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的宝座是怎么落到忽必烈手里的?

於晓西


我认为说蒙古大汗的宝座落到忽必烈手里是不合理的,忽必烈称帝在先,北伐在后,而北伐的后果又是大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开元称制是为了在政治上站稳脚跟,毕竟漠北的弟弟还在守家产,随时有继承汗位的“风险”。事实上忽必烈称帝的合理性一直遭史学界诟病,但成王败寇,忽必烈主导的蒙古内战换来了蒙古帝国四大汗国的分裂,他也只是成为了统一中原的元朝皇帝!而忽必烈的成功夺位也可以说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汗位的派系转移

蒙哥是成吉思汗嫡幼子拖雷的嫡长子,听着有些绕口,但这个身份非常关键,忽必烈则是拖雷的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这是拖雷系的嫡子顺序,蒙古民族是按照“幼子守灶”的规则进行父亲财产继承的,这与汉文化的“嫡长继承制”不太一样,所以这是蒙古汗位之争频繁不断的根源所在。


蒙古帝国在不断扩张下,一方面坚持“幼子守灶”,另一方面要对外征战,故而兄长是要出去建功立业的,所以“长子军”也是在这种背景下组建起来的。长子军的统帅名叫拔都,他是成吉思汗嫡长子术赤的嫡幼子,继承了术赤的汗位后,在各系宗王中挑选年长者统兵西征,所以托雷的嫡长子蒙哥就参加了长子西征军。

蒙哥不光是托雷的嫡长子,还是窝阔台汗的养子,《元史》说窝阔台收养蒙哥是因为昂恢二皇后无子嗣,我个人觉得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因为窝阔台是被成吉思汗亲自选定的汗位继承人,但拖雷又是蒙古旧制里的合法继承人,这里本身就是矛盾的。窝阔台随军西征时,拖雷还受命监摄国政,因此以托雷长子“为质”是最有效的制约手段。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顾虑是正确的,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部落宗王以“库里勒台制”拖延了窝阔台两年未继汗位,即位当天还有恪守旧制,力推托雷的呼声。但结果就是拖累系没有继承汗位,蒙古大汗的位置落到了窝阔台系。

太宗尝有旨以皇孙失烈门为嗣。太宗崩,皇后临朝,会诸王百官于答兰八思之地,遂议立帝。——《元史》

窝阔台本来有意立三子阔出为汗位继承人,但阔出在1236年2月在征南宋时战死,于是窝阔台便要改立阔出的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在贵由的生母乃马真后干涉下,汗位落到了窝阔台长子贵由头上。贵由戎马一生,也是立下不少军功,贵由继承并不是坏事,并且仍旧是窝阔台系掌握汗位。问题是贵由在1248年去世以后,并未指定由谁接班,其皇后海迷失后临朝称制,企图重新立失烈门为汗。这时候拔都又跳了出来,因为拔都与贵由一直不和,贵由的葬礼都拒绝参加,又因为自己术赤系建立了钦察汗国,且饱受争议(术赤的身世受质疑),无意大汗之位。于是插了一脚,凭借自己的威信,邀众宗王去其驻地举办“忽里台大会”,意在推举蒙哥为汗,此举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肯定不愿意,因此拖延许久。后由蒙哥母亲唆鲁禾帖尼从中周璇,再办大会,才推举了蒙哥为汗。从此蒙古汗位又回归到成吉思汗幼子托雷一系。但也体现了皇族内部的分裂,为后来大蒙古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伏笔。


正统之争

蒙哥汗即位以后,对于几个亲弟弟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忽必烈因推崇汉制,被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也是攻伐南宋的计划;旭烈兀则是安排为西征统帅,1253年六月开始从漠北出征;阿里不哥作为拖雷嫡幼子,则留镇漠北哈拉和林祖业(蒙古帝国首都),这是托雷系权力架构的总体分配。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攻打钓鱼城时离奇死亡,《史集》和《元史》都记载为病逝,但蒙哥病逝前没有留下立汗的遗命,这一点也成为史学界争议的地方,这也造成了后来更加混乱的汗位之争。



蒙哥汗的死训传回漠北漠南时,就开启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权利之争。当然,在继承汗位的问题上,二者也是要遵守祖制的,前有长者窝阔台继承汗位的先例,所以阿里不哥虽然留守漠北,但也未必有心里踏实,所以他不断诱骗忽必烈回漠北召开选举大会,但忽必烈知道回去就意味着危险,因此以南征为由一直拖延不归,此间二人相互遣使博弈。

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决,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在此期间二人也没闲着,阿里不哥不断从漠南蒙古、汉军中大量调兵,争夺各地军队的控制权。正围军鄂州的忽必烈在重臣郝经的《班师议》中看清局势,撤军北上。至开平,忽必烈近臣廉希宪、商挺陈明被阿里不哥抢先称汗后局面难以控制,因此忽必烈抢先一步在开平举办“库里台大会”,即位称帝。作为回应,阿里不哥“僭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这里所说阿里不哥以“僭号”作为回应是有意贬低阿里不哥的正统性。毕竟阿里不哥奉命留守和林,主持国政,蒙哥汗诸皇子以及大臣都支持他即位,阿里不哥举行的库里台会议是在首都和林附近,参与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宗王更多,也是符合蒙古祖制的。而忽必烈称帝因为缺乏有力的理论和宗王支持,因而抢先“注册”,也只是为了在政治上站住脚。



所以在蒙古帝国庞大版图上出现了两位大汗相抗衡的局面。双方赢得的支持理应是阿里不哥更多,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中“双向投资”的不少,也许是为了在站队中获得投机的机会。公开支持忽必烈的旭烈兀在伊尔汗国形成对阿里不哥的制约,但其子药木忽儿依旧留在阿里不哥阵营作战,术赤系的拔都后王别儿哥也公开表示支持忽必烈,但钦察汗国的钱币却刻着阿里不哥的名字。名义支持与心里的归属的反差证明了阿里不哥在蒙古人心中的正统地位。

武力解决

一山不容二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内战拉开序幕,历时四年之久。

1260年,阿里不哥先以“正义之师”兵分两路,挥师南下。旭烈兀之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走东路,由和林出发直下漠南;阿兰答儿走西路,兵向六盘山,意图整编蒙哥攻宋时退居此地的旧部。东路军由蒙古宗王挂帅,目标直指燕京,忽必烈御驾亲征,拜大将移相哥与合赤温之孙纳邻合丹为其前锋主动出击。移相哥一举击溃药木忽儿与合剌察儿,进军威胁和林,阿里不哥退至吉里吉思。忽必烈大军顺利挺进和林休整兵马,阿里不哥假意谢罪,忽必烈又以汉地政局为重,留移相哥镇守漠北,自己南返。


虽东路兵败,但西路方面阿兰答儿与正重装北归的浑都海相遇,合兵一处,两军整合之后向东进兵,一路招抚陇蜀诸将,兵锋盛极一时,致忽必烈朝政有议“捐弃两川、退守兴元”。但忽必烈毕竟久战汉地,他令合丹、哈必赤增兵驰援,整合汪惟良、八春等部,随后“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阿兰答儿与浑都海也被擒杀,阿里不哥西路一线也宣告失败。此间内战稍有停息,忽必烈得以整改朝政,治理汉地,实力进一步提升,阿里不哥也于吉利吉思厉兵秣马,等待再战。

十一月壬戌,大兵与阿里不哥遇于昔木土脑儿之地,诸王合丹等斩其将合丹火儿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儿与合必赤等复分兵奋击,大破之,追北五十余里。帝亲率诸军以蹑其后,其部将阿脱等降,阿里不哥北遁”。——《元史·卷四·世祖纪一》

1261年秋,阿里不哥再举兵回攻。他遣使向移相哥伪称投降,然后发动突袭,移相哥疏于防备而至兵败,和林城失手。随后,忽必烈再度北伐,与阿里不哥军相遇于昔木土脑儿之西,阿里不哥前军首战溃败,退军待援,阿速台所领后军赶到后,阿里不哥再次返攻,鏖战许久不分胜负,因此各自引军后退,对峙于大碛南缘。时至冬末,忽必烈搬师南还,并“诏撤所在戍兵,放民间新签军”。阿里不哥也城中因粮饷不继,故率众西去,忽必烈所部趁机兵不血刃的又拿回了和林城。



两位大汗真正的战争也接近尾声,忽必烈不断推行汉制,重用汉臣,发展经济民生,实力一天胜过一天。阿里不哥游战于漠北,1264年春,其军驻地阿力麻里遭遇饥荒,军心涣散,出于无奈,向忽必烈认怂,四年之久的汗位之争就此结束。蒙古也至此只有忽必烈这一位大汗,阿里不哥被幽禁后不久死去。


这次内战虽然确定了忽必烈的汗位,但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由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因此在阿里不哥失败后纷纷独立,并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伊尔汗国虽是忽必烈的支持者,但随着三大汗国的独立,他也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旭烈兀虽然支持忽必烈,但也始终没有承认忽必烈对于阿里不哥定性为罪人的说辞。蒙古帝国版图虽大,却再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

忽必烈的夺汗之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政治上抢先称汗,取得理论支持,也可以说是形式上的支持,毕竟深受汉文化影响,在他心里“库里台”大会哪有枪杆子硬呢?其次就是他“经略漠南”以后,在汉地打下的军事经济基础,以武力做为最强硬的手段,特别是得到旭烈兀的支持后,就更有底气的向旧制发起挑战。继承权的合法性凭借武力能够弥补,这就是忽必烈的价值观。而忽必烈的成功也是先进汉文化对于蒙古保守贵族的成功。


棍哥观史


首先,忽必烈获得了大汗蒙哥的高度信任。当贵由汗去世以后,新的大汗选拔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有资格当大汗的,有三股势力:一是窝阔台选定的汗位继承人失烈门,二是贵由汗的儿子忽察等人,三是蒙哥。蒙哥得到了金帐汗国可汗拔都的强力支持,在忽里台大会上的呼声最高。但是蒙哥继位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无论是成吉思汗还是窝阔台还是贵由,都没有说过让拖雷系的人来继承汗位。而且有人在会上直截了当地说,窝阔台是指定了由失烈门来继承汗位的,因此汗位应该给失烈门。这话谁也反驳不了,拔都派来的代表别儿哥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不过这时候,忽必烈站起来说道,窝阔台是说过由失烈门来继承汗位,但是贵由早已把这个规矩破坏了,现在的汗位不是在窝阔台那里继承,是在贵由那里继承,因此不存在失烈门继位的问题。此话一出,如同拔云见日,蒙哥死而复生,最后如愿以偿获得汗位。

(忽必烈画像)

其次,蒙哥把整个经略南方的大事都交给了忽必烈,让忽必烈坐大。他先是派忽必烈拿下大理,作为从南向北攻击宋朝的一个跳板。接着又让忽必烈总管整个漠南事务。也正是在这里,忽必烈打出了一片天空,身边聚集了非常多的文臣武将,获得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整个南方甚至都只知道忽必烈,不知道蒙哥。

忽必烈的风头盖过了蒙哥,也引起了蒙哥的猜疑和不满,他以调查忽必烈手下财务问题为由,想把忽必烈那些能干的部下一个个拿下。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忽必烈的那些部下非常忠心,就是宁死也要维护忽必烈的尊严。这件事,由于蒙哥最后顾念兄弟感情,又由于蒙哥急于亲自率兵攻打南宋,因此,最后不了了之。这样,在客观上进一步壮大了忽必烈的势力。

第三,忽必烈在南方具有超高的人气。蒙哥死后,忽必烈和兄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贵族的支持,本来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其实,那些支持阿里不哥的本土贵族们,都没有什么实力。没有实力,也就没有话语权。而忽必烈在整个漠南具有超高的人气,蒙汉两族对忽必烈都充满期待,因此,从支持率来看,忽必烈是高于阿里不哥的。

(忽必烈的团队)

第四,忽必烈雄厚的军事实力是他成功的保证。当蒙哥发动全面战争的时候,他的军队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给旭烈兀去西征,一部分给忽必烈从北向南进攻南宋,一部分给兀良合台由南向北进攻南宋,最后一部分他自己率领从西向东进攻南宋。留在国内给阿里不哥的,是非常少的。

最后,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战的时候,阿里不哥手里只有蒙哥战死后,回国的一小部分军队,而忽必烈具有他自己的和兀良合台的两支大军。而且,旭烈兀最后也表态支持他。虽然旭烈兀的大军并没有参与作战。但忽必烈的军队已经足够了。所以,忽必烈打阿里不哥,可以说打起来太轻松了。

(阿里不哥)

第五,忽必烈拉拢了最有实力的诸侯旭烈兀。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兄弟,阿里不哥的哥哥,忽必烈一开始就看出旭烈兀力量不可小视,所以积极地拉拢他,并向他许诺,一旦自己获得天下,将允许旭烈兀高度自治。旭烈兀因此同意支持他。虽然并不参战,忽必烈至少保证了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简单,那就是在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与兄弟阿不里哥争夺蒙古大汗的宝座,获胜后抢到手的。蒙哥是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史称“蒙哥汗”,“元宪宗”。蒙哥生于公元1209年,被忽必烈追尊宪宗,谥号桓肃皇帝。蒙哥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拖雷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哥哥,继位前战功赫赫,继位后将蒙古国征伐的重点放在南宋、大理等国,1259年,蒙哥让弟弟阿不里哥留守大本营和林,命弟弟忽必烈在鄂州一带进攻宋军长江防线,自己则亲率大军进攻四川的钓鱼城,久攻不克,不幸受伤身亡。

在得知蒙哥大汗身亡的消息后,为了争夺蒙古大汗的宝座,忽必烈不得不终止进攻,暂时与南宋议和,好腾出手来北上争取蒙古大汗的称号。按照蒙古人的继承传统,拖雷的幼子阿不里哥继承蒙古大汗的宝座正当性最大,从蒙哥征宋选择让阿里不哥留守主持朝政来看,蒙哥本人也有这种倾向,但蒙哥本人并未作出明确指示,这给了忽必烈争夺汗位的借口。

忽必烈北上后,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得到部分宗王支持,于1260年5月自行登基成为蒙古帝国新大汗,但是忽必烈的"忽里勒台"大会只有部分宗王参加,其正当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留守蒙古大本营的阿里不哥闻讯后,得到了大部分宗王的支持,同年6月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随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展开了四年内战,双方都开始了对蒙古国的势力的争夺,在最初的阶段,阿里不哥在实力和道义上占有上风。为挽回劣势,忽必烈积极笼络蒙古东道宗王,并极力争取汉军的支持,史天泽、李璮、汪惟正、董文炳等所属的汉人军队都归于忽必烈帐下。

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忽必烈亲率大军征伐阿里不哥,目标是阿里不哥的老巢和林城,忽必烈成功地截断了阿里不哥的粮道,和林城补给困难,阿里不哥被迫撤离和林退至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南),向忽必烈议和。忽必烈同意并率军返回开平。1261年,恢复元气的阿里不哥发动反击,率部袭击依附忽必烈的东道蒙古宗王先哥军,阿里不哥重新占领和林,并南下与忽必烈寻求决战。忽必烈闻讯后,急派塔察儿等东道宗王调兵出征,自率张柔、王文干、解诚等汉军万户与蒙古军主力,兵分三路迎击阿不里哥。十一月,双方展开决战。阿里不哥大败,其部大多降于忽必烈。1264年,阿里不哥最终选择投降。虽然忽必烈笑到了最后,但冷眼旁观的窝阔台汗国等三大汗国借机变相独立,上述三大汗国对蒙古国的离心力加速显现,忽必烈实际上只是据有蒙古本部和汉人地区,徒有一个蒙古大汗的虚名。


沧海拾遗录


蒙古帝国是部落联合体,大汗,也就是君主,是由各部落首领聚会时选举出来的,成吉思汗死后,在克鲁伦河畔召开大聚会,选出了窝阔台为蒙古第二代汗,修建了游牧帝国首都,喀喇和林城,窝阔台死后,选了他儿子贵由为第三代汗,没多久贵由死了,选出了拖雷家族的蒙哥为第四代汗,蒙哥执政时,跟他同父同母的4兄弟共和执掌天下,分别是蒙哥、旭烈兀、忽必烈、阿里不哥,其中旭烈兀远征波斯,忽必烈接管着中原地区,蒙哥想征南宋,将喀喇和林交给阿里不哥,自己出兵四川,和忽必烈对南宋形成合围之势,谁知1259年,蒙哥在合川死了。

喀喇和林,蒙古二代汗窝阔台所建的首都,完全依托中国北方粮食供应,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汗位之争时,忽必烈掐断了粮食通道,使阿里不哥迅速陷入穷乏境地,图为喀喇和林遗址。

蒙哥在前线战死,这个影响在今天看来,改写了历史,他延缓了南宋20多年灭亡时间,阻止了蒙古继续向阿拉伯进军的计划,也遏制了蒙古军队向欧洲扩张的趋势。蒙哥死后,蒙古大汗之位空虚,正在湖北鄂州用兵的忽必烈迅速班师回到北京,此时在哈喇和林监国的小弟弟阿里不哥,迅速得到各派势力的拥护,不但有蒙哥的皇后和儿子们,还有察合台系诸王、拔都的部落、钦察草原别儿哥等,等于说蒙古几个汗国,像钦察、窝阔台、察合台都支持他,一时之间这么多人支持,阿里不哥几乎成了蒙哥的合法继承者,就差各部落大聚会选举走个形势了。

曾有个部落叫卫拉特忠于阿里不哥家族,战败后蛰伏于深山密林中,忽必烈死后124年卫拉特部的也速迭儿夺得蒙古汗位,这个卫拉特部就是后来满清最大的敌人,准噶尔部,图为阿里不哥画像。

此时在外的还有另一股势力,就是忽必烈,拥有左翼万户精锐部队、汉人军阀和幕僚,拒不执行阿里不哥发出回到喀喇和林的命令,忽必烈知道回去就是个死,当年蒙哥即位时,把贵由的势力屠杀干净、军队和领土尽数瓦解,自己回去就和当年贵由一个命运,自己掌军在外坚决不离开大本营北京,而远在波斯的旭烈兀也明白其中道理,也不回喀喇和林,同时支持自己兄弟忽必烈争汗位。不参加部落大会不代表不选举新大汗了,忽必烈身边聚集了一批汉地的谋士,拥立不成咱就自立,这种事中原王朝最擅长,于是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城召开忽里台大会,自立为蒙古大汗。

1264年,武力夺得蒙古汗位的忽必烈,改年号中统为至元,大力兴建中都,晚年忽必烈暴饮暴食,因肥胖而去世。

一看忽必烈自立为大汗了,阿里不哥马上在喀喇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自己为第五代蒙古大汗,其实阿里不哥是按照蒙古传统即位,是正统,而忽必烈的自立大汗说白了,就是政变,结果可想而知,爆发了二汗相争长达4年的蒙古内战。忽必烈占据了富庶的中原以及北方地区,南宋的求和又送上了大量的岁币,阿里不哥曾1260年、1261年两次大举进攻忽必烈,都被打趴下,忽必烈又切断了其物资通道,1262年陷入窘境的阿里不哥在各盟大肆掠夺,人心涣散,四分五裂,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解甲认输,承认其汗位正统性,随后阿里不哥被囚禁,2年后神秘死亡。


图文绘历史


忽必烈,全名叫做孛儿只斤·忽必烈,是蒙古国监国托雷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元宪宗蒙哥的亲弟弟,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统一了中原,开创了元朝,是蒙古国最后一位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封建社会王位继承多是嫡长子继承,而忽必烈只是元宪宗蒙哥的弟弟,当时也是被蒙哥封了王的,按理说他是不应该继承可汗的宝座的,那么他的可汗宝座是怎么得到的呢?

这里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公元1259年8月11日,当时的蒙古可汗蒙哥也就是忽必烈的哥哥忽然病逝,当时的蒙古国朝堂一度混乱,许多人为了可汗的宝座互相残杀。

当时的忽必烈并不在蒙古国国都,他在前线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南宋。而这时,在四川作战的忽必烈同父异母弟弟末哥派来使者向忽必烈宣布哥哥蒙哥病逝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以重整朝纲。

不过忽必烈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马上回蒙古。他明白如果马上回去,可能不仅继承不了可汗的宝座,反而会丢了性命,他自认为还需要通过战争建立威望和威信,所以他当时的回复是“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回复完之后继续进攻南宋,屡战屡胜,使其在军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忽必烈,和林众臣密谋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蒙古国可汗,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并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以图谋可汗的宝座,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不然为时已晚。

忽必烈这时明白了事情的紧迫性,于是他做好两手准备,一边调兵遣将继续进攻威胁南宋,一边准备退兵被归夺取可汗宝座,在南宋割地赔款后,忽必烈迅速撤兵北归。

公元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领军队抵达燕京,收服了阿里不哥在燕京征集的民兵,忽必烈在燕京大施仁政,得到了燕京及其附近地区的民心。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派遣使者联系蒙古贵族和各部落首领,鉴于忽必烈手中掌握着大量军队,蒙古部落首领大多选择屈服。

忽必烈明白需出师有名,所以他乘阿里不哥地位并不稳固,自立为可汗,以阿里不哥政权不明为由,发起了对阿里不哥的进攻。阿里不哥不敌,最终向忽必烈投降。

这时忽必烈已经掌握了蒙古国大部分的势力,但是他依旧不放心,他重新召开忽里台大会,确立了自己的大汗地位,并借大会扼制蒙古帝国分裂趋势。大会之后,忽必烈彻底掌控了大蒙古国,真正登上了蒙古可汗的宝座。


夏目历史君


蒙古大汗的宝座是怎么落到忽必烈手里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字——抢!



铁木真去世之后,他的嫡出第三子窝阔台成为了新任蒙古大汗。按照彼时蒙古的制度,新任大汗必须由“董事会”(忽里台大会)予以正式确认才算合法。但是,由于部分宗王尚在对外征战之中,甚至远在欧洲,忽里台大会无法凑足法定人数。窝阔台并没有立即成为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而是由铁木真嫡出的小儿子、也就是忽必烈的父亲拖雷监国(监国一词是《明史》根据中原王朝的制度使用的说法,蒙古人没有这个说法,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由拖雷代理蒙古帝国大汗)。同时,因为蒙古旧俗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其他儿子在父亲在世时分家另过,父亲去世后财产由小儿子继承。因此,铁木真虽然把蒙古大汗之位传给了嫡出第三子窝阔台,但是铁木真直属的军队、百姓、财产全部留给了嫡出幼子拖雷。换句话说,拖雷彼时既是代理大汗,实力也是最强的,这就为后来窝阔台系与拖雷系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忽里台大会召开之后,窝阔台算是正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合法大汗。但是,拖雷仍然是实力最强的宗王,深受窝阔台忌惮。虽然后来窝阔台借巫师之手除掉了拖雷,而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分掉了拖雷原属的部分军队、百姓、财产。但是,拖雷的儿子们依然分得了拖雷的大部分军队、百姓、财产,实力依然不容小觑。窝阔台去世后,他的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由于贵由在外征战,他的生母乃马真后先下手为强,开始“临朝称制”,制造了既成事实,也堵死了拖雷系争位的可能性。几年后,经过忽里台大会确认,贵由成为了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两年之后,贵由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这时候,贵由的第三皇后海迷失后开始“临朝称制”。此后,术赤系、察合台系、窝阔台系、拖雷系开始了争权夺利。最终,拖雷的儿子蒙哥在叔伯兄弟兼表兄弟拔都的支持下,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要想成为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就必须由忽里台大会予以确认。而此时彼时察合台系与窝阔台系的宗王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忽里台大会,拒绝承认蒙哥的合法地位。这时候,蒙哥、忽必烈的生母唆鲁禾帖尼出场了,利用自己的老面子、老关系到处“拉票”,勉强凑够了忽里台大会的法定人数,蒙哥得以成为“合法”的蒙古大汗。同时,因此举也最终造成了察合台系、窝阔台系与拖雷系的分道扬镳,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开始走向分崩离析!



八年之后,率军南征的蒙哥命丧巴蜀。又一场血腥的汗位争夺拉开了序幕。随蒙哥南征的忽必烈在部分宗王的拥戴下继任蒙古帝国大汗。同时,在哈拉和林的部分宗王又拥戴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不久,双方为了汗位正式开打!最终,忽必烈摆平了阿里不哥并召开忽里台大会,正式成为了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但是,这个时候,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早已与拖雷系分道扬镳,忽里台大会也早已不是原先那个忽里台大会了。说白了,忽必烈的这个大汗就是抢来的!



在此之后,察合台系、窝阔台系事实上已经独立,随着拔都的去世,术赤系也与拖雷系渐行渐远。最后,连拖雷系自己建立的伊儿汗国(忽必烈同母弟旭烈兀所建立)也与元王朝分道扬镳。元王朝的皇帝只剩下一个蒙古大汗的虚名,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名存实亡,不复存在!很多年以后,清太宗皇太极灭蒙古察哈尔部,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兵败后因病去世,其子额哲向清太宗投降。自此,蒙古大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农民工歪说历史


1259年7月,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合州(四川合州)时,十分不幸死于钓鱼城下。由于蒙哥英年早逝,想都没有想过选择继承人,或者像成吉思汗那样做过分家产的明确安排,因此,蒙哥死后,在蒙古王室内部就发生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继位之争。

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理由是,也就是他自己说的,蒙哥安排忽必烈和旭烈兀在外征战,而唯独把和林及附近诸地的大兀鲁思委托给阿里不哥,这明显就是比较器重阿里不哥,所以他更有继位的法理。

蒙哥确实曾把蒙古本土的大兀鲁思托付给阿里不哥,让他“统领留下的蒙古军队和斡尔朵”。这确实给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他在蒙哥死后,便依仗这个权力,以当然的监国身份,遣使于诸王贵族来蒙古本土,为蒙哥举哀发丧,加紧筹办选举大汗的忽里勒台,极力利用支持他的宗室大臣选举他为大汗。

阿里不哥的军事实力其实不止拥有守卫和林的蒙古军队,同时,他还派阿蓝答儿发兵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磨难诸州,同时还控制了在秦蜀的征南诸将。

但当时,有一个十分重要地方,也就是关陇却没有兵备,作为漠南重要的财赋重地,关陇地区的归属,对于汗位的争夺十分关键。然而,阿里不哥派系的浑都海部(在南征军中驻扎于六盘山)没来及北返控制关中,忽必烈由此赢得了宝贵时间,调兵遣将,加强了对关陇地区的控制,基本稳定了关中地区的局势。

当还在南征前线的忽必烈获得察必(忽必烈后来的皇后)的密报后,马上召集随军诸王、大将和谋士商议,最后按照谋士郝经的《班师议》制定了策略,也就是先把长江江面拦截,跟南宋议和,为了议和能够成功可以割让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划定疆域并要求岁币,而在这个时候,主力放弃辎重,轻骑而归。

忽必烈由鄂州前线北还至燕京后,立即将脱里赤所括之民为兵者,“皆纵之”。接触了脱里赤企图抢先控制燕京一带的军事威胁。接着他在1260年3月,由燕京赶到开平,召集当时在开平的亲王四十多人以及各藩侯伯选举大汗。在事先商量好的情况下,塔察儿等忽必烈的亲信拥护忽必烈为汗。

实际上,这次大会支持忽必烈西面诸王中只有合丹(窝阔台儿子)和阿只吉(察合台孙子),忽必烈有点迟疑(毕竟支持率不高),最后还是手下一票汗臣劝进“先发制人、后发人制”,“时机一失,万巧莫追”,这样忽必烈才抢在阿里不哥之前,登上了汗位。

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抢先为汗,于是也匆忙纠合一批附己的宗王大臣,在漠北和林城西按坦河,宣布自己为汗。

于是,蒙古本部同时间出现了两个汗,双方之间为了争夺真正汗位的归属,展开了四年的殊死争夺,最终以阿里不哥的失败而告终,那么阿里不哥是怎么败的呢?

首先,拥戴阿里不哥即位于漠北的,主要是企图将政治统治中心定在和林,而不是定在中原的蒙古诸王贵族,而这些诸王们能够收刮为兵的,主要是“威胁”下的西域大大小小的部族,主要是的斡亦刺部。而这些王工之所以支持阿里不哥,还是因为不认同忽必烈将要对大蒙古的改革,也就是政治中心迁移中原,由此就会导致诸王在本部的影响力逐渐降低,这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而这些王爷们纠集的军队奴隶仆从甚多,局限性很大,所以失败再说难免。

而与此相反的是,忽必烈账下拥有很多人才,军队也主要是来源自蒙古南征的精锐,而作为在军中威望甚高的旭烈兀,此刻大概还在从埃及回返的过程中,同时忽必烈也有着东道诸王的支持,西边也有察合台孙子阿只吉的支持。蒙古打下来的中原诸地,也在忽必烈的控制之中,忽必烈在汉人中的声望高于阿里不哥。

这是一场漠北蒙古与漠南蒙古之间的权力争夺,而双方之间开战之后,兵力上大致不相上下,忽必烈由南征精锐,阿里不哥也有和林的大兀鲁思。而双方之间的争位之战在关陇、秦蜀地区打起来以后,蒙古宗室诸王和汉人、汪古、女真、畏兀等族诸将,同心协力,迅速平定了阿里不哥““ 浸乱关陇”。阿里不哥的两员大将阿蓝答儿被斩杀,浑都海所统帅的六盘山南征精锐,也在不山丹战役中被成功阻击。

事实上这场战争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实力,阿里不哥据有的漠北蒙古相对忽必烈的中夏之地,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都贫瘠得多,中原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边作战的前沿地区,而阿里不哥却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时忽必烈有意识在在进行制度改革,将蒙古相对原始的部落制度逐渐汉化,过渡到帝国政权,整合了各部的力量,从而能够诸个击破支持阿里不哥的诸王们,最终与阿里不哥决战而取得胜利。


江畔初见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幼子)拖雷的第四个儿子,蒙古大汗的宝座不是落到他手里的,是他抢来的,而且是自立为汗,并没有受到广泛支持。

汗位短暂空悬

蒙古汗位的传承,要从成吉思汗说起。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汗位竟出现了空悬。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汗位应该由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继承,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波折。

因为蒙古汗国的继承制和中原王朝不同,并不是前任君主指定来就可以的,还要通过“忽里台大会”的确认,只有经过此会确认,汗位才是合法的。

但此会迟迟无法召开,因为此会需要多方大佬齐聚参加,可此时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已经去世,其次子拔都不愿参加,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也表示不去。

这两个实力派的反对导致窝阔台迟迟无法上位,只能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规矩加以综合,由拖雷监国,汗位空悬。

窝阔台上位

两年后,在各方力量的斡旋下,成吉思汗的儿子们终于在克鲁伦河畔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又在耶律楚材等人的运作之下,推举窝阔台为新的大汗。窝阔台这才正式登上大汗之位,主导蒙古大军的军政大事。

窝阔台等了这两年,对这几位兄弟可是面和心不和,他先把察合台遣回其封地察合台汗国,然后把拖雷留在了自己身边,因为继承了父亲绝大部分军队和财产的拖雷是四兄弟中实力最强的,窝阔台要把他留在身边,慢慢夺权。

四年后,拖雷离奇死亡,据史书记载是因为窝阔台病了,托雷效仿周公旦愿以身代兄长,结果窝阔台好了,托雷暴毙。

托雷的死很蹊跷,这一点,他的妻子唆鲁禾·帖尼看得出来,所以她依靠丈夫留下来的军队,既在窝阔台的威势下保全了孩子们,也为他们日后争夺汗位奠定了基础。

窝阔台死后的乱局

窝阔台也指定了继承人,原本是他第三子阔出,结果阔出战死了,窝阔台又改立阔出的儿子失烈门。然而失烈门太小,窝阔台死后,政权被其皇妃乃马真掌握,乃马真掌权五年,立自己的长子贵由为汗。

贵由经过忽里台大会确认后,成为新的大汗,然而他只在位三年。贵由汗死后,他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把持朝政。

托雷系崛起

海迷失掌权时,贵由的死对头拔都跳出来反对,说前面有一个乃马真已经乱了制度,现在海迷失又要乱搞,不行!

拔都提出的理由是窝阔台系的人太差,总是让女人掌权,还是别当大汗了,于是,拔都拥立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其他人纷纷赞同,蒙哥成为新的大汗,汗位转到了托雷系手中。

蒙哥在位八年,意外地死在了南宋的钓鱼城下,由于蒙哥根本不信自己会在这座小城下折戟,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汗位之争就此展开。

汗位争夺

蒙哥死后,最有实力继承汗位的,是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忽必烈本人极度沉迷和推崇汉文化,因此遭到了不少他蒙古贵族的嫌弃,这些人认为他不那么“蒙古”了,而阿里不哥向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所以那些贵族都倒向了阿里不哥那边。

虽然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土贵族的支持,明面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最重要的军队,他反而是占劣势的。

忽必烈当时正在长江攻打南宋,手握重兵,在得到阿里不哥要与他争位的消息后,忽必烈匆忙与南宋订立了和约,率军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支持阿里不哥的脱里赤所征集的民兵。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次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随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将他幽禁,蒙古汗国内战结束。

内战遗留

这次内战以忽必烈的胜利告终,但却导致了蒙古内部的巨大分裂。内战时蒙古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只有有伊利汗国支持忽必烈。

阿里不哥失败后,三大汗国纷纷独立,伊利汗国也获得了忽必烈许诺的高度自治权,蒙古汗国名义上虽然以忽必烈为主,但实际上忽必烈所能影响到的只有他自己统帅下的土地,也即后来的元朝。


平沙趣说历史


准确的说,蒙古大汗的宝座不是落到忽必烈手里,而是忽必烈自立为汗。也就是说,忽必烈的蒙古大汗的位置是自封的,并没有普遍受到所有蒙古贵族的认可。

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帝国后,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将只有草原的蒙古扩充成世界第一大帝国。在征讨西夏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因病去世。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位,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二位大汗。



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的遗志,继续南下灭金,并派拔都远征欧洲,将疆土扩展至中亚,中原及东欧地区。窝阔台死后,他的长子贵由继位,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三位大汗。

只当了三年蒙古大汗的贵由暴死,由于贵由未指定汗位继承人,在西征中屡立战功,有极高声望的蒙哥宣布继承汗位,蒙哥则跟忽必烈一样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蒙哥的地位遭到了窝阔台子孙的反对,但蒙哥将他们一一镇压,稳定了自己的汗位。



蒙哥在征服南宋过程中,在钓鱼台身受重伤,不久就死亡。看到机会的忽必烈放弃了与南宋作战,在他党羽的簇拥下自立为汗。忽必烈击败了亲兄弟阿里不哥,稳定了自己的汗位。

但由于按照成吉思汗的规定,忽必烈自立为汗的行为并未受到蒙古贵族们的普遍认可。因此虽然忽必烈就任蒙古大汗,但并不为其他蒙古势力所承认,庞大的蒙古帝国也正式分裂为大元和四大汗国。


鸢飞九天2018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七月,忽必烈的哥哥元宪宗蒙哥在攻宋时病死在钓鱼城,他的突然死亡,使刚刚平静了几年的蒙古帝国,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上图元宪宗蒙哥

宪宗八年(1258)春,蒙军分兵三路同时发动对南宋的进攻。蒙哥亲自统帅两路军马,斩将夺关,势如破竹,大败宋军,直至长沙城下。宪宗九年(1259年)七月间,蒙哥在指挥攻打钓鱼城时,头中飞石,回到营中不久即死去。蒙哥出征前,对汗位承继未作任何安排。蒙哥一死,争夺汗位者竟起。最具竟争实力的当属蒙哥的两个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

当时,忽必烈正指挥东路军攻打鄂州,兵强马壮。阿里不哥留守和林,近水楼台,占尽地利。忽必烈部下怂恿他迅速挥师北上,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元宪宗十年(1260)春,忽必烈回到开平,立即召开忽里勒台。忽必烈被拥立为汗,是为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按汉制,颁布了即位诏书,改可汗称皇帝。此后,忽必烈以开平为基地,囤粮集兵,为与阿里不哥进行殊死的汗位争夺作准备。

蒙古选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选汗的忽里勒台必须在鄂嫩河、克鲁伦河之地举行;另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各系宗王参加。具备上述两个条件选出来的汗,才被人承认。忽必烈在开平召开的忽里勒台,显然与传统不合。

上图元世祖忽必烈

不久,留守都城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其支持者的拥立下,于按坦河(今阿尔泰山一带)称大汗。自蒙古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兄弟并称大汗的局面。

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二虎相争,胜者为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只能以武力来加以解决。激战的结果,阿里不哥于至元元年(1264)秋,率众向忽必烈投降。他的亲信不鲁花、秃满、脱火思等人被处死。随从叛乱的诸王,因为同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得赦免其罪。历时五年的争夺帝位之战至此结束。

上图据说是阿里不哥

经过残酷激烈的战争,忽必烈夺得了汗位。忽必烈深感蒙古传统的选汗方式弊病太多,于是采取汉人王朝预立皇太子的办法来确定皇位继承人。但是,历史事实证这种办法也没有能避免日后元朝皇位继承中的激烈斗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