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鮮歷史中解讀朝鮮戰爭(下)


朝鮮戰爭已經過去近70年了,小編一直想從朝鮮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找到一些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只因才疏學淺,眼界有限,無法“參透”,但小編始終認為,朝鮮戰爭的爆發是有歷史原因的。

小編接著上篇拙文“朝鮮戰爭爆發70年,能否透過朝鮮歷史尋出爆發戰爭的蛛絲馬跡”斷續聊一聊。(因字數所限,拙文的題目所表達意思並不準確,本義是“2020年朝鮮戰爭爆發70週年,為何會爆發這場戰爭能否從朝鮮歷史中尋找出蛛絲馬跡”)

從朝鮮歷史中解讀朝鮮戰爭(下)

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率兵攻佔朝鮮京都漢城,迫使朝鮮改向清朝朝貢。大清王朝滅了大明王朝,逐漸強大起來。朝鮮在大清的“庇護”下倒也相安無事。

此時的朝鮮沒有外人“騷擾”了,自己卻不甘寂寞,開始折騰上了。1882年6月,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

這場兵變是怎麼發生的?誰挑的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1882年朝鮮當政的國王叫李熙,這小子是在10年前繼承的王位,他是李成桂的支系。當年李熙繼承王位時只有12歲,小屁孩兒一個,打理不了一個國家,便由他的生父李正應監國攝政。按照朝鮮宮廷制度,凡是以支系入承王位的國王,其生父皆稱為大院君。

1873年,李正應看兒子已經20來歲了,也是成年人了,便不想在攝政,把政權歸還給兒子,自己當個太上皇也不錯。

李正應想輕閒,但有個女人不讓啊。李熙歸政後,王妃閔氏看到了機會,逐漸把政權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閔氏也是一個喜歡權勢的女人,對權勢有著極大的慾望。這女人掌握政權後,不是在後宮玩玩心計,鬧鬧“宮鬥劇”,人家開始大搞軍制改革,花錢請外國教官訓練新軍,將李正應一手創建的舊軍營給解散了,淘汰了大批之前的士兵,就是留下的也常常不給發軍餉。

士兵們吃不飽穿不暖,大百姓眾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底層人民怨聲載道,被逼無奈向王宮提出抗議。1882年6月,政府極不情願的給士兵們發放了一個月的糧餉,可士兵買到的糧食裡面都是參雜著沙石的粗糙秕糠,這回真的把士兵們惹惱了,積壓在心裡的怒火終於爆發了。士兵帶頭造反,民眾踴躍跟隨。他們衝向中國大使館,包圍武臺王宮,和新軍展開激戰,閔妃一看局勢已不可收拾,慌忙假扮成宮女,在新軍護衛下趁亂逃出王宮。

大院君李正應早就看不慣閔氏的所作所為,對閔氏掌控政權更是怒火中燒。此時正好利用人們對閔妃集團的仇恨,重新掌握了政權。這就是歷史上的“壬午兵變”。


從朝鮮歷史中解讀朝鮮戰爭(下)

事情發展這到,並沒有完事,好戲還在後頭。有個中國人就是從這次朝鮮兵變中開始發跡的,從而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在朝鮮,他更是一個大人物,家喻戶曉。他就是袁世凱,他影響了朝鮮的歷史發展進程。

先再回頭斷續說王妃閔氏,這個女人也真有點本事,不知道靠什麼手段竟把一些清政府的官員籠絡住了,清政府成了她的靠山,逃出王宮後,一再的敦請清政府出兵朝鮮,幫她把政權收回來。1882年8月,大清皇帝詔命丁汝冒率北洋水師3艘艦艇,與駐紮在山東登州的吳長慶率6營淮軍,火速趕赴朝鮮平亂。在這次赴朝平亂的大軍中,就有袁世凱,他當時的職務是“前敵營務官”。

8月25日,袁世凱率前鋒進抵漢城南郊。中國軍隊到朝鮮的目的,首先是要平息兵變,然後要把大院君李正應抓到中國,不能把他留在朝鮮啊,留下了說不定哪天再把閔氏趕跑了,清軍還得出兵平亂,多麻煩。

26日,吳長慶、丁汝昌、馬建忠三位將軍入城前往景武臺拜會大院君。大家聊的很開心,並約定第二天大院君親赴兵營,回訪中國諸將。

27日上午,大院君李正應如約來到城外中國兵營。吳長慶、丁汝昌、馬建忠在轅門外恭迎,大院君受寵若驚般的走進大帳之中,他的幕僚也要跟隨進帳,守衛急忙將這些幕僚阻止門外,外邊有也有好酒好肉,就不要進去了。

吳長慶見衛隊被阻帳外,把酒杯狠狠的摔在地上,早已埋伏在帳後的袁世凱聽到響聲,率兵一擁而入,將大院君捆了起來,強行塞入準備好的肩輿之中,由丁汝昌火速護送到仁川附近的馬山浦,押上軍艦,解往天津。以後長期囚禁在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直至客死該地。

為什麼這段歷史說了這麼多,主要想告訴大家,李正應在他留在朝鮮的眾多兒孫中,有一個人很有名,他就是朝鮮戰爭中的一線人物,大韓民國開國總統李承晚。

大院君被抓,兵變平息。9月12日,李熙迎接閔妃迴鑾返宮,袁世凱入宮道賀。數日後,國王賜宴,袁世凱受邀入席,之後又被國王又單獨召見。10月,清廷下詔,袁世凱“賞戴花翎”。1884年4月,吳長慶率所部3個營班師回國,袁世凱帶3個營留守朝鮮,並被李鴻章任命為“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

朝鮮剛消停沒多久又亂了。1884年冬天,朝鮮激進派勾結日本軍隊劫持了國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甲申政變”。

這場政變讓留在朝鮮的臨時統帥吳兆有亂了主意,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作為副手的袁世凱當機立斷,於12月6日,率領在朝鮮的所有清軍和3000名朝鮮兵向著王宮出發了,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日本人挾持國王跑到一座山頭上,袁世凱果斷下令發起攻擊,將日本軍隊擊潰,成功把朝鮮國王解救回來。

應該說,朝鮮的這次政變中,如果沒有袁世凱,朝鮮不用等到甲午戰爭在1884年就得成為日本的一個省了。

袁世凱在朝鮮待了12年。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清軍,挑起甲午戰爭。次年4月,清朝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朝鮮和清政府沒有了任何關係。


從朝鮮歷史中解讀朝鮮戰爭(下)

1896年,沙皇俄國為了爭奪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權和日本大打出手。朝鮮國王李熙為了避免亡國,於1897年改朝鮮國號為“大韓民國”。

1905年,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敗,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1910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宣佈廢除韓國國號,改稱朝鮮,朝鮮正式被日本合併,成為日本的一個省。

日本統治朝鮮40餘年,直到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投降,朝鮮才脫離了日本的殖民統治。然而,朝鮮並沒有走上獨立統一的道路,之後爆發了朝鮮戰爭,朝鮮半島徹底分裂為兩個國家。


從朝鮮歷史中解讀朝鮮戰爭(下)

能否從朝鮮歷史中解讀出這場戰爭爆發的蛛絲馬跡,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