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陸續復工,不少人開始為上班的出行方式糾結了:

乘坐地鐵上班,車廂空間封閉,雖然人與人保持一定距離也會感覺好怕怕;乘坐公共汽車上班,耗時長乘客多,即使開窗通風也會惴惴不安;如果步行、騎單車上班,幾公里路程還要迎著寒風……

開私家車當然相對安全了,但暫且不說部分城市的限號,關鍵是你得有車......

於是乎,很多人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1、共享汽車選擇少,取還地點不方便

這一段時間,不少租車公司紛紛推出了通勤租車優惠,有的甚至以零首租的方式,吸引上班族註冊使用。還有租車企業公開承諾,為租車的上班族提供了高額疫情保險(陰險臉:中招一定賠),同時承諾會定時消毒,保障用戶的駕車安全。

不過,租車公司的日均使用價格仍有些貴,而且現在便宜的車型據說已經一車難求。那麼,那些可以隨意“掃”一下就能把車開走的共享汽車平臺,情況又是如何?

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下週一就上班了,昨天看了下租車應用,車基本上都被租滿了。”

因為上班通勤問題,家住深圳寶安的張勇內心很是焦慮。因為,他家距離公司的路程超過四十公里,上班坐公交要花一個多小時,轉兩趟地鐵。所以,愛人勸她租一輛車用於上班通勤。

下載了幾個租車應用後他卻發現,許多服務點的車輛均被租滿,可見租車通勤的上班族大有人在,“四十幾公里的路程,也不可能掃輛摩拜從家裡騎行過去,只能另想辦法了。”

那麼,租車公司的情況,是否如張勇所說的那樣都被租滿了?

為此,懂懂筆記下載了幾款租車應用一看究竟。當打開應用後發現,租滿的僅僅只是一些租金低的車型,諸如飛度、別克凱越等。其餘很多車型仍可以正常下單,而且租車的套餐也相當的靈活,這是怎麼一回事?

“凱越平均每天租金三、四十元,比地鐵通勤貴,但也還是在承受範圍內,而像科魯茲、朗逸每天租金要上百元,這樣就划不來了。”張勇表示,所謂車輛租滿,指的是低價的車型已經組不到了。

懂懂筆記發現,目前深圳的凱越日租金為39元,但已經組不到了。其它百元左右日租金的車輛現有不少,但是不少上班族表示,如果租不到那種便宜的凱越車,就不想租別的(高租金)車了。

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作為普通上班族,租一輛“百元車”上班通勤,還要自掏油費確實不划算,於是,張勇又開始研究共享汽車了,“共享汽車的收費,本身已經包含了油費電費,分時租賃也不浪費閒置的時間。”

打開現存的共享汽車平臺後,他發現汽車有定點取還的機制,但是離家和公司最近的取還車點,都超過了兩公里,還是不太方便。

“如果開共享汽車上下班的話,取車、還車後再騎兩公里共享單車才能到達目的地,總覺得很彆扭。”張勇“懷念”起另一家取還車地點都特別合適的共享汽車平臺,“可惜前年倒閉了,車和車位都沒了。”

經歷行業一輪洗牌之後,深圳目前只剩下兩、三家共享汽車平臺。張勇認為,因為取車還車地點分佈不均,車輛調度效率不高,這幾個平臺也都不太適合他。

“而且有的停車點只有一、兩輛汽車,恐怕在上下班高峰期很難租到。”他打開一款共享應用表示,像坂田上班族如此多的區域,也僅有一處車輛取還點,應用顯示只有兩臺車。

2、便宜的租沒了 貴的又沒人租

週一,傍晚,17:30。

懂懂筆記打開了兩款租車應用,分別查看深圳南山、廣州天河、蘇州相城等區域共享汽車取還點的情況。從傍晚五點半至七點半,以上區域取還點的車輛幾乎無人使用。

這與張勇所猜測的完全不相符。在下班高峰期居然沒有上班族租用共享汽車,這相當“不科學”。

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我買了1000元的共享汽車租車月卡,可以將車開回家。”在某微信群中,懂懂筆記聯繫上了一位正在分享復工通勤“攻略”的群友阿津。

阿津告知,前幾天身邊有幾位同事都是開共享汽車上下班的。他的使用感受是,共享汽車的費用真心不便宜,部分同事開了幾天共享汽車後,還是決定“迴歸”地鐵、公車通勤,“雖然乍一看收費每分鐘、每公里只有幾毛錢,但一程下來收費並不低,保險等基礎服務費也貴,每小時要幾元。”

他以自己上下班通勤的三十公里路程為例,每天通勤要花費將近60元,一個月下來(出去週末)租車要花費超過1300元,相比地鐵每月400元左右的開銷高出太多,“如果不是包月優惠,順路送愛人上下班的話,我也不會租。”

阿津告訴懂懂筆記,儘管這些租車企業、共享汽車平臺都推出了優惠的自駕出行套餐,但對於上班族而言開銷很大。

“以前共享汽車剛剛推廣時,各平臺都在補貼,和現在一比真的便宜太多了。”他抱怨道,當年包月用車套餐甚至僅需三、四百元,但如今“倖存”下來的平臺用車資費越調越高,“基本連折扣券也不發了,優惠更是少得可憐。”

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身邊更有同事“吐槽”說,要不是因為疫情絕不會去開共享汽車,只要疫情一結束就去把押金推掉。

“現在很多共享汽車消毒頻次都很低,感覺有的是兩三天消一次毒。”阿津期待,在自駕通勤需求激增的趨勢下,能有新的企業加入共享汽車賽道參與競爭,“這樣優惠力度、服務品質才能有所提升。”

在這樣的節骨眼,真會有新的玩家“征戰”共享汽車領域嗎?

3、暫時的火爆難以成為支點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問,共享汽車會和生鮮電商一樣,起死回生嗎?”

陳權(化名)是廣州一家投資管理機構的投資經理,他告訴懂懂筆記,由於各大城市陸續復工,確實讓租車和共享汽車方面的需求激增。不過經過去年市場的慘烈洗牌,目前市面上可選擇的平臺很有限,收費也都不低。

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很多朋友覺得,因為用戶在家有買菜的需求,於是盤活了原本奄奄一息的生鮮電商。所以復工之後,上班族自駕的需要也會救活大量共享汽車平臺。”陳權表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近年來大量共享汽車之所以會倒閉,是因為缺乏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依靠融資、補貼燒錢、低價優惠吸引用戶,最終資金鍊斷裂走向失敗。“共享單車如此高頻的共享項目,目前都很難實現盈利,更何況是共享汽車。”陳權表示,目前市面上還能正常經營的品牌,要麼是收費較高能打平,要麼是背靠國企、車企等大靠山。

“除了創業者之外,投資機構看到共享汽車的項目也十分保守,基本上現在沒人會投。”在他看來,這種短期內的市場需求支撐不起來長久的市場考驗,一旦疫情結束,共享汽車的需求就會“打回原形”。

“同時,用戶習慣於過去大幅優惠折扣的資費,一旦近期發現用車成本過高,就會立即放棄,共享汽車本身的價值依然很難被認可。”陳權強調。

結束語

有輿論認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令生鮮電商起死回生,同時盤活了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應用,因此租車行業、共享汽車領域也能夠再次迎來發展的機會,或許新的平臺又將陸續入場。

但從近一週的走訪調查來看,這種“機遇”非但不能讓共享汽車熱鬧起來,甚至連租車市場也只是特價車型好租一點而已。顯然,眾多有通勤出行需求的用戶“懷念”的,只是共享汽車曾經的“低價”,而非那些消失的共享汽車品牌和服務。

復工後 我開始懷念共享汽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