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是說人老了,才要不住孩子家。正確的做法應是子女成家了就要彼此獨立,少去管小家庭中的事。我們的做法是:子女需要幫忙帶孫輩時幫著照顧一下,白天子女要上班,幫著帶孩子,晚上就交由他們自己管。節假日也交由他們管。等寶寶上幼兒園了,就可慢慢的退出小家庭的生活了。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同樣不會鼓勵他們多生,更不會鼓勵他們為了多生孩子而要求一方辭職不工作。經濟上同樣彼此要獨立。其實這時的老人並不老,無論是老的,小的都可獨立生活,習慣了彼此獨立生活,這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問的,老人可積攢養老金,等最終不能自理時,可選擇請保姆,或進養老院。距離產生美,兒女是你生你養,生活習慣等會和你一致,但兒媳,女婿的各種習慣可就不適應你了,平時產生了矛盾,積攢了多年,矛盾只會越來越深。反之,彼此獨立,大家都在成長,矛盾反而會少。等老人真正需要子女幫忙時,子女也不會厭惡你。


櫻28482888


基本認同這句話,這是來自於生活的切身體會。


兩代人生活在一起糾紛不斷,不生活在一起則各自生安

我一個同事,夫妻兩人退休後到南京與兒子住在一起,本意是考慮兒子、兒媳工作忙,在那裡照看孫子、做做家務,但到那裡不到半年,就生氣回來了。一是公公婆婆與兒媳婦住在一起,公公和兒媳婦都感覺很不方便,很彆扭。二是兒子兒媳教育孩子比較嚴厲,公公婆婆看不慣,就護著孩子,嬌慣孩子,由此產生矛盾。三是看到兒子、兒媳婦成天網購東西,大把花錢,過度消費,老兩口很不理解,經常嘟囔。最後矛盾爆發,是因為婆婆的孃家弟弟一家三口去南京醫院看病,兒子為舅舅、舅母安排好了住宿酒店,老兩口非得讓他們住在兒子家客廳裡,第二天一早,十個人用一個衛生間成為大問題。最後,兒子出面勸說他們回家來了。


現在,老兩口單獨生活,每天散步鍛鍊,在家寫字作畫,經常參加合唱團排練、演出,每逢春秋季出去旅遊一次,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兩代人都有屬於各自的生活,老年人要適應時代的變化

我國國家,經歷了漫長的農業社會,形成了聚族而居、幾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模式,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父慈子孝。成年子女如果要求與父母分家單過,被視為不孝,要面臨很大的社會壓力。

在邁入工業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形態發生了急劇變化,舊有的家庭形態解體,一般子女成婚後都是各奔東西、各自謀生、單獨生活,再難看到幾代人同居的大家庭。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父母與成家的子女之間,特別是與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媳和女婿之間,由於受生活習慣、生活理念、生活空間、親情關係融合程度的限制,朝夕生活在一起,對雙方都不是很自在、很開心的事情。因此,許多生活尚能自理的老年人,除非子女真誠需要他們去幫忙,做免費保姆,否則大都不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


出生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由於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思想觀念、道德觀念等差異,與子女往往相互看不慣,話不投機半句多,在此情境下長期相處,勢必會產生感情離隙和生活矛盾。兩代人之間與其小心翼翼、各自壓抑的生活在一起,不如各有自己的生活空間。硬性的湊合在一起,往往是落得內心鬱悶痛苦。


太陽昇Sun


這話說的沒錯,是客觀理性的。

都知道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這句話用在兒子兒媳和公公婆婆之間同樣適用。兒子兒媳單獨過他們的小日子,就是夫妻之間鬧點矛盾,也是床頭吵架床尾和,一般不傷本質。而如果和公婆住在一起,就是兩代人、兩個家庭生活在一起———兩個家庭,不是一個家庭,這是需要特別搞搞清楚的事———兩個家庭要長期混在一起,勢必齷蹉不斷。

可是,很多做老人的並不這麼認為,不僅認為兒子是自己的,也認為兒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嫁過來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是很正常嗎?可以說,兒子兒媳與公婆之間的所有矛盾都是因為這一觀念在起作用。也可以說,只要這一觀念不轉變,矛盾不僅永遠存在,而且還會日趨加深複雜,最後更難收拾。

所以,人老了,儘可能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只要有一點辦法就不要———除非沒有絲毫的退路。只要情況允許,你既要給兒女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也要避免試圖融入他們的家。否則,你實際上只會寄人籬下。

你看看周圍的例子吧,再看看一些當下的家庭婆媳關係劇。看過的話,你對住在一起的種種壞處,理解起來就簡單了。

1.不輕鬆。

年老時的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和他們小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當父母年老時,子女們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和他們住在一起就是住在他們的家裡,做父母的是主人嗎?不是,因為你不當家;是客人嗎?不是,因為你要出力甚至出錢;是僕人嗎?不是,僕人幹活還拿工資呢!所以,做父母的就會過得很累。你是來享福的嗎?對不起,子女們太忙了,哪有時間精力天天照顧你,哪有興趣時時圍著你請安侍候?

2.不自由。和子女住在一起你自然也不會有自由。比如你不能隨心所欲的想吃吃想睡睡,不能隨便逛公園或出門旅遊,不能帶老朋友老姐妹來家裡喝酒打牌嘮家常,不能不收拾屋子垃圾亂放,不能穿得太少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等等等等。因為還是那個原因———這不是你的家。就是你幹活做家務,都不是自由的。電視劇《雙面膠》裡,兒媳麗娟就對婆婆的勤快毫不領情,對丈夫亞平說:不要讓你媽打掃我們的房間,你那個丟避孕套的筐是你媽扔的吧?我昨天換的內褲是她洗的吧?她怎麼哪兒都摸呀!你看看,你自由嗎?你的行為不夠自由,就連你的思維語言都得有所限制,老是擔心惹他們煩。

3.不開心。開心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放鬆狀態,即便沒人尊重你,但也沒人嫌棄你。由於老年人有很多地方和年輕人隔閡較大代溝太深,彼此看不慣是常有之事。老人看不慣年輕人浪費懶散貪玩自私,年輕人則看不慣老年人細扣邋遢保守話多。老年人看不慣就肯嘮叨,年輕人心裡煩就會回懟。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不開心,做子女的也不愉快。和子女還好,要是遭到兒媳或者女婿的批評呵斥,那就很容易撕破臉皮,再也沒有恢復的可能。你說能開心嗎?

4.不親近。俗話說:遠香近臭,距離產生美,貼近缺點多。只要老年的父母長期和子女(包括兒媳或女婿)住在一起,不僅客氣和尊重會淡化消失,心生厭棄便是很快的事,哪還有親近的閒情逸致?你看看《雙面膠》的結局吧:不僅婆媳間成了仇人,搞得小兩口最終也以離婚收場,這恐怕對每個人都不是希望的結局吧。做老人的圖什麼呀,一生流盡血汗還不是為了兒女,難道是為了反目成仇家破人亡嗎?

做父母的到老年要記住:兒女的家不是你的家,兒女的人也不是你的財產,你奮鬥一輩子基本都是為了他們過得好,你也就心安理得了。那麼你最好不要試圖融入他們的生活,也融入不了。反過來,為了安享自己的晚年,你一定要建設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保護好“四老”:自己的老伴、自己的老窩、自己的老本和自己這把老骨頭,哪怕只剩下一樣,那也是你的;而兒女們的再多,那也是他們的,願意給你你才能得到,不願意給你你就得幹看著。

在生活還能自理的時候,希望那些想把自己交給兒女保管的老年朋友能清醒清醒,三思而後行。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我認同這句話,因為老年人和年輕人有代溝,

我們小區和我家一個單元的一家,就一個女兒,她爸媽在農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硬朗,在家也不能勞動了,女兒就把父母接來住一起,開始幾天還行,往後時間長了,就開始有矛盾,老人早上四五點就起床,還在房間抽菸,走去走來,把這裡嘭的一聲響,那裡一聲響,因在家住習慣這樣,但女兒,女婿就受不了,認為吵了他們休息,還有吃飯也有分歧,父母要飯煮軟一點,女婿要飯煮硬點才好吃,連看電視都鬧矛盾,衛生方式洗衣服洗澡等都互相有意見,女兒夾在中間光受氣,總之女兒女婿也受不了,弄得一家人三天兩天的吵架,父母也覺得住不下去了,吵著要回老家,女兒想到回去別人要罵她不孝順,父母年紀大回去她怎麼照顧,最後女兒,女婿才在外面給父母租了套房子,現在她父母常過來玩,還接女兒一家過去吃飯,現在一見面都非常開心,所以我認為生活習慣不一樣,最好和子女分開住。






芙蓉274953336


這個是老年人的真切感受,言由心生啊。

兩代人的生活觀念和習慣是不一樣的,在對待第三代的教育及習慣培養方面,觀念及做法也迥異。



五零後六零後的老人,基本上只有一個孩子,包括我們東南發達地區的農村,獨生子女政策貫徹的非常好。這些獨生子女長大後大多進了城,並在城裡安了家。小城市裡的子女再往大城市跑。成了家的這些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寵著愛著,現在他們自己有孩子了,還不止一個。老人們也曾自告奮勇責無旁貸無怨無悔的帶孫子孫女。同在一個屋,哪有不碰撞的呢?



老人們起早貪黑,做著保姆的事,且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退休金花在裡面,但有時並沒有得到子女們的感恩,甚至嫌老人們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老人們的心那是拔涼拔涼的。

然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壓力大。如果家裡有老人搭理一切,比如幫管孩子,一日三餐等家務事。年輕人下班回家就不必擔心什麼。但是,三代同堂的家庭,有時婆媳關係不太好處。媳婦家裡的事啥都不管,連洗個內褲都是婆婆洗。時間久了,老人就有想法,就有話說。有時婆媳之間就有言語頂撞,這矛盾就越來越大了。而年輕人的某些言行會傷了老人的心。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矛盾發生後都覺得自己有理,因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和利益之下。碰到年輕媳婦心胸開闊點,性格直爽點,鬧彆扭之後會慢慢好起來的。當然,前提是媳婦是個孝順講道理之人。如果碰到心眼小點,缺乏愛心缺乏孝順之心的年輕媳婦,整體給你臉色看,整天不和你說一句話,那麼,老人能在這個家裡待下去嗎?



不管怎麼說,能分開住肯定是好事。不能分開住的話,老人要理解年輕人的理想觀念和生活習慣。年輕人要體貼孝順老人,家務事幫著做點,尤其是對待第三代的教育上要步調一致。老人別溺愛孫子孫女,年輕人也不要以身作則,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了。願我們的每個家庭,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永遠和和睦睦,家和萬事興嘛。


含山唐


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在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應該沒有絕對答案,一分為二,對於一對性格開朗老人和兒女生活在起是種快樂啊!我家對門是鮮活例子,老爺爺奶奶80歲了,都退休好多年,跟兒女們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爺爺奶奶都有退休費,生活能自理,還能幫兒女操持家務,買菜做飯樣樣幹。從沒有跟兒女鬧糾紛,挺好的!當然也有很多老人跟兒女鬧意見吵架的也不少!自古有婆媳關係不活之說。當老人們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時可以不靠兒女,自在養老。也有長期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們又能靠誰呢?特別是農村老人沒有生活費。和老人相處好,善待老人等是社會大命題。我們個人都要面臨生老病死的問題。


月下琴絲語


人老了,有條件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就儘可能的分開住是對的,當然也不是千萬不要住在一起。

兩代人有代溝,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這是事實。住在一起會產生許多不方便,也會有矛盾。

但是必須承認的是早晚還是要在一起,老人總有不能自理的哪一天,總是要子女來照顧。在家庭條件不好,或者是子女需要老人幫助的時候。還是要全力以赴,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只為自己方便。


晃晃悠悠的時候


說說我老孃吧,絕對的勤勞善良,困難時期養大我們幾個子女,更主動幫著帶大孫輩人,從來都是為兒女分憂,不喊自己苦累,無怨無悔的付出,現在80多歲,讓去誰家住,都不肯去,說人老了不像小孩兒招人待見,我現在只要能動,誰家也不去,誰家都不如在自己的窩裡自在舒坦,你們有空常回家看看我就行,什麼時候別耽誤工作,年輕人要養家餬口也不容易,兒子家有媳婦,閨女家有女婿,再好不是親生的也隔著一層,住在一起誰都不自在,除非我不能動彈了,到時候不得已再給你們各家添麻煩,那時候要累著你們了。我媽從來都是精氣神十足的老人,喜歡大家庭熱熱鬧鬧的氛圍,對自己不捨得花,對子孫很捨得,很會疼惜孩子。不像有的老人沒病沒災的就哼哼唧唧,要說幫兒媳帶下孩子能虧死她,私心很重,精明過頭,我媽是使著全力帶著全家人往前奔,現在還經常蒸饅頭包子、炸東西分給我們幾家拿,閒不下來,我就感覺自己的老孃挺了不起,總是為別人著想,不說自己委屈,而現在的人很少能做到無怨無悔的付出。


簫玉2


認同這句話,就像我婆婆二十年在我們身邊,老是覺得不稱心,總是跟我們吵,前年開始我的身體不好,去年一年待在養老院,過年的時候把她接回家,現在養老院送不進去,我待在老家照顧她,現在她整個人變了好多,知道體貼我,還幫我做家務,不跟我吵了,再也不整天說死呀,病呀的話,現在家中寧靜了許多,人老了,開分住之後,才知道親情的重要,才知道自己的孤單,才知道知道珍惜在兒女一起的時光。所以我們老了之後,回老家,實在動不了,去養老院是個明智的選擇。


四季芬芳231256207


我很苟同這句話。“老了不要跟子女住在一起。”因為兩代人是有代溝,生活習慣是有差異的。長期住在一起,每天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難免會磕磕碰碰,久而久之,互相都會感到壓抑,所以,與其在一個鍋裡筷子撞碗,不如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讓距離產生親和美。

我只兩個女兒,都是七零後,和她們距離不算大遠,近的開車一個小時路程,遠的二女兒,最多三個小時也能到家。我們平時住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女兒女婿們會經常利用假日回來看我,有事一個電話回來也很快,象前段時間的一個深夜,我因感冒身體難受,忙打電話給大女兒,接到電話後,女兒女婿馬不停蹄,一個多小時後就來到了我的身邊。

有一句話講得好,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所以,儘管女兒女婿一再懇求,我都不會去跟他們一起住的。

我一個人自成體系,隨心所欲,享受著獨一無二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