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吃雞遊戲有多火?這麼說吧,青海的小朋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吃雞”遊戲的,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一個比一個玩的溜,

但是在青海,有一種“雞”是不能吃的,那就是白馬雞。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白馬雞又叫藏馬雞,生活在海拔3000-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據說除了我國之外,全世界的數量不超過150只,在中國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顯示,國際分佈也可能分部於緬甸東北部而已,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是中國特有鳥種,和大熊貓有的一拼哦~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在青海,白馬雞主要分佈在玉樹草原的東南部的原始森林,這裡險峰聳立,古木參天,也是奇珍異獸最多的地方之一,由此可見,玉樹被稱為綠寶石,其“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白馬雞是喜歡群居的動物,小的一波數十隻,打的一群數百隻,而且它們“不怕人”,哪怕相距不錯過50米,它們也不會驚走,反而彷若無人,該覓食覓食,該喝水喝水,玩的不亦樂乎。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甚至會以為它們就是家養的雞,顯得無拘無束,不過它們和家雞不一樣的是“個頭兒”明顯要大,它們體長最小的都在40釐米以上,大的可長達1米。

它們不止身體“高”,身價就“更高”了,由於數量稀少,早在1989年的時候,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996年又被列入中國紅皮書中的瀕危等級列為易危(V)物種,2003年再次被列入IUCN瀕危等級,目前已經比較稀少了,非法捕獵是其數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但是,為什麼瀕臨滅絕的白馬雞沒有滅絕?這和青海當地的藏族人的習俗有關!

因為在藏傳佛教的習俗裡,按照規定是不食有爪類動物的,如果你看家誰家圈養白馬雞,其實不用慌,他們只是在食用“雞蛋”而已,藏族人素來喜歡吃雞蛋,有是為了吃幾個雞蛋,往往要跑很長很長的路去集市買,或者用等價牛羊肉去交換,養了白馬雞就不一樣了,每隻白馬雞每年可產出10個雞蛋左右,出門即可吃到雞蛋,既打斷了捕獵者的路,又“有效”的保護起了白馬雞。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而且過去藏族人家的白馬雞基本不是“抓”來的,而是“收養”來的,用藏族人說:“馬雞的天敵很多,鷹啦、狼啦、狐狸啦,經常傷害它們。我們外出擋牛,碰見瘸腿的、斷翅的、瞎眼的和失去阿媽的小雞,就把它們捉回家裡收養,誰知把它們的傷養好了,也把它們養熟了,你攆它們也攆不走。”家養20幾隻馬雞,一年可收入幾百個蛋,按照藏家的飲食習慣,那是綽綽有餘了。再說,家裡養幾隻馬雞,聞雞鳴,觀雞舞,那也是一種樂趣。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白馬雞不喜歡空曠的環境,野外的生活繁殖習性有少為人知,中國動物地理學,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人之一的鄭作新,在上世紀50-80年代,曾組織了國內各地鳥類的考察,當年在玉樹發現了一個白馬雞的巢,隱藏在朽倒的枯木下,由雲杉枝、苔蘚、枯草、羽毛搭建而成。通過幾十年的工作,鄭作新寫了18部專著,130多篇論文,其中的《中國鳥類區系綱要》一書,還獲1988年度國際自然保護特殊成就獎項,這是首次國際上將這個獎頒發給一箇中國學者。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白馬雞分佈的地區由於受西藏地區宗教的影響,沒有人為干擾和任何狩獵的壓力,棲息地植被保存也很好,但是作為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阿青認為不是僅僅“國家”保護了就可以的,作為青海人,不說是做多大的貢獻,如今看了阿青的文章,至少,不應該去吃它了吧~(完)


在青海,有一種瀕危動物叫“白馬雞”,稀有程度和大熊貓有的一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