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電廠商“活下去”戰略的四點思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今年家電廠商“活下去”戰略的四點思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文劍||撰稿

風險都是漲出來的,機會都是跌出來的。這句在資本市場流行多年的話,如今用在中國家電廠商的身上也很貼切。

眾所周知,今年的家電市場不太好。即便是沒有今年初的這場“疫情”衝擊,很多家電廠商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經喊出了“2020年活下去”的戰略目標。這絕對不是矯情,也不是危言,而是很多企業和商家已經預見市場的艱難與不易。

那麼面對已經進入3月的家電產業,以及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完全暢通的出行,一直沒有火起來的市場消費。對於眾多家電廠商來說,2020年“活下去”的路徑和手段又是什麼?

知易行難

2019年時,在中國企業界裡,有一句話非常流行:今年將是過去10年最差的一年,也將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對於中國家電產業未來發展和走勢的判斷,很多廠商早已是“心知肚明”:肯定不會太好。

但是,眼下令眾多廠商最為困惑的攔路虎則是“知易行難”:都知道市場不太好,都想有所變革、轉型,比如擁抱電商平臺、探索新零售之路、放棄低價戰追求高利潤。但是,一旦進入了執行、落地階段,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出現“進二退三”的局面。

比如,當前眾多的家電經銷商群體中,面對京東家電專賣店、天貓優品電器店、蘇寧易購零售雲等加盟合作機會,一些經銷商就果斷加盟,一些經銷商就猶豫不決,一些經銷商還在抱怨指責。甚至還有經銷商,想通過分析京東、天貓、蘇寧三家的優劣勢,再考慮是否加盟,選擇誰加盟。

無論是京東、天貓,還是同樣面對京東一家平臺,100個經銷商都會給出101種意見,到底誰好誰壞?家電圈認為,永遠不取決於這些平臺方,而是取決於經銷商的實力和手段。也就是說,同樣加盟京東,有的商家賺到錢,有的商家卻賺不到。這不是平臺方的責任,而是加盟商自身如何在利用平臺的產品、物流、數據等共同資源,進行本土化的開發。

同樣的問題,還存在很多家電企業的身上。比如,面對品牌老化、競爭低價手段單一化,以及渠道線下包袱過重,甚至產品同質化持續多年,眾多家電企業同樣也想調整和變化,但是往往會面臨著“投入太大產出不明”、“調整太多深受不起”、“線下線上渠道失衡”等一系列壓力。

很多機會正是在家電企業、經銷商這種猶豫不定、徘徊不前中“一次次錯失”。心裡知道一定得幹,不幹不行,但是腿卻邁不動、膀子張不開,這是困擾家電廠商多年來的難題。不只是今年,未來一段時間,家電廠商最為迫切的任務,就是解決“知易行難”的困惑,真正全面“動起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想法太多、行動太少;機會太多,抓住的卻很少;即便是最近10多年,對於很多家電廠商來說,一線市場的機會仍然是很多、很大。比如換新市場的蛋糕足夠大,同時消費的品牌化、品質化和高端化帶來的需求同樣旺盛,此外成套化、智能化還為家電產業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賽道。

面對豐富、多樣的一線市場需求和商業機會,對於所有家電廠商來說,顯然不可能是“老少通吃”、“高中低端全覆蓋”。一方面,隨著主流消費群體的圈層化、分層化。拋開性別、收入、文化等差異,不同年齡的需求不同,同樣年齡的需求同樣不同,這就帶來了家電廠商必須要採取“千人千面”的產品和營銷策略。否則,沒有個性、沒有差異的產品和營銷,在市場上即便價格再便宜,也掀不起浪花;

另一方面,則是隨著企業規模、實力,以及品牌定位的多樣化,也意味著不同企業、不同品牌,所要迎合的用戶需求是不同的。海爾、美的、格力,與索尼、三星、西門子,還有京東、天貓,以及國美、蘇寧,都有自己的目標客戶群,而不是簡單的“市場覆蓋面越廣越好、覆蓋人群越多越好”。

去年開始,中國家電頭部企業的多品牌化經營迎來新的高潮,海爾、美的、海信、格力等企業,手中都有至少3個、最多7、8個品牌,正是為了解決不同群體的用戶需求。同樣,京東、天貓與國美、蘇寧等零售渠道,從線上到線下、從平臺商到微商、從批發分銷到新零售直賣,所要搶奪的目標群體,也不完全一樣,必須要分層之後逐個擊破。

在消費的多樣化,以及企業品牌多樣化、渠道碎片化,未來無論是家電企業,還是家電經銷商,絕對不要總想著“通吃市場”,也不要想著“盲目出擊亂闖蠻幹”。必須要採取“細分化、圈層化”的市場經營策略,找準自己的目標市場和目標用戶進行一一擊破。即便是大品牌商、大平臺商,也需要深耕圈層市場和用戶。絕對不能淪為“貪吃蛇”。

不可預測,只能適應

市場從來都是不可預測的,因為競爭永遠是在動態變化的。對於家電市場更是如此,面對多變的用戶需求、競爭環境,以及商業格局,不要努力去抓住那些“無法把握”的未知,而是要適應新的市場節奏和變革,抓住眼下的機會。

很多家電人都會說“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因為過去30多年的市場化競爭大潮中,很多家電廠商都是在“隨機應變”的市場策略中勝出,而那些堅守計劃的企業反而落敗。即便是步入成熟期的家電市場,同樣也面臨著外部日益增多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以及內部醞釀多時的技術變革、產品迭代等因素。

當前疫情對於中國家電業的影響,直觀體現到對中國家庭生活的衝擊上。表面上看,帶來了健康、品質的生活方式等變化,同時背後還隱藏著對於很多中國家庭在就業問題上的衝擊。雖然未來不會出現群體性失業,但一定會影響家庭中的大中型開支,導致家庭消費的偏保守化。

比如,這次疫情,對於年輕一代,特別是90後、95後,甚至00後,這些月光族的不儲蓄觀念衝擊很多。讓很多年輕一代開始接受:我要存錢了。特別當前大量的95後,或許已經習慣“一入花唄深似海,從此工資是路人”。但是經此一疫,很多人必須要考慮自己的現金流量管理,以及未來家庭週期性的資金配置需求。比如結婚、生子,遭遇失業怎麼辦?

這種變化已經悄然開啟,不是突然在一個節點的轉變,也不是在某個階段的引爆,而是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電廠商們從今年開始,必須要高度注意一線市場上消費主體的一系列變化:不只是習慣線上的電商購物,而是他們對於產品、品牌、技術等一系列價值標準,都會出現不同的認同和判斷。

只有適合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一系列變化,家電廠商才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突破口。

這是一場馬拉松

賣家電、造家電、修家電,對於不少家電廠商來說,是陪伴一生的事業,既是很多家電人的一場“馬拉松”,更像是一場人生的“修行”,絕對不是一場持久戰那麼簡單。

對於很多家電廠商來說,參與馬拉松競賽的不二法則,一定是“長期主義”並堅守“持續投入”,拒絕投機更要拒絕短視。只有這樣,家電廠商才能收穫兩大獨有優勢:一個是時間長久 的反饋,比如誠信文化、人脈資源等等;另一個是找到優秀的品牌和商家等合作伙伴,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對於所有家電廠商來說,不管是千億規模、還是百億營收,或者只是一億、一千萬、一百萬的規模等級,對於大廠大商,還是小微廠商,都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的資金風險必須要降低、經營安全必須要作為頭等大事提升。必須要削減一些無目的、無價值、粗放式投入,加大力度對於目標市場、目標用戶的精準式投入,通過持續深耕贏得市場和用戶。

未來擺在中國家電廠商面前的,不只是多變難把握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還有經濟持續多變下的產業新常態,以及人口老齡化、房地產市場常態化等一系列可以預見的變化。可以說是,危中有機、機中有變。

這一系列的變化,倒逼所有家電廠商們必須要放棄追求短期的回報、短期的刺激,甚至繼續採取“寅吃卯糧”等透支市場和用戶需求的投機遊戲,立足短期的生存、中期的發展和長期的崛起。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