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風光:19世紀末的漢中


這組照片拍攝於1875年,展現了我國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和新疆一百四十年前的景象。圖為洋縣的開明寺和開明寺塔。洋縣位於陝西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橫貫其中,有“漢江明珠”之稱。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定居。據《漢中府志》載:洋縣的“開明寺:縣南二百步,法輪院也。唐開元中建,宋慶元元年重修。”開明寺左側呈荸薺狀的塔因寺得名“開明寺塔”。

漢中在秦嶺巴山之間,北倚秦嶺,南臨漢江,漢中因漢江得名。早在烽火不斷的春秋戰國時期,漢中就是秦、楚兩國相爭之地。據《史記·秦本紀》載:“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漢中”這個名字被首次載入史冊。秦末楚漢相爭,劉邦建立漢朝,以“漢”冠名,遂有漢朝、漢語、漢文化等稱謂。圖為漢中府城牆。

圖為漢中北門。門洞上題有“拱辰”二字。據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漢中府修築了四道城門,東門朝陽、西門振武、南門望江、北門拱辰。“拱辰”本意為拱衛北極星,後被喻為拱衛君王或四裔歸附。


漢中是中國茶樹栽培最早的地區之一,是中國茶文化形成、發展的典型代表。西周時,茶葉由四川引入漢中郡。唐朝時的《茶經》稱漢中為“山南茶區”。明代,陝西成為全國以茶葉易馬的茶馬貿易中心。明清商界經營的大宗商品,除食鹽之外就是茶葉。當時貿易量之多,聲勢之大,在中國商業史上實屬罕見。圖為漢中府地方官府。

當年的茶葉交易市場是相當大氣的。市場的圍牆外有白色大理石牌樓,市場內有鱗次櫛比的商戶,還有建造考究的塔樓。市場入口的門框上寫著“義路”兩個大字。“義路”者正道也,這或許是提醒所有進入市場交易的各路茶葉客商,必須恪守從商準則,誠信守約,不走歪門邪道。圖為漢中府街景。

漢中府文廟建於明洪武五年,有大石牌坊、欞星門、泮池、大成殿等建築,共有百餘間房屋,巨碑林立,精雕細刻,威嚴肅穆。“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後漢書》記載,漢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龍宿”的左角,因為角是天門,門形為窗欞,故稱門為欞星門。文廟修欞星門,象徵祭孔如同尊天,以欞星命名文廟大門,象徵孔子施行教化、廣育英才,又意味著天下文人學士彙集於此,統一於儒學的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