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智商是硬傷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看樣我們智商是硬傷。

成功後翻看他的成功軌跡,看樣都沒有出軌的跡象!

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智商是硬傷

精英人才

同樣是做社交電商,曾經在2014年風光無限的微店,今天被36氪爆料說已經不行了:

2017年下半年離職300多人,相當於團隊四分之一的人都走了,今年初就連微店的兩位技術合夥人——從騰訊加盟的吳道鈺和從百度加盟的馬飛——也離職了。

據說如今微店在微信內部的地位,已經從最高級的戰略級合作伙伴降了好幾級。

而創辦時間晚於微店的拼多多卻做的風生水起:

2017年初GMV 20億,到年底就竄升到100億,今年初又達到了400億。今年4月11日獲得了騰訊領投的30億美金融資,估值150億美金。

同樣是獲得騰訊的鉅額投資,微店曾經被馬化騰親自關照;而拼多多想要讓微信幫忙闢個謠都得不到支持,難怪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說“我們不是騰訊系”。看來想要當騰訊的親兒子,得先過張小龍這一關。

不過更令小內關注的是:為什麼曾經獲得過雷軍天使投資,馬化騰加持的微店創始人王珂,會在同一條賽道里,敗給起步更晚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呢?

王珂曾經在一篇採訪中說:

有時候,我們往往高估了一兩年的發展,而低估了未來十年發生的變化,低估了日積月累的進步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黃崢過去10多年的人生經歷,看他是如何日積月累,熬成資本追捧的創業紅人的。

段永平、丁磊、黃崢的三人行

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智商是硬傷

巴菲特與段永平

“坊間傳聞你是段永平的乾兒子?”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被這樣直接的問到,他並沒有直接的回答是或者否,而是說起了自己與段永平相識的經歷——2002年通過網易創始人丁磊介紹認識段永平。

當時的黃崢,是浙江大學混合班(竺可楨學院前身)的一名大學生,也算是學生中的精英了。

他大一就入選了浙大與梅爾頓基金會的合作培養計劃,這個基金會每年在中國、印度,東德,智利和美國的黑人地區選出5名學生,送上一臺電腦和全年的免費上網,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用郵件交流,然後每年大家飛到一個成員國,呆在一起10天左右開年研討會,一起討論國際民生問題,一起交流各國文化。

2002年的黃崢,即將從浙大畢業,赴美留學。丁磊主動聯繫黃崢是因為當時遇到了一個技術問題,恰好搜到了黃崢發表過一篇文章解決了這個問題,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再看2002年的丁磊,絕對是處於創業的生死關頭,網易在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巔峰上市,但泡沫破裂後,網易的市值直接從4.7億美金跌到了不到2000萬美金,2001年網易還被爆出了涉嫌會計造假事件,焦頭爛額的丁磊一度想賣掉網易,都沒人敢接盤。

2002年的段永平則已經徹底實現財務自由,他剛剛獲得美國綠卡,舉家移民美國,同時也開啟了他的投資事業。

段永平出生於1961年,丁磊出生於1971年,黃崢出生於1980年,老中青三代創業者,就這樣在2002年各自人生變數最大的一年相遇在一起了。

揭秘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他憑什麼能與巨頭打電商之戰?

2006年段永平與巴菲特一起共進午餐

隨後黃崢赴美留學,在全球排名第8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讀碩士,畢業時,他還曾諮詢過段永平擇業的問題,段指點他選擇了當時未上市的谷歌工作,而非如日中天的微軟。

另一邊,段永平在2002年4月也對丁磊伸出關鍵性的援手,斥資200萬美元,以0.16美元的均價買入大約5%的網易股票,這算是為丁磊的網易打了一針強心劑。而段永平這雪中送炭的舉動也讓他在1年之後就賺的盆滿缽滿——

2003年9月,段永平曾發了一封郵件提到他已出售了100多萬股網易股票,均價為35美元。而在2003年10月,網易的股價已升至70美元。段永平在網易股票上的一進一出,至少讓自己淨賺1億美元,還送給丁磊一個大大的人情。

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了“股神”巴菲特的午餐,成為了第一個這麼做的中國人,曾經轟動一時,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當時段永平還帶去了一位年僅26歲的年輕人,這個人就是現在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

揭秘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他憑什麼能與巨頭打電商之戰?

2009年黃崢再次參加巴菲特的午餐

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智商是硬傷

左 黃崢

可以說是段永平只動了動手指,就改變了丁磊和黃崢兩個人的命運。

雖然黃崢沒有直接回答是否是段永平乾兒子的說法,但他曾經明確告訴媒體:“老段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陳明永是大徒弟,沈煒是二徒弟,金志江是三徒弟,我算是下一代的四徒弟。”

黃崢上面提到的3位“師兄”陳永明、沈煒和金志江,如今分別是OPPO創始人、Vivo創始人和步步高的CEO。

黃崢與王興的二人轉

2003年,王興在美國留學看到了社交網絡的發展,果斷放棄學業回國創業。也就是在同一年,黃崢面臨著畢業後究竟是去微軟還是谷歌的選擇,被黃崢看做是“人生導師”的段永平對他說:

Google看起來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對你想要未來創業也是有好處的。去的話至少呆三年,因為一兩年是沒法真正進入重要的崗位真正瞭解這個公司的。

3年後,據說黃崢已經因為跟隨谷歌上市而擁有百萬美元身家。

2006年他還曾跟隨李開復回到國內創辦谷歌中國,但因為受限於外企的權限,最終選擇離職。黃崢離職前最後的工作是前往美國谷歌總部,去申請擁有改變搜索結果中顯示漢字字體顏色和大小的決定權。

雖然都是同齡人(王興比黃崢大1歲),但王興與黃崢沒有太多交集,他們的經歷也並不相似,王興並沒有可以依賴的人生導師,他更多的是自己在閱讀和思考。因此當王興和黃崢做重大選擇時,王興可能會更徹底和決絕。

比如他在2009年畫出互聯網“四縱三橫”之後,頭也不回的從社交切入電商領域;他的意志並不服從於馬雲或馬化騰,儘管曾經拿了這兩家的錢;當他涉足打車領域時,他也不會顧及自己與滴滴程維的舊誼。

王興的骨子裡透著野心;而黃崢卻被投資人成稱為沒有野心的人。

10年後的今天,黃崢卻藉著社交做起了實物電商,撿起了當年王興做團購時未完成的宏圖大業;而王興早就隱藏了自己在社交領域的夢想,做起了O2O的服務電商。

揭秘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他憑什麼能與巨頭打電商之戰?

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智商是硬傷

拼多多黃崢(左)與王興

拼多多已經是黃崢的第四次創業,美團也至少是王興的第三次創業,兩人都是創業老炮了。

王興今年初運用“閃電戰”策略搶佔網約車市場似是信手拈來;黃崢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計劃寫寫“殲滅戰和擊潰戰”、“集中優勢兵力打弱小的敵人”、“敢為天下後”等體現毛系戰略與段永平經營思路的文章。他們的技戰術水平可見非同一般。

在如今沒有邊界的競爭中,同屬電商領域的兩人日後必有一戰。

更何況,拼多多隻是黃崢想做的事業的一個表象。

黃崢的獨角戲

在黃崢的眼中,拼多多是在錯位與巨頭打電商之戰,那這家公司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

2016年黃崢接受記者李志剛採訪時曾經說過:

我覺得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佈形式,新的用戶交互形式,和新的國際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里。

在當時,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可能更適合去當阿里的CEO。

2017年黃崢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

巴菲特通過買保險向窮人集資,並通過複利賺到更多的錢;存不存在一些機制能讓窮人也能賣“保險”給富人,從而實現更精細化的反饋,週期更短的錢從富人向窮人迴流的循環呢?比方說,有一千個人在夏天的時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時候要買一件某種樣子的羽絨衣,寫聯名訂單給廠商……

2018年黃崢接受《財經》採訪時說:

拼多多是人的邏輯,我們通過拼團瞭解人,通過人推薦物,後期會過渡到機器推薦物。……淘寶是流量邏輯,主體是搜索,用戶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來滿足長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SKU有限,但要滿足結構性豐富。

可見黃崢在2016年到2018年的3年裡,其創業想法與打法也是不同的,2016年黃崢看到了一個機會,就是新的流量分佈形式帶來新的電商機會。

2017年他的想法更加具象化——利用互聯網蒐集需求進行反向定製(C2M),其實這種模式並不新鮮,畢勝創辦的必要商城在2015年就開始提及C2M模式,但一直不溫不火。

而2018年,可以明顯感覺到黃崢對拼多多的期待是機器推薦、智能匹配人與商品。

不過如今的黃崢,儘管經歷過10多年的創業,背後擁有段永平、丁磊、順豐王衛這樣一幫大佬支持,但拼多多依然面臨著很多質疑和問題——

投資人子柳曾深入體驗過拼多多這個產品,他說:

拼多多這個產品挺值得好好研究一下,裡面很多功能都直擊人心。

拼多多黃崢浙大優等生,02年幫丁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智商是硬傷

拼多多

1、新用戶登錄進來先給個紅包,然而分享才能領取。

2、很多商品都說還剩一人即可成團,然而買下來之後提醒你需要再拉一個用戶。

3、每天推出很多新品,第一個發起拼團的人免單。

4、你看了不買的商品,每天給你推送提醒。

5、滾動顯示“XXX又拼團成功一單”,製造熱鬧氛圍。

6、限時秒殺、簽到領獎、各種節慶,讓你欲罷不能。

7、一個SPU設定多個SKU,列表頁顯示最低價格,等你選中心儀的SKU,價格並不便宜。

這個產品比淘寶當年玩的溜,而且微信的規則幾乎全觸犯了一遍。

小內從拼多多這家公司看到了黃崢更多的矛盾點和衝突——

儘管黃崢自己不認為拼多多是騰訊系的,儘管他覺得微信不幫忙闢謠是因為騰訊有千千萬萬個兒子。但他不能否認的是微信已經在最大限度的忍耐拼多多的營銷了。

儘管他曾在博文中寫道“渠道有價值,貴的卻好賣”,但他轉身就在網上做了不需要任何渠道的低價拼團模式。

儘管他承認拼多多是Low的,初級的,卻堅持不做品牌升級,不做全品類擴張。(這一點倒是跟段永平反對多元化的理念很像)

儘管他說自己財務自由之後又創辦拼多多是想刷存在感,卻又在記者的追問下,說希望自己未來能轉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人員。

如今的黃崢,更像是在演一場獨角戲。大佬們給了他足夠的支持,對手也給了他足夠的關注,他也具備了成為主角的素質,就看下一幕,拼多多能否在奔向獨角獸的路上唱好這場“智能推薦+反向定製”的電商大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