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朝代。当年的唐朝和现在的美国在用人方面极为类似。真正做到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历史上唐朝曾经有过万国来朝的盛景。在唐朝巅峰时期,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高达三千之巨。唐朝之后历朝历代复兴,言必称汉唐之盛。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评价

“唐之德大矣!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要知道朱元璋同样也是一代雄主,他如此推崇唐朝,可见唐朝之强盛。

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唐朝之前,外邦称呼我们为汉人。唐朝之后的数个朝代,外邦都称呼我们为“唐人”。唐朝之威盛享誉世界各地。唐朝巅峰时期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长城以据胡族的大一统王朝。在这么广阔的土地上,到处散布着唐朝的羁縻州和藩属国。商旅、使者和军队可以畅通无阻,唐朝有着绝对的自信。历朝历代被视为大敌的草原游牧民族在唐朝面前也唯有俯首称臣。甚至于草原游牧民族已经被唐朝给杀怕了。万族主动请求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目的就是拍唐朝马屁希望可以苟延残喘。如此强盛之唐朝,真可谓是中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时期。

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唐朝虽然国祚289年,共历经了21位皇帝。但唐朝真正巅峰时期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这段时期。虽然唐朝在李治之后经历了短暂的武后干政时期,并且之后的李显时代与李旦时代都陷入了内斗的乱局之中。但对于唐朝强盛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盛极而衰这句话用在唐朝唐玄宗李隆基身上极为合适。李隆基统治时期的唐朝是其辉煌的最顶点,但也因为李隆基后期荒废朝政,以及在国家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唐朝衰败埋下了伏笔。而唐朝衰败的具体原因除了安史之乱,还有其后续的一系列连锁效应所导致。

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第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非常的复杂,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爆发的集中体现。首先是统治阶层和人民的矛盾。其次是统治阶层内部君臣之间,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最后是唐玄宗对于军事制度的改革。由于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但这些招募来的职业军人和地方豪强势力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再加上唐玄宗的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威胁中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记载“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从天宝元年开始,唐朝大军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由地方势力所掌控。唐朝中央大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权利日渐强大,再加上权利争夺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也因为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进入衰败期。

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第二、宦官干政

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地方割据形式已经形成。至此开始,中央和地方军阀相互不信任,皇帝甚至宁愿相信太监,也不敢相信地方军阀。君臣至今的隔膜日渐更深。而太监这个群体却越来越受重用。宦官干政几乎是贯穿了唐朝中后期,从自称“欺压皇帝的老奴”李辅国开始,再到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以及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之后,唐朝皇权甚至出现被宦官压制的情况。而宦官除了祸国殃民之外也没有其他贡献了。这就导致唐朝衰败进一步加深。

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第三、农民起义

唐朝在历经了安史之乱,军阀割据以及宦官干政之后,实际上唐朝已经是到了病入膏肓的时期。唐朝后期的皇帝根本无力掌控国家大权,所以唐朝末期的皇帝大多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结果就导致各地割据政权更加肆意妄为,宦官干政,朝廷党争也日益严重。皇帝的无能和官员的贪腐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手中。农民负担沉重,加之战争连年不断,整个大环境下就没有农民的生存空间了。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纷纷起来反抗。

大唐帝国因何由盛转衰!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时,从裘甫在浙东地区第一次领导的农民起事,再到唐懿宗咸通九年,庞勋在桂州领导驻军起义,整个唐朝的矛盾似乎被这两次农民起义给点燃了。两次暴乱虽然很快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了,但星星之火已起,已经逐渐形成了燎原的之势。于此之后各地农民起义军络绎不绝的出现,如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更是给了摇摇欲坠的唐朝致命的一击。也难怪宋祁在《新唐书》总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