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沉没在辽宁庄河老人石海域10米下的神秘之船。在它沉没后120年的2014年,我们发现找到了关于它身份的蛛丝马迹。

此后在2018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业调查,发现了经远舰的舰名“经远”两个字,这艘沉舰的身份才算确认下来。时间已是,甲午海战结束后的124年。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先发现致远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大决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和经远舰是编在一个小组的。

海战中,两艘战舰互相配合,互为支援,先后在沉没在黄海海域。

2013年,丹东港集团在开发丹东海洋红港区时,在新港清淤过程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可能是存在沉船。这一片海域正是当年大东沟海战的战场,打捞当年沉船也是丹东人多年的心愿,丹东港迅即邀请文物部门介入进行调查。

201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全国媒体都在报道甲午纪念日时,考古工作者正在这片海域进行进行考古调查。

考古人员在水下打捞起这艘沉船的第一块残片,让这艘沉船的身份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块带有翻卷创伤的锻制钢板。由于长期埋藏于水下泥土之中,保存十分完好。残片上面的双排大型铆钉孔清晰可见,根据锻造的分层特点,初步断定这艘沉船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初步判断这艘沉船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经过两年多的作业,2015年的9月17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瓷器的碎片,推测位于沉舰的舰尾。

第二天,考古队员将这些碎片进行了拼合,呈现出瓷盘状。

这个白色瓷盘表面上看并无特殊,而从侧面看,考古人员突然发现中心位置有异常,出现了一个图案。

仔细辨识,图案呈原型,最上面一行写着“CHIHYUAN”,翻译过来就是英文“致远”的拼写。左右两边各有三枝带有橄榄叶的装饰。下方是一个半圆,写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也就是“中国皇家海军”或“中华帝国海军”的引文翻译。最中间有两个篆字,上面是“致”,下面是“远”。原来,这些组成的是致远舰的舰徽。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致远舰瓷盘,2015年9月海下考古发现,瓷盘中间有致远舰徽。

根据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靖远舰瓷盘对比,两者舰徽图案基本一致,差别只是舰名的书写。致远舰和靖远舰是同在英国定造的同级舰。

这枚瓷盘原本在边缘位置以及舰徽等处都是彩色,一百多年过去了,釉彩已经掉了,但当时的颜料里含有铅,铅最终渗到瓷器里面,这样舰徽就被保留下来了。

致远舰由此被确认。

此后,致远舰和海昏侯墓等一同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致远舰同级姊妹舰靖远舰的瓷盘,可以致远舰餐具对比参考(现藏军事博物馆)。

再找经远

2014年,致远舰考古调查还在进行中。

这年8月,我们组织摄影师对老石人沉船进行海下拍摄。当天中午,在我们拍摄完成即将离开时,遇到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船。经过询问了解到,当时考古工作者原本在丹东大鹿岛海域作业,听闻老人石附近有经远沉舰,因此载着磁力仪等仪器到这里进行初步探摸,但一上午没有发现。

因此,我们将老人石沉船的具体位置告诉了考古队。

经过专业仪器调查,考古队员确认这是一处铁质沉船点,当时推测为经远舰。在做完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之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2017年开始启动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主要就针对黄海北部和威海刘公岛周边海域两个交战区。

2018年7—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对这艘庄河沉船的专项调查工作。

目前经过调查,这艘沉船的残存舰体长约80米,宽12米,深度有6米多。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经远舰考古调查作业船。

考古调查过程并不容易,水下能见度低,淤泥硬结严重,期间还有一场小型台风从这里经过。

最终在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一块木牌,清晰书有“經遠”二字。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經(经)逺(远)”铭牌。此次考古调查最大收获是发现了军舰的舰名“经远”两字,确定了军舰身份。

庄河老人石附近的这艘沉船,曾数度出现于当地的县志之中,也是黑岛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历经岁月冲刷和非法盗捞后,终于被世人“发现”。

此后,经远舰的考古调查,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隐藏在经远舰内的秘密

庄河老石人的这艘沉船最终在考古调查确认为经远舰,由于它特殊的沉没姿态,舰上一定保留有诸多历史信息。

根据考古调查,经远舰是以倒扣的姿态沉没在海底,随着岁月的迁徙,泥沙渐渐掩盖舰体。这意味着致远舰上舱面以内的空间原本都应该很好的保存在海底。

但后来在2009年,经远舰遭遇盗捞,从此次考古调查结果来看,破坏的结果比较严重,不过当时盗捞是从舰体底部开始,而且盗捞时间有限,对经远舰的破坏的也可能有限。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经远舰考古调查发现的37毫米哈乞开司炮弹。

在这次考古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块遗骸,从当时的战况推理,不排除经远舰舱内还有更多将士遗骸尚在。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海战时,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司令塔内指挥,不幸“突中敌弹,脑裂死亡”,此后接替指挥的大副陈策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阵亡。

司令塔位于经远舰的舱面,海战时高级将领在这里完成战斗指挥,随着经远舰倒扣海底,不排除林永升等人的遗骸还在舱内。

在战沉的北洋诸舰中,致远、定远均进行了考古调查,致远舰剩舱底部分,定远舰在甲午战后被日方系统拆解,只剩零星残骸。超勇、扬威两舰,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应该已经被彻底破坏。其他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沉没的军舰,均在战后被日方拆毁。


北洋海军经远舰,倒扣海底的船舱内藏着什么秘密?

经远舰考古调查发现的写有“经远”名字的木签牌。

经远舰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好的北洋舰队舰只,它在舱内保存的资料,令人十分期待,比如已经发现的“经远”舰名的铭牌,是首次发现的实体物证,以往只能在影像中看到军舰在船舷上的名字,推测为金属制品,但考古调查显示铭牌是木质的。

其他诸如船印、舰长舱室甚至航海日志等资料,都给对经远舰的考古调查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