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西瓜的第一個瓜要摘掉,留第二個瓜,第一個瓜長不大,是真的嗎?

老周說三農


這真滴是正確滴,非常正確!

看到這個話題,我想起最初在某個鄉鎮發展大棚西瓜時的場景。


這個鎮的幾個村地處渠河邊,土質砂性,是一片沖積帶,水利條件優越,非常適合栽培西瓜。當時也是為了開展"一村一品"工作,專門在這幾個村找了多家做帶頭戶,由我們單位做技術指導。

我們專門培訓各種植戶,進入田間教怎樣育苗,怎樣整枝,怎樣授粉,怎樣留瓜,可總有另類,留了根瓜,最後都後悔了,我們來了解一下西瓜是如何留瓜的,留根瓜為什麼後悔。


一,西瓜花的發生

西瓜是雌雄同體異花作物,一般是在主蔓的第3節出現第一朵雄花,在5–11節出現第一朵雌花,然後每隔5–7節再出現一朵雌花,是典型的蟲媒花植物。

二,西瓜生長勢與坐瓜的關係

西瓜品種眾多,但按其熟性可分為早中晚熟三個品種。不同的西瓜類型和品種,它們的生長勢和坐瓜有著明顯的差異。一般來說,早熟品種生長勢比較弱,坐瓜的節位比較低,但坐瓜率高,瓜比較小。

中晚熟品種生長勢強,坐瓜的節位比較高,但坐瓜率低,瓜大。


徒長時坐瓜晚並且低,瘦弱的形成瓜早但小。這兩種情況都須及時調整,該控旺的控旺,或摘幼瓜促長,再選擇留瓜。

三,西瓜葉面積和瓜大小的關係

西瓜葉面積的大小,素質,維持時間的長短對西瓜的大小起決定性的作用。凡是葉大而多的西瓜植株,容易坐瓜且大,口感好。反之則不易坐瓜且小。

四,西瓜坐瓜節位和瓜的關係

西瓜不同節位所坐的瓜,最後形成的重量有很大的區別。一般的規律是,第一節位也就是第一朵雌花所坐的瓜,也俗稱根瓜,瓜很小而以主蔓第2–3,側蔓第2朵雌花所留的瓜最好,大棚西瓜也就是瓜位大約在植株1米左右的高度時最好。


這是經過大量實驗所證實的,西瓜低節位所結的瓜,由於當時正處於營養生長的旺盛期,葉數少,功能葉面積小,光合產物少,而且主要的營養供給葉片和莖蔓的生長,瓜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不足,那肯定長不大,單瓜重和單位面積的產量明顯降低,且瓜的品質非常低劣,空心皮厚現像非常多見。

但又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留瓜節位太高,那個時候的葉片數和葉面積都非常大,但瓜也不是很大。因為此時雖然功能性的葉片多,但由於光合效率低,葉片因呼吸消耗的營養也多,供應瓜個生長的養分也就相應的減少了,單瓜重和單位面積上的產量不能相應增加,且品質低,果肉鬆軟,俗稱為"青蛙肉"。


因此,調節西瓜的營養生長和選擇合理的節位留瓜,是提高瓜重和畝產及品質的重要保證。

其實,植物的這種著生位置與果實大小的關係,在動物身上也會表現出來。如豬下崽,頭一個豬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墊窩豬",很難長大,最好的就是中間的崽,都個頂個的好。

最後說一句,在我們做實驗的那幾個村,雖然後悔了,但以後改整後都發財了,在省級電視臺都有專門報道過,那時的客商雲集,來自全國各地。現在離開那裡有近二十年了,有時好懷念曾經的那些美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