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梅子寫作一年,在用印象筆記打造素材庫,裡面有3000條筆記,按道理說素材庫有3000條筆記,寫文章應該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才對,但她依然會因為找不到資料而崩潰。

她的筆記雜亂無章,需要找資料就像是在雜物間裡找一塊乾淨的布,明明放在筆記本里,可大腦總是記不住究竟放在哪個筆記本,最後寫作成了一種折磨。

很多印象筆記新手在初期使用印象筆記,特別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為了整理而整理,隨意新建筆記本,隨手歸類筆記本,等到搜索資料進行寫作時,依然還會因為找不到素材而崩潰,最後放棄寫作。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大腦擅長思考,而不是記憶,牛頓在樹下看到蘋果掉下來,結果一個偉大的物理發現就這麼誕生了,偉大的科學家也在早晨出門忘了帶鑰匙,大腦是智慧的,問題是你真的用對大腦了嗎?

我學了一門印象筆記課程裡面有如何科學搭建筆記本與標籤,希望對你有用。在建立筆記本之前我們先了解印象筆記,構建筆記本有四個核心筆記本組:收集箱、創作、項目、歸檔。

0 - 收集:

來自各個渠道的信息收集;

1 - 創作:

Cards:對輸入的信息的加工和提煉

writings:對輸入的信息的完整輸出

2 - 項目(正在進行):

正在進行的項目/主題研究/活動等;

3 - 歸檔(已完成):

筆記本分類要按照GTD原則分類,GTD是一套清單管理系統,它主要包括項目清單、下一步行動清單、將來也許清單和日程表。當然項目支持材料和參考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GTD的核心就是理清工作和生活中的項目和下一步行動。該系統中項目和下一步行動就是一條條提示清單。好的應用程序就是能夠高效方便的管理項目和行動清單。

當我們執行具體行動的時候,我們會根據批處理的原則,把同一場景下相似的行動一起做,集中處理同類事項。比如說集中打電話,集中寫郵件,出門時儘量多辦幾件需要外出辦的事。

依據情境定義和排序,你可以行動得更加快速更方便。所以需要以方式、地點、工具、精力狀況、人物等從新組織分別屬於不同項目的行動清單,這就是行動清單的另一個維度。所以需要清單之間有屬性關聯。

正所謂不破不立,在建立的筆記本之前,需要把原來的筆記本,該清理的清理,剩下的全部集中在一個筆記本里,命名為歷史筆記本,經過斷舍離以後,這些筆記就像一個個藏寶箱,等待你的再次挖掘。

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筆記本知識創造流

四個核心筆記本組分工合作,讓寫作暢通無阻。

收集:只是平時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資料。

創作:把收拾的資料進行一個初加工,讓它成為一個片段或者草稿。

項目:你正在進行或準備進行的文章。

歸檔:已經完成的項目進入閉環,也就是努力的成果。

有創作者以寫作為主題建立筆記本組,筆記本如同工廠流水線一樣井然有序,生產出優質的文章,運用印象筆記是關鍵。

收集箱是儲備素材,重點在創作筆記本組,那麼以寫作為流程建立筆記本就是想法立項、片段、草稿、已發表、寫書規劃和寫書心得。

如果突然產生了一個可能變成一篇文章的想法,就在想法立項中新建筆記,如果想法只適合作為某篇文章中的素材,就放入想法立項中,整個筆記本形成的邏輯就是收集,創作項目歸檔閉環的,這是創作流。

收集是為創作和項目所服務,所有的收集都是為了主題創作、項目推進而開展的。和當下主題項目無關的信息,一概不理會,保護稀缺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一旦被分散就很難再次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我們的大腦一次大概能記住,3-5個信息組塊,比手機號,138322xxxx。大腦會自動將3-5個數字分成一組,比如138-2322-xxxx,或者138-2322-xxxx,容易記住。

一般來說超過4個組塊記憶難度就大大增加,所以我們在信息分類時,就需要確立一個原則:分類多搜索。

在筆記本分類時,就要儘量剋制,不超過四個筆記本,或者不超過五個筆記本組。讓大腦一下子記得住,檢索就快。

筆記本命名採用數字編號為筆記本命名可以快速跳轉,當你輸入數字時,會快速找到相應的筆記本,我是有強迫症的人,為了視覺上的統一美觀,筆記本用英文名稱規範主題,中文進行解釋,中間用豎線分開。好處就是整個筆記順序清晰簡潔大方。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標籤分類

如果說筆記本是一對一,那麼標籤就是一對多,同一條筆記可以打上不同的標籤。

標籤,你可能要問了,什麼是標籤呢? 標籤是另一個維度的分類,你給一條筆記添加一個標籤,和把一篇筆記移動到一個筆記本,都是給這條筆記做了歸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標籤的優勢更大。 因為隨著海量信息的湧入,要保障你的印象筆記系統不崩潰,不可能建立上百個筆記本來分類信息,那查找起來太費勁了。這時你需要用標籤對筆記進行分類,你可以對一條筆記貼上不同的標籤,只需要搜索一個標籤,就能找到這條筆記。

用MECE原則來給標籤分類,MECE (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原則出自《金字塔原理》白話解說就是“沒有遺漏,也不會重複”。

如同汽車裡有車胎、螺絲、後備箱,彼此相互獨立不重複,而合在一起又能完成汽車的一個結構。簡單地說,就是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標籤分類完成後,為了視覺統一和方便調用信息,我們需要對分類進行編碼排序,具體數字編號我們參考的是杜威十進制。

杜威分類法,是一種科學的分類法。杜威十進制以三位數字代表分類碼,三位數的好處是你可以完全窮盡你要羅列的分類方向。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應用到個人分類上就是:

#100學習類

#200生活類

#300工作類

既然是以寫作為主,那就把複雜的任務拆成簡單的任務,比如研究一篇文章,可以將構成文章的要素拆解出來,開頭、結尾、金句,過渡這些要素打上標籤。

如果自己不知道標籤分類怎麼提取要素,可以用到思考工具5w1H,它可以幫助你不斷自問自答,引導至進行思考。

what-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why-我為什麼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when-這個問題是何時發生?我需要在什麼時間內解決?

where-這個問題可以從哪裡入手?什麼場景下使用?哪裡可以找到答案?

who-我可以求助誰,這個問題是對誰影響最大?

how-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嗎?如何解決最高效?

當你進行印象筆記整理時,多問一個為什麼?當然,筆記本跟標籤,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寫作的過程,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都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分散注意力,而印象筆記流程化,讓稀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你才能一氣呵成地將寫作進行到底。

每天堅持寫,每次寫的時候堅持用印象筆記配合,讓寫作流程化如同刷牙洗臉般,自然流暢,那麼恭喜你離神壇又近了一步。一個原則,三個步驟,玩轉印象筆記,將寫作進行到底

玩轉印象筆記只有一個原則:少分類,多搜索。

三個步驟:1、錄入新素材時多問自己這個素材的歸類。

2、一次只處理一個項目,保護稀缺注意力。

3、多用思考工具。

以上是我印象筆記課程的一部分課程內容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