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座右銘而不是叫座左銘?

孤島的蟲


為什麼叫座右銘而不是叫座左銘?

  座右銘是什麼呢?座右銘是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後來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座右銘的來歷有不少說法,因為珠玉在前,所以咱簡單說兩句。

  其一:黃帝的《金人銘》,它用生動的金人三緘其口的樣式警告世人,銘文刻在金人背後,可做萬世之則,“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這個金人放置的地方,是在臺階的右邊,和座右銘的本質是一樣的。

  其二:是關於孔子借齊桓公教育弟子。齊桓公之所以能成春秋五霸,和他的自律自強脫不開關係,據說他總是把欹器放在自己身邊,以此警戒自己。欹器是個什麼東西?“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孔子以此告訴弟子們謙受益,滿招損,他不但這樣說,也這樣做,自己回家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右側,後來,欹器上的銘文,漸漸地變成書寫的各種格言警句,座右銘一詞一直沿用至今。

  其三:是宋史一則短小的介紹。《宋史·吳王介傳》記載“介善讀史,凡往事之可師者,均錄置座右。”他愛讀書,愛記筆記,史書中的各種有用的內容,他都抄下來,放在座位右邊,時間一長,家裡哪哪都有,此後流傳開來。

  那麼,為什麼叫座右銘而不是叫座左銘呢?

  其實原因並不難懂,咱們古人用毛筆寫字,是從右邊開始寫的,左邊得放硯臺——其實對比下咱們今天的習慣就能明白,咱們的小抄哦,不,警句是放左還是放右呢?咱們從左往右寫,自然是看左邊的吧,古人從右寫起,可不就得多看右邊,邊寫邊擼起袖子賞一賞,蘸點墨,不要太愜意啊。

  還有就是咱們古人的尊卑思想也在這個詞裡得到了體現。咱們毛筆寫字,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古代呢,上為君,父母,下為臣,子女,右邊大,左邊小,所說的“無出其右”,就是這麼個反映。至於和毛筆的書法美觀和從右到左寫的優勢,不是咱們此文的重點,就不多說了。(文/宛如清揚圖/網絡)


宛如清揚


下面欣賞周總理的鏡銘:

我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在南開大學唸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面“紙鏡”,上書“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度: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銘如其人,周恩來的一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也成就了他享譽世界的美名。


喜貴卯巳鄉


右是首要的意思,第一條肯定都寫在最右邊。無出其右,重要性第一


保潔阿公


因為你是右手寫字,寫在座位右邊的的文字或警句——座右銘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1


古訓傳承、約定俗成!――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後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


新聞掃黑


女士優先,男左女右😄


翡翠界的小生


這可能是按照我們中國人,古時候的書寫和行道,是從右至左的方式來的吧!


嗨嗨希


古人尚右,右為上、為尊、為敬,故曰“座右銘”。


騎士197320607


座右銘是從小認知就知道的一個話術。並未太深入研究。


曼雅姑娘


百科

寫在座位右邊,作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話。南朝梁蕭統《文選·崔瑗(子玉)座右銘》呂延濟題注:“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

古人坐北朝南,左為東右為西,座右銘為西方肅餘之氣,典故始自兇殺案,銘為金神,釒者,金刀也,坐左為東方仁義,坐右為西方肅殺,易理人倫始然。

有座右銘,也可以有座左佲(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