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孩子並不是撒手不管,其中的“度”父母們都把握好了嗎?

謝寶健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之前後臺有位粉絲私信:孩子快三歲了,現在有一個疑惑,我是對孩子嚴厲一些什麼都管,還是放養孩子,啥都不管?

針對這位寶媽的問題,我明白她所表達的內容,不管是完全嚴厲還是完全散養,都是過猶不及的,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另外她混淆了一個認知,同時也是很多父母都存在的誤區:放手就是散養孩子,什麼都不管。

但事實是,放手不等於放養。

放養的定義是將孩子到更大的環境裡發展,給予孩子廣泛的自由,將自主權,選擇權交於孩子,減少家庭,學校,社會對其的約束。

這個是有一定弊端的,就是父母會沒有底線的放任孩子自由,若是孩子自身缺乏約束力,就有習慣性的不受管教,以後進入社會,對其自身的發展是不利的。

放手其實大致上和放養是一致的,但是父母是有原則的放手,有些地方該放手,而有些地方需要父母嚴格的把控。

在烈日灼心裡,伊隊說了一段關於法律的獨白:

“我很喜歡法律。我認為法律是人類發明過的最好的東西。你知道什麼是人嗎?在我眼裡,人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惡,沒有對錯,這就是人。

所以說,法律特別可愛。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兒,就限制你不能惡到沒邊兒。它清楚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點髒事兒,想想可以,但做出來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

這段獨白放在這裡顯得有些沉重,但是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也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每個孩子都有劣根性,如果父母不給孩子框上線,孩子會不會無底線無原則的去做一些惡,這是我們誰都不能保證的。

所以我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想著如何放養孩子,請先做到這三件事情再放手,孩子的人生才會更加的明亮。

第一件事情:讓孩子的善良長在心底裡

一個人內心有沒有準則,很大程度上看內心是否有善良。因為當一個人擁有善良,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底線,不會受到利益的蠱惑去作惡,這對孩子而言,是需要長在心底裡。

那如何讓孩子擁有善良呢?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教會孩子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去幫助別人,當從別人的眼裡感受到善良的回贈的時候,那一刻的善良將會在孩子的內心生根發芽。

第二件事情:讓孩子的教養體現在舉手投足間

教養外在的表現,不隨手扔垃圾、給老幼病殘讓座、過馬路看紅綠燈等等都是一個人素養的表現。當孩子將教養體現在舉手投足間,就表示他的內心是有規則意識,是有善良的。

培養孩子的教養需要從日常小事做起,需要父母做一個引路人。

教養本就是生活化的事物,是需要孩子從小受到家人、學校和社會的潛移默化,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家人,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到有教養的時候,孩子的教養也會慢慢體現出來。

第三件事情:讓孩子的自信揚在面容上

孩子的自信很多父母都會忽略,其實當一個孩子有自信的時候,內心是會坦蕩蕩的,而若是孩子內心不自信、自卑,就會心生一些陰暗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是會有所影響的。

自信的培養更多的來源於父母的疼愛與鼓勵。

父母的疼愛是孩子安全感建立起來的主要因素,而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會讓孩子內心充實,覺得幸福,這就是自信最主要的來源。即使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和才華橫溢的才藝,才會讓孩子的臉上充滿自信與陽光。

當父母做到這三件事情,孩子擁有了長在心底的善良、舉手投足的教養和揚在臉上的自信,就可以放心的放手讓孩子自由的去成長,把選擇權交到孩子手上,父母也不會有後顧之憂,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