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股價暴跌破發後,網約車公司或許仍有出路?

Lyft股價暴跌破發後,網約車公司或許仍有出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美股研究社

迅速發展的網約車經濟終於在上週五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作為全球網約車三大巨頭之一的lyft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當天,股價急速上漲,IPO認購超過公司預期。但僅僅過了一天,股價又經歷了斷崖式下跌,根據 CNBC數據庫統計,lyft市值從巔峰時的230億美元跌至196億美元。

自從2009年Uber成立以來,在資本和市場的推動下,網約車在全球瘋狂擴張。作為頭號霸主的Uber已經基本完成了全球佈局,擁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估值。緊隨其後的lyft和獨霸中國市場的滴滴也分別有20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除此之外,眾多相比較小的網約車公司也在全球各地迅速發展。

儘管近年來網約車問題不斷,但擴張速度仍然沒有嚴重下降,繼lyft之後,Uber也將於今年4月上市。同時有消息傳出,滴滴將在順風車業務重新啟動後準備上市。網約車市場看上去花團錦簇,但背後卻隱藏著鉅額虧損、安全事故等巨大危機,一旦引爆將造成嚴重後果。在此危機之下,網約車平臺還有出路嗎?

虧損嚴重、安全事故、整合失效,網約車背後潛藏的巨大危機

所有的網約車平臺都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滴滴暴露出來的安全問題,這使得滴滴不得不下線了順風車服務。還有lyft曝出的司機收入保障問題,在lyft上市路演時,眾多司機在雨中抗議。Uber在全球擴張中也存在著監管處罰等問題。網約車平臺面臨的問題還不止這些。

第一、無法盈利成網約車的通病,資本市場未來將提出高要求

虧損對於網約車平臺來說已經是一種通病,已經上市的lyft2018年虧損超過9億美元,Uber虧損18億美元,滴滴虧損109億人民幣。儘管鉅額虧損的lyft在資本的支持下依然成功上市,但這並沒有改變他的盈利情況,連年的虧損,遲遲無法盈利或許就是這次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

擁有海量融資的各大網約車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首先,各大平臺上線之初,為了獲取大量司機和乘客用戶,投入鉅額資本進行補貼。隨後各大平臺又為了爭奪市場不停"燒錢",這或許是網約車平臺最大的一筆支出。滴滴在2018年對司機端補貼就有113億元。

其次,除了補貼以外,還有高額的成本。雖然lyft在2018年的營業收入翻了一倍,但他的營業費用也翻了一倍。這說明lyft在獲客方面並沒有做出成功的改動,獲客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這將使他陷入越增長,越虧損的怪圈。

面對一直虧損的網約車,雖然資本機構依然買賬,但卻未必能一直持續下去。股神巴菲特在評價Uber、Lyft時曾表示:投資者希望能在5年後得到10%的投資回報,但實際上,盈利模式仍未清晰網約車平臺很難在5年內盈利。根據SIG分析,lyft想要盈利至少要等7年。

即使資本願意等待,也不會幹等。若是這些平臺無法在一段時間內拿出有效的盈利模式,資本耐心耗盡之後,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撤資等一系列資本的報復。

第二、安全問題仍是重中之重,合規監管將限速網約車發展

迄今為止,滴滴仍然沒有完全解決安全問題,前不久發生在常德的司機遇害案就再一次使滴滴成為眾矢之的。其實不只是滴滴,國外Uber、lyft也發生過相應案件。甚至4月1日,美國華盛頓地區就有居民反映遭受了Uber司機的性侵。

或許這不僅僅是平臺的問題,但無可爭議的是平臺必將負擔責任,也將遭受社會各界的批判,顯然這對公司的發展將會造成很大影響。而如果平臺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安全整頓,將進一步增加運營成本,拖累財報表現。

另外,合規問題也困擾著平臺發展。在中國,政府不斷加強對於網約車司機的監管,要求證件齊全。在國外,特別是歐洲,對於Uber的處罰從來沒有停止。這些合規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但這將帶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金成本。面對強勢的政府政令,網約車平臺只有整改這一條道路,可以想見的是,隨著平臺越發正規,網約車的發展速度也將不斷下降。

第三、網約車多元發展擴充業務,整合產業也難見成效

美團加入網約車戰爭之後,憑藉自身在外賣和酒店業務上面的優勢,在競爭劇烈的網約車平臺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不只是外界介入網約車平臺,隨著網約車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平臺也不滿足於網約車一項業務,開始涉足行業上下游。

比如滴滴曾經推出滴滴外賣,lyft收購了共享單車Motivate,Uber則相繼推出外賣、貨運、醫療等服務。這些服務真的能夠挽救網約車平臺的發展嗎?從目前來看,很難。畢竟和美團這種主要業務是酒店服務的企業不同,重點在出行的網約車平臺似乎缺少整合上下游的基因。

中國市場上,滴滴外賣已經逐漸退出了外賣市場。從全球來看,共享單車難以突破自身桎梏實現盈利。至於其他業務能否帶來盈利,或許等Uber成功上市之後,分析財報可以得知。但可以預見的是,投入資金多元發展,雖然被廣大企業認定為發展策略,但這將不可避免的使得資金分散,使得企業難以全力投入自身發展。投資帶來的成本也是一大拖累。

網約車並非窮途末路,三大改革或許成為新的增長點

為何明明知道網約車虧損嚴重,資本市場仍然對網約車給予厚望了?分析師認為lyft將於7年後盈利的信心又來自哪裡了?或許眾人唱衰的網約車經濟並非走向窮途末路,未來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一、與科技巨頭合作開發無人車,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盈利

網約車收入主要來自平臺抽成,但為了獲得這部分收入不僅需要對司機和乘客用戶進行高額補貼,還需要付出高額的運營成本。安全成本也十分高,一旦出現司機騷擾和乘客遇害等事件,社會各界將會把責任怪罪在平臺管理上。而事實上,平臺不應該承擔所有責任。

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切了?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車也逐漸提上日程,這對網約車平臺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若是未來無人車能夠大範圍推廣,平臺將無人車和系統整合之後,利用無人車運營,將不會產生鉅額的司機補貼,也會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平臺只需要付出一部分車輛使用費。這將極大的減少平臺目前存在的成本過高問題。

無人車的出現和使用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而平臺對無人車有天然的巨大需求,這也使得與無人車開發公司合作更加容易。不僅可以在前期投入,加入無人車的研發,率先搶佔未來市場,也可以與無人車企業達成協議,進一步降低車輛租賃費用,畢竟合作也有利於無人車的推廣。

網約車平臺巨頭Uber早就於2015年開啟無人車項目,或許這能證明無人駕駛將是未來網約車平臺盈利的關鍵。

第二、安全問題成通病難解決,科技司機乘客三方下手

儘管無人車是網約車的未來,但司機和乘客才是網約車的現在。想要支撐到無人車普及,必須最大程度規避現在的風險。安全問題是網約車平臺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這與當地經濟發展、素質教育等密切相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平臺可以獨善其身,加強安全投入不僅能減少社會責任,也能恢復社會對平臺的信心。

首先、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人臉識別等監控系統。安全投入不可避免的增加成本,但其中也潛藏著盈利的機會。對於網約車平臺、特別是三大巨頭來說,車輛都十分之多。若是在安裝監控系統時,與科技公司合作,隨後發表聲明,這對科技公司來說也是巨大的廣告。這樣一來,即使無法盈利,也能降低成本。

其次、建立服務培訓公司,提升司機素質。除了重大的安全案件以外,在日常運營中還有諸多例如性騷擾等"小案件",司機與乘客的摩擦,這些都將影響平臺聲譽。為此,平臺可以創立自身的服務公司,在司機上崗前提供專業化的訓練,這將會減少與乘客衝突的概率。服務公司還可以用來處理乘客的投訴,加強平臺、司機和乘客三方之間的溝通。

最後、與學校、公益組織合作舉辦講座。我們注意到,在許多案件中,受害人自身其實缺乏安全意識或者缺乏保護自身的手段。因此,與學校等公益組織合作舉辦講座,普及安全知識,教授防身妙招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案件發生概率,還能提升自身聲譽,減少未來可能承擔的社會責任。

第三、上下游整合形成規模效應,突出優勢加強合作交流

從滴滴外賣的失敗中我們或許認為網約車平臺跨界是很難成功的,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畢竟和美團、餓了麼等相比,滴滴不僅沒有外賣業務的經驗,也沒有太多資金投入。所以,網約車平臺想要跨界發展,並不一定要進入不熟悉的行業,和行業巨頭競爭。或許可以和巨頭合作,發揮自身優勢。

儘管各個平臺都想整合上下游,但實際上能做到的很少。美團儘管依託酒店業務開展網約車業務,但網約車業務量並不能和滴滴這樣的巨頭相比。因此,若是滴滴和美團合作,各司其職,美團負責酒店業務,滴滴合作接入美圖流量入口,這樣不僅能突出各自自身優勢,還能提高用戶體驗。

至於合作方式,不管是入股還是成立新的子公司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儘管網約車平臺虧損不斷,市場也一度對其失去信心。但若是平臺能夠積極整改,承擔社會責任,提高社會聲譽,在未來無人車的普及中提前佈局,或許網約車渡過當前的困難時期後,將會迎來豐厚的盈利。(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http://www.meigushe.com——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