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州城,揭祕你不知道的一面

商縣古稱商州,轄洛南、商南、山陽、鎮安、柞水五縣。州牧衙署就在今天東背街糧站與城關小學院內。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商州城據記載建於元代,距今700餘年。建於丹水之濱。在金鳳山、啟鳳山之南麓。龜山、文筆山、高車嶺、雙乳山之北。四周山峰圍拱,丹水繞城如帶。空中望去城之輪廓形如祥鶴。故曰“鶴城”。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城池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城體由夯土堆砌為梯形,牆外青磚包砌,城上有青磚修築之雉堞,並有望眼,可以嘹望城外動靜。東、西、南均有城門樓,城內設施一應俱全。城內東西長二里許,城周長五里有奇。東城門日覲陽門,西門名靖羌門,南門名鎮遠門,水門名慶順門。北面原無城門,1936年西荊公路通車後,在北城牆挖了個豁口,方便行人,也稱“北門”。

東門口至西門口為東、西正街,以考院巷十字分界。十字北是大操場,由古考院改建,後與考院巷合併,統稱大操場。中間有戲樓,系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宣傳需要,將老戲樓擴大拓深而成,是商縣人民最大的集會場所。操場北口是東西向的街道,分為東、中、西三段背街。十字口至西帝君廟陸揚巷口為西背街。十字口向東至中帝君廟(現仁義巷口)為中背街。中帝君廟至馬道東帝君廟為東背街。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由背街十字口向北可直通北城門。北城門為抗日戰爭時期新開。此處以前僅有一個小土洞,荒草叢生,無人行走。城門樓為一般平房,東側有一一小房,內懸鐵鐘一口,是由十字口東南角倒塌鐘樓內移來。敲鐘為抗戰時期發警報的信號。一般警報、緊急警報、預備警報、解除警報,敲鐘快慢多少均有是數。北門外緊鄰西荊公路。田地裡常有布制的特大“商縣”二字擺放(約20平方米),是為空軍飛行員指路的地面標誌。

由十字口向南直下,到大清觀,水門口,以及沿蓮湖西折至西城牆馬道統稱下街,早些時候叫西南街歸西關管轄,後劃歸西街。由水門口、大清觀退向北約30米向東上鼓樓坡,直至大巷子口帝君廟門前為東南街。南門口至東南街的丁字街為中南街。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南街地勢較高,站於鼓樓坡上北望金風山,五月麥黃似金鳳展翅。南對滔滔丹江,碧水長流。稻田星羅棋佈,稻花清香誘人。面臨蓮湖公園,六月荷花別樣紅。一塘蛙鳴,十里荷香。東眺龍山,紅日噴薄,寶塔在望。西觀熊耳,半天飛霞,一抹彩雲。城外繞城一週為城隍(即城壕)。古來戰爭時可引城北柳家溝河水入壕拒敵。城內沿城牆內側是兩丈多寬的馬道,一年四季保持暢通無阻。它是戰爭時期信使傳遞信息,發佈命令,飛馬奔馳的大道,故稱馬道。

東出覲陽門,過吊橋子向北是古城子,柳家溝。向東是東關,緊靠城壕街北為娘娘廟,相對的南面為戲樓和戲樓場。東關較短,住戶星散。只有三兩家下等的客棧和鐵匠鋪。東關最東頭是祖師殿,面向西,內供祖師金身。殿前欞星門一座(俗稱牌樓),上書何字記憶不清。北邊田坎上立有周志明先生功德碑一座。牌樓底下為較早時期處決犯人的地方。繞祖師殿南下是一條幹涸的河道名為駱駝項。東糧食集市就設於此。南涉州河(丹江)是任家塬,洞底,靜泉山。繞祖師殿北上是"春場”(立春日城郭間農人牽牛集會於此,進行耕牛評比,予期春耕大吉,故名“春場"), 再往北為“節義塋”。明末兵部主事,山西布政司邵可立之後裔,謾罵拒降闖王,一家18口被殺,葬於此。邑人呼其為節義塋。向東即到

東店子

進東城門過馬道,除夾雜一些商業店鋪外,可呼上名的單位街北有陝西省立商縣中學,陝西省商縣銀行。再西是衙門口,內為舊時監獄,左右兩個巷子直通東背街,西名監牆巷,東名拐巷子。後來又拆通一個窄小巷子叫“仁義巷”(據說是兩家為地基界畔相爭,兩敗俱傷。後來醒悟,雙方互相謙讓,讓成了一條小巷子)。經此巷由東正街可直通中背街。東正街街北向西依次是福音堂,田巷子,國民黨商縣縣黨部,黨部內附設防空情報處。此情報處為十字口大操場與東正街接壤拐角處的鐘樓,發警報提供信息。此鍾系由十字口大操場戲樓上移來,後鐘樓倒塌又移至北城門樓,繼續它發警報的神聖使命。

東門內街南有宮井一口,供東正街附近人們生活用水。井水旺盛,大旱不幹。其西為大巷子,往南通過帝郡廟與東南街相接。站在帝郡廟前,仰望東城牆上三層高的魁星樓,高聳突兀、古樸典雅。魁星一身正氣,左手提鬥,預示公正,無盈無缺,不偏不倚。右手拈硃筆,目視正中,預示剛直,不徇私情,為國選才,為民除害。魁星樓下南城牆外是“亂葬墳”,亂墳隆起,荒草沒膝。東正街的大巷子口往西有商縣商務會,四區民報社,三民主義青年團,小巷子。小巷子可直通東南街。巷西依次為芝蘭館、松月亭、合作金庫、國貨公司、私立啟化小學。再往西是箭道巷。巷向南通苟家巷,馬家巷,直至東南街。苟家巷,馬家巷實為一條巷子,苟姓居巷東,馬姓居巷西,相對而居。以苟娘娘之故,苟家名氣大,人呼苟家巷。其後闖王滅亡,馬家有個中醫老先生,擅長小兒科,名播遐邇,家道興旺,人們多呼馬家巷。箭道巷其取名,一說是巷直如箭,另一說是巷深僅一箭之遙,兩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箭道巷西可通下街蓮湖,向東經古道巷可至小巷子。

考院巷端對十字巷,與東西正街正十字。巷口有一間兩層小土樓,下邊小門洞行人,樓上供奉著五道將軍。其後,巷東牆倒塌,並人了大操場,統稱十字口。十字口向西是西正街。街北張少亭京貨鋪及恆興老藥鋪之西是商縣最初的郵政局,電報電信悉設於內。稍東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扔炸彈處。幾個大坑和斑斑血跡仍記憶猶新。釘眼鏡老人當場死亡,下街的郭福子被炸斷右腿,經四皓廟國民黨八四後方醫院鋸掉醫好,成終生殘廢。有一小孩被炸彈碎片炸傷腿部,一生跛足。人們對死傷者深表同情,更咬牙切齒痛恨日軍暴行。向西是柳巷子,虞司徒契廟(後改商縣第一女子小學,又名春芳女子小學)、天主堂、商州糧臺,商縣縣銀行(後改為商州師範學生宿舍)。國民革命軍二十七軍軍部。往西就是羅安巷(又名陸揚巷),不遠就是下寺廟(大雲寺),馬王廟。當街有小型欞星門一座,它今日傲然站在烈士陵園前,依然受人瞻仰和崇敬。其後為文廟的大成殿,五間歇山拱頂式大型建築,乃祭祀至聖先師孔子之地。其後被改為少年閱覽室,五十年代後被改為監獄。廟西為商縣參議會,商縣戒菸院。湖最西三面臨水處有一座新修的“五道將軍廟”,神衣著鮮豔,面貌裝重嚴正。小鬼判官面目猙獰,神情逼肖,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湖中尚有大花亭兩座,一座淹沒水中,飄飄欲墜,划船者時有登臨眷顧,追尋舊夢。另一座在西城牆下花園角中,四面臨水,有一小木橋與白亭子相接。白亭子為造型奇特、別具一格的白色小亭,僅佔一席之地,三面環水。亭體為磚土合築,頂圓體方,稻草苫成圓頂,一門三小窗。善泳者常由此往返遊花園角數圈,以顯其能。花園角在西南城牆角下的湖水中,昔日為黃家花園,相傳水深無底。環湖土堤,廣植柳樹。盛夏,柳廕庇日,清風徐徐,魚游水面,蟬鳴樹頂,蜻蜓點水,蓮葉滾珠,水鳥亂飛,一派盎然生機。無論花園角夜泊,白亭子消暑,還是垂釣柳蔭下,呷幾口蓮葉茶,都會感到神清氣爽,怡然自得。真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東南街的鼓樓坡上是由“孤老院”改建的商縣衛生院,緊接著是商縣田糧管理處。商縣縣政府,四區專員公署,警察局,第四區保安司令部均設於此。它是商縣的政治中心。東南街最大的建築是街北水神廟東的商州城隍廟,坐北向南,對面是戲樓和場子。每年陰曆四月初八城隍生日為廟會,唱大戲一月。後來,廟會遷到十字口大操場,並年年把古道渠的城隍爺木製活動大像八抬大轎抬來享受香火。城隍身上常有小蛇蜿蜒,時隱時現,鄉人皆以為城隍顯靈。其後,城隍廟中辦開了私立丹江中學。相繼,綏靖司令謝輔三出面由國家資助,改名中正中學。1949年後,商洛醫院,商洛公學曾設於此。東南街的大巷子,小巷子,苟家巷,馬家巷都與東正街相通。

南門口至東南街的丁字街是中南街。東側有佛教會,西側有幾處小神廟以及臨時“降落”的神靈塔棚而居。龍王、土地、娘娘、菩薩不一而足。信徒們終日頂禮膜拜,香火不絕。與如今的南街大槐樹下如出一轍。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北街的東馬道帝郡廟到中帝郡廟(今城關糧站前)為東背街。帝郡廟後是一個大場子,俗稱老操場,是年節時群眾自發組織慶典的場所,也是國民兵的訓練場。南側的拐巷子口(即今城關鎮家屬院),早年曾經於半夜鍘死過巨匪餘有傑。以後人晚間經此多心有餘悸,談之色變。加之,東背街門庭冷落,行人稀少,相傳當晌午常見二斗甕子出沒(據說是一種又低又粗又醜的鬼)。下午日落,野狼來往,行人絕跡。

中帝郡廟至十字口是中背街。街北側是商縣第一小學,俗稱中背街高等學校,即當時公辦而設有高級的小學。往西是四區綏靖公署司令部。

十字口以西是西背街,北側是山西會館。此處抗日期間鄉紳將民間漢調二黃戲班辦成午、夜兩場營業的劇團,俗稱戲園子,即為商縣第一個營業的露天二黃劇院,名“抗戰劇團”。接著是土地司,原屬土地廟,後改成軍營,綏靖公署謝輔三公館。馬道巷最西是西帝郡廟。南側有天主堂,其前門在西正街。對面為天主堂教會辦的女子明德初級小學。西背街的柳巷子,羅安巷均可直通西大街。西背街平時白天也是人跡罕至,莆條冷落,門可羅雀。一到黃昏家家關門閉戶,入夜,一片漆黑。當時城內也是人煙稀少,院落大而空者居多。全城同齡人幾乎相互識之。

出靖羌門(西門),西關北側是關帝廟,對面為戲樓及場子。廟西北方是火神廟,廟前是亂葬墳。從西關往西是校場巷,巷北口直通長坪公路,公路之南是汽車站。西關南側有榆樹巷,吳家巷,均通龍王泉。泉西不遠有一小池,名鳳凰嘴,內有細股清水湧出,澈可見底,水甜而冽,夏日涼氣逼人。據說,此水沏茶味純正甘甜,更無沉澱雜物,故城內士大夫皆汲取之。龍王泉泉水常年奔湧,永不幹涸。上段淘米淘菜洗衣服,下游可灌溉大麥囤及周圍稻田數百畝,邑人視為寶水。西關街道稍長,店鋪較多,以鹽店、騾馬店為最。生意興隆,經濟活躍。西關頭有一個大碉堡(位於現在商師附小之北當街)是戰爭的殘留物。碉堡外空曠的莊稼地,是傳統行刑之所在。往西即是牛監軍的“三道碑”。向北是臥牛臺,為宋邵康節與商州州牧章子厚玩牡丹處。再往西有大操場-一個。當時國慶開會閱兵、運動會多在此舉行。人們稱此為“十坊院",其名因何而起,現已無法考證。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鎮遠門(南門)外無城關,緊臨丹江畔之龜頭,涉水裡許為李家塬,東為賀家咀。勝利門(北門)外亦無城關,緊臨長坪公路。越過公路即是上寺坡(金鳳山)。坡上有“黃道墳”,相傳李自成義軍攻商,道臺黃世清率眾誓死抵抗。城破,與眾將退至衙門拒降被殺,後葬於此。邑人年年清明祭祀。右為啟秀閣古老學塾,後改建為商縣初級中學。往上是土地廟,據說上寺坡的土地神特別靈驗,有求必應,故常年香火不絕。陰曆每月初一、十五鄉人有爭上第一爐香的習俗。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商州城東、西街與西關為主要商業貿易街,京廣雜貨齊全,店鋪攤販雲集。背街,南街和東關則是“門庭冷落車馬稀,夜半隻聞狼覓食"。僅有一兩家紙菸攤或小鋪面,兼賣桐油、火紙小雜貨、日用品。顧客卻是寥寥無幾。城關的飲食業,除了幾家捉襟見肘的館子和麵店子外,其餘如烙餃、蒸餃、涼粉、麵皮、粽子、米湯、蒸饃、水餃、元霄等小攤販均在露天營業。最早聚集在衙門口,隨後不知何人主宰,突然鳳脈又轉到西門口,其後又轉到十字口,三個地方輪迴轉。

老商州城,揭秘你不知道的一面

商州城的市面始終是西繁華而東寥落,生意是西興隆而東蕭條,產業是西發達而東滯後,生活是西較富而東稍窮。這大概是與流動人口和人們的創業生財意識有關吧!( 來源:陽光下面 紀錄商洛,作者 李叔昌 屈永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