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假日-(原創)記錄武漢方艙內外的那些真實感人的故事6


終於在心理諮詢師大嘴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去記錄那些新冠疫情期間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因為故事結局總是美好而難忘的,又因為看過一部叫做《羅馬假日》的電影,我姑且把這個故事叫做《方艙假日》。本人武漢市民,新冠患者,初中文化,第一次寫作,都是真實經歷,不喜勿噴。因為本人還在住院隔離,身體未全部康復,爭取每日更新。我這幾天有個想法,病好了想去捐獻血漿,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

6

方艙的第一天早上接到妹妹的視頻,看到妹妹,我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說話也一再中斷。妹妹強忍著,哽咽地安慰我說:不要擔心,你們這是輕症所以才轉到方艙的,你不要瞎想,自己要好好照顧自己,一定要好好吃飯,多吃水果,多喝水,好好聽醫生的話,要堅強些,你會很快就回家的。妹妹在電話那頭說,我在電話這頭已經泣不成聲。。。

大概在十點左右的時候,女兒視頻打過來,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狀態,以為女兒看到會受不了,會哭。然而恰恰相反,女兒第一句話就是;嗨!(還笑著跟我打招呼)你是不是在方艙呀?我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是不是小姨告訴你的。她說:不是呀,是新聞裡面說的,像你們這些輕症的全部去方艙。然後還說,讓我看看裡面是怎樣的。於是我拿著手機將方艙的環境,及我的床鋪和床鋪周圍給她看。還笑著對她說:怎麼樣,環境還可以吧,你看,我的床是在最裡面哦!比較安靜。

其實後來我知道,是妹妹跟我打完電話後,給女兒打了電話,讓她有了心理準備,所以跟我打電話時,她和我一樣是努力控制自己,不讓我擔心她。

其實那天,我身邊也有好幾個人,是拿著電話在那裡抽泣。。。我環顧了一下我周圍的病友,有比我年輕的,還有幾個婆婆。用隔擋板隔著的,我們這一格有14張床,全部住滿了。

方艙的大廳裡鋪滿了床,都用藍色的擋板隔成一小格一小格的。從外面走進來,一眼看去的就是一張張床鋪,一張張床鋪上都是坐著,躺著的患者,再就是被防護服,嚴嚴實實包裹的醫生和護士,還有靠著主通道和牆邊,臨時用簡易的桌子,拼起來的醫生的工作臺。

走出這個大廳,外面又是一個大廳,廳的左邊往裡走一點有兩臺插電的開水機,右邊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空空的。再往外走就出了艙門,艙門的左右兩邊都放了一排移動廁所,還有好幾個洗手檯。再走下十幾步臺階,就是洪山體育館門口的廣場了。

這是我從住院到現在,第一次走到室外,感受到外面的空氣,看見頭頂的天空。心裡怎麼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裡來,而且還是在這裡住下來接受治療。

沒有選擇也無法躲避,只能坦然面對,接受眼前的事實。告訴自己,我病了,我是一個有傳染性的病人,我必須要在這裡隔離治療,這是一場大的災難,殃及的不緊緊是自己。為了家人的健康,為了左鄰右舍的健康,更為了不辜負這些遠道而來的醫生和護士。

我漸漸的理解了,國家為何做這樣的安排,下這樣緊急的,不可違抗的“死命令”。依據患者的病情程度做出了劃分:

1 所有方艙用來,隔離治療確診輕症患者,及街道報備登記的未能住進醫院的患者。

2 所有指定的發熱門診醫院,用來收治微重症患者。

3“火神山”“雷神山”及金銀潭用來收治重症患者

所以按照國家命令,我凌晨被轉移到方艙,開始了我的方艙生活。感謝國家!感謝方艙!感謝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