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專家不解,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相比城市人的審時度勢來說,農民多少顯得有點“固執”,而且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也需要更久的時間,這點在生孩子的觀念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早在十多年前,必須生個兒子的觀念在城市當中,已經沒有那麼強烈了,很多城市人都接受了兒子女兒都一樣的觀念。但在農村,在農民的觀念裡卻不是這樣,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如果這輩子沒有兒子的話,那簡直算是“滅頂之災”。為了要兒子,農民也是想盡辦法,甚至各種偏方土方都使上了,也確實,經過一番折騰,不少農民都如願以償了。到了現在,兒子養大了,新麻煩卻出現了,面對農村近年來的光棍潮,不少農民都急得直撓頭。

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專家不解,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年,農民一直依靠的兒子養老在農村變得越來越不靠譜。別說讓兒子養老了,有農民甚至需要為兒子拼一輩子,到了六七十,還得去工地上打工補貼兒子。現實面前,很多農民生兒子的想法慢慢的變弱了,尤其是在農村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身上,這種觀念已經消失了。現在農村生活好了,農民也考慮起了二胎,在規劃要二胎的農民當中,多數人都希望能生個女兒,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對於農民前前後後這種反差,專家也表示農民的變化有點難以理解,幾年前還在千方百計要兒子,現在沒生呢,就希望是女兒,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專家不解,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1、女兒比兒子貼心

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養女兒是給別人養的,養兒子才是給自己養的,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雖說女兒養大了,肯定是要嫁出去的,但人不在家,心卻在家。在農村,最常見到的就是不管是平時還是逢年過節的,女兒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回孃家看父母,卻很少見到兒子帶著兒媳婦兒大包小包的給父母送東西的。就算偶爾兒子回來了,也是要從家要東西。如果農民有個大病小災的,願意在身邊伺候的,基本上也都是女兒。有時候就算農民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女兒也不會抱怨髒和累,心甘情願的忙前忙後,別說兒媳婦兒了,兒子都很難能做到這些。

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專家不解,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2、養女兒精神壓力小

現在農民的思想已經很開明瞭,不少農民已經開始換角度思考問題了。一般來說,如果是兒子的話,農民早早的就要承擔比較大的精神壓力,很早就要規劃著給兒子攢錢了,就按照農村現在的情況,攢的晚了,攢的少了,絕對連個彩禮都付不起。如果是女兒的話,這種壓力就小多了,農民完全可以花更多的錢在女兒的培養上,畢竟不管城市還是農村,準備婚房,婚車那些大件兒都是男方的事情。至於說女方,家裡條件好了,多給點陪嫁,條件一般了,就少給點,沒有什麼硬性要求,所以養女兒和養兒子相比,心理上的感受就不一樣了,養女兒更自由,精神壓力也小。

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專家不解,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當然,婆媳問題也是讓農民改變觀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農村,兒子“娶了媳婦兒忘了娘”的事情不少,況且農村本身就不像城市,婆媳分開住,平時離得遠,矛盾也相對較少。農村基本上都是一家人住在一個院子裡,且不說誰對誰錯,萬一婆媳划不來的話,整天家裡邊都要鬧得雞飛狗跳的,日子過得也鬧心。正是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原因下,農民普遍開始追求生女兒,也顧不上老輩農民所說的“無後為大”了。農村興起“生女兒”潮,專家不解,農民為啥不說“無後為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