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刀鋒》:人用盡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悟道之途艱辛困難,如同跨越鋒利的剃刀。若救贖之路必經刀山,找到答案的代價如何?

——《刀鋒》

浮世匆匆,每個人都在找尋想要的某種生活。

蘇軾一生一直在路上,卻始終想著歸去,與詩酒作伴。

張愛玲渴望得到世界上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自己的衣缽。

海子在詩歌裡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有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渾渾噩噩,任流年似水。

有人知道自己心中嚮往,卻沒有勇氣去追求,在掙扎中將歲月蹉跎。

也有人,既明晰自己所求所愛,又有勇氣聽從內心召喚,做回誠實勇敢的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毛姆的《刀鋒》,是一部關於選擇、關於理想,更是關於人生的小說。小說的主要人物拉里、艾略特和伊莎貝爾,在不同的選擇中,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

毛姆《刀鋒》:人用盡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拉里:浩瀚空中自由飛翔

拉里從小是一名孤兒,由一位醫生收養才得以躋身上流社會。他和伊莎貝爾青梅竹馬,並定下婚約。如果正常發展下去,拉里和伊莎貝爾會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生活。然而,拉里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

16歲的拉里喜歡飛行,混進了空軍,並參加了一戰。在一次飛行中,拉里的好朋友為救他而犧牲,使他受到強烈的震撼,死亡使拉里對生命有了獨特體驗,他在思考:“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還是隻能可悲地任憑命運擺佈。”

這一次的經歷,徹底改變了拉里。

服役回來後,原本結婚生子,發財致富的人生藍圖被他的舉動徹底打破:他同伊莎貝爾約定2年後再談婚論嫁,放棄了大好的工作機會,拋下親友,獨自一人在歐洲遊歷。

在巴黎的兩年,拉里沒有參加派對,對物質和名利索然無趣。他學習各種語言,閱讀各類哲學書籍,雖沒有為心中的疑惑找到確定的答案,也已經觸摸到邊緣。

兩年後,當伊莎貝爾勸他回去時,他心平氣和的拒絕了。他們解除了婚約,拉里要繼續追尋心中的理想。

多年之後,拉里在印度的一位象神大師的靜修院受到啟發,頓悟了人生的真義,獲得幸福之道。回到美國後,沉浸在人海中,在自己的精神聖地裡,過著普通的生活。他最大的收穫在於精神生活,實現了自我救贖,在自我實現、自我完善的道路上禹禹獨行。

哲學家赫爾曼·黑塞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追求什麼,所以做出捨棄。拉里捨棄了美好的愛情婚姻和大好的事業前途,實現了自我完善,精神予以救贖。

對他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追尋自我,自我完善,自我救贖。

一個人,知道自己不想過怎樣的生活,容易。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不易。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並且義無反顧地投奔它,需要極大的勇氣與誠實。

毛姆《刀鋒》:人用盡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艾略特:交際圈裡一枝獨秀

艾略特是伊莎貝爾的舅舅,原本是一個沒落的貴族,他母親的祖上血統高貴,他想盡各種辦法,躋身於上流社會。靠權謀、手腕討得上流社會體面人士歡心而站穩腳跟,他從不放過任何商業機會,以推銷古董名畫而暴發起來。

艾略特是一個天生的交際家,他頭腦靈活,為人隨和,八面玲瓏,圓滑世故,左右逢源,社交廣泛。他重視各種交際的機會,在交際圈裡,總是以最佳的形象,最得體的舉止和言談參加活動,這是他的生命主旋律。

他靠各種體面排場、精美宴會、熱情好客撐持了檯面,鞏固了他在交際圈的地位。

交際是他的呼吸,是他的生命。

在生命垂危之際,貴婦人愛德娜痛恨艾略特散佈流言蜚語,故意不邀請他出席豪華家宴,使艾略特痛苦不堪,竟像個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

艾略特的一生,沉浸在交際圈裡,他在交際中感受到了快樂,也給別人帶去了快樂。

他享受著交際中的快樂和幸福,對他而言,生命的意義在於名利場中的交際。

村上春樹說: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不過是要努力奮鬥,使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任何一個選擇,無所謂的好壞對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評價標準,而在於自己的內心。

毛姆《刀鋒》:人用盡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伊莎貝爾:塵世物質裡一走到底

伊莎貝爾是拉里的未婚妻。在拉里退役回來後,她感覺到拉里的變化,她理解他,愛他,希望他能走上她認為的正確道路——踏實工作,於是同意拉里去巴黎遊歷兩年。

兩年後,伊莎貝爾在舅舅艾略特的安排下,來到了巴黎,初嚐到上流生活帶來的快樂,對時尚的衣服很新歡,和拉里在一起感到很快活。

她和拉里談論起了未來的發展,但她的希望落空了:拉里無法按照她的要求去工作,無法滿足她渴望的財富,他要去尋找自我。

於是,他們和平分手了。沒有大吵大鬧,沒有痛徹心扉,反而感到很輕鬆,好像從未愛過一樣。連她自己都說,這是完全自願的。

伊莎貝爾放棄了精神上的富足生活,選擇了富足的物質生活。

不久之後,伊莎貝爾嫁給了有錢人格雷。她很清楚,格雷能給她穩定的塵世生活,有富足的物質生活,隨心所欲,不用為生活發愁,不必東奔西走。這些,是拉里遠遠不能滿足她的。

儘管她的丈夫在經歷1929年股市崩盤而破產的風雨,但她有農場和艾略特的救助助她度過了難關。

艾略特留下了鉅額遺產,格雷有收入穩定的工作,延續了她富足的生活。在她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物質生活富足。

尼采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前行的道路上,義無反饋,樂在其中,才是合適自己的路。

毛姆《刀鋒》:人用盡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刀鋒》下的眾生相

小說裡的人物結局,無不如願以償:艾略特成為社交名流;伊莎貝爾憑著鉅額財產,活躍於上流文化圈;格雷有了輕鬆賺錢的穩定工作,前途光明;蘇姍·魯維耶的生活無虞;蘇菲求得一死;拉里獲得幸福之道。

他們,不正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眾生相嗎?在追逐的道路上禹禹前行:有人追求金錢財富,有人追求榮譽地位,有人追求權力,有人追求詩和遠方,各自通往幸福之道。

《月亮與六便士》裡有句話說:你究竟是要仰著脖子欣賞暗夜裡的明月,還是要低下頭顱撿起道旁一枚閃著寒光的六便士硬幣?

你是選擇拉里的自我實現、艾略特的交際生活還是伊莎貝爾的塵世物質?

你是選擇做歸園田居的陶淵明、十年如一日寫作的村上春樹還是隱逸孤山的林和靖?

你是選擇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還是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你是選擇越過刀鋒實現自我完善,還是成為刀鋒下的眾生相?

胡適先生曾說: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

人生的意義掌握在自己手中。長路漫漫,你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最終的目的是做回自己,以喜歡的方式,度過餘生。

願你人生無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