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斷崖下滑,北汽自主品牌中的“難兄難弟”

命運坎坷的北汽昌河與深陷危機的北汽銀翔,近兩年銷量雙雙大幅下跌,可謂北汽自主品牌中的“難兄難弟”。

近年來,北汽集團大力發展自主汽車品牌,構建其極其豐富的自主品牌陣營。在乘用車領域,除北京汽車外,還有頗多通過兼併收購或合作建立的品牌。其中,北汽昌河和北汽銀翔便是鮮明的代表。

2013年,北汽集團從長安汽車手中收購了命運坎坷的昌河汽車。此前,昌河汽車憑藉與日本鈴木成立的昌河鈴木,引進多款鈴木車型,市場發展迅速,但後來因受其他合資品牌的市場衝擊,和自身技術薄弱等原因,先後經歷了上交所退市、被長安收購等波折。

北汽收購昌河汽車後,將其納入北汽自主品牌體系,更名為北汽昌河。之後的幾年時間,正像當初徐和誼所說的一樣,北汽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全方位的幫助昌河汽車發展,幾年時間先後上市了M50、Q25、Q35等車型,但市場表現始終不溫不火。

2017年,北汽集團將北汽昌河與北汽威望進行了業務重組合並,北汽威望將原有業務一同併入昌河汽車新能源品牌,此後的北汽昌河,便形成了如今面向SUV、轎車、MPV、新能源汽車等多向發展的格局。

銷量斷崖下滑,北汽自主品牌中的“難兄難弟”

2018年,隨著日本鈴木宣佈退出,昌河鈴木在國內市場畫上了句號。自此,北汽昌河便只剩下“自主”這一條道路。

目前,北汽昌河已經成為北汽自主的第二大品牌,與北京汽車在品牌定位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北汽自主板塊的“雙品牌”戰略無論從品牌定位還是產品市場定位,均沒有明確的區分,這也使得北汽昌河處於雞肋的尷尬地位。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北京汽車品牌由於沒有像大眾的強大市場積累與深厚技術沉澱,曾被寄予厚望的紳寶系列多年以來市場認可度不高,國內唯一的越野車品牌依舊小眾,難以用於搶佔市場。通過北京汽車衍生而來的北汽昌河,難以受到市場的認可實屬正常。

昌河汽車從2017年開始,銷量大幅跳水,從之前的10萬輛之上收縮至5萬輛左右。據車主之家數據,2019年,北汽昌河前11月累計銷量斷崖式下滑,僅為12,889輛,同比下滑72%。目前在售的主要車型有Q7、A6、Q35、M50等車型。其中Q7和A6為昌河汽車自主研製,並非北汽平臺“導入”,但仍沒取得突破,仍主要依靠銷量佔比近一半的M50支撐。

相對於北汽昌河多年“低調”,曾一度被爆出工廠停產,經銷商維權的北汽銀翔近兩年在媒體和公眾的面前備受關注。

2010年,北京汽車集團與重慶銀翔實業集團合資組建起北汽銀翔,北汽集團佔股26%僅為最大單一股東,重慶銀翔繫累計佔股61.35%,為其實際控制人。2014年,北汽銀翔發佈北汽幻速品牌,憑藉多款價格低廉的SUV車型迅速搶佔了市場,不到4年的時間,北汽幻速銷量便突破60萬輛。但好景不長,2018年出現大幅下滑,後又被爆出資金危機,至今市場仍一蹶不振。

銷量斷崖下滑,北汽自主品牌中的“難兄難弟”

在2016年抵達高點後,北汽銀翔銷量已連續2年大幅下滑。據車主之家數據,北汽銀翔今年前11月累計銷量僅為50,986同比下滑63.1%。其中幻速S3及幻速S7為銷量的主要支撐,兩款車型前11月銷量合計29,793輛,佔比58.4%。

輝煌過後只剩下慘淡,北汽昌河與北汽銀翔近兩年的艱難,同樣是眾多沒有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的縮影。如今自主品牌呈現兩級分化現象,前面是長城、吉利等實現逆勢上漲,後面是力帆、海馬等面臨生存危機,對於依附於北汽集團的北汽昌河和北汽銀翔來說,留給其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同樣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