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气质

作为父母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就是不要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今天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就是不要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孩子发展的路径与速度是有差异的,这个我将在后面文章中再说;另一个是孩子的个性心理是有差异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孩子的千差万别就是由于个性心理的存在。个性心理包含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见下图)。个性心理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典型特征。今天我们着重说一说个性典型特征——气质。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气质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学校剧场舞台剧开演了,4名同学来到剧场入口。检票员:时间已过,不能进!如果你是4名同学其中之一,你怎么做?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气质

同学A:检票员不让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同学B: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企图推开检票员,径自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剧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同学C:对此情景感叹“自己总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剧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同学D:明白检票员不会放进去,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地方看戏剧表演。

相同的情境,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呢?正是源于气质类型的差异,心理学中的“气质”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某某人气质好”“打扮的有气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更接近“风度”。心理学中的气质是孩子个性中最稳定的部分,带有先天性倾向,与生理、遗传有关,一般是很难改变的。气质反映了孩子行为的动力特征,就像汽车发动机一样,衡量发动机的指标有马力是否大、加速是否快、换挡是否灵活、工作是否稳定等。孩子的气质也反映了孩子的心理活动的强度、敏捷性、灵活性及稳定性。例如,有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有的则比较安详宁静,声音细微,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慢。

一般,我们把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少持久力,具有外倾性。如,实验中的同学D,艺术作品中关羽等。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如,实验中的同学B,艺术作品中张飞、李逵等。

粘液质:安静,稳重,沉着,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三思而后行,情绪不容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较难转移,善于忍耐,偏内倾性。如,实验中的同学A,艺术作品中沙僧。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注意的细节,富有幻想,胆小孤僻,具有内倾性。如,实验中的同学C,艺术作品中的林黛玉。

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气质类型的孩子非常少,往往是某种或某几种气质类型占主导地位的综合气质类型。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气质只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些独特的动力色彩,而不能决定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例如,同样是著名的诗词作家,有屈原一样愤世嫉俗,有李白一样洒脱不羁,有杜甫一样忧国忧民,也有李清照一样感月吟风。他们虽然有不同的气质,但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因此,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都有可能形成优良或不良的品质。那么,我们如何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孩子,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塑造孩子气质的积极一面,形成良好的个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