的如八爺黨,這還是表面的,實際存在的若干勢力無一不在摧毀他的意志力,加之他本人能力有限,要應付這些個攻擊,還真玩不過來。


四,胤礽後繼乏人。很多人不大認同這一條,其實是很重要的一條,更有可能是具有決定性的一條(單從電視劇和原著看)。太子胤仍被立為太子,其實當初康熙本身就很不滿意,只是因為其母是皇后沒辦法立了嫡長子。隨著兒子們一個個長大後,加之胤礽的作派,康熙就更不滿意了。於是他詢問自己的智囊方苞,方苞建議他看長遠點,看孫子輩。弘曆的突出表現奠定了四爺的奪嫡基礎,胤礽被廢最終變成板上釘釘的事。

綜上所述,胤礽的廢立主要由以上幾個原因造成。


青燈問史


胤礽降生那一年正是皇后赫舍裡在世的最後一年(正史版),也是康熙皇帝一生中面臨最嚴峻考驗的關鍵時期,因為:歷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就在這一年開始了。公元(1674)年春天,各地的叛軍已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很多人開始對康熙皇帝的決策和能力產生懷疑,懷有孕身的赫舍裡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丈夫一邊,支持皇帝討伐三藩。其中有一件事重重地壓在赫舍裡臨盆(生孩子)的心頭。因當時吳三桂提出與朝廷議和,條件是雙方劃江而治,並要求康熙皇帝釋放被囚禁在京城的兒子吳應熊,皇帝為了表明與吳三桂鬥爭到底的決心,康熙下令誅殺吳應熊和他的二兒子吳世霖。但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說康熙皇帝把妹妹建寧公主許配給了吳應熊。清史上吳應熊確實迎娶了建寧公主,只不過建寧公主並不是康熙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則是皇太極的側妃所生的一位格格。聽說皇帝要誅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建寧公主十分焦急,她要向自己的侄兒求情,可是皇帝硬著心腸沒有見姑姑建寧公主。她去找孝莊太皇太后,沒想到孝莊也支持康熙的做法。無奈之下,建寧公主又去求告皇后赫舍裡。她想盡辦法安慰建寧公主,儘管她知道這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很快吳應熊就被處死了,赫舍皇后心不安很同情建寧公主,對姑姑建寧公主的同情和愧疚就像一塊大石頭,赫舍裡沒有幾天快要臨盆了,就這件事重重地壓在就要再度臨盆的赫舍裡的心頭。聽說愛子和孫子被殺,吳三桂怒火沖天,向朝廷發動了更加瘋狂的進攻,戰事危急,戰火和硝煙一步步直逼京城。就在這樣緊張危急的時候,康熙和赫舍裡的孩子降生了………。赫舍裡留下的這個皇子,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康熙皇帝對他百般寵愛,把自己對赫舍裡的感情全部傾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康熙一改皇帝駕崩後由王公大臣議立新君的祖制,公開冊立胤礽為皇太子,(胤礽不屬於奪嫡,他是嫡子)。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康熙皇帝對太子胤礽寄予很高期望,胤礽6歲以後,康熙聘請了張英,李光地,熊賜履,湯斌等大學士為他輔導。太子失敗的原因他並沒有對這些有利條件進行充分利用,沒有進一步博得父皇的信任,處理好兄弟之情,鞏周好太子的地位。胤礽身為皇儲,地位顯赫,周圍不可避免地就會產生一批擁護他的勢力,索額圖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成了太子黨的中心人物。由於皇太子勢力不斷加強,逐漸顯現出胤礽與康熙之間的矛盾。公元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皇帝駐蹕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對戰事直接進行指揮。在兩軍交戰的時候,康熙皇帝突然患病,失眠,高燒不退。隨駕王公大臣十分擔心,勸他回京師調治。皇帝也只好依從,命皇太子和皇三子前來迎駕,但到行宮見到患病的父親時,胤礽竟然沒有表現出一點擔心之意,不問父皇身體狀況如何,這一次使康熙心裡特別特別難過,嘆了一口氣,感到自己對太子多年精心撫養並沒讓他表現出應有的至孝之情,於是,討厭太子之情由然而生,命他返怛北京。康熙幾十年後還是對這件事念念不忘,這成為他轉變對胤礽的態度的一個重重因素。此後,父子矛盾逐漸加深,公元1696年,皇帝再次率兵討伐噶爾丹,在出發之前命令太子在京城守住國家,代行郊祀大典並對各部院奏章進行處理。如有大事發生,留守大臣共同商議後報請皇太子決定,這實際上是康熙皇帝考驗胤礽治國才幹的一次實驗。然而,4個月後康熙皇帝迴鑾至京,看見很多政務都沒處理,對胤礽的不滿和怨恨又增加了。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開始準備對太子黨人的勢力進行打擊,以索額圖《議論國事,結黨妄行》,令宗人府將其拘禁,於幽禁所處不久死去。康熙皇帝為政注重寬仁,而太子不仁不義導致父子意見不合,矛盾加深。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宣佈廢掉太子,皇帝回京後,即將廢太子幽禁於鹹安宮。太子初廢,儲位空缺,諸皇子爭奪儲位的鬥爭也開始活躍起來。太子的二廢二立,儲位虛懸,諸皇子之爭更加激烈。胤礽對這種困境並不甘心。大學士壬棪等人將再立胤礽為儲的奏摺上奏,康熙皇帝置之不理。胤礽復位已無可能。


茹叔敬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深奧,我來試著答答!不喜勿噴!

只以《雍正王朝》電視劇為依據,其他的史料不管!

《雍正王朝》電視劇刻畫的太子胤礽是一個氣量狹窄、懦弱無能、荒淫無恥的形象,第一集裡康熙忙著賑災,胤礽這貨忙著和鄭春華偷情!

胤礽第一次被廢的導火索正是他和鄭春華偷情被康熙發現!

那真正是什麼原因導致胤礽第一次被廢呢?其實是老十四和老八模仿太子的手諭調兵,引起了康熙的警覺,所以才第一次廢了太子。(《雍正王朝》裡女性的地位不高,加上當時滿族本身就是蠻夷,對於倫理大義不是很在乎,所以太子和鄭春華偷情事件並不是根本原因!)

那為什麼康熙又復立太子呢?

康熙不虧千古一帝,帝王心術不好揣度!我才疏學淺,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之一試著從三個方面來說說吧!

第一,太子是被冤枉的,父子情深,所以復立了太子。康熙在張廷玉的提醒下看出了調兵手諭的貓膩,知道了太子是冤枉的,自然要復立太子了。

第二,老八胤禩勢大,為了保護自己,康熙不得已抬出胤礽來做擋箭牌!第一次太子被廢后,康熙讓滿朝文武舉薦太子,結果滿朝都舉薦老八胤禩,這引起了康熙的猜忌,所以復立太子!

第三,為了保護胤禛,也就是康熙為了讓他自己欣賞的弘曆能最終繼位。這時,胤禛還是比較“弱小的”,屬於太子黨。這時太子都倒了別說胤禛了,更加上滿朝都是胤禩的黨羽,康熙只能繼續讓胤礽一黨和老八胤禩鬥爭了。

胤礽第二次被廢的原因呢?

起因是太子為了得到《百官行述》給任伯安寫的信,被鄔思道設計通過高福兒透漏給了老八胤禩,繼而捅到了康熙跟前。這雖然引起了康熙極大地不滿,康熙也已經準備廢了他,但是還是給了他機會的!但是胤礽怎麼做的呢?他這次可是真的調兵謀反了,還被康熙料中——一鍋端了!再次被廢!

總結:最是無情帝王家!!!!胤礽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我分開來說!

從他自身的性格來說:懦弱無能、氣量狹小、荒淫無恥、結交小人


從他所處的環境來說:一個哥哥、幾個弟弟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個都有自己的勢力,為了奪嫡時時處處都在給太子胤礽挖坑,通過種種手段讓太子的缺點無限放大,終於使康熙忍無可忍兩次廢立太子。

從皇權的角度來講:這就是最冷酷的看法了!胤礽在第一次被廢前,戶部、刑部的事都辦砸了,康熙能忍;康熙知道胤礽和鄭春華通姦後,被戴了綠帽子能忍!可以說康熙對胤礽的溺愛,這我能理解,但是康熙什麼不能忍?那就是觸及皇權!!!!第一次懷疑胤礽調兵,康熙廢之,在知道胤礽被冤枉後,復立;第二次胤礽真的謀反了,接著廢!什麼親情都不能觸及皇權啊!!!!!!!!!!包括老八勢大觸及皇權也是被康熙猜忌!

以上就是胤礽兩次廢立的原因,我的看法也不是很成熟,希望大家提出不同見解!

我的頭條號裡有很多的《雍正王朝》的視頻片段,希望大家喜歡捧場!


少龍210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