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氣質

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就是不要用過去的標準來衡量今天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就是不要其他孩子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孩子的行為。

為什麼?歸根結底就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差異性。其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孩子發展的路徑與速度是有差異的,這個我將在後面文章中再說;另一個是孩子的個性心理是有差異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孩子的千差萬別就是由於個性心理的存在。個性心理包含個性傾向性與個性心理特徵(氣質、性格、能力等,見下圖)。個性心理是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根本原因,個性心理特徵是人與人之間差異的典型特徵。今天我們著重說一說個性典型特徵——氣質。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氣質

我們先來看一個心理學實驗。學校劇場舞臺劇開演了,4名同學來到劇場入口。檢票員:時間已過,不能進!如果你是4名同學其中之一,你怎麼做?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氣質

同學A:檢票員不讓進去,便想反正第一場戲不太精彩,還是暫且到小賣部呆一會兒,待幕間休息再進去。

同學B:面紅耳赤地與檢票員爭吵起來,企圖推開檢票員,徑自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並且還會埋怨說,劇院時鐘走得太快了。

同學C:對此情景感嘆“自己總是不走運,偶爾來一次劇院,就這樣倒黴!接著就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同學D:明白檢票員不會放進去,不與檢票員發生爭吵,而是悄悄跑到樓上另尋一個地方看戲劇表演。

相同的情境,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呢?正是源於氣質類型的差異,心理學中的“氣質”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說“某某人氣質好”“打扮的有氣質”,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氣質”更接近“風度”。心理學中的氣質是孩子個性中最穩定的部分,帶有先天性傾向,與生理、遺傳有關,一般是很難改變的。氣質反映了孩子行為的動力特徵,就像汽車發動機一樣,衡量發動機的指標有馬力是否大、加速是否快、換擋是否靈活、工作是否穩定等。孩子的氣質也反映了孩子的心理活動的強度、敏捷性、靈活性及穩定性。例如,有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對外界刺激反應迅速;有的則比較安詳寧靜,聲音細微,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慢。

一般,我們把氣質分為四種典型的氣質類型:

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樂於交往,注意力易轉移,興趣和情緒多變,缺少持久力,具有外傾性。如,實驗中的同學D,藝術作品中關羽等。

膽汁質: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脾氣急躁,情緒興奮性高,容易衝動,反應迅速,心境變化劇烈,具有外傾性。如,實驗中的同學B,藝術作品中張飛、李逵等。

粘液質:安靜,穩重,沉著,反應緩慢,沉默寡言,三思而後行,情緒不容易外露,注意力穩定而較難轉移,善於忍耐,偏內傾性。如,實驗中的同學A,藝術作品中沙僧。

抑鬱質:情緒體驗深刻,行動遲緩,具有較高的感受性,善於覺察他人不易注意的細節,富有幻想,膽小孤僻,具有內傾性。如,實驗中的同學C,藝術作品中的林黛玉。

現實生活中典型的氣質類型的孩子非常少,往往是某種或某幾種氣質類型占主導地位的綜合氣質類型。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因為氣質只能使人的心理活動染上某些獨特的動力色彩,而不能決定個人活動的社會價值和成就的高低。例如,同樣是著名的詩詞作家,有屈原一樣憤世嫉俗,有李白一樣灑脫不羈,有杜甫一樣憂國憂民,也有李清照一樣感月吟風。他們雖然有不同的氣質,但都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因此,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都有可能形成優良或不良的品質。那麼,我們如何針對不同氣質類型孩子,採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塑造孩子氣質的積極一面,形成良好的個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