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活活饿死迷信佛教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历史上皇帝有很多,信佛的皇帝也很多,但是信佛痴迷程度最高的无疑是梁武帝萧衍。

被活活饿死迷信佛教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琅琊榜中粱帝原型就是萧衍


梁武帝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建立者,也是南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称帝前人中龙凤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 。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萧衍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有勇有谋,曾经襄助萧鸾夺取南齐的帝位。萧衍打仗也是一把好手,曾经在义阳之战打退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三十万军队。

萧鸾死后,由其子萧宝卷(即东昏侯)即位。 萧宝卷为人暴虐,即位后擅杀诸多大臣,使得朝野惊恐,人心离散。在萧宝卷冤杀萧衍的兄长、尚书令萧懿后,萧衍起兵杀掉萧宝卷。后来,萧衍干脆逼迫南齐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禅位给自己。萧衍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日),正式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建立梁朝。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南梁。

称帝前期英明皇帝

被活活饿死迷信佛教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朝鼎盛时期


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朝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除此之外,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示范了良好的向学风气

称帝后期佛教迷皇帝

萧衍晚年笃信佛法,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佛教被抬至国教的高度。他不但修造了大量佛寺佛像,而且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佛教著作,亲自召集佛法大会讲经说法。梁武帝前后设大会十六次之多,并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他的大臣们前后用赎身钱至三亿万,才把他赎回。据统计: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两千七百余人。南朝时寺庙极度富裕,皇帝这样的信佛就导致他晚年没有心情管理朝政,他潜心研究佛教理论,在这方面非常有造诣,他对佛学研究很精深,汉字当中起码有一个字就是梁武帝造的,这个字说起来有点怕人,魔鬼的魔。原来魔鬼的魔在汉字中是磨豆浆的磨,石磨的那个磨,因为它是梵文‘嘛啦’的译音,梁武帝知道梵文的意思,就是比较可怕的那种东西,所以他把下面改成一个鬼字,魔不就是鬼嘛,这个字就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之前没有这个字,如果考古出现了这个魔字,就可断定一定是梁武帝之后的年代,梁武帝之前的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字的写法的。梁武帝在位48年,也很长寿,活到86岁。

梁武帝之死

萧衍迷信佛教,把国家大笔财富投入佛教事业之中,造成梁朝国内空虚,人民生活困苦,士兵待遇低下,结果梁朝上下离心离德,梁朝大厦摇摇欲坠。最后给予梁朝一击就是投靠梁朝侯景。侯景投降萧衍反而被萧衍出卖,愤而起兵反抗。侯景起兵只有千人,却一路势如破竹,攻击南梁都城兵力增加到十万,反观萧衍都城有十万军队,都城外还有几十万援军,萧衍却最终被侯景活捉。最后萧衍被饿死在台城皇宫净居殿。

被活活饿死迷信佛教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侯景-萧衍的掘墓人


纵观萧衍一生,出生名门,少年时能文能武,青年时意气风发,不到中年就建立自己封建王朝,而且在位56年,这种人生际遇恐怕也是千古第一人。但是梁武帝凄惨结局完全由自己造成的。他作为一个国家皇帝,最高权力掌握人,应该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居安思危。但是他却把自己爱好强加国家之上,不过一切发扬佛教,结果最后掏空国家,以致身死国灭。梁武帝不仅导致南梁的灭亡。侯景之乱也导致南朝实力大大受损,后来隋朝攻灭南朝的根子也在这里。

被活活饿死迷信佛教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穷途末路比琅琊榜粱帝的结局更加凄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