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1942 年 6 月爆发的中途岛大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一次决定性战役, 堪称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因其在这场海战中所取得的胜利, 一举扭转了珍珠港事件后在太平洋战区的被动局面, 并进而转入反攻; 而日本则被迫转入防御, “从此以后, 日本每况愈下, 直到最后投降”。不可否认的是: 情报, 在这场海战中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

在中途岛海战中, 情报因素贯穿战局的始终。战争爆发前, 情报极大地影响了美日双方的战略预判;战争进行过程中, 双方的情报对抗不断影响着战局的进一步发展; 战争结束后, 美、日两国在情报保密意识方面也有差距。

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中途岛海战示意图

1 战前准备阶段

美—— 破译日军密电, 掌握战场主动权; 日—— 过于麻痹大意, 错失战场主动权。

首先, 从情报机构的角度来看, 美军情报机构较之日军情报机构效率更高, 也更完善。早在 1924 年,美国海军就建立了由 L · F ·萨福德海军上尉任主任的无线电侦察机构, 从建立伊始就将日本海军作为主要侦察对象。 1937 年, 美国海军首先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无线电测向站, 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日本海军舰船活动的海域和航线。当时, 美国海军的无线电侦察单位在总部设有作战部通信处 G 科( OP — 20 —G ), 专门从事对日无线电通信侦察。他们还在夏威夷第 14 海区设立无线电侦察分队, 通过对日本海军无线电通信的侦察截收、密报破译和测向定位, 获取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战备训练等重要情报。

而日军的情报机构则相对简陋, 情报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同时, 部门之间的官僚竞争等都极大地影响了日军情报部门的工作效率。其次, 从密电破译的角度来看, 美国海军在战前就开始破译日军的 JN25B 密码, 此举对后来美军顺利夺取中途岛海战中的主动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 JN25B 密码在日本海军的无线电通信中使用最广, 约占其密码电报通信总量的一半, 因此, 美军情报机构对该型密码的破译工作极为重视,最终通过从沉没的日本“伊— 124 ”号潜艇上打捞出的密码本, 促进了对该密码的攻关进程。

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美军舰载机

此后, 罗彻福特中校领导的第 14 海区无线电侦察小队在海战前即破译出日军准备进攻的代号为“ AF ”的目标正是中途岛, 并完全掌握了日军的作战目的、舰队编成、攻击时间等重要情报。与此相反, 日军战前的情报工作相当糟糕, 具体体现在:

( 1 ) 日军对密本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美军。日海军对“伊— 124 ”号潜艇未按期返航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误以为该潜艇只是发生了机械事故。而实际上美军已从这艘失事的潜艇上获得了日军正在使用的密本, 但日军对此毫无察觉。

( 2 )日军推迟更换密本的决定对于自己本已极为脆弱的保密措施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日军在无线电通信中把原定于当年 4 月 1 日更换的新密本推迟了整整一个月才投入使用。但正是由于这一个月的时间, 美国海军无线电破译部门有充裕的时间对 JN25B 密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破译出了其中绝大部分密电内容。

( 3 ) 日军的保密意识淡化。日军在珊瑚海海战之后, 乐观地认为凭借自己的“机动部队”完全能够把“美国佬打的落花流水”, “结果,( 日军的) 保密措施放松了, 军官们在酒楼和茶馆里也公开谈论中途岛行动”。

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美-尼米兹海军上将

最后, 从情报欺骗的角度来看, 战前美军针对日军实施的情报欺骗十分成功。在确定日军将进攻中途岛后, 尼米兹命令哈尔西率领的第 16 特混舰队在 5月中旬离开所罗门群岛并迅速返回珍珠港。同时密令哈尔西故意把自己曝露给前往瑙鲁岛和大洋岛的日本海军进攻舰队所派出的巡逻机。在侦察到美军两艘航母在此海域出现之后, 日军取消了进攻计划。

但 4天后, 哈尔西却率领舰队主力秘密前往珍珠港, 却给日军造成一种美军仍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保持军事存在的假象。而后尼米兹安排停靠在埃法特岛的“坦吉尔号”供应舰和在澳大利亚水域的“盐湖城号”巡洋舰发出无线电信号, 佯装航空母舰仍在出动飞机, 使日军进一步确信哈尔西的舰队仍滞留在西南太平洋海域, 从而彻底相信美军的确没有发现日军攻占中途岛的作战意图。

美军巧妙地利用无线电通信对日军进行情报欺骗, 使日军对于自己突袭中途岛计划的保密性始终深信不疑, 并终使日军由突袭的实施方变成了突袭的遭受方, 在中途岛海战中大败而归。

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2 战争实施阶段

美—— 重视战场实时情报, 指挥员决策果断;日—— 忽视战场空中侦察, 指挥员决策失误。

尽管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之前已获得了有关日军作战计划、兵力部署的内幕情报, 但在战争实施过程中美军仍然十分重视战场情报侦察。( 1 )弗莱彻少将力图通过从中途岛起飞的“卡塔利娜式”巡逻机所开展的侦察行动来了解日军最新的兵力部署情况。( 2 )美军利用舰载侦察机及中途岛上的雷达不断对日军舰队的具体方位展开搜索。( 3 )美军情报机构不间断地截获敌舰间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并将情报及时传递给各舰指挥员。事实证明, 美军获取的战场实时情报, 帮助指挥员及时抓住了有利战机, 果断下定了作战决心。

反观日军的表现, 舰队指挥官对战场侦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对手。导致日军陷入这种情报困境的原因有: ( 1 )日军侦察机数量不足。( 2 )日军开展的战术侦察效率低下。( 3 )日军的侦察技术与美军相比较为落后, 特别是在对雷达的使用上远远落后于美军。

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美军舰载机升空

3 战争结束后的保密

美—— 重视公开渠道情报保密; 日—— 忽视公开渠道透露的情报。

情报保密是由情报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中途岛海战后, 美军实施了严格的新闻管制, 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情报来源; 而日本则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继续忽视各种可能通过公开渠道于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情报。

中途岛海战后, 一名美国记者在报纸上公开了“海军事先知道日本将要发动进攻的计划”这一具有爆炸性效果的新闻。这条新闻顿时引起了美、英无线电侦察部门的极大恐慌, 一旦日方发现美军能够破译其密码, 日方会将无线电通信中的密码全部换掉,甚至还极有可能威胁到英国“超级密码”的安全。罗斯福总统和幕僚们经过认真研究, 认为对于此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假装糊涂, 以期淡化人们对它的注意。

由于美国人对此采取了一种极为得当的态度, 因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日军对于这一明显的公开来源情报竟然毫无察觉,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途岛海战:美日情报机构的较量

4 中途岛海战情报战的启示

战争中的情报侦察技术因素将越来越重要

中途岛海战中, 美国获取日本作战计划的手段是在当时较为先进的无线电侦破技术; 而日军无论在飞机质量、飞行员素质、后勤人员训练、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后勤保障水平还是在航母数量上, 相对当时的美军都占有相当的优势, 但日军最终却战败了,不能不说是当时美国所掌握的先进情报侦察技术及高超造船水平为美军的“险中求胜”添加了两枚重重的砝码。因此, 在战场双向透明的现代战场环境下,情报的时效性尤为重要。而要实现情报的实时甄别、传输、研判与应用, 就离不开先进的情报侦察技术。谁更好地掌握了先进的情报侦察技术, 就更有可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指挥官运用情报的能力将直接影响战争结果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情报史中经常指出的那样, 精确的战役前情报用处不大, 除非情报接收者能干脆果断, 用之以方”。中途岛海战中的获胜者—— — 斯普鲁恩斯回忆说: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得到了第一流的情报, 其次应归功于尼米兹司令的正确判断和处置。”而日军总指挥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就不注重了解有关美军的情报, 凭“镜像思维”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军会按照他的想法做出反应, 从而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就出现了分散兵力的致命弱点。

此外, 山本在海战中也不注重对战场情报的搜集与运用, 导致南云忠一在错误情报的指引下发起了进攻。因此, 指挥官灵活、正确地运用情报的能力在战争中往往比情报获取本身显得更为重要。

及时掌握实时战场情报方能掌握主动权

在未来战争中, 由于作战双方实施欺骗、伪装、佯动的手段将更趋多样化, 加之电子对抗所带来的真假信号将充斥整个战场, 战场情报也将呈现出更为纷繁复杂的新局面, 由此而产生的情报争夺战必将空前激烈。能否及时、准确、连贯地掌握实时战场情报, 实现情报搜集、传输、分析、研判的实时化, 对掌握战争主动权, 形成有利作战态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未来的战争中应当努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情报获取网络, 将侦察卫星、空中预警机、地面侦察系统和水面舰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及时掌握战场的动态, 掌握敌人的意图, 达到乘敌之虚, 战而胜之的最终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