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一介窮酸書生混成了實力派軍事家,後半生瘋癲後仍受人推崇

徐渭:一介窮酸書生混成了實力派軍事家,後半生瘋癲後仍受人推崇

徐渭

——身世渾如泊海舟,關門累月不梳頭。

《隨園詩話》中有這麼一則記載:鄭板橋愛徐青藤詩,嘗刻一印雲“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鄭燮,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文書畫冠絕一時,堪稱大家。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物,竟然甘為他人門下一條走狗,讀來讓人大跌眼鏡。那麼這位備受推崇的徐青藤,又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01

身世坎坷,受盡白眼

徐青藤,原名徐渭,字文長,自號青藤老人、青藤居士,浙江紹興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這位一生充滿了悲劇和傳奇色彩的老兄,在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呱呱墜地了。

要說他家本來也是紹興望族,用阿Q的話說就是祖上也曾經闊綽過,可惜到了他這一代漸漸沒落了。徐渭本人也不是嫡出,其父徐鏓晚年納侍女為妾才生下的他。更可悲的是,他父親在他出生幾個月後就去世了,對這個正在沒落的家族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在他十歲時,由於家境困窘,地位低下的生母不得已被逐出家門,徐渭由嫡母苗氏撫養。不過好在苗氏對他視若己出,以至於多年後徐渭為嫡母寫墓誌銘時,仍然感念母恩“累百紙不能盡”。然而命運和徐渭開的玩笑總是太多太殘酷,他十四歲的時候嫡母又因病去世,幼年的他只能和兩位兄長相依為命。

幼年喪父、少年喪母的經歷造就了徐渭桀驁不馴,狂放不羈的性格,卻也讓他早慧,成為少有的神童。他六歲讀《大學》,九歲就能寫文章,十多歲時仿照西漢辭賦家揚雄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讓周圍的人大吃一驚。想想我在八九歲的時候還只會玩泥巴打遊戲,實在是令人汗顏不已。

02

青年喪妻,屢試不第

在嫡母去世後,徐渭只能靠著長兄徐淮接濟,但兩人年齡的差距(差了二三十歲)也帶來了極大的代溝,兩人之間時常發生矛盾。

1537年,14歲的徐渭,揹負著神童之名,向萬惡的八股取士制度發起了衝鋒。一般來說,像徐渭這種聲名遠揚的神童,都是童試鄉試會試聯捷,最後成為一錘定音,成為進士。比如明朝首輔楊廷和、張居正等人,一個十二歲中舉,一個被考官壓了三年後仍然十六歲中舉,實屬猛人。

然而,當這條定律應用在我們的徐渭身上時,它不可避免地失效了。因為你再如何才華橫溢,再怎麼文思泉湧,也敵不過八股文的條條框框。破題、承題、入手、起講、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一百多年前朱元璋老先生就規定過了,想要功名?就得按照爺的方式來!

拿到考題的徐渭沉默了,桀驁不遜的他,實在做不到壓抑自己的天性,去諂媚所謂的考官。強行作文的結果,只能是文不對題,越寫越偏。無奈之下,他只得收拾行囊,帶著滿腹的牢騷與苦澀,打道回府。

徐渭:一介窮酸書生混成了實力派軍事家,後半生瘋癲後仍受人推崇

此後的他,屢考屢敗,屢敗屢考,終於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了秀才,並在第二年娶了一名溫柔美貌的妻子(雖然是入贅)。故事說到這,徐渭老兄的秀才功名也有了,賢妻也有了,一切都似乎向著美好的前景發展,接下來就應該是考取舉人,生個兒子傳宗接代,走上人生巔峰了。然而,徐渭老兄你拿錯劇本了。

嘉靖二十年,二兄徐潞病死貴州。嘉靖二十四年,妻子產後染肺癆而死,獨留一子名為徐枚。同年長兄徐淮煉丹嗑藥過多而死,家產被權豪無賴霸佔,訴官無果。

嘉靖二十六年,徐渭從妻家搬出,在城外獨自生活,設館收徒,清貧度日,並在此期間拜王陽明弟子季本、王畿為師,開始學習王陽明的學說(心學)。相比于徐渭糟糕的人生際遇,他的名氣卻越來越大。他與山陰文士沈煉、蕭勉、陳鶴、柳文等結為文社,被時人稱為"越中十子",其詩書文畫得到眾人的一致推崇。

沈煉這樣評價他:"自某某以後若干年矣,不見有此人,關起城門,只有這一個"。後來沈煉遭嚴嵩迫害致死,徐渭前去祭奠,在祭文中這樣寫道(:)"主仁臣直,父忠子孝,所繫綱常,豈直光曜,聚哭傾裡,朗誦哀章,將以激懦,匪以悼亡",可見兩人友情之深。

03

投身抗倭,終始不渝

嘉靖年間,倭寇這個群體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倭寇的成分十分複雜,但可以負責的告訴你,裡面只有十分之三才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其他都是中國沿海地區日子快過不下去的苦哈哈。

沒辦法,日本當時還是個鳥不生蛋的窮地方,老百姓只能來中國這裡討生活(儘管方式不是那麼友好),沿海的苦哈哈的生活資源被這麼一搶,日子更難過了,左右都是死,還不如一起合夥,臨死也要幹一票大的,倭寇之亂就是這樣越來越嚴重的。

雖然倭寇的成員複雜,但是其戰鬥力不容小覷,這裡舉個例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十餘名倭寇從浙江平湖登陸,再到杭州、淳安一線劫掠,把周圍搶了個精光。一般來說搶了這麼多也該見好就收了,趕緊打包跑路才是上策,可這幫倭寇也許三是迷路了,轉了半個多月轉到了江蘇,搶完常州蘇州一帶後,大搖大擺地跑到了南京城下,最後在大軍圍剿下才消滅這幫非法遊行分子,由此可見倭寇的戰鬥力之強。

徐渭:一介窮酸書生混成了實力派軍事家,後半生瘋癲後仍受人推崇

當時新任直浙總督的胡宗憲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爛成一片,他也是束手無策,但是沒辦法啊,來自皇帝和靠山(嚴嵩)的雙重壓力,不上就得滾蛋。就在此時,胡總督聽說了徐渭的大名,決定收他當幕僚。胡宗憲第一次派使者攜厚禮去請,徐渭的回應卻十分簡單:“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誰讓你來,你讓他來!”使者無奈,只好回去向胡宗憲報告。

當時周圍人聽說這個窮酸秀才竟敢拒絕胡總督的邀請,都為徐渭捏了把汗,然而胡宗憲沉吟片刻,還是決定親自去請這個狂生。之後的事情便是胡宗憲成功地把徐渭收入麾下,徐渭同志光榮地成為了總督府幕僚團的一員,並正式投身於打擊倭寇的偉大事業之中,成功吃上了皇糧。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你一個屢試不第的窮酸秀才,頂多也就是詩書畫方面厲害,又能給胡大人和整個抗倭事業帶來什麼幫助呢?

答案是兵法。

徐渭曾經自謙道(我更認為是自負):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但在我看來,他的排序是錯的,因為第一的應該是兵法。按理來說,會兵法的人才,哪個不是從刀山火海死人堆裡爬出來,才練就出的,你一個雞都沒殺過的書生,說自己會兵法有人信嗎?

但是我信,因為他老師的老師,叫王陽明。

就這樣,胡宗憲用自己的一次紆尊降貴,換來了一位精通兵法的大才子,堪稱是人生最賺的一筆投資。到位後的徐渭,迅速展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先是包攬了胡宗憲的所有公文來往,由於其文采出眾,所寫的奏章言簡意賅,文筆犀利,屢次受到嚴嵩和嘉靖皇帝的誇獎。

有一次,胡宗憲偶然得到一隻白鹿,便想將白鹿當做祥瑞獻給嘉靖皇帝(嘉靖就信這玩意),囑託徐渭作篇文章歌功頌德,拍拍馬屁,一起送給皇帝。徐渭又一次沉默了,因為這與他的寧折不彎的性格不合,不是他來此的目的。但這一次,他妥協了,因為這關係著胡宗憲地位的穩固與否,關係著東南剿倭大局,關係著他的理想與抱負…於是他提起了筆,將自己的畢生才華和夢想,注入了這篇荒唐與扯淡的文章中。為了一個高尚的理由,此文,舍我徐文長其誰?

嘉靖收到這隻白鹿和奏章後,高興萬分,不僅專門去宗廟禱告,還將文章中出彩的部分(主要是馬屁)專門裁剪,收藏起來,並重重賞賜了胡宗憲。胡宗憲的地位保住了,接下來,就該幹事了。

倭寇之中,最大的是兩股勢力,一方是以汪直為代表的武裝跨國走私集團(主要走私軍火),另一方是以徐海為代表的海盜兼漢奸。這兩個人什麼情況呢?

首先,汪直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倭寇,因為人家沒必要,他本身就是靠走私起家,在明朝和日本之間做點違法的買賣,這樣一來二回實力漸漸雄厚起來,有槍有人,倭寇都只能算是給他打工的。

但是徐海此人是真的漢奸,在給日本人帶路的路上越跑越遠,偏偏此人還有幾分韜略,屢次打敗胡宗憲的正規軍。於是徐渭給胡宗憲制定了這樣一個戰略:拉攏汪直,打擊徐海。略過中間過程不談,這個戰略的指導結果就是汪直被引誘上岸處斬,徐海投降之後被殺。

汪直死後,倭寇失去控制,瘋狂上岸劫掠,卻在如日中天的的戚繼光手中紛紛折戟,加上明朝也開放了福建月港進行通商,自嘉靖三十三年起持續了十二年的倭亂在戚繼光的抗擊下就此平息,在中國的領土上再也見不到成規制的倭寇。徐渭總算可以拍著胸脯告訴胡宗憲:“明公,我答應你的事總算是做到了!”

徐渭:一介窮酸書生混成了實力派軍事家,後半生瘋癲後仍受人推崇

然而,胡宗憲再也聽不到,看不見這一切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嚴嵩倒臺,首輔徐階上位,身為骨幹分子的胡宗憲受到牽連,先是被罷官回鄉,後來又被冠以假擬聖旨的罪名被押解入京,胡宗憲辯解無果,在獄中自殺身亡。臨死賦詩一句: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徐渭作《十白賦》哀之。

04

四處遊歷,孤獨終老

胡宗憲死後,徐渭憂憤成疾,加上害怕牽連,壓力之下,竟至瘋癲,在給自己寫好墓誌銘後數次嘗試自殺,自殺方式包括:用斧頭砍腦袋,把釘子釘入耳朵,用錘子錘自己的腎囊。最離譜的是,這樣都沒死成,反而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更加瘋瘋癲癲。期間徐渭甚至因為疑心妻子不貞,誤殺自己的第三任妻子,被官府關押,這一關就是七年。幸而後來在幾位朋友的幫助下,成功出獄。此時已是隆慶年間,站在街頭的徐渭孑然一身,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

那就走吧。

此後,56歲的徐渭遊歷全國,足跡遍佈福建、直隸、山西、薊州,在薊州再次遇見了戚繼光,在戚繼光的推薦下,徐渭去往遼東名將李成梁處。

當時,李成梁正在為自己的兩個兒子請先生,聽說外面來了個糟老頭子要應聘,下意識就想打發這個要飯的趕緊走,然而出於禮貌,他還是詢問了這個老頭會啥,能教什麼。

老頭答道:“兵法。”

周圍的人鬨堂大笑,笑這個老頭班門弄斧。李成梁也在笑,但他很快就笑不出來了,因為他想起前兩天戚繼光給他傳來的消息。

他小心翼翼地問:“閣下是從孟諸(戚繼光的字)那裡來的嗎?”

老頭點了點頭。

“閣下姓徐?”又是肯定的答覆。

於是李成梁呵斥了無禮的部下,恭敬地將這個老頭迎進內院,將自己的長子李如松和李如柏喊來向這個老頭行禮,並告訴他們這位以後就是他們的老師了,一定要虛心求教。

徐渭沒有辜負李成梁的期望,將其畢生所學全部教給這兩個孩子,李如松更是在之後的萬曆三大徵中數次擔任主帥,成為十幾年後朝鮮戰役的主角。

一年後,徐渭因為不適應北地氣候導致病情加重,徐渭拒絕了李成梁的挽留,回到了紹興。

1593年,李如松憑藉克復平壤一戰,殲滅侵朝日軍萬餘人,一舉改變整個抗倭援朝的戰爭態勢,威名遠播中日朝三國,徹底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名將。

而與此同時,一千多公里以外的紹興,一個老頭已經賣完了所有的字畫,正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終結,陪伴他的只剩一堆廢紙殘稿,還有身下的一席稻草…

我想,徐渭自己的一首詩就足以概括他自己的一生了: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月白風清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