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葡萄園》:徐渭這孤寂又生不逢時的一輩子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這是徐渭在《墨葡萄園》中的題詞,更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寫照。

《墨葡萄園》:徐渭這孤寂又生不逢時的一輩子

他是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著名畫家齊白石曾說想給徐渭磨墨,其藝術造詣的高度可窺探一二。

然而這樣一個高水準的畫家,卻並不快樂,生活也很落魄,他正如這畫中左下角的那一串葡萄一般,與對面團團抱在一起的葡萄,和這個世界各個不入,當時的世人對他不容,更不解。

身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故鄉是詩情畫意的紹興,父親任過四川夔州府同知,這個人的故事,開端該是在一片祥和和富貴之中展開的。

《墨葡萄園》:徐渭這孤寂又生不逢時的一輩子

但可惜的是,徐渭父親的繼室苗氏不能生育,妾室生下徐渭不足百天,就將徐渭抱到了苗氏那裡撫養。

這是一個女人間後宅之爭的故事,它的悲劇,本也該再此結束。

可偏偏,人生沒有終止,故事還在繼續,苦難還在持續,徐渭十歲那年父親去世,一時家道中落,苗氏更是隨意找了個藉口,便將徐渭的生母趕出了徐府,一時骨肉分離,父母接連從身邊離開,徐渭一下變得落寞了許多。

一夜間,這個官宦家的公子,便看到了人世的冷漠和掙扎。

在人生之初,徐渭的故事是由悲鳴引發的,故而在成長之中,他的身上也有許多對世界的冷眼相看。

私塾之中,老師讓年幼的徐渭去拎著兩個木桶擔水,他不求人也不推脫,瘦小的孩子拎著兩個木桶走過了獨木橋,灌滿了木桶,竟將兩個木桶放在水上緩緩的又走過了獨木橋。

自小看慣冷漠和缺少關愛的徐渭,雖然聰明,卻也有些自負和孤芳自賞。

這種自負和孤芳自賞的通病,是中國文人慣有的,那是對於世間種種骯髒和冷漠的對抗和不滿。

《墨葡萄園》:徐渭這孤寂又生不逢時的一輩子

可徐渭似乎比很多文人更慘一些,幼年喪父,生母又被趕出家門,長大後因生活貧困所致而不得不去當上門女婿,但讓徐渭更不能承受的事情也隨之來到,正奮鬥於科考路上的徐渭,家產田園一夕被當地的惡霸霸佔,原配愛妻也在這一次的波動之後,隨之離開了人世。

如果說幼年喪父和生母骨肉分離,讓徐渭先天性缺失父母之愛,而妻子的驟然離世則讓徐渭失去了後天尋找的人世所愛,這世間唯一值得做的,大概就是科考了,只有科考才能將徐渭的一腔抱負和理想施展出來。

變故之後,徐渭痛下決心背井離鄉來到了太倉,並不顧世俗反對,將生母接到了身邊,如果人生真的能觸底反彈的話,徐渭想,這一次也總該反彈了。

但偏偏,徐渭這一生的苦難並不是從家園被佔、妻子亡故而結束的,而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他科考九次,九次落榜。

期間倭寇進犯浙閩沿海,徐渭奮勇抗敵,終於讓浙閩總督胡宗憲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將徐渭召為幕僚。

前面說了,徐渭的苦難是從妻子亡故開始的,其實,也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更加看不慣了所導致的。徐渭做了胡宗憲的幕僚之後,發現胡宗憲與當朝權臣嚴嵩有依附關係,心中起了離職的念頭,但因為胡宗憲對他實在是照顧有加,欣賞有加,徐渭感念他的伯樂之情,便留了下來。

而就在徐渭做好了一直輔佐胡宗憲之後,中央集團黨爭,胡宗憲被人彈劾構陷,被罷官了。

失去伯樂和失去原配愛妻一般,都讓徐渭對這個世道有了更深的意見,而再一次得知自己科舉不中的同時,還傳來了昔日伯樂胡宗憲的死訊。

這兩條訊息都讓徐渭痛苦的不能自已。

徐渭,終於還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苦難給推入了無盡的深淵。

《墨葡萄園》:徐渭這孤寂又生不逢時的一輩子

科考九次不中,自殺九次沒有身亡。

這個數字,真像是對徐渭的嘲諷,梵高著名的自畫像,創作的背後是梵高在苦難面前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而徐渭在某一次自殺中,竟是拔下壁柱上的鐵釘用力穿入耳中,鮮血噴出,灑滿一地。

九次自殺方式各不相同,有時是用釘子釘腦袋,有時,是用錐子捅自己,每一次都疼得厲害,每一次都不死,都讓徐渭的狂症更深一層。

是他一生看世間不慣,偏偏又想得一人理解,得一人之愛,可偏偏總是得到又失去,這種矛盾加贈給他的痛苦與日俱增,時時折磨著他的心,讓人絕望如斯。

直到狂症不能控制,他伸手,將相伴在自己身邊的第二任妻子的生命,結束了。

徐渭獲罪被捕入獄,本是抱著必死之心進去,卻在朋友的奔走運作之下,由死刑變成了收關七年,七年之中,徐渭想要自殺的念頭並沒有消解,他在獄中曾用堅硬的石頭一點點的磨自己的頭頂。那簡直不能算得上自殺,自殺是給自己一個痛快,徐渭是在自我折磨。

他沒有辦法用別的方式緩解心中的痛苦,只能用這種折磨肉體的方式來緩解。

但其實,肉體的疼痛會加劇人內心的絕望和疼痛。

唯一幸運的是,徐渭沒有死在獄中,明神宗繼位,大赦天下,徐渭也被從獄中放出,可人已蒼老的徐渭從獄中走出後,並沒有欣喜,也並沒有重燃對生的希望,更沒有和這個世道妥協。

他依然憤世嫉俗,依然自負,依然孤芳自賞,如果年輕的時候,他如此行徑可能還有人說他是一種放浪形骸的瀟灑,但人們對老人的德行是苛刻,所以,多年老友與他絕交。

到了生命的盡頭,他身邊無兒無女,只有一隻狗相伴在側。

在徐渭之前,國畫的好畫作是工筆寫意畫,然而徐渭偏偏用潑墨寫意,從畫到人,都與這世間格格不入。

《墨葡萄園》:徐渭這孤寂又生不逢時的一輩子

其實,徐渭前半生的不幸來源於他的家庭,他不可更改的命運,而徐渭的後半生,卻是來源於他自己,對人間明明絕望,卻又懷有期望,而這種期望寄託在人身上後,變動和不可承擔性又大大加贈,倘若徐渭對人世的絕望不那麼多,對人的期望不那麼大,倘若這種矛盾可以少一些,或許,他可以活得幸福一些,或許,他不必再做自己心裡那串孤零零的小葡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