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xī」睿科技CEO孫臻:傳感器是未來世界的核心

科技圈系列訪談由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

主導,通過每週1-3場的訪談揭秘“全球前沿科技技術”,尋找“中國優秀科技公司”,幫助投資者跟蹤科技趨勢,挖掘未來的科技龍頭。

本期訪談嘉賓:矽睿科技CEO孫臻 曾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COO,董事

嘉賓觀點:

1、未來5—10年,會對中國經濟和GDP產生最大影響的一個市場就是物聯網。

2、物聯網市場將產生大量的定製需求,這將使傳感器有更多的價值體現。

3、傳感器的性能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是單個傳感器的精確度,第二是能否做到多種數據的融合,通過多種數據能夠算出一些東西來,產生新的性能,新的數據。

4、傳感器公司的競爭核心還是產品技術本身。

5、在下一代傳感器方面,我個人認為有幾個關鍵的方向:第一,就是組合傳感器的形式。第二,它需要有一定的性能,同時有較低的功耗,當然尺寸跟成本都還是有一定要求。第三,封裝技術將不同功能的器件封裝在一起。

6、關於中國半導體的發展,如何把我們的優勢,與各個地方、各個環節發展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走出一條我們自己中國半導體發展之路,我認為這才是比較關鍵。在這個過程當中重要的一點,不能自我封閉、關門發展。

關於需求:未來5—10年,會對中國經濟和GDP產生最大影響的一個市場就是物聯網。

趙曉光:我們知道未來整個科技行業最大的主題是5G,5G是整個通信的基礎設施,在5G之後主要是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輸入數據,第二是如何處理數據,第三,如何輸出轉化數據。在輸入數據中,最核心的是物聯網,而物聯網中最重中之重是傳感器。所以整個傳感器行業未來空間是比較大的。


我們先請孫總介紹一下傳感器,第一,市場需求、需求的空間;第二,介紹一下技術路線;第三,介紹一下目前的競爭格局。

孫臻:公司從2012年9月開始,矽睿科技算是一個硬科技的公司。如果看看運動傳感器,我剛才講的IMU(加速度計和陀螺),在消費類市場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大量供貨,一個是博世,一個是意法半導體,還有一個是Inven Sense,2017年給TDK收購的那一家。通過這些你可以知道傳感器進入門檻是非常之高的。

趙曉光:運動傳感器市場有多大,在消費類市場的技術進步空間在哪些方面?

孫臻: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未來5—10年,會對中國經濟和GDP產生最大影響的一個市場就是物聯網。物聯網裡面主要分三塊,第一是數據採集,第二是算法,例如我們講人工智能(AI)或者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等等的都是提高算力。第三是通訊,那就是5G。

數據的採集主要靠傳感器,它是把物理世界的信號轉化成數字世界信號的主要轉換器。傳感器類別非常廣、非常多,從傳統的氣壓、CIS圖像、麥克風到運動傳感器,而我們主要專注在運動傳感器上面。

運動傳感器歷史較久,最早是從軍工像火箭這些開始。德國二戰時候,V2導彈火箭最早開始用加速度陀螺做成一個慣導系統,隨之以後在所有的運動器械裡面如汽車、機器人、工業物聯網裡面的一些設備,全部使用運動傳感器來感知它的行動。

過去這些傳感器往往用的是非半導體方法做,特點是精度很高,但是體積很大,功耗也很高,成本當然也很高。從2000年開始用MEMS辦法來做運動傳感器,MEMS就叫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基本上是微型的電子機械系統

,機械系統的結構原理跟原來用的一些大型非半導體做法是一樣的,它是個機械的裝置,加速度計是感知物體平行運動,上下前後左右,陀螺是測量物體的轉動,加了電以後陀螺高速穩定轉動,通過物體的角度變化就可以算出角度變化。

用了MEMS以後,結合了半導體的製造能力,整個運動傳感器有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它的核心特點就是它可以做到體積很小、功耗也很低,成本也會非常低,所以在消費類市場上得到長足的應用。

趙曉光:在智能手機之後,我們分析師特別看好智能手錶明年的發展,孫總怎麼看?

孫臻:智能傳感器之後,可穿戴毫無疑問是個很大的爆發性市場。因為智能手機是從電話開始的這樣一個基本通信功能基礎上疊加了很多智能的功能,但是可穿戴是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它是以人本來的需求開始的,更加切合人對電子產品使用的方便性的需求,以及比如現在可穿戴裡面很多對人的身體、運動狀況的檢測、包括體徵的檢測,所以更加是以人為本的產品。

可穿戴產品實際上起來了很長時間了,7-8年前美國一些公司像Fitbit很早開始做,但是沒有起來很快,我相信有幾個很大的原因。第一,當時的硬件技術也不夠好。第二,是通訊技術沒有很好的發展起來,現在5G平臺上面可穿戴的傳感器技術包括我們的運動傳感器,功耗下降非常多,包括像MCU base、藍牙等等的,這個我想跟七、八年前的差異及進步都非常大。

現在可穿戴不是單單的可穿戴,實際跟手機已經構成了非常緊密的關係,很大的計算量可以用手機完成,但是一些非常個性化的跟人有關的計算就在可穿戴完成。包括你的手錶,手錶又結合了TWS耳機,這樣構成一個閉環,對人體徵的檢測,包括一些簡單的通訊都能夠很好的完成了。

關於消費類應用:位置物理空間信息至關重要,運動傳感器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基礎。

趙曉光:除了智能手錶,其他消費級的應用有哪些?

孫臻:除了我們講的手錶、耳機等等,還有很多消費類應用。我們定義為是類工業產品,像掃地機器人,還有如pos機等,現在pos機上面安裝了越來越多安裝運動傳感器來做它的跟蹤。我相信這樣的概念會很快大規模的應用到高價值的物流上面去。

同時現在的所有的智慧家居有關的應用,包括甚至智慧門鎖等,同樣越來越多的安裝了以運動傳感器為基礎的一些定位的傳感器系統。

趙曉光:消費應用方面,過去競爭激烈、價格下降較快,孫總怎麼看未來價格趨勢,矽睿如何應對?

孫臻:價格競爭在消費市場當然是永恆的主題,但我個人感覺,因為傳感器它提供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功能,還有一個性能。越來越多的應用跟性能有關,性能好需要有更加高精度的傳感器,或者下面的ASIC處理會更加複雜。過去手機應用沒有對傳感器要求主要在功能層面,沒有高性能的要求,可能大家就會單純的追求低價,但隨著對性能的要求起來以後,未來傳感器的趨勢會在性能和價格當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

趙曉光:孫總說的性能,主要是指精準化還是其他?

孫臻:傳感器的性能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是單個傳感器的精確度,第二是能否做到多種數據的結合,通過多種數據能夠算出一些東西來,產生新的性能,新的數據。

趙曉光:剛才孫總提到耳機,耳機會不會也會成為智能化產品,可以檢測運動睡眠?

孫臻:耳機肯定會是一個很大的智能化產品市場,因為根本上來講,你可以看到包括手機、手錶、耳機是完全跟人的眼睛、耳朵還有感觸相連接的,耳朵是很主要的一塊,在這個裡面檢測運動睡眠這些需求,對傳感器技術來講,都已經不是個問題。

目前的TWS耳機當然主要還是專注在它的耳機本身的功能,就像手機最開始一樣,大家專注在手機跟通訊的基本功能上面。但是這個耳機上會逐步集成更多的傳感器,包括有光傳感器在裡面,加速度傳感器,或者現在變成加速度+陀螺都在裡面,通過一些算法將包括心率檢測等的功能結合在一起,完全可以達到剛才講的運動、睡眠等體徵信息採集。

趙曉光:運動傳感器未來會不會和其他傳感器整合,模組化方向發展?

孫臻:我們相信模組化的傳感器毫無疑問是個方向,隨著物聯網起來,在每一個單元上面它的基本配置是需要有通訊的配置,需要算法的配置,這個配置是個基礎,在這個上面如果有更多傳感器模組在裡面,就可以接受到更多不同的信號,當然產生的數據量和價值就更多。

矽睿科技跟相當多的傳感器公司的差異在於,別的公司往往做一款傳感器,我們做組合傳感器。組合傳感器的一個方向是有幾種不同傳感器,另外一種方向我們在傳感器上還結合了ARM Base的MCU,包括還有藍牙,構成這樣一個產生數據、計算數據、傳輸數據的模組。模組化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也就是把你傳感器的一個觸角又更加延展出去。舉個例子,如市內導航,除了運動傳感+陀螺以外,還需要磁傳感器放在一起做融合算法,能夠有更好的定位。

關於手機端趨勢:將加入各種新的傳感器應用

趙曉光:孫總覺得手機上除了目前的傳感器,未來什麼類型傳感器會最有可能加入到手機中?

孫臻:我想新的傳感器加到手機裡面,第一可能要充分用到手機這樣一個大的計算能力的平臺;第二,依託手機這樣比較大的設備承載新的一個feature。

比如講在視覺方面,可能我們會把所謂的非智能紅外傳感器放在上面,你就會產生一些新的感受,如在很暗的地方照樣可以看到圖像。另外,現在有一些新的傳感器功能如手持式的超聲,是不是會在這個上面加上去,在以手機為硬件基礎,真正達到家用的效果。

還有包括我們現在很多的運動,一般到健身房讓教練教你,但是回來以後很多動作自己做,也不知道到底準確不準確。如果說把一些傳感器貼在身體上,由手機提供計算,模擬動作,矯正動作,可能會是個很大的應用。

趙曉光:孫總講的這一點非常好,實際上就是數據的輸入和應用更深度的結合。比如說手錶測試我們的心跳和心電圖,但是這些數據代表什麼,需要進一步數據分析和處理。下一個問題,如何看醫療相關傳感器在消費級的應用?

孫臻:剛才我講了比如手持式的超聲,這就是我們定義的消費類的醫療應用,我前面也定義了一個叫類工業應用,類工業是什麼?這個產品對傳感器性能要求跟工業差不多,但是它不需要像工業產品要求提供10年、20年、30年的可靠性,它是消費類的工業產品,成本也不可能容忍像工業產品這麼高,所以是介於工業跟消費類之中,我們定義叫類工業。您剛才講的醫療,消費類的醫療也就是類似這樣的概念。包括剛才講的手持式做B超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個用MEMS技術結合壓電材料做的探頭,它有一個數據線跟手機聯在一起,手機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使得B超功能在以傳感器為中心的手持式器件上完成。

趙曉光:手持式超聲主要用於什麼?

孫臻:如同血壓計進入家庭一樣,手持式的超聲進入家庭也會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簡單講你可以檢測很多原來一定要去醫院才能檢測的項目。另外現在在研發的家庭測血糖的設備,也是手持式的,傳統血糖測量是要刺出血來才測量,但是現在用傳感器像膠布一樣貼在人的皮膚上,通過測量表皮10個微米左右的體液分佈,就能夠了解血糖的情況。

醫療當中的應用,比較困難的的是算法,因為人的身體是一個系統,我們無論用哪一種單個傳感器測只是測出一部分的一個生命體徵,單靠這樣的測量信息不容易準確反映身體的變化,如果有不同的傳感器,測量不同的數據,通過算法融合,就有機會產生一個比較準確的對身體狀況的描述。

前段時間大家在講的中醫脈診儀,實際上是個很好的例子。中醫通過診脈,結合不同流派的脈象理論,來了解人的身體狀態,我們也去研究過這樣一個傳感器系統,用壓力傳感器的矩陣在手上寸/關/尺三個部位上測微弱的血流的流體動力學的特徵,再結合運動傳感器,把物理現象變成了一組數據,但是這個數據到底反映了人的什麼樣的身體變化,我們並不知道。我們需要把這個數據再復原到原來的物理現狀,跟中醫一起結合脈象理論,把人的生命體徵反映出來,這個過程就是算法的過程。

趙曉光:在AR、VR上的應用怎麼看?

孫臻:AR、VR是概念相對比較早提出的產品,已經有好多年了,為什麼沒有起來?很重要的兩個原因,一個是沒有5G,所以大量數據沒有辦法傳輸,當然這些數據無法變成很大的價值。第二,人使用不舒服。因為AR、VR產品主要關聯人的眼睛和運動平衡系統,人對這類的精度變化非常敏感,非常容易有不適的反應,如頭昏等。運動傳感器在這類應用上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IMU,我們有一款IMU曾經就用在谷歌的DaydreamVR中。

趙曉光:我們認為蘋果手錶未來採用血糖檢測,孫總怎麼看?血糖檢測什麼原理?

孫臻:血糖檢測實際上有很多不同的辦法來測,傳統測量一般需要採血。可穿戴產品如手錶一般是通過光學的辦法,測血液裡一些元素的光譜變化,來實現血糖的檢測。但是表徵血糖的光譜信號是較弱的,使用什麼波長的光,怎麼能夠做得很有效,是一個蠻大的機理研究。一個設備,無論是手錶為基礎,或者手環為基礎,或者單個測血糖的產品,如果能夠實現不採血,我認為都是非常好的產品。

趙曉光:剛才講的中醫是很好的案例,我們看好電視社交化後遠程醫療的應用。

孫臻:電視社交化後遠程醫療這樣的一個方案對中醫的普及會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實際上中醫跟西醫最大差別是西醫可以量化,大家拿一張X光的照片或者是心電圖照片,在各個地方都能看、都能判斷。中醫比較難,因為它和人有很大相關性。同樣的脈象,不同中醫的詮釋可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同樣一箇中醫,早上搭的中午搭的晚上搭的脈象也會不一樣,如何建立一個數據的量化體系是最關鍵的,這個裡面傳感器肯定是會起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傳感器出來數據以後,才會有量化的基礎。

由於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我相信這個傳感器肯定是組合傳感器,並不是一類傳感器,一類傳感器只能截取它相關的數據,很難反映周邊環境變化,人的體徵變化,對它截取的數據產生影響,所以需要組合傳感器綜合來判斷。

趙曉光:前面討論了醫療傳感器,其實醫療數據也需要和運動位置數據緊密結合才有意義?

孫臻: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測心率,人坐在那裡,稍微走動和劇烈走動,測出的結果完全會不一樣,如果只是靠一個心率器,沒有辦法判斷你的狀態,只能測到這個運動狀態的變化,結合心率和運動兩類數據,對身體整個的情況就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

趙曉光:非常有道理。如果組合,是運動整合生物還是生物整合運動傳感器?

孫臻:至於運動整合生物還是生物整合運動,我認為要看測什麼東西了,一般來講生物數據應該是比較直接的截取,但是它通過運動知道這個生物處於什麼樣狀況,可以對得到的截取的數據進行一些修正。

趙曉光:基本上消費端的話,我覺得孫總講得非常清楚,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就是整個運動也就是位置物理空間信息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互聯網+現在看到最重要的就是位置信息,運動傳感器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基礎,它未來是跟其他各種傳感器更好的結合整合,產生更精確的數據,與各種應用結合。

第二,可以看到在手機端的趨勢是各種新的傳感器應用。同時剛才講到耳機的智能化、手錶、AR、VR這些應用都會起來。

關於物聯網:“大量的定製需求將使傳感器有更多的價值體現。”

趙曉光:第二部分,我們詳細討論物聯網,to b部分。從上游傳感器角度,孫總認為哪些領域的物聯網會先起來?

孫臻:物聯網這個市場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到今天為止我沒有看到我們以傳統消費電子產品眼光來看的所謂的Killer Product,殺手級產品。另一方面物聯網的確是完全遍佈在我們周圍,是一個非常廣的市場。我個人認為我們很難在物聯網上看到一個像手機這樣所謂的殺手級產品,但是物聯網有很多應用已經是悄然的在起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馬路上攝像頭,不是一個傳統的消費類產品,但你如果去看這個產業在過去5—8年的發展,它實際上已經拉動了好幾個公司變成很大的公司了,包括硬件公司、算法公司,你如果去看人工智能的幾個獨角獸公司,它基本上都和這個市場的發展緊密相關。

所以我認為我們看物聯網市場肯定要撇開我們過去看消費類市場這個觀念再看這個事情。

第一,物聯網市場範圍很廣,可能會需要很多的定製,而不僅僅是通用產品。大量的定製需求,這將使傳感器有更多的價值體現。

第二,物聯網市場我感覺就是像互聯網++的概念落地。物聯網分兩類,一個工業物聯網,一個消費類,我們過去講的比較多的是工業物聯網的,實際上在中國消費物聯網會有更加快速的發展。

趙曉光:我認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前提是5G基礎。

孫臻:當然毫無疑問5G是個很大的基礎,因為物聯網的根本就是數據。您看我們講的整個社會的發展,從煤開始到石油到電力,最後到數據,數據流動的平臺就是5G,如果沒有5G數據流不通。如果沒有暢通的流動數據,物聯網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我想這是一個根本的、基礎性的東西。

趙曉光:其實應急產業、能源物聯網都是未來典型的大市場。孫總,消費物聯網指的是智能家居?家庭物聯網?

孫臻:消費類物聯網可能不單單指智能家居,例如我剛才講的快遞小哥、pos機也是屬於消費物聯網的概念,還有我們講有一些農業的領域,做食品可追溯等,也是消費物聯網的概念。它還是蠻廣的,哪怕你今天講的掃地機器人,我們現在只是看到機器人走來走去,它產生這麼多數據最後會不會產生它的價值呢?它的價值在哪裡可以體現?如果能體現又是物聯網一個點。

我們剛才講的農業物聯網,那些動物、牲畜、牛,豬、雞怎麼管理,這是一個角度。另外一個角度是要到我們每個人的食品鏈上去的,在這個當中怎麼能夠溯源或者保證食品的狀況,豬的生長週期、生活狀況有沒有生病,平時運動情況,如果有一個動物可穿戴設備,同樣提供很多的數據反映這些食品的狀況,不單單是安全,也包括這些食品是不是更加健康。

而這些數據一旦進入以區塊鏈為基礎的這樣一個物聯網,當然我們就可以從這些數據當中截取出很多的不同信息了。

回到講工業物聯網,歐美日的工業物聯網可能講垂直體系,我們講的工業物聯網更加側重水平體系,不同的設備之間互相怎麼樣互聯,數據的傳輸等等,我想這是兩個不同的維度在描述。

趙曉光:除了運動、醫療,其他方面傳感器孫總最看好什麼?怎麼看光學傳感器?孫總剛才有提到區塊鏈為主的平臺,我也認為區塊鏈未來是行業深度信息化很重要的部分。

孫臻:光學傳感器我認為過去由於技術的限制,實際上發展比較慢的,做的公司也不多。但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爆發,對這類傳感器的拉動非常大,奧地利半導體微電子AMS是很好的例子,它從一個過去純粹半導體代工企業轉型做光學傳感器的IDM公司,從15年、10年前一兩億美金銷售額,到現在差不多十幾億美金了。最近又收購了歐司朗,非常兇猛的發展。

拉動它的主要應用就是手機上面的光學傳感器,包括現在的面部識別等。結合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的應用又會有長足的發展,遠遠超過消費類市場。

面部識別的一個特徵,就像指紋識別一樣,還是近距離的。不同的光學傳感器可以覆蓋中距離,和遠距離,如汽車領域上面激光雷達等等,本質上都是光學測距的不同應用。

趙曉光:如何看待全球MEMS龍頭都是以IDM模式運營,MEMS代工企業成長機會在哪裡?

孫臻: 坦率講MEMS公司是不是IDM,這是個偽命題,看整個半導體發展階段,一開始大家都是IDM,為什麼會發展成Foundry?實際上很簡單,因為工廠的投資太大了,這個投入不但是硬件投入,還包括研發投入,這個投入之大,單靠這一個公司產品的量和產值不足以分攤,所以有產生了Foundry這個商業形式,Foundry只負責製造的產能投入跟製造產能技術的研發,就像今天台積電,臺積電現在佔整個Foundry市場60%,差不多已經做到400多億美金的銷售額。

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是AMD。AMD曾經也是IDM,它跟英特爾在CPU上競爭幾十年,一直也不是太好。7-8年前它把Fab賣掉了,(這些工廠也就是了今天的Global foundries的前身),AMD變成設計公司,它現在綁在臺積電上面,臺積電5納米的生產使得它的CPU一下子有很快的提升,現在某些領域的程度已經跟英特爾可以分庭抗爭,原來是不可想象的。

MEMS企業也一樣,你如果看全球的前30家基本上都是IDM,都是從系統公司演變出來,大都從系統應用向上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過去沒有Foundry幫你來生產MEMS產品,只能自己做一個小廠,自己研發自己生產,隨著量起來以後,超過了自己工廠的產能,也可能會找代工。當然它這個還是有些差異,因為性能跟製造技術非常緊密相關,自己工廠可能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是會保留。目前最成功一個設計公司就是美國的InvenSense,3、4年前被TDK收購了,它就是非常典型的Fabless設計公司,第一代的蘋果手機的轉屏功能就是它的傳感器實現的,就用臺積電做Foundry。

所以我不認為能夠很籠統的講IDM、Fabless哪個模式更加有利於傳感器公司的發展,都有非常成功的企業。

如果針對不同傳感器的產品,不同傳感器產品所需要的技術,去分析它的製造對這個產品的性能上的貢獻度,再來回來看針對這個產品和這個技術,IDM或者Fabless設計公司哪種模式更好會比較合適,或許這樣更加合理一點。

我們經常會有個觀念,希望所有資源都擁有,當然就不求人。但資源擁有是有代價的,不是免費的午餐,擁有一個Fab的代價不只是有錢把廠造起來,買來硬件設備就好了,實際上造好廠房,買來設備,並不能變成生產力,還需要很多技術投入,這就是為什麼臺積電今天能做到全球60%的市場份額,在12納米以下全球主要晶圓生產都是臺積電,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有競爭力的生產運營,這些都是一般設計公司無法具備的。這也是現在國內對半導體工廠建設的一個較大的認識誤區。

趙曉光:代工企業格局情況如何?

孫臻:我剛才講的MEMS前面幾個公司,如博世,ST等,他們很多都自己生產。主要代工有幾家如臺積電,還有像瑞典的 Silex,加拿大的Dalsa公司等,還有索尼,索尼做IDM,也做代工。

趙曉光:請孫總介紹下公司情況,公司核心競爭力,如何在外資的突圍中崛起?

孫臻: 我個人認為傳感器公司的競爭核心還是產品技術本身,因為傳感器就是類似模擬器件,模擬器件跟數字器件的差別很大,數字器件往往是看芯片的規模。而傳感器像模擬器件一樣,它的核心是性能,往往是性能提高10%,售價有可能提高10%—20%的。而性能的提升,核心還是在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的研發。

第一,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發能夠使整個產品的技術做到全球的1.5流,用2-3年做到全球一流,對一個初創公司可能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目標,因為我們前面的一流的公司都已經做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在過去10年、20年的產品研發投入迭代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投入。對我們來說一個可能的機會是後發優勢,因為過去很多研發的試錯都已經看到過了,不需要重蹈覆轍。但為什麼我們目標不是二流,很簡單,越來越多的傳感器應用,尤其是物聯網有關的傳感器應用,二流產品的性能/可靠性是達不到的。

第二,現在來講,我相信傳感器的下一個主要窗口就是物聯網。在物聯網應用中,中國毫無疑問在全球是擁有應用場景最多的地方。物聯網需要很多的定製,本地化的服務,本地化的方案,甚至器件的設計定製,都變得非常關鍵。我們相信作為一個本土企業,在跟外資企業的競爭當中,針對本土化的服務、產品的定製會有更多優勢。

趙曉光:孫總講的本地化服務,非常認同,芯片未來和應用結合越來越深度,本地化非常重要,這是我們的優勢。

中國傳感器設計和製造企業的發展還是很重要,未來這麼重中之重的環節,如果我們受制於人,肯定未來發展是危險的。

孫臻:半導體這個產業是非常全球化的,我們先從幾個例子可以看到,像日韓前段時間的摩擦,最後以半導體產業作為勝負手,日本的半導體化學品供應商,很小的幾個化學品停供,就造成了巨大的半導體企業三星和海力士生產不順!這些公司實際上體量不大,都不在我們一般關注的半導體公司中,但是實際上卻起了千鈞一髮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ASML是在荷蘭的,過去做光刻機的公司有好幾家,美國也有,日本也有,包括尼康、佳能,競爭到最後在最高端的光刻機現在基本上是ASML獨領天下。那它是在荷蘭的一個公司,在歐洲。

另外比如我們講製造的能力,現在全球最大製造能力的產能都在臺灣,臺積電佔了Foundry全球60%的量,在最領先製程,12納米,7納米甚至5納米基本都是隻有它能夠大量生產。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分工協作的產業。

不受制於人不代表我們自我封閉、關門發展,可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我們國家的半導體產業,跟全球其他地區的半導體更加緊密的合作在一起,變成缺一不可的一環。

趙曉光:孫總可以再介紹下公司的團隊、客戶、產能情況。

孫臻:矽睿科技是個完全技術導向的公司,所以公司團隊來自五湖四海,我們有國內的、有海歸,也在美國有研發中心,在歐洲有合作伙伴,我們在臺灣也有研發中心,非常的國際化。我們的市場從消費類到工業,到汽車電子市場都有一定的發展。我們運動傳感器或者磁傳感器等在消費類如手機可穿戴都有相當量的出貨,很多的主要國內電機廠商都是我們工業磁傳感器的用戶。汽車傳感器裡面主要包括ABS,節氣門開關的傳感器,進入了奇瑞、長城等這樣的客戶。我們主要是採用了設計公司的模式,在汽車電子方面我們有自己模塊生產的能力。

趙曉光:國內除了我們,還有哪些傳感器做的比較好的?

孫臻:我們整個國內傳感器在全球的排位裡面跟其他半導體公司的產品相比,排位是比較落後的。今天去看全球前30家傳感器公司,中國只有2家,而這二家也不是完全傳統的做傳感器芯片的公司,它更多是在傳感器的封裝和應用,國內傳感器過去來主要是從軍工研究所開始比較多,產品主要針對軍工或者部分工業,現在有些也逐步走向無人駕駛,但基本上還是處於一個多品種、量小、高單價的市場。雖然近幾年,我們國內傳感器公司在一些消費類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個人感覺我們的路還蠻長的。

趙曉光:耐威科技怎麼看?競爭力如何?

孫臻:耐威科技它是從導航系統開始的公司,產品過去主要是應用在軍工領域。2015年上市以後,收購了Silex,進入了MEMS產業有關的業務。瑞典Silex是全球前三的MEMS代工企業,我們的IMU主要就是在Silex生產。

Silex是個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北歐傳統MEMS的製造公司,2016年前,Silex發展並不是很快,有很大部分收入來自於和客戶一起研發的收入,當時整個生產的產能也不大。

如果您到瑞典廠看一下,它那個廠不是很大,它的主要競爭力是它的技術能力,MEMS傳感器要做很多不同的結構,做不同的結構就需要很多的模塊、芯片、工藝技術、工藝模塊的能力,他們這方面是比較強的。

實際上很多的傳感器公司都從北歐出來,在芬蘭、挪威、瑞典、瑞士都有這些傳感器公司。新的中國的投資者進去後,對整個公司的發展戰略做了一些改變,使得他們從比較完全的研發導向逐步走向市場導向,走向一個代工廠的模式。

在過去這兩三年,正好整個傳感器市場的量也在起來,所以他們就有一個蠻好的發展。耐威科技也規劃了在亦莊建這樣一個MEMS廠,現在已經把廠房建好了,對瑞典那邊來講,產能不足的問題可能也有了解決的方案。瑞典那邊擴產成本/生產成本都是蠻高的,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熱,特別是地方政府對造廠都非常支持,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對它發展的很大契機,特別是在解決產能的上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趙曉光:請孫總談下安森美這樣的巨頭公司。

孫臻:安森美實際上傳統是做分立器件功率芯片的公司,在全球功率芯片排名第二位,收購了仙童以後,僅次於英飛凌。功率芯片目前在汽車電子市場有很大的佈局,隨著電動車的崛起,這是個很大的市場。在功率芯片的汽車電子市場,安森美已經佔了一個非常好的位置。

有關汽車電子傳感器的佈局,安森美主要通過併購來實現。像CIS這些,安森美收購了Aptina,在此基礎上,他又收購了其他有關的公司。這個領域的競爭主要是需要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就像組合傳感器一樣,從根本上來說需要提供整套方案把所有不同的數據整合,這也是安森美的一個策略。

國內的公司受到規模、研發能力、市場品牌等限制,基本上只能做單個的。但是歐美大的公司,都是採用另外的策略,就是向客戶提供一整套的方案。

關於技術路線:“大量的定製需求將使傳感器有更多的價值體現。”

趙曉光:傳感器技術路線怎麼看?

孫臻:講傳感器技術路線實際上就是很寬泛的問題,不太像我們半導體講的摩爾定律,傳感器的技術是非摩爾定律上面的,我們叫超越摩爾定律上面。實際上傳感器有很多不同的辦法實現,比如我們講的陀螺,有人用的是光纖陀螺,也有用石英的,用半導體方法做我們叫MEMS。所以我想對傳感器來講每個產品它有自己的發展路線,我個人感覺在不同應用領域有不同的發展路線。

我們如果是以物聯網作為主要的方向來講,在下一代傳感器方面,我個人認為有幾個關鍵的方向:第一,就是組合傳感器的的形式。第二,它需要有一定的性能,同時有較低的功耗,當然尺寸跟成本都還是有一定要求。第三,封裝技術將不同功能的器件封裝在一起。傳感器只是挖掘了一個數據出來,如果能夠在端口就有很快的處理及傳輸,例如邊緣計算,例如我們的慣導傳感器裡面就放入了ARM來做一個本地化的計算,另外,為達到物聯網的應用需求,傳感器封裝的技術會從只是傳統的把傳感器封裝出來發展到更加側重把不同功能的器件封裝在一起。如同我們現在嘗試的把傳感器、MCU,、memory、藍牙等通訊的芯片封裝在一起。當然規模再大以後,不同大的芯片通過封裝組合在一起,那也是個更遠的業態。

趙曉光:是不是各大傳感器設計公司,路線差不多?衡量傳感器性能的主要考量因素是什麼?

孫臻:各大傳感器設計公司路線差異會蠻大的,比如麥克風產品國內做的比較多,有的是朝一個低成本的方向走,還有的朝高性能的方向走,我相信它是完全不一樣的產品路線。有的是組合不同應用放在一起,比如京東方,它希望以屏為端口,切入到像物聯網的市場。它這個屏的載體就不只是屏了,它裡面要放很多別的器件才能變成真正的載體,應用到物聯網。

趙曉光:談下5G對傳感器技術和產業帶來的變化。

孫臻:實際上5G對傳感器技術和產業非常重要,為什麼這樣說?我們都在講物聯網是傳感器的一個非常大的風口,物聯網這個概念特別在我國提出也蠻長時間了,我記得08、09年就開始提了,當時國家在無錫成立的傳感器中心,所以我們至少提到十年了,在當中也做了很多的應用,做了很多的場景。但是都不是很成功,也沒有很多的量,那麼5G起來以後就完全改變了。傳感器表面上看是不同的場景,但應用發展的核心就是大數據。端口的話在雲上的。如果沒有5G這樣的通訊,它的數據顆粒度以及多種數據的價值就很難體現出來。如果物聯網這個市場沒有像現在這樣起來,那對傳感器來講,它的風口的到來就受很大的限制。

數據是根本,傳感器是大數據“挖掘機”

趙曉光:看孫總還有哪些要補充?

孫臻:總結來說,傳感器是大數據“挖掘機”。說到物聯網,很多人想到的是5G,而不是傳感器,但其實傳感器很重要。這麼說的原因是,在工業4.0,數據是根本。而傳感器是大數據“挖掘機”,是其中非常主要的器件。

物聯網市場應用新趨勢方面,物聯網具有碎片化,多樣化,跨領域,跨平臺,時效性的特點。而現在物聯網應用的“碎片化”特徵趨弱,出現一些市場需求量超過每年數千萬套的單一應用產品,例如:智能音箱、防丟器、行車記錄儀等等,使得定義專用芯片實現更好的集成度及性價比成為必要及可能。

同時在過去一段時期,常見的應用於工業、農業的設備及系統中的傳感器模塊增加了互聯互通性,使之成為物聯網中的一類終端節點。

5G標準對物聯網/車聯網應用的支持,克服了藍牙BLE,Zigbee,LoRa/Sigfox等無線互聯標準的侷限性,為物聯網終端的普及提供了平臺化的基礎。

在傳感器產品的演進趨勢方面,第一階段主要在工業領域,市場用量少,單價高,良率低,以追求性能為主。

第二階段主要在消費類,市場用量劇增,MEMS傳感器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價格顯著下滑,以滿足基本功能為主。

第三階段主要在類工業,對產品的功能及性能提出更多要求,產品線有了更多基於性能升級的更新換代產品。

第四階段集中於物聯網市場,物聯網應用市場的快速增長使得傳感器的功能和用途,以數據的採集和有效使用作為考量點,傳感器節點具備連接性功能也越來越普遍。

“中國半導體發展的關鍵,在於不能自我封閉、關門發展。”

趙曉光:孫總也是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什麼觀點和建議?

孫臻:對中國半導體發展,特別是在現在這樣大的環境下,我個人感覺我們要堅持一個想法,那就是不要自我封閉,不要關著門發展,這個行業是個非常國際化的產業,而且產業鏈非常長。從剛才講的原材料開始,如很多化學品,一直到終端市場,這個鏈非常長。

材料方面,日本、歐洲這些地方可能發展比較早;設備方面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比較領先;製造方面,現在臺灣整個芯片製造跟封裝的能力,產能跟技術是最好的;應用市場方面,毫無疑問中國處於非常好的位置。如何把我們的優勢,與各個地方、各個環節發展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走出一條我們自己中國半導體發展之路,我認為這才是比較關鍵。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一點,不能自我封閉、關門發展。

趙曉光:今天和孫總的交流非常充分,讓我們對傳感器行業有了很深入的瞭解。

一方面從需求看,在手機端和其他的消費電子端,傳感器會整合到一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數據的傳感和應用的服務。

另一方面在to b端,我們也可以看到物聯網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傳感器,而傳感器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運動和位置信息,這是未來我們整個中國物聯網和整個行業發展很重要的一步。

從技術路線上、從整個產業發展上,中國的企業和中國在物聯網上從設計到製造還是有很大發展的空間,矽睿在這方面也是國內領先企業之一,希望矽睿在未來整個傳感器領域大有作為。

孫臻:非常感謝趙總的時間,也讓我有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所處的產業。


此為分界線

最後,個人附上一隻MEMS行業龍頭耐威科技


矽「xī」睿科技CEO孫臻:傳感器是未來世界的核心


矽「xī」睿科技CEO孫臻:傳感器是未來世界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