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欧楷三年,进入瓶颈期,有哪些行书字帖值得推荐?谢谢?

我是海144892047


没看到题主的欧体,但相信三年的时间应该是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学书法,转益多师很重要,具备了一定的楷书功底是应该学习行书的。楷书和行书本来就相辅相成,不懂行书,楷书是一定写不好的,因为写楷书是需要行书笔意的,相信题主学习欧体进入瓶颈期跟这一点也有关。

我一直认为,只要具备扎实的基础,转学行书没有特定的某一家,历代行书经典都可以学。初学行书如果说一定要推荐的话,楷书学的欧体,可以试着学习一下欧阳询的行书,如《千字文》、《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季鹰帖》等等。

欧阳询行书字势基本保留了欧体楷书的感觉,用笔相通之处更多,学起来更易上手,不同之处是更加灵活,行书笔意更加明显。学习欧阳询行书,不需太长时间,相信欧体楷书也会有质的飞跃。


古风书法


初学书法,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很容易选择接近规范字的字帖,虽然欧楷不是规范字,但结体端庄自然就很入初学者的眼。欧楷学习时间有三年,很多用笔习惯己形式,最怕形成的可惯就是用笔生硬,点画之间没有连惯,另外就是结体平正。

如何突破现在的瓶颈,形式欧体书风,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欧阳询《千字文》,他的行书作品以《千字文》是流传已久的名帖之一,曾归宋王诜所有,其后经贾似道等收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通过理解学习欧字的行书笔意再回去写楷书,又有不一样的感觉。

去年十二届国展中也有很多欧体书风的出现,也可参照学习。

个人拙见,提供参考!








李年荣


有三年楷书的经验可以试试从简单一类的行书入手,赵孟頫的行书可以先练练。赵字师法二王而有自己的处理,是简化版王羲之行书,对于刚转换到行书上来说我觉得这是比较适合的一个方向。

可能有人会推荐集王圣教序,但是我认为多年临帖碑的情况容易使用笔僵硬没有笔墨表现的生动活泼性,这时急需墨迹本来进行笔墨表现的补充。多临墨迹本可使用笔松活且有书写感,墨迹本的临写对于之后碑临写有一个辅助作用,那就是可以透过刀锋看笔锋。

赵孟頫的行书字帖洛神赋、赤壁赋、闲居赋等都是不错的行书入门发帖。他们的字形规整且有适度的疏密节奏变化,对比不会太激烈,对于常年写楷书且写碑的情况十分有容纳度。但是如果选择宋四家的行书我觉得还为时尚早,宋四家的字可能对于常年写欧楷的人来写难以适合,接纳度不高。宋四家行书强调书写意趣,夸张疏密节奏对比,对于初学难以把握且容易学到不好一面。

不过行书学习也是有方法的,不可赵孟頫一家一直写,赵字初学容易写的油滑平均,对赵字有一定理解后需要换字帖。这时集王圣教序是最优选择,有过墨迹临写经验之后多于摹刻本集王圣教序会有一些笔墨表现感受力。且集王圣教序中字数够多可长期临写,其中变化略多于赵字,可作为升级版临写从而使行书变化加强。

后面又得去临写二王手札,这里面有相当丰富的笔法和行书对比变化,但是这里不可多写。写多容易不得其法,对二王手札有一定认识基础后需要进入宋四家临写,这时写行书你就可以清楚发现宋四家的优点以及好在什么地方。

如此程序进行多次反复你会慢慢发现对行书有一个系统的发现并且会对笔法脉络有自己的见解,也会对你楷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素清云


练习欧楷三年进入瓶颈期,说明你是下了一番苦功。这时候再练欧楷就进步极缓了,越写越觉得写出来的字死板僵硬,这就要兼习行书,学习行书的灵动圆润以求化解楷书呆滞。

行书字帖大都去习练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珣《伯远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权《蒙诏帖》、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米芾《蜀素帖》等这些书法字帖。我觉得这些都是古人成名之帖,是古圣先贤最高境界的作品,人家在字势笔意间浸淫了几十年,我们难及十之一二。一个初学者一上手就学习人家的巅峰之作,肯定会觉得力不从心。这就是为啥写兰亭序数以亿计,让人称道的却不过百千。难度颇大

所以我建议初学者不易学习那些难度颇高的传世名贴,倒不如先临习一些二流三流的行书大家的字帖。等练习一段时间掌握行书技巧后,在转入那些行书传世巨作习练。







易茗易心经


练字欧楷三年,想必楷书基础训练比较扎实,也应该另外多学一种书体了,这样有助于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自己喜欢行书那么先要知道行书的法则及基本特点。行书是一种书体的统称,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人们把楷书此作站立,行书比作行走,草书比作飞跑。行书又分为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下面介绍几个名帖,你可以参考。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所写。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福艺堂老志


欧楷法度谨严,奇绝险劲,其实并不适于入门之径。

欧楷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取法最多的帖子,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中年,书名已广播于世,“八体皆能”,至其晚年,其书法艺术水准已臻化境,书《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76岁,加之又是奉敇而作,更是用心,且此铭笔力刚劲清秀,结体险绝瘦峻,既得北碑方正峻利之势,又有南帖风姿秀雅之韵,故历代推为学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诸如“正书第一“唐楷之冠”“翰墨之冠”“楷书之极则”等美誉纷至沓来。后世科举考试写字的取法都以欧体为考卷之准绳,足见影响之深远。

众语谓此,当无可疑。

然则,书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恰为进阶之天堑,前进之迷途。

九成宫,为欧公老来神来之作,功入化境,笔力扛鼎,章法出神。

清代郭尚先《芳坚馆题跋》:“(《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

凡学书之法,当求来龙去脉,正本清源,方可知来源,法脉承继。知来追往,探幽发端,才有洞如观火之效。

初学九成宫日久,笔力眼界皆有缺欠,必被其端严险绝束缚,欧楷欲要精到,必有笔力骨力法度支撑。

而直学欧楷,恰恰难能习得法度骨力,易流于拘束偏狭。皆因胸襟未开,手足不壮,即入枷锁,焉能功成。

故此,欧楷进阶,必跳出圈外,先束之高阁。

上追汉隶,放旷手脚,拓展思维,重下苦功,入其根本。复从魏晋大家入手,探微求源。

然后回归欧楷,必有所成。







蜃海楼


谈谈个人观点。

所谓“字无百日功”,意思是只要持之以恒,认真刻苦临贴、练习,就肯定会写好字。

有许多行家都说过,练字入门,欧楷并非首选。之前也对欧楷练习过一段时间,临过市面上的《九成宫》贴,看过田氏兄弟有关教程,特别是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字》反复看过,虽然书法仍一无所成,但确有一定感想。

田蕴章、田英章两位老师欧楷成就显著,能成大家,并非天分和偶然,两位都是从小接受正规教育,以写好欧楷、推广欧楷为己任。几乎做到了每日临贴,做到了对每个字每一笔划细致入微的研究其中笔法、笔顺、结构等等,看过其教程的,无不为之敬佩。

同时,两位田老师也培养了大批欧楷传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之前看到有关对两位老师的评价,称之为印刷机,这种带有贬义的评价,个人不敢苟同。哪个练习书法之人不是从临贴开始,不是想得其形,知其意?黄自元、姚孟起、陈益春等等,众多书法大家在欧楷上造诣有目共睹,倍受好评。

你已练习欧楷三年,首先对你的坚持表示敬意。如今遇到瓶颈,给你两个建议:一是沉下心来,认真阅读一些有关理论,对照理论找查距,纠正短板;二是建议寻求一些名家,当面学习,让其点出你的问题症结,再克服之。

相信你在欧楷之路上定会有所成就。





娱人江南


我作为一个书法人,练字四十余年了,很理解你的困境,遇到瓶颈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在推荐字帖之前,先要确定几个前题:

  1. 你总共练字有多久了?
  2. 每天能练习吗?会练多少时间?
  3. 你练字的初衷是什么?
  4. 你有多大的兴趣,或者说有多大的信念坚持下去?
  5. 第一字帖这是欧体吗?
  6. 练的过程有没有老师指点辅导?
  7. 没看到图片不知你现在的真实水平?
  8. 你预期一年之后想追求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解决了前面这些问题,后面的进展就会水到渠成,不过根据我的经验与判断:


1.练欧体三年,水平只有一般般,因为欧体以结构著称,如果没有理论支持,会收效甚微

2.欧体是普通的楷书,楷书基本上只能解决书法“站”的问题,而书法真正的内涵是“稳而协调”,“动而优美”,“唱而悦耳”

最后的建议是:现阶段你应该去找褚遂良的字帖比较适合现阶段的练习!

祝你沉浸书法艺术之中早日书艺精进,有问题可以 欢迎沟通交流!


品玉斋刘智华


行书的话,建议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果题主是入门的话,其实不太推荐,感觉不太适合初学者。

再者,比较推荐从楷书入手再练行书。楷书推荐《灵飞经》,《多宝塔碑文》。其中灵飞经偏秀气,多宝塔比较饱满,大气。看题主审美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