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文 | 樂爸

來源 | 美媽講繪本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馬雲在第4屆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曾分享他對教育的觀點,也提出了很多讓人值得深思的教育現象。

關於教育,大家都非常重視。特別是我們父母,自己苦點累點不要緊,孩子的教育最重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如今已經影響了幾代人,大家紛紛把孩子送進各式各樣的興趣培訓班。


當孩子還在肚子裡,父母就開始考慮學區,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上一個好的幼兒園,費勁心思,絞盡腦汁。你上全國重點,我上雙語國際;你上國際名校,我恨不得直接幼兒園畢業就出國。


一時間,彷彿我們父母的使命就是為孩子的教育而生的。再加上社會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關切,都很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考試考不過別人,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問過幾個家長朋友: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們認為到底什麼是起跑線?


答案有很多種,但是總結起來就是:要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在各方面都優於別人。


而中國教育部家庭教育測評中心主任孟曉威則一針見血地指出:


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父母的格局修養和拼搏努力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當我們把時間拉長放到歷史中去,其實我們跟孩子之間更像是一場接力賽,你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作為父母你要先跑贏你的這一棒。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跟風。別人幹什麼,我也趕緊幹什麼。


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大人自己沒有建立一個客觀完善的自我評價體系。


自我評價體系,這個詞我在之前的一篇的文章《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中提到過,是說孩子在建立自我評價體系前,大人過激的行為和語言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其實反觀我們的社會,我們很多成年人在這一方面都是缺失的。一條街上有一家飯店掙錢了,沒一會兒功夫,整條街都是飯店。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你們上了一個街舞課不錯,我也讓孩子去上街舞。跟大趨勢的人多,深度思考的人少。

馬雲說:教是知識,育是文化。


中國的教做得很好,中國的育在哪裡?在國際上各大類型的比賽,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頻頻獲獎的都是我們中國人。國內中下游學習水平的學生放到美國歐洲考試都能考過國外的人,但是中國的“育”確實不怎麼樣。在國外很少聽到有中國人講“謝謝”、“對不起”、“勞駕”。在一個餐廳吃飯,付了錢就好像自己是老闆,非常吝嗇跟服務員說一聲謝謝。

為此,我特意查詢了資料。

教: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別人。所以教,是知識,是語數外,是理化生。


育: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就是婦女生孩子。育,生也!


《說文》中解釋:育,養子使作善也。所以育,是德智體美勞,是素質是文化。再引申一下,我更希望“育”是讓孩子生出想法、生出興趣、生出愛好,也就是培養孩子得到創造力、想象力。

所以,教是教知識教技能,是智力;育是育品行育文化,是素質。

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實背後的紅利就是:知識的力量,是數理化的成功,是教的成功,是教的紅利。包括高考和我們的教育大綱和教育制度,都開始向這方面傾斜——我們80後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的“讓全國少年兒童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40年過去了,我們有了知識文化,而其他的還任重道遠。但是未來中國要走向偉大復興,要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最終雄踞世界東方,那就需要“育”的效果,“育”的成功。

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乎社會的精英有多少,而在於社會整體的素質高不高。而一個人素質的培養就是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在孩子小時候。所以馬雲認為:只有把大量的優秀教育資源前傾,好的教育資源放到幼兒園、小學、初中,中國才有希望。而目前我們的教育體制恰好相反,大量的優秀資源都放在後端。

馬雲說:他自己辦了一個雲谷學校,這個學校是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全包括了。在他的學校,美術、音樂、體育是必修課,語文、數學是選修課。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上重點初中,上重點高中,他們是要培養孩子的心力、腦力、體力,讓孩子充分發揮各自的興趣,自身的特點,自身的長處。


在孩子成才之前,先成人。孩子應該被培養成一個有理想,能創造,會想象,懂生活的人,而不是一個做題目,考高分的機器。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未來三十年,全世界的教育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機器人。現在的教育是過去兩三百年工業時代所形成的,標準化、流水線、規模化的教育模式,這一整套教育體系在未來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過去的教育把人變成了機器,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孩子是楠木、有的是松木、有的是紅木,但是我們的教育方法把這些楠木、松木、紅木全部變成了三夾板,一個套路。

我自己覺得要個性化、特色化,要讓孩子對讀書有興趣,未來我們孩子比的不是誰背得多、不是誰算得快,我們希望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不是考試的競爭。


未來是創造力的競爭、想象力的競爭、團隊合作的競爭。只有讓孩子們有想象力、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那麼他們在三十年以後才不會沮喪,才能找到就業。

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什麼學科可以培養和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呢? 是音樂。


音樂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佳手段,因為對全世界全人類來說,音樂是相通的,音樂可以連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甚至不同的生物。


所以為什麼我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寥寥無幾?因為每當我們要上音樂課的時候,總是有一句話說:“音樂老師不在,這節課改成數學。”


不管未來科技怎樣突飛猛進,即使30年之後,能計算,能背誦,能重複的工作都已經被機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了,但是創造能力,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備的。這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能力。

馬雲的教育觀:每位家長,都要培養孩子這3種素養


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培養想象力呢?通過美術繪畫。


繪畫,可以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讓孩子的思想自由地飛翔在意識的天空,你不會知道在飛行途中孩子們會發現什麼。當他的繪畫呈現出來的時候,你才知道他經歷了怎樣一個旅程。

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周圍的美術類培訓班多如牛毛,可真正能培養孩子們發揮想象力,感受美的卻少之又少。


我曾經就看到過一家美術培訓機構:老師在教孩子繪畫的時候,動作都有嚴格規範,什麼部位用什麼顏色、線條要傾斜多少角度都有老師去嚴格傳授。孩子們畫出來的畫非常漂亮,非常的一致,幾歲孩子畫的都快有大師的級別了。父母們對這家培訓機構趨之若鶩,僅僅是因為這家的學生美術考級通過率特別高。


村上春樹說:“我的想象力就像一隻動物,我所要做的就是保證它好好活著。”這大概就是對想象力最好的詮釋。

團隊合作能力

百度百科上說:團隊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對於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


我們怎麼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呢?通過體育運動。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我上學那會兒,最喜歡體育課,但是每次到體育課的時候,那句話又來了:“體育老師有事,今天改成語文課。”我就納悶了,這麼多年了,體育老師怎麼就總有事。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不是我們中國的足球不行,我們中國的籃球不行,是我們這幫孩子們,從小就沒有學過怎麼去團隊合作。春天如果沒有種下合作的種子,秋天你只能收穫一個亞洲二流球隊。


在體育課上,我們可以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學會處理衝突。


現在很多家長孩子一放學就問:今天在學校有沒有乖啊,有沒有跟別人吵架?我們要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一個好孩子。未來孩子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能不和人發生衝突嗎?能不和人鬧矛盾嗎?那時候光會聽話有用嗎?


我們要的是孩子能掌握和學會解決衝突,解決矛盾的能力,而不是不跟別人鬧矛盾。

未來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以往工業時代的很多工作崗位,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創新、創意和審美能力,人工智能無法取代。所以當下的教育模式已不適用於未來,不改不行!


不僅僅是孩子,全中國人都面臨著這樣一場知識結構的改變。一個優秀的老師在於鼓勵、在於訓練、在於引導、在於啟發。


同樣,優秀的父母也應是如此,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短板;相反,我們應該挖掘孩子的長處,引導孩子發揮長處,做最好的自己。


蔡元培先生說: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

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通過我們的教育,可以開啟人生的大幕,成為最好的自己。

教育,代表過去;育教,才是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