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滸傳》,晁蓋攻打曾頭市為什麼不帶吳用?

猿學


咱拋開當下那些流行的七扯八歪胡亂解讀不論,就事論事地說,施耐庵筆下,晁蓋的梁山第二代和宋江的第三代確實是有一種明爭暗鬥的意思在裡頭。

先看原著,晁蓋攻打曾頭市之際,手下帶了林沖、呼延灼等二十個頭領,其中林沖、劉唐、阮小五等七個是老人,呼延灼、徐寧等十三個是新人。

然問題就在於,行軍打仗,猛將如雲自然不可少,智囊軍師卻是絕對不可缺的,晁蓋本身就是一個莽漢,為什麼不帶吳用同行呢?

惟有一個解釋,就是晁蓋已經不信任吳用了。

兩人關係原本不是這樣的,當年就是因為吳用的攛掇,晁蓋才不會去劫什麼生辰綱?沒有吳用的設計,林沖也不至於果斷地殺王倫,晁蓋根本就當不上了梁山老大。

而反過來,沒有晁蓋,吳用只能是一個落榜酸書生,類似於呂秀才這種人生定位,做做私塾先生或是算賬而已,只會鬱郁不得志,哪來此後的得意。

所以,在此前,吳用晁蓋堪稱劉備諸葛亮的梁山版。

但問題是隨後冒出來一個宋江,這傢伙只是一個山東小吏,卻極會看山水下菜,初上梁山,當了二把手,他就說了這麼一句話:“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這是什麼意思?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聽晁蓋的?新到頭領去右邊上坐,聽誰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聽你宋江的嗎?而一部水滸傳,一百零八條漢子,舊頭領只有幾個?

換句話說,晁蓋派長期閉塞,宋江派卻水漲船高。

這個意思,晁蓋一開始沒明白,吳用可明白了。這時候他有兩個選擇,一是為晁蓋出主意,如何拉攏人頭,與宋派抗衡。二是索性投靠宋江,加速晁蓋派的土崩瓦解,為自己換個大哥。吳用是個極會算計的人,當時公孫勝也看穿了這一切,人家是選擇抽身離開,但吳用不走,他選擇了二。

隨後,吳用成了宋江的智多星,為了得到宋江的歡心,他便反手一擊,將老大哥晁蓋當成了自己的目標。

第一個出手的,是宋江的好兄弟戴宗。戴宗跑了一趟曾頭市,回來便說,那曾頭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馬,紮下寨柵,造下五十餘輛陷車,發願要與我們勢不兩立,定要捉盡我山寨中頭領,做個對頭。還有一句話: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但仔細看後文,曾頭市卻根本沒這些臺詞,可見是戴宗虛構的。為什麼戴宗要虛構這個,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激你晁蓋下山。

第二個出手的,便是宋江自己。當晁蓋發怒要下山之際,宋江出來虛勸了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這個叫做欲擒故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晁蓋已經發現自己被架空,再不出去走一趟就要變成牆上掛曆了。所以宋江越勸,晁蓋越是要下山。

第三個出手的,書上沒明講,那便是晁蓋下山之際,令旗無緣無故折斷了。於是吳學究說了一句話:“哥哥才出軍,風吹折認旗,於軍不利。不若停待幾日,卻去和那廝理會。”

軍旗折斷,其實只有兩個原因,要麼風太大,要麼旗杆有問題。然那天的風並不十分利害,所以只能是旗杆問題。而在旗杆上做點手腳,對於慣於算計的吳用而言,絕非難事。

旗折之後,吳用勸晁蓋且勿出兵。而不出兵,又有兩個可能。一是晁蓋真的不出兵,從此留下醜名,一陣風就把托塔天王給吹怕了,你算個什麼英雄?於是晁蓋更加沒人氣。二是晁蓋發怒,堅持出兵。

結果晁蓋選了後者。這又是兩個可能:一是戰敗,二是戰勝。前者吳用不怕,因為結果還是晁蓋沒人氣。可萬一要是晁蓋勝了呢?

問題就在這裡。結果如何呢?樹上說: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見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這一箭,書上說箭上有“史文恭”字,所以確認是敵人。但晁蓋並不這樣認為,他回山不久,便毒發身亡,臨終留有遺言,稱“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也就是說,真兇是誰?晁蓋不確定。但他的懷疑,恰證明一點:晁蓋內心深疑,不是史文恭,而是梁山內部的人,說不定就是宋江手下的人。

此時施耐庵確實是有幾處伏筆的,第一處是宋江篡改晁蓋遺言,變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而另一處則是在此前,宋江的好哥們花榮上山之際,晁蓋聞之不信,恰好天邊有雁群飛過,花榮說要射第三隻雁的雁頭,弓開之處,弦響雁落。 施耐庵為什麼要特意寫晁蓋不信花榮的箭術,原因就在這裡——好!當年你不信,現如今我讓你親身體驗一下。於是易容換了行頭的花榮,出現在現場,用一支箭射中晁蓋,而為了轉移目標,箭上特意標註了“史文恭”字。

其實大家都知道,刀槍上刻字是正常的,但箭是大量消耗品,誰會沒事做往箭上刻字。史文恭吃飽飯沒事做也不能幹這個啊,所以惟有一個解釋,就是故意栽贓。而等到事後史文恭被捉之際,宋江已是梁山老大,根本不用你認罪,直接拿去“剖腹剜心,享祭晁蓋”。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原本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但還是要謝謝題主。謝題主有兩個原因,一是多謝邀請,二是題主在提問的同時,設置了前置條件,即不贊同過度解讀。而且,先入為主,把晁蓋不帶吳用的原因給基本鎖定了。這一點,綠野老道不敢苟同。既然是向大家提問,就應當容得下大家的觀點,無論怎樣解讀,只要是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都不算過份。何況,未必就是題主讀書最細緻,最深入,把原著都解讀完了。我曾經講過,《水滸傳》同樣有一千個讀法,以下就是我的讀法,提問老師若是不喜歡嗎,可以不推薦的。

晁蓋攻打曾頭市就是一個早就設計好的陷阱,這在原著中,施耐庵已經明確的告訴讀者了。

來看一看這件事情的起因。話說宋江、公孫勝鬧罷西嶽華山、收芒碭山後返回梁山泊。將過金沙渡時,蘆葦岸邊大路上早有一個人等候在那裡了。那人望見宋江納頭便拜,宋江一見,“心中暗喜”。注意,宋江為何心中暗喜呢?書中交代,說是宋江見段景住“一表非俗”,便心中暗喜。段景住長得好嗎?書中說他是“焦黃頭髮髭鬚卷”,這副尊容招人喜歡嗎?而且,段景住“非俗”嗎?為宋江兩番曾頭市起事立下大功,多次不辭辛勞為梁山泊採購戰馬金毛犬,最終排名第108位,險些就變成嘍囉了。

段景住排名為什麼這麼低?宋江有意打壓,遮掩曾頭市事件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所以,宋江心裡暗喜的是段景住所說的那一番話:

小人姓段,雙名景住;人見小弟赤發黃須,都呼小人為金毛犬。祖貫是涿州人氏,平生只靠去北邊地面盜馬。今春去到槍竿嶺北邊,盜得一匹好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並無一根雜毛,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放在槍竿嶺下,被小人盜得來。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不期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汙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逃走得脫,特來告知。

宋江是聽完這番話之後,才打量了段景住狀貌的,所以,宋江暗喜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聽說了千里照夜玉獅子寶馬。宋江打曾頭市的時候,曾長老派人前來講和,宋江開出的條件中,就是必須歸還這匹寶馬。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奪權的機會終於來了。

書中第四十一回講到,宋江在還道村遇見九天玄女,得授三卷天書。這三卷天書是什麼?就是梁山泊一百單八人的花名冊(關於天書的事情,綠野老道將在“隱水滸”中詳細解讀)。宋江知道,晁蓋並不在梁山泊最終的排名之中,這次曾頭市的挑釁,恐怕就是自己當寨主的最佳時機了。

吳用是按照九天玄女旨意,與宋江同觀天書之人,肯定與宋江一樣,早就知道梁山的終極密碼。所以,吳用與宋江結盟是肯定的事情,無需多做解讀。因而,接下來的劇情就順其自然的由吳用來編寫了。

首先,吳用派戴宗前去打探消息。戴宗去了四五日,帶回來什麼情報呢?幾乎沒有任何有價值的軍事情報,而是拿一些曾頭市的汙言穢語激怒晁蓋,戴宗說:

那曾頭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馬,紮下寨柵,造下五十餘輛陷車,發願說,他與我們勢不兩立,定要捉盡俺山寨中頭領,做個對頭。……更有一般堪恨那廝之處,杜撰幾句言語,教市上小兒們都唱道:‘搖動鐵釾鈴,神鬼盡皆驚。鐵車並鐵鎖,上下有尖釘。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盡聞名!’

聯想二打曾頭市時,吳用同樣派了戴宗、時遷前往曾頭市刺探情報。這兩人去了多久,書中也有交代,說是“不過數日”。戴宗先回來繳令,報告道:

這曾頭市要與凌州報讎,欲起軍馬。見今曾頭市口紮下大寨,又在法華寺內做中軍帳,數百里遍插旌旗,不知何路可進。

第二天,時遷回來了,他帶回來的情報更有價值:

小弟直到曾頭市裡面探知備細。見今紮下五個寨柵。曾頭市前面,二千餘人守住村口。總寨內是教師史文恭執掌,北寨是曾塗與副教師蘇定,南寨是次子曾密,西寨是三子曾索,東寨是四子曾魁,中寨是第五子曾升與父親曾弄守把。這個青州鬱保四,身長一丈,腰闊數圍,綽號「險道神」,將這奪的許多馬匹都餵養在法華寺內。

前番,號稱神行太保的戴宗去了四五日,神馬鳥情報都不打聽,專一收集氣晁蓋的謠言去了。我都懷疑,曾頭市傳唱的謠言就是吳用編的。書中有幾處編造歌謠陷害他人的故事,其中,寫明是吳用乾的,是誆騙盧俊義的那一次。其他幾處的謠言與吳用的手法如出一轍。當然,這種解讀並不一定完全合理,但從行文邏輯來看,還是講得通的。因為,宋江打曾頭市時,這些謠言便再沒有出現。宋江發兵曾頭市,原因是段景住的馬又被搶了。

晁蓋打曾頭市,吳用不僅一計未設,派出去的偵察兵不是搞軍事情報,而是給晁蓋挖坑。吳用協助宋江干掉晁蓋,意圖還不明顯嗎?

宋江打曾頭市時,時遷把史文恭他們設下的陷馬坑、寨柵暗哨都搞得清清楚楚,吳用何以變得如此多智了啊?!

再看,宋江與曾頭市交鋒時,有沒有囚籠陷車啊?沒有!是施耐庵為了省卻筆墨嗎?肯定不是,施公這是在對寫兩番攻打曾頭市,讓列為看官自己比較,戴宗的情報到底是真還是假。

好了,簡單的說這麼幾句。這也夠了,能夠回答題主的提問了。這樣的情況下,晁蓋還能帶吳用前往嗎?

至於幫助宋江打曾頭市時吳用是如何的賣力,排兵佈陣是如何的精到,梁山泊又出動了多少人馬,列為看官不妨做個比較,方知《水滸傳》不解讀還真只是看熱鬧而已。


綠野萍蹤01


看了題主的描述,其實道理已經講得蠻中肯了,梁山上的晁蓋宋江之爭,有沒有陰謀論不說,就單單講人之常情,兩個人的性格理念和為人做派大相徑庭,兩個人也很難做到永遠的親密無間。

為何這麼說呢,先來說在上梁山前,晁蓋宋江兩人的威望對比就差了一個檔次,宋江的威望其實遠較晁蓋為高。原因有兩點,一個是宋江特別願意撒錢,人稱及時雨,他撒錢可不光是英雄好漢,就連老弱婦孺見到了有困難,他也會接濟,這樣傳播他名聲的受眾就大大增加了。另一點宋江撒錢不說,對人也是絕對的客氣,從來沒有高高在上的施捨者姿態,而是俯下身子誠心誠意的幫助人家,倒頭就拜,分離就哭,這給受助者的感覺特別好,畢竟沒人願意吃嗟來之食,宋江的表現讓對方覺得尊嚴絲毫沒有遭受踐踏,自然對他死心塌地了。正是這兩點,造成了宋江本來的知名度和威望都高於晁蓋。後來宋江因為給晁蓋通風報信,牽連被捉,不過憑藉他的名聲,一路上也是結交各路豪傑,頗受優待,從這方面來講,宋江對晁蓋是有恩的。當然後面晁蓋他們也去救宋江,可以說互有恩情。



但是呢,恩情這個東西在經營管理一個山頭的問題上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宋江被捉以後,晁蓋雖然有去救助宋江上梁山,但是宋江來的時候,可不是一個人,他是帶了一大幫子人上山的,本來晁蓋這邊是十二人,宋江一來算上他自己一下子來了二十八個,梁山實力大大增加。而且是宋江的人馬遠遠多於之前晁蓋的。然後宋江晁蓋兩人好一番推讓,最後還是決定晁蓋做老大。可是這樣做問題就很大,雖說梁山的山頭是晁蓋佔據的,但是宋江帶來的人馬數量遠超。就好像今天的公司合併,被合併的一家實力遠超東家,然後還是東家的原主人做老大,這樣能不出問題嗎。看看下面,右邊的頭領都是宋江一夥的。



這種情形下,如果不出問題,那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東家原主人精明強幹,手段高明,能力遠超被合併的老大,但實際情況是,無論是心機城府,還是能力手段,晁蓋都比不上宋江。

這個時候吳用就開始琢磨了,吳用這人本來就醉心功名,只不過他考不上科舉,只好把這個心思深藏在心底。雖然吳用本事不大,但他畢竟讀過書,瘸子裡選將軍,在一群大老粗裡屬於聰明人。吳用還有一點就是很會察言觀色,算計人心思。對於晁蓋這個老大,他內心是失望的,因為晁蓋胸無大志,就想著管理好梁山這一畝三分地就夠了。而宋江不一樣,透過宋江的言談舉止,吳用看到了宋江的野心抱負,所謂氣味相投,很快兩個人就攪和到了一起。吳用跟晁蓋雖然是同鄉,但他倆本來就不是一路人,分開是遲早的事,恰好宋江的到來加速了兩人的分離。吳用宋江一個軍師一個首領,兩人配合的是嚴絲合縫。



可是不管怎麼說,吳用一開始畢竟是晁蓋的人,面對吳用這種明顯投靠宋江的行為,換作哪個老大,心裡都要犯嘀咕吧,晁蓋吳用的疏遠可以說是必然了。而宋江呢,對於吳用晁蓋的關係似乎並不關心,但是隨著宋江在山上威望與日俱增,對於晁蓋這個老大哥,似乎也不在放心上。其中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林沖捉住扈三娘後宋江的表現,按照常理來說,山頭上有人捉了美女,應該第一時間交給老大處置,但是宋江直接就把扈三娘接回自己家裡,然後還讓自己老爹認她做乾女兒,最後自作主張,將扈三娘許配給了王英,王英固然感恩戴德,梁山上眾多兄弟也稱讚宋江講義氣。而在這件事裡,宋江連徵求一下晁蓋的意思都沒有。晁蓋縱然是個直腸子,對這發生的一切,心裡能舒服坦然嗎。我覺得換作任何一個老大,對這樣的局面都不會高興。

最後到段景住上山說起曾頭市搶馬的時候,也是一口一個本來要獻給宋江的,晁蓋這時候真的忍無可忍了。這時候晁蓋有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認為宋江的威名比他大,是宋江一直領著兄弟們衝鋒陷陣培養的,所以他直接跟宋江說不是我要跟你爭功這樣很直白的話來,這話聽聽就充滿了氣急敗壞的意味啊。晁蓋直接點了二十個將領,對於吳用,他壓根就沒考慮,一方面是這段時間吳用的表現讓晁蓋產生了疏離感,另一方面他覺得打一個小小曾頭市用不著軍師。何況他點的將領裡面,可以領軍打仗的有好幾個,林沖呼延灼徐寧等,其實這局勢本來是不錯的,可惜不湊巧,晁蓋被射死了。

那如果吳用去了,可以避免晁蓋的死嗎,估計也夠嗆,因為晁蓋的死本來跟有沒有軍師關係不大。可以說晁蓋太著建功立業了,他那時候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林沖作為山上元老,老持穩重,曾家找了幾個和尚來欺騙晁蓋,林沖提醒他小心,晁蓋渾然不放心上。吳用如果在,晁蓋本來對吳用已經有了意見,更加不會聽他的勸告,估計結局不會有什麼改變。

如果單單就人品來講,晁蓋其實要比宋江吳用好很多,比如他一上山就告誡兄弟搶錢可以,不要害人性命,比起宋江吳用為了賺取一個頭領上山就害人全家的行為,要高尚許多。可是既然當強盜了,就不要提什麼品格了,誰能把山頭做大做強誰才是一個合格的首領。晁蓋多的是婦人之仁,缺乏做大做強的氣魄,最後慘死,讓人扼腕。


一覽眾河小


個人觀點認為,晁蓋攻打曾頭市之所以不帶吳用,其主要的原因是:

(1)晁蓋出征的兆頭不好。按小說的描述,在晁蓋攻打曾頭市之前,大風曾經是吹斷了梁山的軍旗的。然後,包括宋江和吳用等許多梁山好漢都極力地勸說晁蓋放棄此次親自帶兵出征,結果晁蓋不聽勸告。

(2)晁蓋志大才疏,行軍打仗的經驗欠缺。在《水滸傳》小說裡面,晁蓋原本只是東溪村的保正(類似於今天的村長)。然後,晁蓋給人的感覺是沒有什麼大本領的,尤其是領袖一方統兵作戰的才能是十分欠缺的。比如說,“智取生辰綱”事件主要是吳用等人的精心策劃,以及梁中書等人的大意疏忽,晁蓋等一行人才能夠成功的。接著,晁蓋等一行數人能夠擺脫官兵的追剿,在很大的程度上,一是因為宋江的及時通風報信;二是朱仝和雷橫的放水!

(3)晁蓋的心胸狹窄,既容不下別人,又容易被激怒。一方面吧,是自打宋江上梁山之後,宋江與吳用等人搭檔屢立戰功。而身為梁山老大的晁蓋就覺得臉上掛不住了,必須要“御駕親征”來表示一番才行了!另一方面,面對曾頭市的叫囂侮辱,晁蓋是徹底被激怒了,晁蓋是徹底失去理智了!

(4)晁蓋高估了林沖而忽視敵人。一是林沖“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金字招牌讓晁蓋覺得很放心了。二是林沖曾經是火併了王倫,又極力推舉晁蓋做了梁山之主。然後,晁蓋等人覺得區區的曾頭市,由晁蓋本人親自率領軍隊出征,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此外,吳用和宋江等人還要留下來坐鎮梁山的“大本營”!因此,晁蓋攻打曾頭市就不帶同吳用一起了!








紅船之歌


水滸傳,作為經典名著,研究的人是特別的多,喜歡的人也是特別的多,尤其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真男人就該如此的感覺!這種把男人的雄壯、豪邁抒發的極致的感覺真的給人的感覺太爽了!即使三位女人都是如此,什麼顧大嫂,孫二孃,就扈三娘還是比較文靜一些的女生,其他的107為感覺都是大男人,顧大嫂和孫二孃就是女漢子!

言歸正傳,說說晁蓋為何不帶吳用

首先宋江的奪權實在是太明顯了,居然做出了支持宋江的站在宋江後面,支持晁蓋的站在晁蓋後面,晁蓋後面就那麼當初一起智取生辰綱的幾個人,而且宋江上山之後立了太多的功勞,風頭是越來越強,他這個老大太沒有面子,而且宋江也經常不給他面子,那麼晁蓋是受不了的!

於是就趁機主動要帶兵,不許要打下曾頭市,立功,這樣自己的位子才能更穩,他在之前沒有打過一次仗,對戰爭看的實在是沒有什麼,太輕視對方!他覺得不需要帶任何人自己完全可以!
其次,宋江的思想是招安,是要為兄弟們謀取一個最好的歸宿,歷代的書生都是為了把自己讀的書“貨與帝王家”的,絕對不願意主動做什麼土匪的,吳用同樣是一個讀書人,他的內心深處與宋江是一致的,他也要貨與帝王家。這就決定了他是站在宋江這邊的,他是不會願意幫助晁蓋的!幫助晁蓋就意味著一輩子當土匪了!

晁蓋這個時候其實也是感受到的,無用已經不跟他尿在一壺裡了,而是和宋江尿在一壺裡!他也不願意帶吳用,怕吳用掣肘,算是心照不宣吧!


鵬程日誌


吳用是梁山軍師,在宋江征討各州府,軍師吳用都是必選,出謀劃策,才幹很強,而且曾經來攻梁山的朝廷軍馬,都被他用計殺得片甲不留。那麼晁蓋攻打曾頭市為什麼不帶上吳用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隨著宋江的加入,吳用明顯是傾向宋江,或者說站在宋江那邊,晁蓋對於才華是認可,更是擔心其不忠。

二、宋江提議接受朝庭招安,吳用屬於古代讀書之人,也有封蔭之心,有為朝庭為官之心,所以吳用也喜歡招安,但晁蓋不喜歡招安,所以對吳用存在介心。

三、在宋江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吳用又站在宋江那邊,這時候,晁蓋需要一次大戰,勝利的大戰,獨立指揮的大戰,來提高士氣,提高自己的威信,穩定軍心,所以不想帶上吳用。

所以綜合當時吳用的站隊和晁蓋需要一場獨立的勝利戰爭來看,在打曾頭市時,是不會帶上吳用的。




葉之雄鷹


晁蓋攻打曾頭市,的確是沒有帶軍師吳用。

縱觀整個水泊梁山的歷史,尤其是在招安之前,吳用沒有參加過的征戰的確不多,而晁蓋自宋江上山之後就幾乎沒有親自下山指揮過征戰,攻打曾頭市其實是宋江上梁山之後晁蓋的唯一一次親自出徵。

及時雨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包辦了大大小小的對外的征戰,沒有給晁蓋一次機會。其實晁蓋也是很想自己親自帶兵出征,但宋江的一句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就把帶兵打仗衝鋒陷陣的“功勞和風險”一併攬到自己身上,這也是宋江在水泊梁山的地位不斷的鞏固的根本原因。

宋江出征,幾乎每次都必然帶上吳用。他是一個冷靜的,心思縝密的人,很少冒險,他認為軍師吳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晁蓋攻打曾頭市這唯一的一次“御駕親征”,他居然就沒有帶上吳用,究竟是為什麼?

宋江數次征戰,基本上都是安然無恙,得勝回山,博得一片讚譽,為什麼晁蓋就只下了這一次山,便帶來了殺身之禍並且最終命喪黃泉?

其實,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晁蓋攻打曾頭市親點了跟隨人員,用的是“請”,他沒有“請”吳用,但是吳用也沒有自告奮勇,沒有以輔佐晁蓋這個正宗老大為己任,而是選擇了沉默。這又是為什麼?

當曾頭市的狂妄激怒了晁蓋,決心親自帶兄弟下山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宋江也還是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進行過勸說,但是顯然已經無法阻止晁蓋的決心。究竟是什麼徹底激怒了晁蓋?

這些其實是晁蓋攻打曾頭市的諸多疑問,而這些疑問的最終指向,就是晁蓋和宋江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昔日的生死好兄弟已經有了相當深的隔閡,出現了嚴重的不信任。

我們看看這個“晁蓋攻打曾頭市”的過程,通過對過程的細細觀察和分析就會得出這些“為什麼”的答案。

晁蓋攻打曾頭市,起因是因為一匹名叫“玉照獅子”的寶馬。這匹寶馬是一個叫段景住的盜馬賊投靠水泊梁山的“覲見禮”,這個覲見禮不是送給水泊梁山的老大晁蓋的,而是送給宋江的,在段景住的心裡,晁蓋的地位是不如宋江。對此,晁蓋如果沒有想法肯定是不符合邏輯的——江湖上已經不太把他這個水泊梁山的“正宗寨主”放在眼裡了。

段景住的這個覲見禮沒能送到宋江的手上,這匹“玉照獅子”寶馬被曾頭市搶走了。

但是,宋江在通過戴宗之口向晁蓋彙報這件事的時候,重點已經不是寶馬被搶,而是曾頭市對水泊梁山的“蔑視”和與與水泊梁山為敵,並以剿滅水泊梁山為己任的“口出狂言”——剿滅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

這個時候,那匹玉照獅子馬就已經變的無足輕重了,如果不滅了這個號稱有曾家五虎和武功蓋世的史文恭的曾頭市,水泊梁山的江湖地位就會“威風不再”。

其實,戴宗的彙報,並非是宋江利用此事激怒晁蓋,至少在主觀上並非如此,宋江這個人,是不會僅僅為了搶回那匹玉照獅子寶馬就和曾頭市開戰,那樣的話顯得他宋江的格局太低,他是要找到一個攻打曾頭市的“正義的理由”。

幹掉與水泊梁山為敵的曾頭市就是正義的理由——曾頭市的挑釁在前,你不仁就別怪我無義。這是宋江慣用的手段,三打祝家莊就是如此。

但這的確是激怒了晁蓋——自己的兄弟開始拿自己不當回事已經很鬧心了,這個曾頭市也跟著湊熱鬧,拿我晁蓋不當回事,老虎不吃人還真的被當成病貓了?

賭氣,憤怒,急於證明自己是晁蓋執意要親自帶兵下山攻打曾頭市的核心心態,這種心態讓晁蓋在下山的時候,是帶著賭氣的成分“選擇用人”。

在晁蓋所選的二十個將領當中,一個宋江的心腹都沒有,林沖,呼延灼是能打的主,劉唐,,阮小二,包括白勝是他的心腹。晁蓋連那個白日鼠白勝都帶上了,但是他就是沒有帶上吳用。

拒絕宋江的勸說,拒絕吳用的幫助,甚至是在出徵前大風颳倒旗杆的“不祥之兆”的面前執意要下山,晁蓋攻打曾頭市的賭氣成分非常明顯。

在這個過程中,吳用的態度倒是比較值得關注,作為水泊梁山的第三把手,在山寨是軍師,還是晁蓋的最核心的班底成員,輔助寨主晁蓋出征打仗出謀劃策是他的本職工作,但是,晁蓋沒有點他的將,也沒有看到吳用自己主動請纓或者主動履行自己職責的任何言行。

這就耐人尋味了。如果吳用堅持要隨晁蓋下山,而晁蓋執意不肯,那麼晁蓋的賭氣成分就更加明顯,吳用的行為就是算“順水推舟”,或者吳用的內心當中,這個大哥的生死安危已經不重要了。

其實,在晁蓋攻打曾頭市之前,已經目睹了宋江和吳用之間的密切配合和默契程度。宋江上梁山之後開始實施“招安”的計劃,吳用一直是堅決支持並追隨左右,出謀劃策。無論是三打祝家莊,攻陷高唐州,賺取“金鈴吊掛”,乃至降伏芒碭山等等,都有吳用的核心作用。

但是,到了晁蓋出征的時候,吳用卻沉默了。這個時候,晁蓋和吳用已經在實質上分道揚鑣了。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互不信任的局面:晁蓋認為沒有你吳用我照樣可以辦事,而吳用的心思也已經不在晁蓋身上而和宋江達成了同盟。這種情況下,晁蓋不帶吳用就是一個信號:晁蓋已經有了通過這次親自掛帥攻打曾頭市改變自己的地位正在被逐步架空的不利局面的強烈願望。

然而,久不經征戰的晁蓋還就真的成了“病貓”,指望攻打曾頭市扭轉局面的願望在他的賭氣,憤怒,急於找回面子的心態下,不但沒有爭回面子,自己的臉上反而捱了一支要命的毒箭。

晁蓋遇害在主觀上來看,宋江和蓄意謀害的證據不足,主管動機也不充分,但是激怒了晁蓋,並且有明顯的“隔山觀火斗”的跡象。

說到底,觀念不同了,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情。晁蓋致死也不贊同宋江吳用甚至是公孫勝的“招安”路線,所以臨死前用“捉得射殺我的,可做山寨主人”的遺囑也就變得比較好理解了。


步武堂


我之前回答過一個相關的問題——“除了史文恭和花榮,誰才是“夜打曾頭市”射殺晁蓋的第一嫌疑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重複的內容不再贅述,一點而過。

梁山的大批好漢都是宋江帶來的,或是慕宋江之名而來的。還道村受了天書後,宋江和吳用開始合穿一條褲子。三打祝家莊、三山聚義打青州、打華州、打芒碭山,宋江馬不停蹄,屢立奇功,威名遠播。吳用名為智囊,實為幕後導演。梁山上,大家心中也都明白,晁蓋已成為名義上的領導者,真正的當家人是宋江和吳用。小說寫到這裡,水到渠成,晁蓋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該下線了。於是,宋江班師回來的時候,剛到梁山腳下,段景住如約而至。

段景住的表現很可疑,看似他忽悠了宋江,實際上宋江是想以此為藉口發動戰爭,解決軍需問題,並再次壯大梁山。可宋江沒想到,晁蓋聽了之後十分火大,執意親征,怎麼勸都不聽,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第一、晁蓋體恤兄弟,他確實一向如此。況且連番征戰,宋江和吳用等人確實疲憊不堪。第二、晁蓋確實火大。此時的梁山已今非昔比,可以稱得上江湖第一大寨。曾家太過狂妄,揚言捉住晁蓋,掃蕩梁山泊。晁蓋本是勇武剛強之人,忍不住氣也正常。第三、晁蓋是個光明磊落的人,他直接說出了不是要搶宋江的功勞,下次有戰事還讓宋江出馬。然而,晁蓋也不是個糊塗蟲,他畢竟是寨主,急需證明自己的能力。

話已出口,晁蓋就只能在留守的頭領中選擇戰將了,而吳用當然不在其中。論本領,晁蓋遠超宋江,宋江立了那麼多戰功,作為老大哥的晁蓋當時應該很有自信。晁蓋小看了曾頭市,認為曾家五虎不過是普通的土豪惡霸而已。況且,他的戰將中有林沖、呼延灼、徐寧、劉唐、阮氏三雄、孫立、黃信等,實力並不差。結果剛一對戰,曾魁勇鬥林沖二十個回合,對方的實力也很強。之後連番搦戰,對方堅守不出,晁蓋就坐不住了,方陣大亂。第四天,兩個和尚來投誠,晁蓋竟中計了,林沖勸諫他也不聽。此時的晁蓋跟奪生辰綱時的晁蓋和初上梁山時的晁蓋完全是兩種面目,作者為了寫宋江,為了故事線,直接放棄了晁蓋,把他寫成了送死的糊塗蟲。吳用在,晁蓋不可能死;晁蓋若是用智,也不可能死。


上頭派掌門


晁蓋攻打曾頭市為什麼不帶吳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晁蓋是個什麼樣的人。

  1,他的武功並不高。書中晁天王基本上就沒和人交過手,所以不太好判斷武力值是多少,但也有一點點透露,就是劉唐和雷橫交手,晁蓋趕來時,說他是“趕得氣喘”,試問,一個武功高強的人,會因為跑幾步就趕得氣喘?可見晁蓋只是身強力壯,孔武有力罷了。

  2,他沒什麼智商。可參見宋江報信後的一幕。

  3,他的情商也不高。楊雄,石秀來投,他卻要斬殺二人,最後卻讓宋江落了好處。天下英雄只知梁山宋公明,不知晁天王。除了最先的七星聚義,沒有一個好漢是衝著他來入夥的。

  4,要麼不管事,一管事就剛愎自用。

  總的說來,晁蓋就是志大才疏,無自知之明,也無識人之明。這樣的人,最是好向人證明自已也很強大,所以,他執意攻打曾頭市;所以,他帶下山的頭領基本上是梁山老人,就連杜遷,宋萬這種醬油貨色也在其中,他就是要藉此向宋江表明,沒有你,我也一樣能行。

  為嘛不帶吳用?因為宋江上山前梁山基本上是吳用作主,晁蓋只是擺設,再加上吳用和宋江走得太近,歷次下山兩人可說是黃金搭檔,所以晁蓋把吳用也劃到了宋江一系。在他眼中,曾頭市不過是土雞瓦狗般的存在,梁山大軍一到,必然潰不成軍,如此易事,何必帶上吳用去分潤功勞?他要向梁山眾好漢證明,他才是山寨之主。

  這樣一個沒智商,沒情商,武功也不出挑的人,坐著梁山頭把交椅,哪裡是坐在椅子上,明明是坐在火山口。君不見王倫,鄧龍舊事乎?


阿伽門儂之眼


既然題主說不要過度解讀,那麼就先說宋江獲得天書,得了天書後就和吳用偷偷摸摸的看。在宋江上山後的事,他表示必須要親自去接老父親——天書就是期間獲得的——這自然是孝順的表現,但是他的孝順有點“雙標”。這怎麼提呢?因為接其他好漢家屬的時候宋江經常安排別人去。這理由表面上是替剛上山的好漢著想,他們比較勞頓,需要休息等等隱藏含義,這樣顯得比較行“地主之誼”。實際上還是有點不放心,怕跑了。因為他就曾不放心過李逵,是的沒錯,沒看錯。

(《水滸傳》吳用和宋江劇照)

水火二將打樑上時李逵要出戰,宋江沒讓還把他罵一頓,第二天李逵不見了,宋江對吳用說:“是我夜來衝撞了他這幾句言語,多管是投別處去了!”怕李逵負氣出奔。這是題外話,只說明宋江的為人。

宋江在接老父的過程中被盯上了,要捉他。宋江恍惚中被九天玄女救了,九天玄女給他一本天書,叫宋江只能和天機星看,除他之外不能有第三者插足。這天機星就是吳用,二人關係從此便更加密切起來,一有事宋江就會看吳用,吳用自然也就心領神會。晁蓋縱然再傻也能在“大哥乃梁山之主不可輕動”裡面讀出一點文章。吳用曾經替宋江指揮過一次,那時候宋江重病,吳用說:“小生願替哥哥走一遭。”怎麼也覺得比宋江對晁蓋說的好聽。

(《水滸傳》中宋江和晁蓋)

對於晁蓋要打曾頭市,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宋江一句話沒說,一反之前勸誡的常態,金聖嘆評價好像就知道此行晁蓋要死一樣,當然這是他的猜測;另一版本是宋江依然“不可輕動”的勸,晁蓋說:“不是要奪你功勞,你多次下山勞頓,替你走一遭。”兩個版本宋江形象都不怎麼樣。尤其是後一版本,晁蓋滿滿的牢騷之話,用現在的詞就是滿滿的負能量。

結合之前宋江和吳用倆人蠅營狗苟的操作,晁蓋恨屋及烏不是沒有可能的。宋江上山後的確也比較“過分”。因為山上的人事很多都是由他安排的,簡直有點架空晁蓋的味道,宋江安排八成也和吳用商量過。晁蓋心裡要是一點沒數也不大可能。對吳用也就因此有點想法。

(《水滸傳》中晁蓋中箭瞬間)

梁山最初的構成比較單純,但是從江州救了宋江之後,新上來的將領都和宋江有關,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嚴重。晁蓋殺楊雄和石秀有點立威的意思(這當然是猜測),被宋江制止後,晁蓋心中作何感想?宋江形象又高大了一些。

打曾頭市晁蓋也是在氣頭上,因為曾頭市出言不遜。晁蓋立功心切,怒火攻心,連心腹林沖的話都聽不進去,第四天就中了計。宋江打架都是弄倆保鏢躲在後面,晁蓋一馬當先,也冒進中了箭。題主把打架危險,作為宋江帶兵不是為了奪權的理由,其實也有點牽強,因為宋江往往弄幾個保鏢保護,最常見的是呂方、郭盛,有時候有個馬麟、鄧飛啥的,而且宋江並非怕死之徒,反詩中的“黃巢”怕死嗎?

晁蓋的確也有點輕敵,要是派個細作去調查清楚,也不至於這麼被動,宋江打曾頭市就派時遷去一探究竟,十分細緻。晁蓋本身性格就比較喜歡獨當一面,他也因此喪了命。梁山打架往往有支援和接應,打曾頭市卻沒有,這一點著實伶仃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