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沙漠魚”,顧名思義是一種生活在沙漠裡的魚類。但是您可能會想,沙漠裡怎麼會有魚?不說水資源匱乏,只說溫差也能滅掉大部分的魚類。那麼這是一種什麼魚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魔鱂”

我們所說的“沙漠魚”其實是指鱂形目鯉齒鱂科鱂屬鹽鱂種的魚類!因為其特殊的進化史,堪稱奇蹟,又因其只能生活在死亡谷魔鬼洞,所以被人們稱為“魔鱂”。

死亡谷位於內華達洲的莫哈韋沙漠,其中的一個石灰岩洞被稱之為“魔鬼洞”,這就是“沙漠魚”棲息的地方。它們整個種族就生活在這個數十平方米的小水塘中,在脊椎動物裡棲息面積算是最小的了!

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沙漠魚”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差不多6萬年左右,它們體型較小,平均個體長度也就在5釐米左右,隨著環境的變化,它們的數量也從上世紀90年代的500多隻下降到2006年的38只,已經是瀕臨滅絕,可以稱得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

由於其獨特的稀有性,魔鱂在1966年被列入美國瀕危物種保護法案的首批物種名單。在1976年,美國最高法院宣佈,用“魔鱂”棲息地的地下水灌溉農田屬非法行為。以此來減少農業灌溉造成的地下水減少,變相的保護魔鱂的生存環境!

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依舊不能緩解魔鱂的種族危機。有人說,既然魔鱂如此珍稀,為何不把它們遷徙到別的地方呢?

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離開魔鬼洞它們就不再是“魔鱂”

用遷徙的方法來改善它們的種群數量是科學家們最先想到的方法。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在魔鬼洞外繁殖的魔鱂已經不能叫做魔鱂,它們的形態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找到保護它們的方法,科學家們發現對它們的家族史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一個問題。魔鱂與關係較近的同屬於鯉齒鱂科的歐文鱂和異鱂在5-6萬年前分開,開始了獨自計進化之旅。

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無巧不成書,魔鬼洞出現在莫哈韋沙漠的時間也是在5-6萬年前,所以科學家們推測,在魔鬼洞形成初期,魔鱂就已經佔領了這片領地,並在這裡生活了5-6萬年!所以,魔鱂已經與世隔絕了6萬年!

而正是這種與世隔絕,造就了魔鱂的一個特性,那就是表型可塑性(一些特殊表型的形成取決於他們特殊的棲息地,一旦棲息地變了,表型特徵也會發生變化)!

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這種特性是由生物個體的染色體組和生存環境共同決定的。其中生存環境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死亡谷中的水源是不適合魔鱂生存的,但是魔鬼洞裡的水卻能讓魔鱂存活。所以,沙漠中的罕見水源是魔鱂生存的必須條件!

科學家們曾模擬魔鬼洞的環境,建造了3個“魔鱂避難所”。但是5年之後卻發現,“避難所“裡的魔鱂和魔鬼洞裡的表型差別很大,不僅如此,就連攻擊性和求偶行為都發生了改變。

論證:全球僅剩38只的“沙漠魚”為何不能換個環境生存?

這就是環境的力量,它能改變一個物種的表型、動作、行為。所以,模擬魔鬼洞所培育出來的這些魔鱂,早已是“真李鬼,假李逵”,說成是兩個物種都可以。

這就是為什麼不把它們遷徙別的地方的原因,目前死亡谷的魔鬼洞是它們唯一能生存的地方!

從90年代開始,魔鬼洞的範圍就在不斷縮小,而其特殊的環境又是唯一適合魔鱂賴以生存的。要想保證魔鱂這種珍稀物種不被滅絕,那麼尋找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已經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