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索姆河戰役中,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我喺村姑


索姆河戰役中,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我相信這是真的。

索姆河戰役,是一戰中最殘酷、最血腥的一場戰役。英法軍隊與德國軍隊共投入了300多萬軍隊,在短短的100天裡面有130萬人死亡,戰鬥的第一天有6萬人死亡,平均下來一天有上萬人死亡,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1916年,一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英法軍隊為了減輕凡爾登方向法軍的壓力,同時突破德軍防線,向索姆河地區的德軍發起了猛攻。而德軍在這一地區構築了非常強固的防線。

為了突破德軍的防線,英法軍隊從1916年6月24日起,運用猛烈的炮火對德軍防線進行了長達7天的狂轟濫炸。

7月1日,英法認為德軍的防禦設施大部已被摧毀,在早晨7時半時,開始出動步兵在炮火的支援下進攻德軍陣地。然而就在這第一天的進攻當中,英軍士兵傷亡就近6萬人。

進攻當天,主攻方向的英軍和法軍都順利地突破了德軍構築的第一道防線,可以,左翼進攻的英軍卻遭到了德軍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陣地的阻擊,傷亡慘重。

馬克沁重機槍,是在1884年時,由英籍的美國人馬克沁發明的,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但這款槍真正出盡風頭就是在索姆河戰役中。

德國人在1908年製造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並裝備在部隊中,但英法的陸軍部隊中卻未裝備類似重機槍。

德國的這款馬克沁重機槍用冷卻水來為槍管降溫。只要水和彈藥足夠,MG-08式重機槍就能保持很長時間的持續射擊,理論射速可以達到450發每分鐘。

在這樣強大的機槍掃射之下,英法士兵就像鐮刀收割麥子一樣被成片打倒。據統計,有5.7萬人被打倒在機槍陣地前,有2萬人當場死亡。

為什麼會傷亡如此多呢?

在一戰時期,英軍的主要進攻方式,還是採用以密集隊形衝鋒的方式進攻。這種進攻方式可以使以步槍為主要武器的英軍在衝鋒時保證火力的密集,同時也能給敵人以強大的數量壓力。但不幸的是,他們卻遇到了以馬克沁重機槍和火炮構成的強大火力的阻擊,大量密集衝過來的英軍士兵,在馬克沁重機槍的掃射下,成排成排的倒下。

由於敵我雙方已纏在了一起,英軍的炮火無法支援步兵,英軍只能採用前仆後繼的衝鋒。面對如潮水般湧過來的英軍士兵,又在重機槍的掃射下撲倒在陣地前面,德軍士兵感覺就是在屠殺一樣。

雖然戰爭會讓參戰士兵對殺人感到麻木,可是,這種單方面的殺戮,也讓德軍士兵崩潰。據後來倖存下來的德軍士兵回憶,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倒下,有德軍士兵就對著英軍士兵叫喊:撤退,不要來送命了。


摯守靜篤


索姆河戰役中的德軍動用了號稱“死神收割機”的馬克沁重機槍,掃射一番後,看到滿山的屍體,突然對著敵軍大喊“撤退”!原因竟然是……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當場精神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索姆河戰役,在1916年的7月1日爆發。這場戰役是法國元帥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發動的,英、法軍的目的是突破德軍的防線,最終目標沒有實現,但還是有效為德軍進攻凡爾登拖延了時間,並進一步削弱了德軍的實力。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法國元帥和軍事家

這場持續了將近五個月的消耗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之一的戰役,雙方參戰的傷亡人數也高達134萬。

索姆河地區屬於丘陵地帶,在這個地方進攻德軍,英、法軍並不具備任何優勢。德軍在地勢上依託地形構造形成號稱“最堅強的”防禦陣地,這三道陣地包括第一道陣地塹壕,即是沿陣地正面挖掘的供戰鬥用的壕溝;第二道則是坑道,甚至在前沿陣地還鋪設多道鐵絲網。德軍完全可以以少打多,即使進攻方有炮火支援,效能也遠遠不如平原區。

▲索姆河戰役英國士兵躍出戰壕

更何況德軍還有以“死神收割機”馬克沁重機槍,已經在陣地中恭候英軍的到來。1888年,馬克沁重機槍經過改進,槍彈改成用無煙藥槍彈,威力更加強大。馬克沁重機槍發明後,在戰爭中只要有其身影,則意味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重機槍出人意料的殺傷性的威力,能讓英法聯軍被撂倒一片,但是英法聯軍卻信心十足地向德軍進攻。

▲馬克沁重機槍

一切看似很平靜,在英法聯軍進入德軍預先設好的範圍,德軍突然架起了他們的致命性武器——馬克沁MG08重機槍,對著英法聯軍瘋狂掃射,幾乎上百發子彈就會從槍管射向指定目標,頓時正在進攻的英法聯軍的官兵們被成片成片地掃倒,似乎進攻者無一倖免。在哪個地方發起衝鋒,哪就會留下一堆屍體,當時不在意機槍用途的英法聯軍根本無法進行火力壓制。讓這場原本英軍並沒有什麼戰略目標的轉折戰,在一天內卻傷亡近6萬人。


據說現場的慘狀讓巡視戰場的英國官員痛心疾首:這哪是戰爭啊,分明就是一場屠殺。


當時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這些軍人也是人,戰前就是平庸善良的農夫或者工人,人心畢竟是肉做的,沒有誰生來就是冷血的,如此屍橫遍野的慘狀,或許德軍也是第一次見到,畢竟都是生命啊!德軍當場精神崩潰,這裡有虔誠的信徒,試圖祈禱這不過是一場夢,甚至有的在內疚懺悔。重機槍手看到這滿地的屍體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再進行廝殺而向英軍高呼“快撤退,不要來送死”!


即使喊出來,在這喧囂的戰場,真的能聽到嗎?


WarOH協虎


一戰的事兒咱不瞭解,不過解放戰爭時國共雙方的機槍手【很多時候】都射擊對方官兵的腿部。

我插隊的生產隊的隊長當年就是四野十縱的老兵,從東北打到湖南後因傷復員。他就是重機槍手,他說只要不是形勢太緊急,雙方一般都打對方衝鋒士兵的腿部,打躺下就行了。

問:為什麼?

答:都是農民孩子,幹嘛非得打死?


老貓1954


想想都覺得不可能,索姆河戰役中英軍在向德國陣地衝鋒的時候,不要忘了之前是對德國陣地進行過為期5天的猛烈炮擊,共發射炮彈100多萬枚,致使德軍損失慘重。

(看看這些炮彈殼)

不妨換位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德國士兵,被對面的英國人連續炸了5天,你身邊的戰友被炸死、炸傷,你整天躲在戰壕裡擔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麼時候一枚炮彈就落在了你的身邊。5天后,英國人又發射了25萬枚炮彈之後,才端起步槍衝向你的陣地,準備將僥倖的你殺死,而你終於可以將機槍架起,反擊對面的敵人。

所以,當英國士兵開始衝鋒的時候,德國人所射出的每一顆子彈都代表了他們強烈的怒火,射出的這些子彈是復仇的子彈。只有大量殺傷敵人,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德國人可不會以德報怨!

另外,在當時各國軍隊使用機關槍進行掃射的時候,並沒有把它們當成普通的槍械來使用,而是類似於火炮的射擊方式進行戰鬥。所以,在英軍距離德國陣地還有2000多米的時候,無數子彈就已經雨點般的傾瀉過來,從2000多米之外一直到德國陣地之前這段距離,成了英軍無法逾越的死亡之地,一天之內,數萬人在這片陣地中被射殺。

(正在衝鋒的英國兵)

在這場廝殺中,交織著槍炮的聲音,士兵的殺喊聲,受傷後痛苦的呻吟聲。所以,也許有一名德國士兵用德語高喊不要過來送死,但是你覺得有人能夠聽到嗎?即便某些英國士兵能夠聽到,在這混亂的狀態中,也難以準確判斷出這些外國佬喊的是什麼吧!

所以,德國人不會喊出:撤退,不要來送命的話。

哪怕喊出來,英國人也聽不懂。

還有就是,在這一天德國人的損失也非常大,估計有1.2萬人陣亡,雖然比英軍損失輕,但也是很驚人的。

索姆河戰役中,英國是可以避免造此巨大傷亡的。

早在馬克沁機槍研發出來之初,英國人對其優異的性能就大為讚賞,並最早裝備這種武器。

此後,在歷次殖民戰爭中,馬克沁機槍所創造的戰果也非常驚人,比如1894年,50名英國士兵依靠4挺馬克沁機槍成功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的攻擊。

在1898年的恩圖曼戰役中,英軍使用100多挺馬克沁機槍在幾分鐘之內就殲滅了2萬蘇丹騎兵,堪稱戰果驚人。

(恩圖曼戰役)

作為機槍的受益者,在索姆河戰役中,當英軍向德國陣地衝鋒的時候,卻忽略了對方同樣佈置了威力強大的機槍。

結果,這種曾經給英國帶來無上榮光的武器,在他們對手的手裡變成了屠殺英國士兵的利器。

究其原因,一戰之前英國的對手都是第三世界弱雞,所以在武器應有方面變得非常粗糙。而他們的對手德國正好相反,德國一直以英法為假想敵,希望通過戰爭將這兩個對手擊敗,完成其稱霸世界的野心,於是他們在武器應用方面精益求精,最求最大殺傷效果。

於是,在索姆河戰役中德國人給英國人好好上了一課!

所以,如果當時英國人能好好重視這個對手,是可以避免如此巨大傷亡的!


歷史風暴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確實有這麼個情況。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為慘烈的作戰。

特別是進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戰爭中,歐洲列強已經見識到了俄軍重機槍的厲害。

在俄軍重機槍的掃射面前,日軍傷亡極為慘重,甚至一天傷亡7000人之多,竟然讓日軍指揮官誤認為傷亡數字寫錯了,多寫了個0,應該是700。

而一戰前德軍的演習中,也發現了重機槍的強大威力。

德軍曾用2挺MG08重機槍交叉射擊陣地前的100個氣球。誰都知道,晃動且很小的氣球是非常難擊中的。但經過幾十分鐘的掃射,100個氣球被擊破了99個,可見重機槍的面殺傷能力。

在索姆河戰役之前,英法聯軍並非不知道重機槍的厲害,但他們錯誤的判斷了形式。

在總攻擊之前,英法進行了7天的飽和炮擊,使用了成噸成噸的炮彈,幾乎將德軍一線堅固陣地全部摧毀。

英法聯軍認為陣地既然被摧毀,德軍重機槍肯定也被摧毀大半,才開始了總攻擊。

沒想到,德軍早已做了充足的準備,重機槍多藏在防炮掩體中,或者躲在二線陣地。

在英法聯軍發動總攻之時,德軍所有重機槍全部從掩體中取出,迎頭猛擊。

以英軍為例,他們在炮火的掩護下,排成一列列的橫隊,向德軍盤踞的戰壕衝鋒。

遺憾的是,人總比氣球大得多。在重機槍交叉火力的掃射下,英軍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斃命。

而當年的火炮以曲射為主,直瞄跟隨步兵火炮極少,更沒有迫擊炮。

英軍面對德軍重機槍火網,根本無計可施,只能自殺性的一波波衝鋒。

1天內,英軍損失近 6 萬人。

當時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這些軍人也是人,戰前就是平庸善良的農夫或者工人,很多還篤信基督教。

見到無數英軍被殺,有的重機槍手掃射期間,突然精神崩潰,自殺身亡;有的重機槍手,則淚流滿面,不斷念聖經懺悔;有的重機槍手殺得手發軟,只能對英軍高呼“快撤退,不要來送死”!


索姆河戰役中,英法聯軍傷亡高達80萬人,僅推進 5~12 公里。


薩沙


真相是沒有,更多的是應該像媒體說的1名德國士兵海恩·塞弗羅回憶,他在諾曼底登陸戰時用機槍發射12000發子彈,打死2000名美軍士兵。前者是宣揚德軍在戰場上講求人道,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後者宣揚德軍戰鬥素質之高。然而,這些都是些扯淡的說法。




一戰中,交戰雙方多殘忍,氯氣、光氣、芥子氣這些化學武器都像常規武器一樣大規模使用,其中氯氣用量之大以致戰場都變成了黃綠色。在這種背景下,德軍從哪裡來的讓敵軍不要來送死的思想,有的只是殺的越多越好。就如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對敵軍冷酷無情,對德軍戰敗投降痛心疾首,這樣的德軍士兵才是當時的常態。後來的所謂當事人回憶,基本都是自我美化或者害怕追責而自我辯護,表示自己是被逼的,不是殺人魔。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情況也不可能。一戰時期的大規模交戰,戰場上硝煙瀰漫,炮聲槍聲震耳欲聾,幾米內喊話都不一定聽得清,更何況對著數百米以外的敵軍士兵喊話。此外,如果你喊德語,英法士兵又聽不懂。如果你喊英語,戰場上誰給你教的這幾句英語。所以,這種說法破綻百出,可信度太低。(S)


聯合防務




(索姆河戰線上的德軍機槍陣地)



(索姆河戰役中的英軍傷員)

查了一下資料,感覺還是謠言,唯一查到的一句來自德國機槍手關於此役的回憶是“我們只要開槍,裝彈,再開槍,再裝彈。他們成百上千地倒下,我們不需要瞄準,只要朝著密集衝來敵軍掃射就是”

索姆河戰役的作戰方案,原本提出於1915年底,主力是英國新組建的第四集團軍,作為助攻的是人員大大不足,由埃米爾.法約爾指揮的法國第六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亨利.羅林森彷彿就是協約國陸軍中的法金漢,他稱自己的戰略為“咬住不放”(bite and hold),同樣主張設定進攻目標應當有限,但關鍵在於大量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皇家蘇塞克斯步兵團的H.比德少校在日記中說,部隊中瀰漫著一股快樂,期待的情緒,黑格手中擁有1500門大炮,比凡爾登攻勢開始時的法金漢還多300門,他告訴手下的士兵:“你們只要把步槍拿在手裡當做柺杖就行了,當你們抵達賽普偉村(首日攻擊目標)時,你們會發現德國人都完蛋了,連一隻老鼠都沒有。

而在協約國軍對面,是已經嚴重減員的帝國第二集團軍,指揮官是頑固的比洛將軍。德軍的依靠主要是複雜巨大的防禦工事,縱深達到7公里,由3道戰壕組成,地下工事深達9米,包括藏兵洞,彈藥庫,擁有發電廠,自來水,通風設備,1916年7月1日,工時發動,首先是震天動地的炮擊,150萬炮彈傾瀉到了德軍陣地上,炮火準備完成後,英軍步兵揹負著人均30公斤的沉重裝備緩緩開始前進,隊形整齊,像“排列密集有序的保齡球瓶”,當他們按照演習中的指示,尋找帶刺鐵絲網工事上被炮火轟開的缺口。羅林森將軍認為,在德軍防禦火力已經被炮擊基本消滅的情況下,這樣的密集隊形也可以接受,因為新兵之間距離足夠近,會給彼此勇氣和信心。

然而,德軍主力在地下工事內沒有收到大的損害,炮擊一過,他們立刻進入陣地,多達200多挺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被迅速佈置完畢,處於密林和後方炮兵陣地中的德國大炮也就位,由於索姆河戰場視野開闊,地形平坦,只有少數起伏的丘陵,德軍的火力對密集前進的行軍呈現出“收割”的狀態,機關槍密集的射擊聲壓到了大炮的轟鳴,混雜了受傷者的呻吟和嘆息,以及瀕死前的尖叫,英軍的攻勢如同海浪撞上了岸邊的岩石。到了天黑時分,英軍有6萬人受傷,2.2萬人戰死,攻勢變成了屠殺,在博蒙.哈默爾,一個英軍步兵營在發動衝鋒後,半個小時之內,90%的兵力非死即傷。在入夜後,少數德軍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停止了射擊,允許英軍傷員們在戰友和軍醫的協助下離開這片屠場,而剩餘的少部分殘兵則龜縮在彈坑裡,精神崩潰,再次證明,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沒有任何指揮官有良策,能夠在面對對方修整完備的野戰工事時,能夠順利突破四英里還能讓部隊的傷亡率和士氣保持在一個可以繼續作戰的水平。

出乎意料的是,索姆河攻勢中,原本作為配角的法軍卻取得了一些進展,原因是法軍採用了福煦元帥的戰術,所有步兵輕裝前進,以排級規模機動前進,利用炮彈坑作為掩護,交替前進,法軍以損失2000人的代價,推進了幾英里,佔領了幾個村莊。

儘管索姆河戰役斷斷續續地打到了11月,但攻勢第一天就為整個戰役定了基調,英軍損失了50萬人,法軍損失了20萬,德軍損失23.7萬,正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A.J.P泰勒的話說,1916年是絕望,僵持的一年,戰場上只有兩種人人,勇敢而無可奈何的士兵,頑固的將軍,他們的努力只落得一個下場,徒勞無功。


用戶69792950182


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的戰役,但論最血腥且傷亡最多的一次戰役一戰中的索姆河戰役絕對得排的上號。這場戰役造成了參戰雙方134萬人死亡,其中英軍死亡58萬多人,法軍死亡34萬餘人,而德方死亡人數最少也有33.8萬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的一場戰爭。


最終結局是德國方面慘勝,而在這其中德軍能夠最終取勝,主要是因為英法兩國太過輕敵。當然這也不是唯一原因,某些方面的硬實力也是原因之一,比如在軍事層面,德國的某些武器還是較英法先進的,尤其是德國的“馬克沁”輕機槍,一袋子彈多達333發,它在這場戰役中創下了一個殺傷奇蹟,而又加上德國軍隊當時居高臨下佔有了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佔了不小的優勢。

而在這次大戰之後,坊間則流傳出了一個說法,那就是在戰役中德國機槍手曾經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當時傳出這句話之時,人們的第一個印象往往是難道德國的機槍手這麼博愛嗎?


但我們只要動動腦就知道,這肯定是不現實的,這次戰役的現場被稱為“地獄”,就是一活生生的絞肉機,地獄裡惡魔之間的較量,哪方又會仁慈而言呢?想都不用想,這肯定就是謠言。

我們再來大致看看當時戰爭場景有多可怕,就可以知道這種事不可能存在的了。

當時光是在德爾維爾的小樹林裡,喪生的官兵人數就已經達到了2萬人,在戰爭的中期英法德三國都已經筋疲力盡,但是誰都不肯後退,因此戰爭又持續了兩年多,在戰爭結束時,留下的彈殼已經堆滿了山谷,而死亡的人更是漫山遍野。


當時的英法顯然也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德國的差距,盲目讓士兵進攻,由於地形和武器的緣故,他們成為了德軍的活靶子。這場戰爭中有炮火的爆炸聲,有士兵的哭喊聲,千里焦土,一片煉獄,讓人充滿恐懼。

而前面我們也提到了這場戰役誰都沒後退,一直是在消耗,是持久戰,這樣長時期冷血的消耗戰怎麼可能會有溫情出現呢?

雙方是對手,戰友死在對方槍下的不計其數,他們都恨不得致對方於死地,士兵都已經殺紅了眼,每天都將近有數萬人死去,怎麼可能會在戰火紛飛的時候對對方說出這種話呢?所以這事大概率是謠言了。


夏目歷史君


據說索姆河戰役中,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兩次戰役可以載入史冊,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前者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後者稱為“索姆河地獄”,那麼,同時一戰的兩場戰役哪一場才是最慘烈的呢?我們讓數據說話。

凡爾登戰役:德國對法國,法國投入75個師,110萬人,德國投入50個師,125萬人,歷時10個月,法國亡15.6萬人,德國亡14.3萬人,最終,法軍一枚裝錯標尺的炮彈奇妙的擊中德軍炮彈庫,一戰中最大規模的爆炸最終讓德軍完敗。

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對德軍,英法聯軍投入兵力86個師,德軍投入67個師,歷時5個月,英軍傷亡42萬,法軍傷亡20萬,德軍傷亡63萬,最終德軍完勝。

由此可見,在傷亡人數上索姆河戰役是凡爾登戰役的10倍,由此也被成為一戰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這場戰役德軍重機槍創下了一天掃死英軍6萬人的記錄,由此可見,索姆河戰役才是名副其實的“絞肉機”。索姆河之戰是由法軍司令霞飛發動的,目標是給予德軍致命打擊,把德軍從法國領土趕出去,減輕對凡爾登要塞的壓力。

1916年6月24日清晨,英法聯軍向德軍前哨陣地進行了雷鳴般的炮兵彈幕射擊,6天時間內,發射了比開戰11個月還要多的炮彈——150萬發,場面驚心動魄,很多聯軍士兵半夜爬出戰壕,欣賞德軍陣地上煙火一般的爆炸火光。

本來,這場戰役是由法國發起的,作為聯軍,英國不得不參戰,雖然急需一場勝仗提升士氣,但是打仗的熱情並不高,沒想到的是,索姆河戰役正在籌劃階段,凡爾登戰役打響了,法國主力轉移,英國人成了主力,也就是最大的冤大頭。

連續一週的狂轟濫炸讓英軍信心滿滿,認為下面的戰鬥就是走出戰壕,到對方的陣地打掃戰場,進行一次大收割,但是有一個細節非常重要,英法聯軍的炮火準備沒有給德軍造成太大的傷亡,150發炮彈只造成德軍247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原因在於英軍指揮官海格講究轟炸的目標範圍太廣了,火力分散,德軍的塹壕又足夠深。

1916年7月1日上午7時30分,英軍軍官吹響了口哨,部隊走出戰壕,連日的雨水到處都是泥淖,英軍士兵軍裝和裝備上都沾滿了泥塊,每個士兵有66磅的負擔,2個砂囊、220發彈藥、一支步槍、兩顆手榴彈和其他東西,例如野戰電話、鐵鍬、鐵鎬、信鴿籠子等等,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動作的遲緩。

索姆河戰役初期,德軍並不被看好,人力、物力和裝備嚴重落後,英法393門火炮,德軍只有18門,英法933門中型、1655門小型機槍,是德軍的4倍,但是德軍偏偏重機槍多,因為重機槍射速快,浪費子彈,所以英軍沒有大規模裝備,動作拖沓的人海衝擊戰術、德軍強大的重機槍火力、大量的鐵絲網,是造成英軍巨大上傷亡的主要原因,重機槍配鐵絲網,簡直是步兵衝鋒的剋星,英軍排成一列列的橫隊,向德軍陣地衝鋒,而德軍的重機槍火力交叉,英軍士兵像割小麥一樣一排排的倒下去,而德軍的重機槍手,從來就沒有殺過如此多的人,這些軍人入伍前就是平庸的農夫或者工人,很多還相信基督教,看著無數的英軍倒在自己的重機槍掃射下,一波倒下一波衝上來,好像永遠打不完一樣,這樣的戰陣場面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承受範圍,最終,他們衝英軍大喊“快撤退!不要來送死了”,但是毫無用處,重機槍的掃射聲把這些有良知的聲音壓制下去,後面不明真相的英軍繼續排隊走向死亡。

這一仗的殘酷程度,讓參戰的希特勒多年後還刻骨銘心,他們班共有12個人,結果一天之內死了10個,就剩下希特勒和一個士兵,希特勒的袖子被子彈穿透,竟然躲過了死神。

有人問,英軍不是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大殺器——坦克了嗎?

的確如此,但那已經是1916年9月15日了,鑑於德軍火力的強大,歐內斯特 ·斯溫頓上校發明了一種自動推進的機器,類似於履帶拖拉機,要不是海軍大臣丘吉爾的大力支持,坦克恐怕還停留在圖紙上,1916年8月,共造出來49輛,駕駛員還沒有經過訓練,索姆河戰役英軍指揮官黑格將軍就把他投入戰鬥,撥給加拿大6輛,加上壞的,最終只有10輛坦克轟隆隆的向德軍開去,攻佔了一個村子,俘虜了300名德軍,僅此而已。

其實,英軍吃下如此大虧,與自己的短視不無關係,在一戰前,沒有迫擊炮等曲射火器可以毀傷輕重機槍,更沒有坦克裝甲車可以碾壓,有的只是人的肉身,所以重機槍在那個時代至關重要,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戰爭中,俄軍的重機槍早已經讓歐洲列強開了眼,在俄軍的重機槍面前,日軍一天傷亡7000人,戰後收拾戰場,日軍指揮官甚至認為傷亡數字報錯了,多寫了一個0,應該是700。

一戰前,德軍在一次演習中充分體會到了重機槍的強大威力,他們用2挺MG08式重機槍交叉射擊100個氣球,這麼小的氣球在晃動情況下,普通步槍很難射中,但是在重機槍面前毫無困難,共有99個被擊穿,所以,德軍配備了大量的重機槍,而英法聯軍卻為浪費子彈而糾結,這就是短視的代價。

到1916年11月戰役結束,英法聯軍的戰果是佔領了11.3公里長48公里寬的狹長地帶,80萬傷亡還來這麼點成果,簡直毫無意義,法國指揮官霞飛的軍事經歷隨著索姆河戰役而告終,黑格將軍經歷了狂風暴雨般的批評和指責後,反而升為元帥,英國首相阿斯奎斯為戰敗負責,辭去職務。


葛大小姐


答:如果說一戰時期的凡爾登戰役稱為“絞肉機”,那麼索姆河就是新型武器的較量場。說實話這是一場傷亡慘重又沒有任何結果的戰爭。當然主帥要負很大的責任。英軍陸軍元帥黑格在本次戰役中的錯誤指揮導致大量士兵陣亡,從此有了“索姆河屠夫”的稱呼。那我來簡要的複述一下戰爭的經歷過程。

一、英法聯軍的如意算盤

索姆河在凱爾特語中的意思是“寧靜”,但是在一戰時期它註定是不寧靜的。1914年10月德軍攻下艾伯特和亞眠,曲線進軍巴黎。法軍也正面對抗,為突破德軍防線,1915年底,英法兩國制定了聯合攻擊計劃。法國將軍霞飛提出的索姆河攻勢計劃得到了英國遠征軍司令黑格的認可。當時計劃1916年7月1日發動進攻。原本他們計劃利用人數優勢將德國拖入消耗戰 。

1916年6月24日協約國對德軍防線發動了長達6天的炮火覆蓋,發射炮彈150萬發。他們想的是德國已經被打掛了,可以去接收陣地了。

二、大張旗鼓的偷襲戰術

7月1日,英軍發動了奇怪的進攻戰術。英國第四集團軍在羅林森將軍指揮下,由英國第三集團軍第七軍左翼掩護從馬裡庫爾到艾比泰之間的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突擊,10萬軍隊幾乎是肩並肩向前推進,而德軍從戰壕裡突出,進行射擊。這次使用的是馬克沁機槍。1600德軍憑藉交叉火力一天下來就殺掉了5000英軍。但是英國主帥依然不聽繼續進攻。

三、百萬人喪命,坦克橫空出世

在英國遠征軍黑格的頑固指揮下7月2-3日英國右翼和法軍佔領了德國十七軍的第二道防線,法軍一度佔領巴爾勒 比阿什等重要據點雙方進入了絞殺戰。7月中旬開始雙方加大投入英法聯軍達到51個師飛機500架、德國31個師飛機299架。到了9月3日聯軍法國第十集團軍和英國第五集團軍投入戰鬥,9月15日18輛新的怪物“坦克”投入戰鬥。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坦克。9月25日德國人發展了對付坦克的辦法,用小口徑炮加機槍和手榴彈對付坦克終於擋住了聯軍的攻勢。

11月之後大家都打累了,無兵可用了於是戰鬥結束。英軍戰死42萬。法軍20萬,德國損失67萬。

這是一戰時期典型的陣地戰。當有人會想那是的情境,說了那麼一句話“我坐在地板上,一瓶接著一瓶喝酒,注視著黑洞一般的未來”

戰爭的殘酷,所謂的,撤退!不要來送命!這都是後來人的虛構的場面。戰爭就是你死我亡,沒有仁慈,沒有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