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不殺岳飛,全力支持他抗金,金國會被滅掉嗎?

經典回味百科


歷代南朝武功之盛,以東晉為最。這裡的武功之盛,其實是在說東晉君臣都志在恢復,不管臺上掌權的是誰,要想佔住權力中樞,就必須要北伐收復故土,這是東晉的政治正確。到了南宋,情況有了一點變化。因為東晉王朝開啟了偏安江南的先例,所以,南宋君臣認為偏安一隅也無不可,心理這一關已經過了。

北宋王朝的滅亡,其實是很可惜的。北宋王朝在滅亡前幾年還有過熙和開邊的壯舉,西夏王朝也被打的奄奄一息,如果遼國能夠再多撐個幾年,北宋掃滅西夏也極有可能。

(北宋亡的毫無徵兆)

可是金宋突然開戰,宋朝最有作戰能力的西軍被鎖在關中,中原地區的禁軍那都是繡花枕頭,那都是北宋王朝立國以來的官宦子弟鍍金場所,哪兒有什麼戰鬥力?金軍渡河時,綁了一隻羊蹬了一夜的戰鼓,第二天守河的數萬宋軍將士就跑的沒影兒了,金軍輕鬆渡河。

北方大亂,盜匪四起。大宋的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竟然因為金兵的入侵,給消解的無影無蹤了。這些大宋的寄生階層,數量龐大,利益盤根錯節,使得北宋王朝空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和綜合國力,始終不能轉化為軍事戰鬥力。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這樣的人,都無法在開封混下去,更別提普通的小老百姓了。

王公大臣3000多人都被擄走了,他們再也不會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了。禁軍體系都被打亂了,他們四散奔逃,再也不會吃空餉了。宋朝的統治秩序被打亂了,一切都需要重建,包括軍隊。

(南宋軍隊重建)

金人得了這個大一個便宜,卻不敢在中原久留。為啥呢?因為金國剛剛佔領遼國土地,統治並不穩當。在可敦城,耶律大石招兵買馬隨時準備反攻金國。宋朝的國都雖然淪陷了,但是各地的勤王大軍還在,他們對金軍虎視眈眈。金國軍隊內部,除了女真人外,還有契丹人、漢人,一旦出現變故,對於初生的金國政權幾乎可以肯定就是滅頂之災。

所以,金國人選擇了代理人統治,先是扶了一個楚帝張邦昌,為了扶上馬送一程,金人才帶走了3000多皇室大臣,目的就是為了清除張邦昌的稱帝障礙。可是,皇室還有一個趙構,他在相州即位,張邦昌立刻把皇帝位子讓給他了。

金國人眼見不成,再次南下,搜山檢海捉趙構,把趙構嚇得跑到了海上。金國人北邊還有戰事未了,因此又匆匆北返,這次他們又立了一個傀儡政權的齊國。從這也可以看出,金國人的實力根本不允許他們立刻統治中原。

金國人回東北老家,跟蒙古人打的不可開交,南邊的戰事就交給了這個齊國。岳飛等中興四將在1130年至1137年所要對付的就是這個齊國的軍隊。



(偽齊幫助南宋錘鍊了一支精銳)

北宋是募兵制,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還設置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制度,可是到了南宋突然就出現了“岳家軍”、“韓家軍”等稱號。這是因為南宋朝廷初建,還被金國追著打,根本沒有餘力和時間去建設國家軍隊。這些將領基本都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勢力),自己組建的軍隊,軍隊的個人色彩非常濃厚。儘管後來為了國家大義,這些將領都打著“大宋”的旗幟,可是皇帝能夠控制的程度極為有限。

也正因為如此,南宋的軍隊特點與北宋全然不同,其在人員組成、軍餉來源、作戰風格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兩支軍隊。每個將領都有私兵,如岳飛的特種部隊背嵬軍,人數不多,悍不畏死,在很多戰役中充當著尖刀的角色。

在兵源方面,北宋以來的“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也得到了扭轉。北人南渡,沒有生計,流離失所,而且他們大多與金人有著國破家亡的深仇大恨。他們被編入軍隊,作戰意願是沒有問題的。岳飛鎮壓楊么起義時,受降了大量起義農民,與曹操從黃巾起義軍中挑出精壯編成自己的起家部隊“青州兵”一樣,岳飛也從這些人當中挑選了精壯組成了岳家軍。這些人作亂當死,岳飛對他們可算是有救命之恩,所以岳家軍成立之初,就擁有了10萬規模,戰鬥意志強大。

(士氣高漲的岳家軍)

軍隊有了,可是也還是需要上戰場歷練才行呀!如果岳家軍成軍之初,遇到的即是女真人部隊,那麼他們的成長之路可能會更艱難。可是金人北返,中原一帶的偽齊軍隊是他們的對手。偽齊軍隊與南宋軍隊相反,他們是不得人心的烏合之眾,完全繼承了北宋禁軍的傳統,好看不經用。這樣,在與偽齊軍隊練手的幾年時間裡,岳家軍鍛鍊了隊伍,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尤其是戰馬資源,他們逐漸成長為一支精銳之師。

金國人最終還是坐不住了,因為這個齊國的求救信天天跟雪花一樣,金國不得不派遣一些部隊協助他們防守。金國人疲於奔命,認為齊國的價值已經沒有了。於是,就以開會的名義把皇帝劉豫抓了,廢掉了齊國,金國自己統治中原,直接對陣岳家軍。

這次盛裝而來的金軍,還以為南宋軍隊依然是數年前一觸即潰的樣子,他們是王者歸來,掃平江南不過是一場“軍事散步”。可是他們正面的,是已經經過整合、錘鍊之後的新型軍隊。

女真作戰有個特點,他們特別看重民族區別,他們信任本族士兵,分配給他們更好的武器、給他們更好的待遇,可是短短數年的情勢的變化也在影響他們的戰鬥力。女真人數本來就少,打的仗越多,戰損越多,卻很難補充起來。另外,這些人從龍入關,分很多田畝地產,突然發現原來除了打打殺殺之外,人生在世還可以做一個富家翁。不管是將領還是士兵,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已經變化了。

岳家軍與金兀朮的精銳部隊幾番較量之後,金兀朮哀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此時,岳家軍的戰鬥力已經不比金軍差了,甚至還要高過金軍。金兀朮一度想放棄開封,向北撤退,而岳家軍的士兵士氣高漲,也公開打出了“直搗黃龍”的口號。

更讓金兀朮坐立不安的是中原人們此起彼伏的抗金起義。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雖然北宋末年腐敗不堪,但是到了金國時,由於金國文化落後,統治粗暴,有不仁之惡,剝削搜刮之烈,比起北宋時更甚,人們自然懷念起故國,不想做亡國奴。於是,每次北伐,金國境內都有多達數十萬的義軍響應王師,結連河朔,金國的統治岌岌可危。

(岳飛重兵在手)

這種抗金起義,終金國一朝,都沒有中斷過。在金國晚期,山東仍有紅襖軍起義,使得山東不為金國所有。其首領李全,在1218年率軍投宋。

所以,在南宋初年,南宋通過建立三大戰場,從四川,兩湖、江淮三個戰略區,實現了一體聯動,戰線已經基本穩固了。此時,對南宋來說北伐是極好的時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可是南宋君臣卻有另外一筆賬要算,首先是將領私兵違背祖制。在南宋朝堂上,自“靖康之恥”劫後餘生的君臣們,無不唏噓感慨,他們珍惜眼前穩定的生活,不希望再生變故。在南宋初期,正是權力重組的關鍵期,誰立下的功勞多,誰的權勢就越大。這一切,都讓文官政府和皇帝對擁兵在外的武將們感到憂心忡忡。尤其是岳家軍還公然打出了“迎二聖”的口號,雖然大快人心,鼓舞士氣,想一雪靖康恥,可是這讓趙構如何自處?

另外,大軍北伐,消耗錢糧無算,北方已失,只有東南半壁可以徵收賦稅,民間早已鼎沸。北人要作戰,返回故國,於江南人何干?不要埋怨當時南宋底層人們覺悟不高,這是現實的經濟利益。後來南宋的丞相史浩公開說“北人南歸心術可疑,為啥?如果他們有忠義之心,就應該在北方死戰,跑到南方來避難,誰知道存的什麼心思?”所以,南宋政府竟然給這批人設了一個專有的名詞“歸正人”,在很多方面對這些人多加限制——這就是南宋政權的秉性,焉能不敗?

所以,岳飛北伐時完全是有可能恢復故國的,起碼打到河朔,恢復北宋疆域是可以的,至於直搗黃龍也未可知。但是,從南宋君臣的一系列政策來看,這是一個保守的偏安政權,胸無大志,所以他們不可能支持岳飛北伐。

(南宋君臣缺少恢復之志)

他們真正醒悟有國才有家時,應該是異族的屠刀架到他們的脖子上。無獨有偶,明朝末年,江南富庶,朝廷卻始終徵收不上來稅收,結果天下易鼎,剃髮易服。到那時,即使發出“亡國忘天下”之問,在沒有了有組織的抵抗時,又有什麼意義?不過是屠刀下又多了幾縷冤魂。

南宋比起明末的幸運,是因為還有岳飛、韓世忠這樣的鐵血軍人,他們守護住了漢民族的尊嚴,不僅僅是讓江南免遭荼毒,更讓金國人重新認識漢人武力,不敢再予殺予奪,肆無忌憚。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他們可能會給你們蓋學校、建醫院、還會給你們漲工資,這並不是他們突發善心,變得仁慈起來,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而知而行的歷史


當然能滅掉金國!一點問題沒有。

岳飛第四次北伐,是南宋對金國最大的一次戰略反擊勝利。如果此時南宋朝廷全力以赴支持岳飛北伐,兩年之內金國必亡!

我們先分析一下當時宋金雙方的戰略態勢和實力對比:

從總體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來,直到岳飛遇害之前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在逐步朝著有利於南宋的方向轉變。宋軍由弱變強,金軍由盛轉衰。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三月到四月,宋將韓世忠率八千水軍在黃天蕩地區攔擊10萬金軍。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四月到五月,岳家軍乘勝收復了江南地區的戰略要地建康,將金軍全部逐出江南。

公元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十月中旬,川陝戰區的宋將吳玠依託和尚原一帶有利的險峻地形,大敗金兵統帥完顏宗弼(兀朮)率領的金軍主力。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三月,宋將吳玠率軍在仙人關一帶再次大敗完顏宗弼(兀朮)10萬金軍。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五月至七月,宋將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收復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等廣大地區。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冬,金軍主力部隊進犯淮南失敗。

公元1136年(南宋紹興六年)七月至八月,岳飛再次率軍北伐,出奇制勝,兵進伊洛,一直打到洛陽附近,繳獲了大量戰利品,還先後繳獲了一萬五千多匹戰馬。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五月底至六月上旬,宋將劉錡在順昌府(即潁州,今安徽阜陽),以逸待勞、以少擊眾,大敗金國10萬精銳,取得順昌大捷。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岳家軍以寡擊眾,先後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中擊敗金軍主力,乘勝進軍至距離東京開封府僅四十里的朱仙鎮。

宋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標誌著金強宋弱的形勢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一點連向來畏敵如虎的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清清楚楚。

紹興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時,宋高宗趙構就認為:“中外議論紛然,以敵逼江為憂,殊不知今日之勢與建炎不同。建炎之間,我軍皆退保江南。杜充書生,遣偏將輕與敵戰,故敵得乘間猖撅。今韓世忠屯淮東,劉錡屯淮西,岳飛屯上流,張俊方自建康進兵,前渡江窺敵,則我兵皆乘其後。今虛鎮江一路,以檄呼敵渡江,亦不敢來”

此時的宋軍總兵力達40多萬人。

宋軍經歷了由潰散到整編的過程﹐逐漸形成五支屯駐大軍。紹興五年(公元1135),宋廷頒佈行營護軍的番號﹐川陝的吳玠軍稱右護軍﹑長江中游的岳飛軍稱後護軍﹐長江下游的韓世忠稱前護軍﹑劉光世稱左護軍和張俊稱為中護軍。

40萬軍中,以岳飛軍(10萬)、吳玠軍(7萬)、韓世忠軍(8萬)戰鬥力最強。單純從兵力上來看,南宋已經超過金兵。

金國屢次南侵,每次兵力都在10萬。只有1140年金兵南侵,兵力最多,是進攻最猖狂的一次,也是失敗最慘的一次。

這一年,金兵撕毀合約、兵分四路,再次南侵,迅速佔領山西、河南,然後金兀朮率主力10多萬進攻順昌,企圖再下江南,一舉消滅南宋。川陝戰場5萬多人嚴防死守。與川陝宋軍對峙。此時金兵總兵力在20萬左右。

金兵主力先敗於順昌,再敗於郾城、潁昌,主力騎兵損失殆盡。只能靠強徵漢人來支撐場面,完全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金兵後方也極為空虛。後院已經燃起熊熊烈火。

為了對抗岳飛,金兀朮從各地抽調人馬,如河北路的主籤軍完顏賽裡就被招至前線,各路鎮守的兵力更加薄弱。

各地義軍揭竿而起,形成燎原之勢。在河東路,忠義軍收復了十一州軍;在河北路,眾多州縣的民眾起義,慶源府、大名府已經被忠義軍攻佔。大名府已成為北方第一大城,金兵的重要後勤基地。連這樣的基地都丟了,充分說明金兵喪失對佔領區的控制。金國自燕山以南,“號令不復行”。“河北忠義四十餘萬,皆以嶽字號旗幟,願公早渡河。”

宋軍兵力強大,正面戰場節節勝利、敵後戰場風起雲湧;金兵屢戰屢敗、主力損失殆盡。加上民眾心繫大宋。

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南宋朝廷能全力以赴支持岳飛北伐。像岳飛要求的那樣,組建精兵二十萬,由岳飛統一指揮,一兩年間,必然直搗黃龍、剿滅金國。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辦法成立,第一是南宋的國力就不能支持北伐了,南宋初年一年的歲入才2000多萬貫,都後期好了才恢復到6000多萬貫,而岳飛的軍隊一年的軍費就要700多萬貫;第二,在中原地區交戰還好,要是真的到了黃龍府,那邊都是平原,南宋主要是步軍,你步軍在平原上怎麼打得過騎兵?第三岳飛的功績其實是誇大的,宋方的官修史料裡,根本沒有把朱仙鎮大捷看的多麼重要,那些都是岳飛的孫子岳珂後來吹出來的,再說後世的朱熹對此事也有定論說:“將驕,兵惰,未可知也!”


昭昭暮暮



宋朝如果不殺岳飛,全力支持他抗金。金國很可能受重創,很難滅亡。

如果趙構像宋孝宗一樣,堅定的支持岳飛北伐。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收復中原和燕雲十六州。甚至收復遼東和西域。金國可能會一蹶不振,向大宋稱臣。

金國為何很難滅亡?

其一、女真人確實曉勇。女真人不滿萬,滿萬天下無敵,此言非虛。

其二、女真人發源之地,乃苦寒之地。中原人不習慣環境氣候。很難久居。

最終,大宋的版圖會與漢宣帝時大致一致。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後,可能會重修長城。大宋最終能抵擋住蒙古帝國的進攻。避免華夏文明的浩劫。


楊朱學派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句話是當時的金兵,對於岳家軍的評價。說起南宋,大家肯定會浮想聯翩,一個軟弱無力的朝廷,總結二個字就是“太慫

”。北宋朝廷覆滅之後,同時朝廷血脈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史稱“南宋”。不過當時南宋的朝廷卻有一位難得的將領,此人便是威震敵軍的岳飛。那麼如果說,當時的宋朝如果不殺掉岳飛,舉全國之力支持抗擊金朝,金國會被滅亡嗎

個人認為完全有可能,如果宋高宗當年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從本質上來說,雖然說南宋偏安一隅,但是他的軍事戰鬥力,相對於金朝的戰鬥力來說的話,一點都不遜色。而且在兵役制度上面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模式,再加上現在的南宋子民同仇敵愾的氛圍,滅掉金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一、跨江稱帝的宋高宗

歷史上的宋朝,除了《清明上河圖》之外的繁盛,還有就是靖康之恥。宋朝自開國皇帝宋高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以來,為了解決軍事上的威脅,便自導自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典故。恰恰正是這個事情,導致後面的北宋出現了文強武弱的境地,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有了“靖康之恥

”的後果

然而有事外出的宋高宗趙構躲過了一劫,跑到了江南,在臨安稱帝,便有了後來的南宋。南宋的建立,與北宋有著極大的區別。因為它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感在這當中,強大的亡國之恨,一直縈繞在宋朝子民的頭頂之上,以至於後來的南宋出現了著名的“中興四將”,岳飛便是其中一位。

二、南宋的軍事實力

說起南宋你可能會認為,活得太苟且。個人認為,這當中也有宋高宗的一些無奈。因為自己這個皇帝,完全是撿回來的,要不是自己幸運,很顯然此時的趙構,可能會在“

東北”的某地方忍受嚴寒。

北宋的軍事大環境中,文人節制武將的事情,的確讓北宋的戰鬥力大大地削弱了,但是南宋這邊很大程度得到了改觀。試想一下,《水滸傳》當中的林沖,就是因為在東京汴梁活不下去了,無奈上了梁山。這可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當時北宋的武官地位之低可見一斑。在梁山好漢招安的過程中,一個土匪集團,竟然讓一個朝廷無可奈何,足以顯示出北宋的軍事實力的確有些窘迫。

南宋顯然不一樣,出現了岳家軍和韓家軍,這在北宋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當年的岳家軍人數可達十萬之眾。三國的劉備,在蜀漢的兵力恐怕也沒有這麼多吧?這些有著個人領袖風采的集團軍,只要後勤補給跟上,戰略謀劃得當的話,金朝不可能有喘息的機會。

《宋史》當中記載過岳飛曾經向宋高宗趙構的上書內容: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說實話,岳飛一直在為了這個夢想在奮鬥,而且在對抗金兵的過程中,也是挺有成就的。這當中,岳飛在北伐的三次當中,不僅在作戰能力上面有所提高,而且戰果也是十分豐盛。如收復了襄陽六郡,以及大敗偽齊,這為後面名揚天下做了完美的鋪墊。

就在第四次北伐當中,大敗金軍。這場戰爭的發生,也恰恰證明了南宋的軍事實力。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的完顏兀朮撕毀與南宋的議和協議,親自帶領大軍征伐南宋。整兵備戰三年的岳家軍,立刻開赴前線。岳飛聯絡北方的民間抗金的武裝力量已經十年有餘,這完全就是一個戰略謀劃,也就是“

連結河朔”的軍事構想。這個想法的實施,直接對金朝的完顏兀朮形成六面圍攻。

以至於在後面的戰爭中,金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敗,就連這位金朝的名將都不禁有過投降岳飛做法。

《金佗稡編》:

“以至虜酋之腹心禁衛,如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及張仔、楊進等,亦密受先臣旗、榜,率其眾自北方來降。韓常又以潁昌之敗,失夏金吾(金吾,兀朮子婿也),畏罪不敢還,屯於長葛,密遣使,願以其眾五萬降。先臣遣賈興報,許之。”

這可是金朝的主力部隊,然而南宋的只有岳家軍,其他輔助的朝廷軍隊,被趙構下令撤回。但岳家軍照樣讓當時金國的名將輸得一敗塗地,如果假以時日,強大的岳家軍絕對是一支強悍的部隊。

當時的中興四將每人都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兵團,如果大兵團作戰,金朝可能早早地就覆滅了。只不過雖然將士有著一顆報國復仇之心,奈何朝廷當中的皇帝卻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如果當時趙構能夠全力配合的話,滅金收復失地,可以說是沒有一絲懸念。奈何歷史終將不能重演,只能留給後世評說了。

那麼,關於宋朝如果不殺掉岳飛,全力支持抗金,是否能滅掉金國,您怎麼看呢?


閒來讀史


不能,但是收復故土,恢復燕雲十六州還是大有希望的。

①經濟實力:宋朝在紹興十年已經稅收達五千萬貫,北宋中期也僅僅是六千萬左右。北方流民南下補充大量勞動力。川閩廣未經戰亂,實力未損。

金國在議和歸還河南陝西之後只有遼地,山東,陝西,幽雲。

山東,京西等地,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切不可得,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食。

-《雞肋編》

宋朝淪陷區如此,就更不要指望生產能力落後的北方遊牧地區了。

②後方穩定與後備兵員:宋朝在1130-1140年之間大規模清剿叛軍,楊么,曹成等人相繼失敗,湖廣再次穩定。人口多達四千萬以上,而且大量流民自北方湧入南方,常備軍四十萬人。

金國的戶口有多少?

金滅宋三十年後,華北東北僅僅有三百萬戶。

-王育民《金代戶口問題析疑》

而且自岳飛北伐以來,淪陷區人民人心向宋,義軍風起雲湧,岳家軍旗幟插遍太行山河北。

金人後方是一鍋粥。金兀朮帶軍攻打順昌時已經軍事實力捉襟見肘,有地方官員稱河北除了百姓,已經沒有可以徵用的兵丁了。岳飛北伐後,自太行以南,金號令不行。

③軍事指揮

完顏宗弼此時連敗於吳階劉琦岳飛手下,打點行李打算北逃。精銳在穎昌郾城順昌盡失。女真本身這個民族就沒有多少人,阿骨打起兵伐遼時也是兩千多人,加上其餘女真部落後期加入嫡系部隊不超過三萬。光在穎昌郾城就葬送了萬人,已經是崩潰邊緣。

綜上,我認為宋高宗如果支持各路軍隊,光復燕雲十六州不是問題,直搗黃龍有待商榷。十二道金牌毀於一旦,可惜。




手持赫魯曉夫的玉米


如果宋朝不殺死岳飛,全力支持岳飛抗金,那麼宋朝可能會收復失地,但是卻很難能夠滅亡金朝。宋朝之所以打不過金朝,主要問題是因為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低下,宋太祖趙匡胤靠著黃袍加身獲得皇位,他對於大將們十分的防備,造成了宋朝兵將互不相識的尷尬局面。雖然宋朝的軍隊規模非常大,但是由於缺乏優秀的將領和優秀的士兵,宋朝軍隊只是大而不強,在戰爭中總是敗多勝少。

反觀金國人的軍隊,雖然金兵的人數不多,但是金兵個個都是在艱苦環境中長大的勇士。他們的格鬥能力十分強悍,打起仗來也非常的拼命,因此北宋時期的軍隊根本不是金朝軍隊的對手。在北宋剛剛滅亡的時候,金國軍隊幾乎沒有遇到多少對手,金兀朮帶著大軍渡過長江,把宋高宗嚇得跑到了海上,如果不是中興四將比較給力,宋朝的江山恐怕就提前滅亡了。岳飛帶領軍隊北伐時期,宋朝軍隊能夠戰勝金國軍隊,主要是因為宋朝軍隊的組成發生了變化。

在岳飛北伐之前,宋朝軍隊已經經過多次戰爭的磨練,成為了一支戰鬥經驗豐富的軍隊。而且岳飛有專門的岳家軍,不需要擔心將領和士兵互不相識的問題,再加上岳飛大量收容飢餓的流民,這些流民大多都是從北方跑來的,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吃上一口飯。岳飛不僅給了他們一口飯,還能夠帶領他們去收復家鄉,這些流民肯定都願意拼命作戰。假如岳飛帶著這幫人收復了中原,那麼這些士兵也能夠享受到安逸的生活,戰鬥力肯定會出現下降。

況且岳飛一旦收復中原,宋高宗肯定會限制岳飛的權利,防止岳飛威脅到皇權。從岳飛北伐的過程可以看出,岳飛面對的主要是漢族和女真族共同組成的部隊,這些部隊裡面的漢族士兵都是一些膽小如鼠的降兵,戰鬥力根本不堪一擊。岳飛面對的女真部隊,主要是金兀朮帶領的部分女真軍,而女真軍的主力大多部署在北方。如果岳飛完全收復了失地,那麼女真肯定會反攻這些地區,如果岳飛能夠頂住女真大軍的反攻,那麼宋朝還是能夠收復失地的。

我們假設岳飛收復失地後繼續北伐,這時候的岳家軍已經完成了收復失地的目標,士兵的戰鬥意志肯定會出現下降。而且北方的天氣非常寒冷,岳飛的士兵在到達北方後,還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最大的問題是北方有女真大軍的主力,在金國滅亡遼國和北宋的時候,數十萬遼國軍隊和北宋軍隊都沒能抵擋金國大軍,金國軍隊戰鬥力出現下降,主要是因為進入中原的金國人放棄了原本的生活方式,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假如岳家軍面對從小在惡劣環境中長大的金國人組成的大軍,那麼岳家軍取勝的概率將會非常低。再加上北方地區一場嚴寒,宋朝軍隊又沒有馬匹,即使岳飛能夠收復失地,宋朝能否守住失地也是一個問題。當然宋高宗的投降主義肯定是錯誤的,宋朝偏暗在南方地區,肯定無法長久存在,只有收復了北方失地,宋朝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保障。


歷史總探長


如果趙構支持岳飛,是可以收復失地,滅掉金國的。

我們對宋朝的評價是積貧積弱,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宋朝官吏太多,嚴重滋生了貪汙腐敗。軍隊人數眾多,但缺乏訓練,精銳部隊都調往東京,地方盡是些老弱殘兵,加上各地守將盡是一些不懂兵法的文官。

本來宋朝都無險可守,四周又是一些強敵,在這樣的環境中艱難生存,偏偏又遇到,一些昏庸無道的皇帝,重用奸臣。童貫,高俅,蔡京,楊戩之流,任何一個都足以惑亂朝綱,好嘛,一下子出現了四個,童貫,高俅更是掌管了軍隊,換成任何一個朝代,都得滅亡呀。

可咋們宋朝卻不一樣,擁有世界第一的GDP被周圍各個國家揍來揍去,愣是好好活著,不僅如此,還差點發展資本主義。

此時,北方一夥遊牧民族,窮得揭不開鍋了,又受到鄰居欺負,千山萬水來到大宋,和大宋一拍即合,滅掉了遼國。此時,大宋官員開始坑爹了,在面對金國使臣的時候,大肆顯擺,穿金戴銀就算了,連吃飯喝酒的器具也是金的。後來金國滅掉遼國之後就開始翻臉了,金人的鐵蹄長驅直入,將皇帝,貴妃,宮女,大臣都虜走了。

好嘛,這下該亡國了吧?不,還有一位皇子,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就是——趙構。按理說他不應該當皇帝的,可是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了,將就一點。

趙構雖然被追得東奔西跑,但手下的馬仔非常給力,首先有個宗澤,不過掛得太早了,後來又有兩個更厲害的馬仔:韓世忠,岳飛。

岳飛這個馬仔可不簡單,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首先,收復了建康,接著又收復襄陽六郡,再攻下伊,洛,商等州,後來又收復洛陽等地,金兵被打怕了,提出議和。

趙構這個皇位來的不正,害怕岳飛去把他老爹和哥哥接回來於是就同意了。

如果,趙構支持北伐,那麼拼命的就不止岳飛一人了,韓世忠,張俊等人也會紛紛加入岳飛的北伐隊伍。本來自己就佔盡優勢,加上其他兩支軍隊,滅掉金國不成問題。

有許多人說,岳飛無法滅掉金國 ,這點我完全不同意。戰爭,需要的是經濟,裝備,士兵,和能指揮戰鬥的將領。

宋朝,不用說,當時的世界首富,而且各方面都比金國先進,經過戰爭,不能作戰的士兵已被淘汰,剩下的都是精銳,岳飛,韓世忠等人都是名將。而金國,剛剛建立國家,稅收之類的幾乎沒有,人口最多也就幾百萬人,怎麼和上億人的大宋相比?武器裝備上也好不到哪兒去,他怎麼抵擋宋軍?




幻影沐風


不能,雖不說可以滅了金國,但至少收復失地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問題有又來了,主要是兩個問題。


其一.高宗真全力支持岳飛,岳飛真的有能力當此重任?  

在南宋抗金初期,高宗確實重用了岳飛,岳飛也打了不少勝仗,隨著岳飛的名望在民間達到了極大的高度。尤其是經過朱仙鎮一役後,岳飛成了金國的頭號敵人,雖然金國有著宗弼馬和金兀朮等實力悍將,可在和岳飛對抗的過程中,絲毫沒站上方,所以他們對岳飛是恨之入骨,最後岳飛慘遭殺害,可以說明岳飛有能力和金國一戰。 

 

其二.真要開戰,戰局會如何?  

當時南宋剛建立不久,可說根基未穩,此時若收復了失地,有著極大的意義。首先,失地的收復,比如會讓那些北宋的子民迅速投奔南宋,無疑會增加南宋的人口數量等,更加會讓那些淪陷金國之地的軍民遙相呼應,一起攻打金國,這勢必會加速金國的滅亡。  


雖說收復失地這個目標基本可以實現,但憑藉南宋實力滅掉金國那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

一是宋高宗此人安於現狀,一心求和,朝中主戰派力量不夠強大,沒有朝臣的支持,滅金之戰無法持久。

二來當時民間經歷了金國的侵佔,他們也需要休養生息,需要過安穩的生活,而滅金之戰無疑是持久的,民間也缺乏基礎。

總的來說倘若趙構全力支持岳飛抗金,以南宋的實力能滅金麼?難!但收復失地是基本可以實現的。


黑馬程序員上海中心


只要是對權力和人心有過一定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宋高宗趙構是絕不可能同意讓岳飛去北伐的。

為什麼說趙構會不同意讓岳飛去北伐呢?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岳飛的一個口號。

在主導北伐的時候,岳飛曾經喊出過一個口號,這個口號就是“直搗黃龍府,迎回二聖”。

正是由於這個口號以及他所表現出來的理念,為他北伐的失敗以及命喪黃泉埋下了伏筆。

在古代,皇帝是一個非常孤獨的職業,他們非常害怕別人奪走自己手中的權力,所以對於一切有可能對自己權力造成威脅的人,他們是非常提防的,如果真按照岳飛所說迎回二聖的話,那麼當這兩位北宋的皇帝來到南方之後,宋高宗趙構還有可能保住自己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嗎?

這裡面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因此在懷揣著對未來的恐懼下,趙構絕對不可能同意岳飛的北伐。

後來,當岳飛率軍北上準備收回北宋故土的時候,在秦檜等主和派的影響下,趙構就接連用嚴格的命令把已經北伐初有成效的岳飛給生生勒停,中斷了岳飛北伐的大好壯舉。

趙構不同意岳飛北伐的第二個原因

至於趙構不同意北伐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沒錢,在我們的印象中,北宋和南宋都是十足的土豪,但是趙構當時的場景卻有所不同。

趙構是北宋滅亡之後在亂世之中匆匆上位的皇帝,在他登上皇位的時候,宋朝長江以北的國土已經全數盡失,所留下的,只剩下了長江以南的大片國土。

在入侵南方的金兵還沒有被擊潰之前,趙構甚至連南方的陸地都不敢待,帶著人逃到海上漂泊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是在眾多如同岳飛那般的義軍首領帶兵把金兀朮擊退後,他才敢登陸去主導起了那南方的權力。

這種山河破碎的情況下,南宋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稅收可供軍隊用來北伐。

如果實在想要出兵的糧草、錢財,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對百姓們的稅收。

而要是這樣做的話,將會導致的就是農民起義的爆發,到時候外患還沒解決,可能還沒真正穩定好的南宋就被自己人給推翻了。

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導致了趙構基本不可能會同意岳飛北伐。

岳飛不可能滅掉金國

接下來我們就說如果,如果歷史中趙構並沒有殺掉岳飛、決定全力支持岳飛抗金的話,那麼我覺得南宋滅掉金國的幾率非常小,基本不太可能把金國給滅掉。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缺少足夠的戰馬。

在古代,騎兵意義等同於現如今的戰鬥機、是平原戰場中稱敵制勝的王,想要對付那些馬上民族,沒有足夠的戰馬、沒有強大的騎兵是根本不可能的。

漢朝、隋朝、唐朝時期,我們的中原王朝之所以能屢屢擊潰、折服那些遊牧民族們,就是因為有著強大的騎兵部隊。

而到了宋朝時期,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與我們瞭解的不同,北宋的重甲騎兵戰鬥力其實還是比較強悍的,在和遼國、西夏國作戰的時候,這些重甲騎兵一點都不落於下風。


但是這些重甲騎兵的戰鬥力也僅僅限於防守作戰,如果真讓他們追擊敵人、攻打到敵國內部,那就不太可能了。

至於這一切,都是由於北宋沒有足夠的戰馬。

而北宋沒有足夠的戰馬,主要跟五代十國時期石敬塘向遼國割讓了燕雲十六州有關。

正是由於五代十國時期我們中原王朝失去了這麼一塊牧馬之地,這才導致了北宋開國的時候,再無足夠的戰馬可用、再沒有辦法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才導致了北宋屢屢向遼國、西夏服軟,直至最終被金國給滅了國。

這種情況一直到南宋時期,都沒有得到絲毫的改善。

在沒有足夠的戰馬、騎兵可用的情況下,岳飛以及其他南宋軍隊確實可以憑藉長江以南的水利優勢多次擊敗金國軍隊,也有很大的可能憑藉強悍的步兵部隊把曾經北宋的國土收復回來。


但要是讓他們長驅直入金國所佔領的遼國故土以及金國發源的東北,那他們最大可能遭遇的就是慘敗。

即便岳飛的部隊裡也有一部分騎兵,但是僅憑那點數量騎兵想要在金國的主場裡勝過金國騎兵,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