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文 | 乐爸

来源 | 美妈讲绘本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马云在第4届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曾分享他对教育的观点,也提出了很多让人值得深思的教育现象。

关于教育,大家都非常重视。特别是我们父母,自己苦点累点不要紧,孩子的教育最重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如今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大家纷纷把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兴趣培训班。


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父母就开始考虑学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费劲心思,绞尽脑汁。你上全国重点,我上双语国际;你上国际名校,我恨不得直接幼儿园毕业就出国。


一时间,仿佛我们父母的使命就是为孩子的教育而生的。再加上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很关切,都很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考试考不过别人,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问过几个家长朋友: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们认为到底什么是起跑线?


答案有很多种,但是总结起来就是:要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在各方面都优于别人。


而中国教育部家庭教育测评中心主任孟晓威则一针见血地指出:


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父母的格局修养和拼搏努力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放到历史中去,其实我们跟孩子之间更像是一场接力赛,你要想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作为父母你要先跑赢你的这一棒。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跟风。别人干什么,我也赶紧干什么。


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大人自己没有建立一个客观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体系,这个词我在之前的一篇的文章《卢勤:把财富留给孩子,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中提到过,是说孩子在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前,大人过激的行为和语言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反观我们的社会,我们很多成年人在这一方面都是缺失的。一条街上有一家饭店挣钱了,没一会儿功夫,整条街都是饭店。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你们上了一个街舞课不错,我也让孩子去上街舞。跟大趋势的人多,深度思考的人少。

马云说:教是知识,育是文化。


中国的教做得很好,中国的育在哪里?在国际上各大类型的比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频频获奖的都是我们中国人。国内中下游学习水平的学生放到美国欧洲考试都能考过国外的人,但是中国的“育”确实不怎么样。在国外很少听到有中国人讲“谢谢”、“对不起”、“劳驾”。在一个餐厅吃饭,付了钱就好像自己是老板,非常吝啬跟服务员说一声谢谢。

为此,我特意查询了资料。

教: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所以教,是知识,是语数外,是理化生。


育: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就是妇女生孩子。育,生也!


《说文》中解释: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育,是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是文化。再引申一下,我更希望“育”是让孩子生出想法、生出兴趣、生出爱好,也就是培养孩子得到创造力、想象力。

所以,教是教知识教技能,是智力;育是育品行育文化,是素质。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背后的红利就是:知识的力量,是数理化的成功,是教的成功,是教的红利。包括高考和我们的教育大纲和教育制度,都开始向这方面倾斜——我们80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的“让全国少年儿童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0年过去了,我们有了知识文化,而其他的还任重道远。但是未来中国要走向伟大复兴,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最终雄踞世界东方,那就需要“育”的效果,“育”的成功。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乎社会的精英有多少,而在于社会整体的素质高不高。而一个人素质的培养就是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在孩子小时候。所以马云认为:只有把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前倾,好的教育资源放到幼儿园、小学、初中,中国才有希望。而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恰好相反,大量的优秀资源都放在后端。

马云说:他自己办了一个云谷学校,这个学校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全包括了。在他的学校,美术、音乐、体育是必修课,语文、数学是选修课。培养孩子的目的不是上重点初中,上重点高中,他们是要培养孩子的心力、脑力、体力,让孩子充分发挥各自的兴趣,自身的特点,自身的长处。


在孩子成才之前,先成人。孩子应该被培养成一个有理想,能创造,会想象,懂生活的人,而不是一个做题目,考高分的机器。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未来三十年,全世界的教育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人。现在的教育是过去两三百年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标准化、流水线、规模化的教育模式,这一整套教育体系在未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教育把人变成了机器,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是楠木、有的是松木、有的是红木,但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把这些楠木、松木、红木全部变成了三夹板,一个套路。

我自己觉得要个性化、特色化,要让孩子对读书有兴趣,未来我们孩子比的不是谁背得多、不是谁算得快,我们希望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不是考试的竞争。


未来是创造力的竞争、想象力的竞争、团队合作的竞争。只有让孩子们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那么他们在三十年以后才不会沮丧,才能找到就业。

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什么学科可以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呢? 是音乐。


音乐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佳手段,因为对全世界全人类来说,音乐是相通的,音乐可以连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生物。


所以为什么我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寥寥无几?因为每当我们要上音乐课的时候,总是有一句话说:“音乐老师不在,这节课改成数学。”


不管未来科技怎样突飞猛进,即使30年之后,能计算,能背诵,能重复的工作都已经被机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了,但是创造能力,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这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能力。

马云的教育观:每位家长,都要培养孩子这3种素养


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想象力呢?通过美术绘画。


绘画,可以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想自由地飞翔在意识的天空,你不会知道在飞行途中孩子们会发现什么。当他的绘画呈现出来的时候,你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一个旅程。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们周围的美术类培训班多如牛毛,可真正能培养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感受美的却少之又少。


我曾经就看到过一家美术培训机构:老师在教孩子绘画的时候,动作都有严格规范,什么部位用什么颜色、线条要倾斜多少角度都有老师去严格传授。孩子们画出来的画非常漂亮,非常的一致,几岁孩子画的都快有大师的级别了。父母们对这家培训机构趋之若鹜,仅仅是因为这家的学生美术考级通过率特别高。


村上春树说:“我的想象力就像一只动物,我所要做的就是保证它好好活着。”这大概就是对想象力最好的诠释。

团队合作能力

百度百科上说: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我们怎么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呢?通过体育运动。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上学那会儿,最喜欢体育课,但是每次到体育课的时候,那句话又来了:“体育老师有事,今天改成语文课。”我就纳闷了,这么多年了,体育老师怎么就总有事。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不是我们中国的足球不行,我们中国的篮球不行,是我们这帮孩子们,从小就没有学过怎么去团队合作。春天如果没有种下合作的种子,秋天你只能收获一个亚洲二流球队。


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处理冲突。


现在很多家长孩子一放学就问: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乖啊,有没有跟别人吵架?我们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一个好孩子。未来孩子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能不和人发生冲突吗?能不和人闹矛盾吗?那时候光会听话有用吗?


我们要的是孩子能掌握和学会解决冲突,解决矛盾的能力,而不是不跟别人闹矛盾。

未来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以往工业时代的很多工作岗位,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创新、创意和审美能力,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所以当下的教育模式已不适用于未来,不改不行!


不仅仅是孩子,全中国人都面临着这样一场知识结构的改变。一个优秀的老师在于鼓励、在于训练、在于引导、在于启发。


同样,优秀的父母也应是如此,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短板;相反,我们应该挖掘孩子的长处,引导孩子发挥长处,做最好的自己。


蔡元培先生说: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

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通过我们的教育,可以开启人生的大幕,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代表过去;育教,才是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