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力逐渐衰弱,不复昔日强盛。此后的唐代历史发展就围绕着三个主旋律: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和藩镇割据,其中的宦官专权现象并不是唐朝独有,在唐之前的秦和东汉都出现过。但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之一。自唐玄宗开始,宦官一步步干涉朝政、逐渐掌管禁军,直至直接参与皇帝的废立。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唐代宦官的权力大(尤其是掌握了军权),宦官专权时间长,专权程度深。

唐中后期宦官权势滔天,那么宦官当真可以随意废立天子,甚至杀戮皇帝,为所欲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是对唐代宦官专权的一种误解。历史学家汪篯《汉唐史论稿》指出,唐朝的宦官专权,对全国的影响,没有东汉、明朝宦官专权那样严重。黄永年也提出过唐朝宦官和皇帝的关系只是家奴和主子的关系。不论中晚唐有些皇帝由宦官拥立,还是某一派宦官会杀掉在位的皇帝拥立他们所依附的皇子做皇帝,这些都是作为家奴的官宦代表各自主子利益在参与皇室的内部权力分配纠纷,因为废掉一个李家皇帝,拥立的的仍然还是李家皇帝,作为家奴的宦官和李唐皇室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玄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

唐代宦官专权的开端

唐代宦官专权始于唐玄宗,玄宗即位前诛韦后和太平公主的两次政变都曾得到宦官高力士等人的大力协助,即位后高力士被封官至三品,其他如杨思勖“以军功累加辅国大将军”,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也都被授为三品将军。这开启了宦官封官爵之先例,宦官因此地位升高。高力士因被唐玄宗极为宠信而权倾朝野,当时满朝的文臣武将(如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要巴结他,其他王公贵族则都尊称他为"阿翁",驸马们都叫他为"爷",连当时还在东宫的肃宗都要称呼他为二兄。

玄宗天宝年间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后,地方上领兵的将领不再是“事解辄罢”,将领在方镇长期统兵逐渐造成了外重内轻,方镇尾大不掉之势。为了监督和控制方镇玄宗又委派宦官到各处监军。这些派去地方的监军往往权力都大过节度使,这使得监军干政有时又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容易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安史之乱后自李辅国在灵武拥立肃宗和协助平叛有功,肃宗还朝京师长安后李辅国作为肃宗灵武元勋便开始平步青云——“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辅国判元帅行军司马,专掌禁兵”。这是首次宦官开始掌管大内禁军。李辅国被赋予的另一项权力便是掌枢密,负责掌管全国各地送呈朝廷的奏书、符印军号、压署制敕和关白承旨等。此时李辅国与他的前辈高力士一样都是权倾朝野,所不同的是他这个“权”倾朝野的“权”是实至名归。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肃宗宠信的宦官李辅国

唐代宗时期的专权宦官

代宗时期前后出现了三位专权的宦官,这些号称一手遮天的权阉不论其在位时如何权势熏天,飞扬跋扈,一旦被皇帝主子所厌恶和抛弃后下场都很凄惨。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肃宗病重,四月太上皇唐玄宗病死。肃宗悲恸不已病情加重至病危。张皇后召见太子李豫让他除掉李辅国和程元振,遭到太子拒绝后张皇后就密谋废太子以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和程元振得知张后的阴谋后出兵保护太子,并连夜带兵入宫捕杀了张皇后的党羽和越王李系,随后又囚禁了张皇后,而唐肃宗也于当晚病死。

太子李豫(唐代宗)登基后李辅国因宫廷靖难和拥立之功再次加官进爵,为了彰显他的功勋,代宗让他进号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唐朝宦官终于跻身于宰相行列。自此恃功的李辅国日益骄横,于是这位权阉便赤裸裸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这种狂妄僭君的话让代宗很是不爽。

代宗即位两个月后,李辅国便因骄恣被罢相解除兵权,和他一起宫廷靖难的程元振被代宗选来替代了他。解职四个月后,李辅国就被“盗贼”所杀,而且未留个全尸。有拥立之功,权势盛极一时的权阉被皇帝“去之轻如一毛耳”。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接替了李辅国的全部政治资产的程元振在朝廷上权势更甚于前任,他的作为也更恶于李辅国。广德元年(763年)九月,吐蕃东侵,程元振捂住消息不上奏,等到代宗得知消息后吐蕃已经打到了邠州,因各地节度使、将军不满唐代宗宠信程元振,而无人应命出兵勤王,致使吐蕃军攻下长安,唐代宗星夜仓惶出逃陕州。为了平息众怒代宗没有处死程元振只是削官后放归老家,最后其死于仇家之手。

鱼朝恩是因保驾之功在代宗朝第三位上位的权阉,在代宗出逃陕州后,身边的禁军早已溃散,在陕州的鱼朝恩及时率驻军及神策军在华阴奉迎护驾。鱼朝恩以保驾有功,由观军容使封为天下观军容使同时总掌神策军。郭子仪克复京师代宗还朝后,鱼朝恩大权在握后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恶绩累累。威胁到主子利益的他结局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是日朝恩还第,自经而卒”,代宗找了个由头罢了他的观军容使后,宰相元载收买了鱼朝恩的侍卫周皓把他勒死在代宗设置的一场酒宴上。

由上可见,这些宦官的权力都来自皇帝的恩宠,这个时候宦官专权的各项制度还未确立,所以他们的职权大小都是根据自己受到皇帝恩宠的程度来决定。一旦依附于皇权的宦官想专权凌驾于君权之上的时候,作为家奴被利用的他们很容易就被皇帝用其他期待上位的宦官所取代。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唐德宗

唐代宦官专权局面的确立

唐代宦官专权局面的确立,真正掌握军权并形成制度化是在德宗朝。

鱼朝恩在华阴奉迎护卫代宗所率的神策军原本是一支戍边军队,代宗逃跑的时候禁军都给打散了,等到长安收复还朝的时候,这支军队就跟随代宗返京成为了禁军。鱼朝恩被弄死后十几年间,这支禁军被交回到本部的武将统领直到“泾原兵变”的发生。

德宗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看到了宦官当政的弊端,因此他即位之初是很排斥宦官的。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发生兵变,乱兵杀入宫城的时候当时神策军的兵马使白志贞竟然召集不到一个禁兵来报到,危急时刻德宗身边只有百多个没老二的宦官相随,堂堂唐天子,一行人满打满算只数百人,狼狈逃出皇城。与德宗偕行的只有太子,诸王、两个妃子以及一个公主,百分之八九十的皇亲国戚都未及逃出。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柳公权神策军碑

兵变平息后,武将的难以依靠给德宗以深深的刺激,德宗于是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回京三个月后就开始任命宦官分典禁军神策军。贞元二年(786年)神策军被德宗扩建,到贞元十二年(796年),德宗又设立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分别由窦文场和霍仙鸣担任,这一职务直接由皇帝授任,成为地位高于神策军大将军之上的实际统帅,这在实际上架空了大将军和统军。从此,神策军的统率权掌握在宦官手中,以宦官典禁军便制度化了。 在贞元十一年(795年),德宗还将宦官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办法固定下来,专门为担任监军使的宦官置印 ,不仅提高了监军的地位,更是开始了让宦官监军制度化。

唐宪宗元和年间,为着平定叛乱藩镇的用兵需要,又将此前亲信宦官代表皇帝去执掌军机枢密的差遣,加以制度化,确立了宦官担任枢密使的制度,让宦官得以“承受表奏、出纳帝命”,逐渐参与到中枢政务。主政的左右枢密使,和主军的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便被成为宦官集团的“四贵”,更经历数十年演化后,成为了能稳定传承牢不可破的宦官既得利益集团。

宦官统领的这支神策军队维持唐王朝后续一百多年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撑,但它也逐渐沦为了中晚唐时期被宦官用来当做直接参与皇帝废立的工具。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唐宪宗

宦官弑杀天子的真相

宦官集团掌握了神策军兵权后,中晚唐自穆宗以后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余均为宦官所立。敬宗虽不是宦官拥立,但却死于宦官之手。这就容易让人得到一个结论:唐中后期皇帝成了傀儡,宦官集团已经达到随意废立甚至弑杀皇帝、为所欲为、权势滔天的不可控的程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宦官集团通过掌控了军权而控制了皇帝的废立,但这其实是对唐中晚期皇权更替斗争背后的真相的误读。

历史上记载真正死于宦官之手的唐朝皇帝有宪宗和敬宗。然则这两位皇帝都并不是他们宠信和当权的大太监谋杀的,实施弑帝的反而是立场与之对立、意图通过弑君,达到依附自己新主子飞黄腾达目的无权低级宦官。

宪宗李纯之死,是郭妃(后来的郭太后)与当时的皇太子李恒(后来的唐穆宗)主导策划,动手的宦官实则只是受到他们的主子的指使,事后当了背锅侠而已。宪宗元和一朝,掌权的宦官无一不是宪宗提拔上来的,宪宗的信任和恩宠是这些当权宦官权力的绝对保障。等到宪宗一死,元和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唐穆宗的以外都尽数被诛灭。

唐敬宗是出名的昏庸皇帝,他的死是个意外,但是刺杀他的也不是当时的权阉。当时与当权宦官王守澄有极深矛盾的刘克明等次等的宦官狗急跳墙,所以才谋划了刺杀敬宗,意图以此扳倒受敬宗宠信的权阉王守澄而让绛王李悟登基,这样这些宦官才能受到新帝恩宠而上位。事发当天敬宗打猎醉酒,安保工作没有做好才让行刺得以成功,但事后登基的却是更合法度的敬宗二弟李昂。结果王守澄等宦官派兵诛灭刘克明等宦官,李昂登基为唐文宗。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唐宣宗

宦官废立天子的实质

如前所述,唐代宦官实质是皇室的家奴,他们手里的权力都来源于皇帝的恩宠,即使掌控了军权也莫不如是。宦官与皇室的利益休戚相关,在当时的朋党相争,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下,在朝廷中的宦官们是要依靠皇权生存的,他们手中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仍然是被当朝的皇帝赋予的。同样,正因为宦官集团已经成为足以和文臣士大夫和地方藩镇相抗衡的强大政治势力,身在内廷掌握禁军又对皇权“近水楼台先得月”,

所以自然也会成为那些觊觎皇位的皇子亲王、后宫嫔妃们所竭力拉拢的盟友。这才是中晚唐时期,宦官集团屡屡参与到宫廷政变,并扮演了废立天子重要角色的根本实质。

宪宗被毒死之后继位的唐穆宗是当时的皇太子,郭太妃的儿子,穆宗后的敬宗是郭太妃的长孙,敬宗被刺后立的是他的二弟李昂(唐文宗),文宗之后是他的五弟李炎(唐武宗)。从穆宗到武宗四朝皇帝,全是郭太后的子孙,隐藏在宦官势力后面的后宫皇族势力(以郭妃集团为代表)是皇帝废立背后那只无形的手,而宦官集团作为参与者和决策的最后执行者自然就被当做是皇帝废立的主角。

武宗之后的唐宣宗李忱是众多皇帝中最出名的忍者,历史记载他是因为装疯卖傻被宦官马元贽等认为较易控制所以才拥立为皇帝。但根据黄楼的《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来看,宣宗被宦官拥立继位实质也是宫廷阴谋(李忱勾连宦官),宣宗之后的唐懿宗即位也是新帝和宦官集团勾结的结果。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唐武宗

专权宦官的归途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中晚唐那些成功拥立皇帝的宦官大拥立的大都是那些合法统的皇位继承人(被册立的太子、没册立太子情况下的长子、皇帝的儿子还很年幼时的皇帝之弟),拥立新帝后宦官也不存在废夺皇帝的权力,更没有因为自己掌权而任意弑杀皇帝。

宣宗死后神策中尉准备拥立懿宗时,宰相夏侯孜就曾说“但是李氏子孙,内大臣立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意思就是说宦官要立哪个李氏子孙做皇帝都没关系,但要推翻李唐皇室,那就办不到。相反,宦官即使贵为中尉、枢密使,其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还得由皇帝来掌握。首先他们都得由皇帝擢用,如果他们侵害到皇权,皇帝也能将他们撤任或诛杀。

有拥立和保驾之功的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在代宗手里被轻松拔除。

唐顺宗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中风半身不遂的人,太子集团利用俱文珍等宦官在宫里活动逼迫顺宗退位,太子李纯登基为唐宪宗,俱文珍专权导致反而失宠,郁郁而终。


唐代皇帝的废立真有那么随意?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误解浅析

甘露之变

唐文宗用大臣李训、郑注,整倒了宦官陈弘志、王守澄。当他发动唐代皇帝和宦官集团最大的一场政治冒险冲突“甘露之变”失败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不敢废也不敢杀文宗,只能软禁他,还得让他如常上朝听政,最后也只能等唐文宗病重快死了才能拥立新的皇帝。到唐武宗时期,仇士良就被秋后算帐、整倒了。

马球皇帝唐僖宗喜欢享乐,他的宦官“阿父”田令孜把他伺候得很舒服,黄巢起义后田令孜就被僖宗疏远抛弃,田令孜逃走后被节度使王建所杀。

唐王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昭宗在天下大乱,皇权极度衰弱的情况下废掉宦官头子杨复恭也没走什么弯路。及至昭宗后期宦官集团被朱温屠戮殆尽后,正常的唐王朝运行体制的平衡被打破,藩镇独大让大唐皇朝最终走向了它的末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