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售賣,農業怎麼提高附加值?

夢裡花籮


創意農業是以市場為導向,將農產品和文化、藝術創意結合,使其產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方式,包括農產品種植、加工、營銷,農業旅遊開發等等。

發展創意農業,既能滿足日益細分的市場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又是實現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對於提高農業整體競爭力,廣泛參與國際農業競爭也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市錦江區農村打造“五朵金花”是一個發展創意農業的成功案例。該區充分利用緊鄰大城市的地緣優勢,與繪畫、攝影、雕塑、音樂創作等創意藝術有效結合,推動文化創意與觀光休閒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了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五朵金花”,2006年被國家旅遊總局評為AAAA級風景旅遊區,形成了“環境、人文、菊韻、花海”的交融;其中,“荷塘月色”優美的田園風光,成為藝術創作、音樂創作的藝術村。整個景區僅投入約1.8億元,政府每平方公里僅投入1500萬元,吸引民間資金2億元。

創意農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小,產業鏈條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二是技術含量低,相關的科研投入和技術儲備嚴重不足,優種率低,生產加工工藝落後;三是缺乏行業標準,嚴重製約了創意農產品的品質管理和市場規範;四是市場發育滯後,創意農產品的優質優價難以充分實現;五是創意農業企業的創牌意識和能力亟需加強,一些企業商標被他人搶注,企業商標戰略與市場脫節;六是創意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不少農產品品牌的國內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缺少國際影響力強的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品牌和高新技術產品品牌;七是發展和保護創意農產品品牌的政策和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八是創意農產品品牌運作方面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緊缺。

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創意農產品品牌建設。建立健全創意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推動創意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高創意農產品質量水平;發揮地方特色,鞏固提高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創意農產品開發,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意農產品品牌;完善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創意農業品牌建設中的作用。創建“現代創意農業經濟園區”,開展“品牌之鄉”建設試點,走創意農業品牌經濟之路,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二)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創意農業建設的人才支撐體系。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勵農業企業培養、引進和聘請創意經營、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高級人才;把品牌知識、品牌經營、創意農業作為企業家培訓的重要內容,增強企業經營者品牌意識,充分發揮其在品牌創意、品牌經營、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大專院校和有關機構組織開展品牌知識、品牌經營、創意農業和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企業創牌能力和創意水平。設立“創意人才獎勵資金”,對在創意農業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意農業專業人才、教育培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給予獎勵。

(三)加大創意農業品牌保護力度,完善創意農業品牌保護機制。加強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規範使用和管理,推進創意農產品商標和證明商標的國際註冊,實現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創意農業品牌、商標保護的地方性法規,營造保護創意農業品牌良好的法制環境;積極發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相互結合的保護體系;完善品牌評價體系,提高中介組織、消費者的參與度,嚴禁一切亂評比、亂認定活動。進一步加大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力度,建立公開的社會信用信息網絡,完善創意農業企業信用體系;建立健全執法聯動機制,依法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加強平臺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注重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創意農業產業協會、質量協會、消費者協會和其他專業行業性協會以及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為創意農業企業提供品牌推介、法律服務、信息諮詢、人才培訓、商標代理等各個方面服務。開展創意農業理論研究,搭建創意農業信息交流平臺,從理論和市場實際狀況兩方面為創意農業建設提供諮詢服務。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創意農業建設的良好氛圍。通過各類媒體,加大對創意農業品牌培育、品牌發展和品牌保護等方面的宣傳力度;採用多種手段,充分利用各種經貿活動,擴大創意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引導全社會增強創意農業品牌意識,推進創意農業企業開發市場、鞏固市場、擴大市場。

(五)加大創意農業投入力度,強化組織領導。各級財政要安排創意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扶持創意農業建設,重點支持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與農民聯繫緊密、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創意農業項目,確保做大規模,做出效益。進一步拓寬創意農業投資領域,逐步建立多元化創意農業投入機制。要在穩定現有農業投入的基礎上,逐漸提高財政資金、借貸資金對創意農業投入的比重。鼓勵有條件的創意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努力拓寬投入渠道,積極推進創意農業上市融資,增強創意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力。各級政府要把發展創意農業擺上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發展目標,強化責任考核,落實工作措施,切實抓出成效。要切實做好發展創意農業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意農業發展環境。

(六)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快創意農產品質量認證。以創意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創意農業生產基地為主體,廣泛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先進標準,制定和實施創意農業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範,開展全程質量控制。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推進行政區域和生產區域的一體化認證,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加快發展綠色食品,著力提高綠色食品產業帶動能力。遵循國際通行規則,充分挖掘地方農業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有機農產品。建立佈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運行高效的創意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為創意農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七)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產業,加強城鄉統籌推進科學發展。要注意發展創意農業與發展旅遊業密切結合,以旅遊業發展帶動創意農業發展,以創意農業促進旅遊業發展。發展創意農業要突出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探索創意農業新路,打造“創意農業名鎮”,形成一批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創意農產品,增強產業集聚能力,不斷提升創意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a小橙子


我是生於農村、工作在農村的閒來吹殼子,歡迎您和我一起關注三農。

關於提高農業附加值,除了售賣我覺得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產品深加工。可以對生產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把農產品變成工業產品。這種深加工可以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舉一個簡單例子,比如蘋果如果統一收購可能就2元一斤,但是如果加工成蘋果醋,單價就可能一二十一瓶,蘋果的附加值就提高了。

2、附加概念。很多農產品在附加了概念之後,身價倍增。這種增加的價值,就是概念的附加值。比如普通的大米可能就3到5元一斤,如果給大米附加上富硒產品,可能富硒大米就價值30元一斤。

3、與服務業結合。可以結合觀光農業、採摘農業等模式,可以提高附加值。比如你平時買的黃瓜2元一斤,但是到農莊採摘新鮮黃瓜,可能就會3元一斤。


閒來吹殼子


大家好!我是農村豔豔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農業怎樣提高附加值,就只能走深加工這樣路,自產自銷,自己加工。首先要有質量好的農產品。利用各大網絡平臺瞭解並接受它。比喻我們這裡主要是產稻穀,廣積四號,優質稻,飯特別好吃,軟糯,帶著香味。我前不久賣稻穀才126元一百斤,如果加工成大米可以賣3元一斤,一百稻穀可以加工60斤大米,也就有180元比賣稻穀要強多了,米糠還可以餵雞,做其他的飼料,是無添加的,餵養出來的雞,特別好吃,肉質鮮香,吃著也放心,現在的人特別講究吃,只要是好東西,很多人不會在乎價格。特別是這次的疫情發生之後,很多人開始嚮往農村,新鮮的空氣,無汙染的山泉水,還有農民自己種的綠色有機蔬菜,是城裡人用錢都買不來的。農村裡的有機蔬菜吃不完,可以加工成壓縮蔬菜,有的小孩不願意吃蔬菜都是買的壓縮的蔬菜乾,吃起來脆脆的,口感特別好。如果把蔬菜經過深加工,價值肯定要提高很多。現在很多農產品如果生產過剩只能倒掉。農民的一年就沒有收入,如果能把他們加工下,不僅能保存久一些,還可以增加附加值,何樂而不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都是農業的發展方向。也是農民朋友的希望。謝謝大家的分享!





農村豔豔姐


農產品的價格是隨著市場價格而波動的,同類的產品很難在大環境的條件下在價格上佔據優勢。

比如說到西瓜的價格,當市場大宗農產品批發價格在1元左右時,那麼一般情況,市場零售價格在2元左右,如果遇到上市高峰,那麼批發和零售價格則很快就下滑,當產地批發價格不足以支撐生產成本(包括用工等),那麼農戶只有讓西瓜爛在地裡,而市場零售價格有可能還是在2元左右,也就是說,這個2元是維持從運輸、銷售方面的基本成本的。



瞭解了這些,那麼你就有可能明白為啥農戶那裡遍地都是不值錢,而超市、市場上的價格還是比較貴了!

在這裡我再談談如何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個人認為,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可見的,一個是不可見的。



先談可見的,比如對產品的包裝、對產品的加工、對產品質量品質的提升、對產品產地的宣傳等等,都是一些提升產品知名度,市場認可度等方面的工作。如果有更好更強的技術,開發一些加工產品,比如做成飲料、果乾、提取天然成分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但同時也加大了成本。



再談不可見的,相對於可見的而言,不可見的常常集中在採用一些栽培技術、高品質,抗病的品種,一些省工的栽培方法和品種上。



比如這幾年大家逐步認識和關注的省力化栽培。我在這裡以甜瓜白富美為例,簡要介紹一下。栽培白富美甜瓜,一是該品種優良的抗病抗逆特性,高產優質,易於管理;二是採用地爬式粗發管理;三是採用草莓套種,當然也可以單獨栽培;四是無可比擬的早熟性,22-24天即可上市。採用這些特點和方法,那個都可以在生產中降低成本,基本上可降低各種成本60%左右,這些折算下來,也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歡迎關注果農之友馬博士,歡迎大家多提寶貴建議!


瓜農之友馬博士


除了售賣,農業還有很多非常精妙附加值可以提高,很多人都已經做出來了,收入比之前翻了幾倍。

第1想法:農業旅遊的發展,像日本這幾年流行的,把稻田設計成好看的形狀。把農村建設的更加漂亮。單單農田圖畫這一塊,就提升了很多旅遊的價值。

第2想法:農村秸稈回收利用,比如很多人把稻草收集起來,做成各種各樣的稻草人。出賣給各個旅遊景區,小公園。成本低,製作簡單,變廢為寶,創造了不一樣的價值。

第3想法:把農田當成開心農場來打理,一塊一塊出租給那些城市很少看到農田,不能體味農作物生長的小朋友的家長。星期天或者是放假期間,小朋友可以上自己租的菜地裡施肥或澆水,收穫的時候自己可以動手採摘,平時農田主可以幫忙打理。這樣既提升了農田的利用價值,又讓城裡的小朋友能接觸到大自然,能感受到萬物的生長。

提升農業附加值想法很多,思路也很多。只要多想多看多做,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hg侯哥


可以深挖生產過程、生產文化的價值,比如賣鵝的一個老闆為了提高鵝的價值,開了一個農莊,設計了很多跟鵝有關的內容:套鵝、餵鵝、鵝賽跑、柴火煮鵝、寫鵝、學習參觀鵝的成長過程及品種,最後品鵝!來到農莊的客人一家子都樂開了花,滿意而歸!老闆的鵝不只增加了銷量,形成了品牌特色,鵝的價格比正常售賣提高了3倍!


凡凡F聲


一、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技巧

1.尋找差異化賣點

初加工農產品和加工程度相似的農產品,從外觀形式和品種存在很大相似,比如葡萄乾、麵條這類產品。結果則是,農產品企業只能放任產品走入流通市場,隨行就市獲得行業普通利潤。假如能夠挖掘出產品在氣候、水土、傳統、加工等方面的特色,也許,看似相同的產品就可以獲得不同的命運。

煙臺蘋果、陽澄湖大閘蟹、東北大米這些國內公認的高品質農產品往往以地域為品牌,在以往的農產品市場中獲利頗豐。但是,煙臺、陽澄湖、東北等是地方名詞,是可以公用的,企業不能專屬這些品牌,其他企業或生產者也可以使用。<什麼是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有什麼用?>

所以差異化的賣點必須更加獨特,尋找企業專有高附加值。

案例:同樣是土雞蛋,廣西融水縣“貝江村”電商卻賣出了高附加值,“貝江村”的土雞蛋由苗雞、鳳雞、家雞、烏雞四種雞下的七彩蛋,擁有賣點獨特。再加上融水縣本身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純放養的養殖策略,讓這普通的土雞蛋日賣2萬枚,甚至遠銷韓日。“貝江村”電商打造的農產品在同樣的品種中樹立起了自己的獨特優勢,也賣出了令人羨慕的高額附加值。

2.打造獨特形象

一些農產品企業即使產品本身充滿特色,但是包裝簡單、雷同,沒有名稱識別,也缺乏屬於自己的形象,難以令消費者產生品牌信賴和購買慾望,甚至消費者看到低劣的包裝、賣相會轉身就走。貨賣一張皮,外觀平平、缺乏特色形象的農產品是難以暢銷的。

案例:中國電子商務堅果第一品牌“三隻松鼠”體現出的“萌文化”就以優秀的視覺體驗,淡化了商業氣息,讓人進入一個具有唯一性、開心喜悅的購物環境。三隻松鼠的萌,不僅僅是一種卡通形象,更是一種獨特的企業品牌文化,這種文化從打開頁面(萌鼠)到諮詢客服(主人,麼麼噠!~~)再到收到快遞(包裹驚喜),時時刻刻都能深深感受到。而“賣萌”策略也讓三隻松鼠僅“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從2012年的766萬賣到了2016年的5.08億。

3.要靠吆喝

不少農產品的銷售過程還停留在自然銷售階段,不會吆喝,也不懂得要吆喝。在其他行業產品大範圍推廣、促銷、公關的時候,農產品企業卻還在被動等待顧客上門,不會主動主機,也不瞭解如何吸引顧客、說服顧客。然而,現在已經是買方市場了,不懂吆喝,怎麼能獲得市場呢?





豫東二娃


  加工農業是指生產可用於農產品深加工的農作物和進行農產品加工生產的產業的總稱。發展加工農業可以有效地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幫助農民提高收入,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我國普遍存在著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很多地區的農戶雖然有很好的農產品卻找不到賣家或者只能低價出售給收購商,因而出現有的農戶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措施。

  目前,在我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極其必要,而且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開拓農產品的新市場,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物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的營養,吃的健康。高檔食品,保健食品、無公害綠色食品尤受人們喜愛。從國內市場看,在大中城市形成了對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綠色食品的售價高出普通食品50%至1倍以上,在國際市場上,高檔的食品加工產品也為人們所看好。因此發展加工農業是具有很大潛力的。同時,我國加工農業的發展水平遠低於世界水平,因此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僅以食品為例。據介紹,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產值約是農業產值的1.5~2倍,而中國食品工業產值還不到農業產值的1/3;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率達到80%以上,中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45%。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打入國際市場的保證。

  加工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的必由之路,現我國壽光等地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當地農產品競爭力,打開了國內外市場,有效的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相信經過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加工行業會更加成熟,為我國現代農業助力。





木原園


農業怎樣才能增產增收?這是困擾我國農業效益的一個大問題。農民朋友辛辛苦苦種地一年,到頭兒來卻收入不高,甚至賠錢。

怎樣才能解決農民種植糧食的增產增收問題?確實是農民頭疼的問題。

延長農產品產業鏈,靠深加工增值。確實是很好的路子。但是靠農民自己解決,確實有些困難。

因為自古以來,農民以種地為主。論文化水平,市場意識,加工技術等等。都是農民的短板。所以農產品加工的問題,還需要國家引導,政策支持。引進人才。幫助農民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農民種植糧食。主要就是賣給國家糧庫。自己加工的很少。雖然近幾年憑藉互聯網+賣了一些農產品。但這只是九牛一毛。

大部分的農民由於文化水平的限制。即使想做電商,也力不從心。即使靠一些網紅賣出一些農產品。農民本身的收入,也並沒有增加多少收入,而且這部分的量也不是太大。解決不了農產品真正滯銷的問題。

農民要想從種的好轉向賣的好。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好路子。


龍兵過


各位想了解三農領域的朋友們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能在這裡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現在就讓小斐帶領大家走進三農領域,先看下我這個小後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我的家鄉位於晉城的一個小縣城,很幸運,我的家鄉有一個優越的地理條件能是我們這成為華北蠶桑第一鄉,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下養蠶的相關事。

首先,我們要在新種桑戶在桑高0.7米左右時即可報數,老戶春、秋季第一批蠶在桑高0.5米左右時報數,其他批在領蠶時報下批數。1張蠶需要桑葉450~500公斤,從報數到接蠶大概約25天。

接著,我們對養蠶的環境也有要求,蠶室要求地面平整、潔淨,前後有對流窗,最好開地腳窗。門窗要裝好紗網防蒼蠅,地腳窗裝好鐵絲網防老鼠。大棚和水泥房均可(天冷最好用水泥房,天熱最好用大棚)。養1張蠶約需30平方米的養蠶面積和10平方米的專3用桑葉室。

有了以上的基本條件以後,硬件條件就差不多了。還有下面兩方面需要注意。

一、病死蠶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用手直接選除,不經消毒再用手喂蠶就會直接把病源菌進行添食,很快蠶兒就會生病,為減少病源菌傳染,要求在選除病蠶時用蠶筷夾出,並在病蠶位置立即撒上新鮮石灰粉,進行病源菌的隔離,選出的病死蠶集中拌石灰深埋。

二、消毒是防治蠶病發生、保證養蠶高產優質的前提,一定要認真抓好。第一批消毒應在領蠶前的1周內完成。先把蠶室、桑葉室及周邊環境徹底清掃乾淨,蠶具可放在陽光下暴曬,然後對蠶室、蠶具進行消毒。目前最好的藥品是消特靈。消特靈配製方法是:先將主劑粉碎,用少量水攪成糊狀再倒入25公斤水,後加入輔劑稍攪拌,澄清15分鐘即可使用。用專用噴霧器對蠶室和所有蠶具進行消毒,消毒要全面、徹底,室內牆面、地面都要噴勻噴透,噴後要關閉門窗保持溼潤1小時。待消毒液乾透後,按上面辦法重複消毒1次。薄膜、鞋、蠶具等用藥液浸泡消毒效果更好。蠶室消毒2次後打開門窗,注意消過毒的蠶室不能放入未消毒的東西。

放蠶結成蠶繭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應該大家都聽過夏涼被吧,蠶絲製品吧,這都是可選擇的後續加工,如果不知道弄什麼,可以投資個抽絲廠,很簡單,抽絲以後可以儲備起來,做批發,這樣比直接賣蠶繭更好一些。

提醒各位朋友們賺錢有道靠誠信,花錢交友得深情,賺錢只為花錢起,花錢也是賺錢果,願你財源廣進,輕鬆賺錢,瀟灑開心,福滿金錢。

以上就是小斐的個人看法啦,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請各位大神多多指教,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評論留言相互交流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