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摘要

浪漫主義的興起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變革,它與古典主義針鋒相對,倡導人們摒棄教條式的理性,進而追求自我實現的完成。浪漫主義彷彿一首虛無縹緲的詩,它朦朧又迷離,任何一位偉人都無法為浪漫主義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也許,在多數人眼裡,浪漫主義是不可捉摸、是變化多端。但在席裡柯眼中,浪漫主義是生死之間的掙扎,是自然原始的野性,是精神錯亂的迷惘。坎坷的人生路途上,席裡柯始終舉著火把,那跳動著的浪漫主義的火光,閃耀在冰冷黑暗的現實中,時隱時現。

關鍵詞

悲壯 慈悲 求真 自我與社會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正文

年邁的歌德曾說"浪漫是病態",薩弗蘭斯基則說"即使是他,也不願撇下這種病態"。浪漫主義目空一切教條,比起古典主義講究的普遍理性和對稱秩序,它注重喚醒人的獨特個體意識,追求深刻熱烈的情感迸發,探尋事物之間的差異。簡而言之,浪漫主義意在撕毀社會給人們架上的枷鎖、去除教條對人們加上的禁錮。正如浪漫主義的先驅赫爾德所說,"我進入世界,去見識它",他所說的"見識"指的是通過生命的形式感受世界的本真,重拾對非理性事物的如炬目光。浪漫主義在赫爾德離開里加的那艘船上,是滔天的巨浪,是無邊的深藍,是展翅的海鳥,使他的思緒飛向遙遠的宇宙。浪漫主義又全非天馬行空,如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所說,"第二步必須是朝向外部的有效目光——是對外部世界的主動和有分寸的觀察"。除達成共識的獨立意識之外,諾瓦利斯為浪漫主義安上了一雙新的翅膀,將浪漫主義從虛妄的幻夢中剝離出來,轉而投射到冰冷的現實中。諾瓦利斯為浪漫主義寫下新的註解,而席裡柯的藝術創作則為他的註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不同於弗里德里希《兩人觀月》中於幽微山頂兩人並肩賞月的纏綿,也不同於透納《雨、蒸汽、速度》中以光影變幻予人視覺衝擊的震撼,席裡柯更像一個忠誠的現實記錄者。每個浪漫主義畫家都各自完成自我的方式,席裡柯選擇的方式就是用畫筆反抗社會現實,用色彩渲染英雄精神。他筆下的英雄,不再是站在社會頂端的王公貴族,而是轉向追求個人精神之獨立的小人物。他眼中的人性,不再是一昧遵從社會教條的沉默溫順,而是轉向反叛和鬥爭。總而言之,席裡柯雖是浪漫主義畫家的先行者,他的目光卻始終落於現實。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席裡柯的代表作《梅杜薩之筏》,抨擊的是1816年發生的梅杜薩船難事件,是席裡柯對殘酷現實的嚴肅審視。法國政府任命缺乏航海知識的肖馬雷子爵為梅杜薩號船長,由於其指揮不當,船在西非海岸沙礁一帶擱淺,船員想方設法使船脫離險境均未果,造成了上百號人在海上四處漂流直至互相殘殺的悲劇。在這幅畫中,汪洋恣肆與愁雲慘霧銜接得無比自然,或明或暗的光影正契合了船員們生死未卜的前途。船員們在生死之間苦苦掙扎,有的搖晃著破爛不堪的衣衫向遠方求救,有的癱倒在木板上奄奄一息,有的互相傾吐痛苦與絕望,有的半邊身體已經沒入狂暴的海浪之中,有的仍拼命拖拽著隨時可能墜入海洋的孩子的屍體……畫面之所以能細緻地展現梅杜薩之筏上的慘狀,都要歸功於他創作之前充分的準備工作。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梅杜薩船難事件致使民情激憤,席裡柯也不例外。為表達對船長失職的憤怒,對政府無能的譴責,席裡柯開始著手《梅杜薩之筏》的創作。他首先去採訪了船難的生還者,瞭解了船員瀕臨死亡的生理與精神狀態,還通過詢問木匠還原了船的架構。他認為這些工作仍不充分,還到醫院親自觀察病人甚至索要了一些殘肢進行素描練習。完成素材的收集工作後,席裡柯便閉門鎖關、目不窺園,全心全意投入到創作之中。他深耕於現實生活之中,用畫筆將船難事件巨大的悲劇性渲染成對生命的拷問。死神面前,這些船員們仍舊在狂怒的海浪間尋找生的希望。他們雖然衣衫不整、情緒消沉、疾病纏身,卻成為了席裡柯畫筆下的英雄。他的畫筆從來不是王室貴戚的附屬品,卻始終是不屈不撓的平凡人物的點金筆。正如席裡柯期望的那樣,《梅杜薩之筏》一問世立刻引起了轟動,它刺中了法國政府的痛處,刺痛了法國民眾的心靈。畫面傳遞出的悲壯之美,促使人們思考生命所具有的無限力量,更加逼迫著政府當局直面錯誤、勇擔責任。

《梅杜薩之筏》反映出席裡柯對浪漫主義的獨特理解——浪漫根植於現實卻引人入夢。他試圖用壯美的表達方式向世界傳遞自我的意識,他的浪漫思想不是一朵伊甸園中的玫瑰,而是一叢岩石縫中的野草。除了這幅譽滿天下的畫作,席裡柯對現實的關照還體現在他對精神病患的持續關注。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席裡柯一生中兩次墜馬,罹患慢性結核感染病,飽受病痛折磨,所以他深深理解病人無望的心理狀態。1821年他從意大利回到法國後,開始對精神病患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將他們作為創作的主要對象。即使是在今天,時代仍然缺乏對弱勢群體的關注,精神病患更是被放逐在社會的邊緣,更不必說席裡柯所處的將精神病患看作瘋子、正常人對他們的鄙夷嘲笑屢見不鮮的時代。席裡柯卻能以悲憫之心,對他們遭遇的一切投以溫柔的目光。《患嫉妒偏執狂的女精神病患者》中的主人公沒有外人想象的可怖面容,反而透露出小心翼翼的神態、如履薄冰的恐懼。席裡柯的畫筆,讓我們第一次認真打量這些精神病患的容貌、仔細揣摩他們的心理。即使是瘋子,席裡柯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他真誠地走近他們、感受他們,又用畫筆記錄他們的真實狀態、還原他們的真實模樣。在這幅畫裡,我彷彿看到了另一位偉大的畫家——梵高。他也曾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也曾站在窗前仰望星空叩問生命的意義,他那星輝般的靈感也正是因為他弟弟特奧的理解與支持才得以迸發出絢爛的色彩。席裡柯的慈悲胸懷才使他的目光如此熾熱而溫暖,他看的是社會忘記看的,他看的是社會不願看的。他的浪漫主義,紮根於人們的生活,即使那生活苦不堪言、遍體鱗傷。

願浪漫主義的火光照向現實——席裡柯

蔣勳認為"浪漫主義的畫面充滿文學性,充滿詩意的暗示",事實也確乎如此。但是詩意之中不只有美好,還有痛苦,弗里德里希和透納表現的是天地之間的美好,席裡柯表現的則是每個個體都必須面對和承受的痛苦。席裡柯在畫面中寫故事,寫的是人世間的故事,他追求美好的方式不是篩去所有的災難與苦痛,而是以悲劇倒逼出人們發現美好的潛力。詩意原本是隨風飄揚的羽毛,痛苦的加入讓它得以迴歸堅實廣闊的大地。

在席裡柯身上,我看到的不僅是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前衛的藝術觀念,更是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斷反思。原本我很疑惑,這樣一個關注現實的畫家如何能得到"浪漫主義先驅"的名銜。在深入閱讀浪漫主義的相關書籍之後,我才明白,席裡柯身上有著其他人無法比擬的浪漫。其他浪漫主義畫家從原本就浪漫的人事物中尋找浪漫,而席裡柯卻從看似與浪漫毫不相關的人事物中尋找浪漫。前者做的是浪漫的再現,後者做的是浪漫的建構。席裡柯在一片廢墟之中建構美。面對災難,他剋制悲痛的情緒,從客觀的角度描摹真實的情況,力求悲劇的巨大感染力,引導人們在畫面中與他一同反思。藝術之所以能永恆,或許並不在於它的美永不消退,而在於它的意義永遠生輝。在歷史的長河中,席裡柯始終站在浪漫主義運動的開端,高舉著浪漫主義的火把,讓火光照向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