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產品中的地方特色與創新,有人說的地方的,本土的就是世界的,你贊同嗎,為什麼?

夢幻之星V


在這裡就關於這個問題發表一點個人的看法,對於不對就權當我沒說你也沒看吧!一笑而過。

在如今之世界都在飛速發展,全世界人口迅速膨脹,面對地球有限的資源,每個人都在活著,拼著,倘若你臨空俯視,人類真的就像螻蟻一樣忙忙碌碌的動著,隨著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反而幸福感離人類似乎越來越遠,全世界人民都在吶喊嘶鳴,一個字那就是累!

所以旅遊業的興起多少可以讓人緩和一下快要崩潰的神經,出去看看,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現代人的統一口號,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換成了何以解憂唯有旅行!人和動物一樣,本就身處大自然,怎能囚之於籠呢?接近大自然,迴歸大自然,放眼青山綠水,呼吸著植物和泥土散發出來的空氣才是人們想要的生活。

但是人的視角需要不斷的提高和改善,看夠了認為的旅遊景點就要看看自然的風光,看夠了本土的青山綠水就要去看看國外的花花世界,所以各國都在不停的規劃和建設旅遊度假好去處,以供遊人欣賞,所謂文化無國界,音樂,美食旅遊等更是無國界,哪裡有風景哪裡就有人來觀看,有人來就可以帶動一系列的產業鏈,吃穿住行是人類永遠離不開的話題,所以哪裡有旅遊哪裡就可以改頭換面,所以說地方的就是特色,本土的就是世界的,因為旅遊才有交流,因為交流才有更大的發展。











愛新覺羅四王爺


競爭性旅遊、旅行和休閒已經從少數人享受的奢侈品擴展到普通大眾的日常選擇,並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2019年,國內遊客人數為60.1億,同比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達到5751億元,同比增長11.7%。入境遊客14531萬人次,同比增長2.9%。其中,外國人3188萬人,同比增長4.4%。香港、澳門、臺灣同胞訪問量11342萬人次,同比增長2.5%。入境遊客中,過夜遊客6573萬人,同比增長4.5%。國際旅遊收入1313億美元,同比增長3.3%。國內居民出境旅遊1.6921億人次,同比增長4.5%。其中,1.6211億人因私人原因出國,同比增長4.6%。1.0237億人出國(399003人),同比增長3.2%。

2.地方優勢必須是自主創新、與眾不同、獨一無二和高質量的!我們的傳統旅遊業嚴重依賴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特別是現有的資源,如山、山、水、文物和歷史遺蹟。同質化很嚴重。看了一遍之後,就沒有再想的衝動了!例如,受歡迎的“暑假”旅遊有其自身的特點,形成了最好的暑假城市一批,長春,貴陽,安順,昆明,一批,哈爾濱,太原,中衛和其他最有潛力的暑假城市貴州,吉林和其他省級地方的新形象。隨著2022年冬奧會北京的到來,與冰雪休閒和冬季旅遊相關的市場也正在從想象走向現實。

3.深度體驗旅遊和目的地生活旅遊,實現主體和客體的共享,享受當地生活,走向世界!例如,迪士尼,環球電影城、海洋世界、博物館、科學博物館、蠟像館、音樂會、咖啡館、書店和各種節日活動的品牌建設過程都有更多的地方視角,比如蘇州人們會去茶館聽評彈,成都人們會聚在一起打麻將,阿姨會找個地方跳廣場舞等等!



行者56環華騎行


對於這個觀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我自己認為,本土的旅遊資源,是每個地方的特色。通過旅遊業界的深度挖掘,推出旅遊線路和文創產品,賦予更多文化內涵,吸引更多的境內外遊客來遊覽,這也是“世界的”體現。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對於當地旅遊業界來說,唯有下一番苦功夫,積極做好本地的,才能迎來世界的。


枝扯文旅


本土的就是世界的,這個毋庸置疑。因為世界是最大,我們各國和地區的文化加在一起就是這個地球的文化,也創造出這個世界的文化。


我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看了一下有7個答案,我基本感覺可能大家對“旅遊產品”這個概念不太理解。

我大概先解釋一下旅遊產品是什麼:
簡單的說旅遊產品就是 旅遊線路和旅遊行程中涉及到的機票,酒店,用餐,門票,導遊等這些綜合起來的給客人的無形的服務。其實重點是服務,服務確實無形的。所以也叫“旅遊服務產品”。


所以從價值上來說,大到一個幾萬塊的跟團出境遊,小到一個幾塊錢的旅遊保險,基本都是旅遊產品。
類型上來說,可以是單獨售賣的一張機票,也可以是酒店+機票的組合自由行產品,也可以是集交通用餐住宿門票等為一體包價類旅遊產品。

回到問題本身,對於旅遊產品的特色與創新來說,我們可以簡單說一下包價旅遊產品,因為這種產品涉及到的服務項目最多,最有能挖掘特色的產品並給予創新。主要涉及到交通,住宿,景區這種有實體的硬件以及導遊等的人的服務。

一 關於交通

可能一般人不太相信,比如我國早年間的飛機上提供的酒水裡是有茅臺酒提供的,這就是我國當時的特色。當然了,早年間的飛機價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但是這就是特色,別的國家的飛機上是肯定沒有茅臺的。

二 關於住宿

舉一個日本的例子,膠囊旅館,如果放在十幾年前很多國人肯定都接受不了這種住宿環境,2平米的地方,居然要睡在這裡,是不是第一眼就能想到棺材。但是這就是日本國情決定的特色。並且到現在來看,旺季往往要預約的。

三 關於景區

從旅遊資源分類上說,無外乎分為自然景區和人文景區。並且我國把景區分成A級制,最高現在是5A級。拋出完全複製的景點等,我覺得只要是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景點都是有特色的,只是特色相對程度不一罷了。你無法說誰更有特色,因為不同文化好與壞,多與寡是不能比較的。

四 關於人的服務

從一個行程中,可能我們能看見的服務,往往是導遊和領隊這樣的人。他們提供了我們接站,景點中的講解和指引,用餐住宿時的提示。但是往往我們又不知道他們能給我更好的服務在哪裡?

那怎麼才能把特色進行創新呢?

大概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吧

1.既然是旅遊產品,那就是需要與市場化來看待,要知道市場上有什麼,就能知道市場上缺什麼

2.瞭解並熟知自己當地的特色,只有你足夠的瞭解了當地的特色內容,才能更好的把特色進行挖掘並創新

3.要了解自然的文化以及人文的文化內容,創造出以體驗類為目的的產品,使遊客對景區加深印象和感受。


以上一些簡單的想法,如果你有其他想法請留言,我們共同交流!


三日為晶


“本土的就是世界的”,在旅遊方面,這句話我們要辯證的理解!1.中國旅遊市場主體,是中國人民,是中國旅遊者的,旅遊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旅遊前進方向!全球化視野也好,國際化成長也罷,中國的旅遊企業都必須首先滿足國民大眾的本土需求,這是責任所繫,也是發展基礎。我們自己都不能滿足,還能滿足世界嗎?我們自己都不滿意,還能讓世界滿意嗎?競旅遊、旅行和休閒已經從少數人享受的奢侈品擴展為國民大眾的日常選項,並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2019年國內遊客60.1億人次,同比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同比增長11.7%。入境遊客14531萬人次,同比增長2.9%。其中,外國人3188萬人次,同比增長4.4%;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11342萬人次,同比增長2.5%。在入境遊客中,過夜遊客6573萬人次,同比增長4.5%。國際旅遊收入1313億美元,同比增長3.3%。國內居民出境16921萬人次,同比增長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萬人次,同比增長4.6%;赴港澳臺出境10237萬人次,同比增長3.2%。

2.本土優勢必須自主創新,有特色,獨一無二,優質的!我們傳統的旅遊對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依賴性很大,特別是山山水水和文物古蹟等存量資源,同質化嚴重,看一次就沒了再想來的衝動!如大眾“暑期檔”旅遊很有特色,形成了長春、貴陽、安順、昆明等一批最佳避暑旅遊城市,哈爾濱、太原、中衛等最具潛力的避暑旅遊城市,貴州、吉林等地則在省級行政區層面上建設避暑目的地建設的新形象。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來臨,與冰雪休閒和冬季旅遊相關的市場也正在從想像走向現實。

3.深度體驗旅和目的地生活遊,實現以主客共享,享受本土生活,走向世界!如,迪士尼、環球影城、海洋世界、博物館、科學館、蠟像館、音樂會、咖啡館、書店以及各種節事活動品牌化建構過程有了更多本土視角,像蘇州人會去茶館聽評彈、成都人聚在一起打麻將、大媽找塊空地跳廣場舞等!

4.本土是世界的壁壘,旅遊是世界的,我們本土旅遊要加入世界元素,但不再照搬海外的經營模式,推進本土世界化!如,西藏世界第三極,世界旅遊目的地!

本土就是世界,也只有做到世界,也才能是世界!!!

願疫情早日過去,祝中國旅遊飛速發展!






開心就好1000


贊同。

首先人們對旅遊目的地的好奇心取決於距離的遠近,距離越遠,好奇心越重,距離越近,越沒有探索的慾望,

本質上人還是需要新鮮感的生物,想要探索,獵奇,浪漫。

回到題目,某一地方的特色,對於世界的另個角落就是新奇,就有值得探索的價值。

大千世界,每一個人間的角落形成了世界,故本土地方皆是世界的。



心藏遊天下


這個問題其實很大。我只強調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並不是所有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甚至非遺項目都適合用來開發成旅遊產品。有一些缺乏實用性、缺乏娛樂性、難以市場化的內容就應該讓它們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裡。旅遊產品的設計如果不考慮市場化那就是在耍流氓。

要充分的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文化才適合或者說才有價值把它們做成產品,這個產品如何盈利?誰來買單?我舉個例子,魯班凳很多人都知道,你去翻個製作視頻來看也會嘖嘖稱奇,但讓你真的掏出真金白銀買一個,恐怕就沒有幾個人願意了,以為那個凳子簡單目測就會知道坐著很硬、很不舒服,沒有實用性的東西,再好也不會成為好的產品。


燕北顧


本土的就是世界的,我持贊同態度。

1.物質產品來說:要想讓別人到你這來吃,來玩,來住。就不能全國雷同,需求方便,這樣會失去該事物本身的意義,也非常不利當地經濟的發展,對人的精神修養也是種災難。

如耗牛肉,就應該只在藏區或高原地區,想吃,你去那,想看,去那,想玩,去那。那是我們的一種追求,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購物發達了,資訊發達了,啥都能買,啥都能用,啥都能有,結果啥啥不珍惜了。

2.文化產品來說:哪都能看印象,哪都有情懷,哪都能感受異域風味……

又哪會還有異域文化。

合理的保存本土特色,就是造福人類,造福世界。








愛上烘焙的女領隊


本人一直在北京從事汽車行業,最近五年一直從事滴滴專車司機。






北漂胡東方


贊同 因為每一個地方都會有特產的 而特產買回來可以當做半手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