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了什么


中医学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了什么


相隔时间不长,两大官媒出手,评价并呼吁:拯救中医!人民日报网《给民间中医留一条生路》,从中国中医传统优势、发展及现状进行了高度概括,有点有面,说理透彻,让人口服心服。

又,新华时评以题为《让祖国医学的古树更加生机勃勃》发文,高屋建瓴地倡导中华文化和中医药学要古树开花,生机勃勃地发展。

如此高大上官媒齐齐发声来拯救中国中医实属罕见。估计这样的声音也只是开始,媒体先声夺人后,必有更大的官方动作和政策相伴随。

官方媒体适时发言,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此次重大疫情灾难所催发的公共舆论之声,汇集成一种心理趋向,反射到社会现象之中,让官方震惊,让官媒自省。

这不能不说是又一次中国社会自下而上的改革之声。

中医药学在这一次疫情救助中显现的巨大优势,用实践的力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她既能让国人为之振奋,也能让世界为之瞩目。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再次强大和复兴带来了巨大机遇。

病毒疫情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灾难是难以估计的。痛定思痛,如果说此次疫情,让国家从上至下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不朽的生命力,那么说,获得的现世财富和精神价值比疫情的损失更加不可估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就是中国古圣先贤积淀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她能为民族复兴而奠基,为国家强大而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中国给世界人民提供福祉而开辟道路。

中医学此次有作为、有担当,成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开路先锋。妙在于危难的契机能让国民更加清醒和认识。当然,在清醒的认识中,除了激动、欢呼、振奋、激励与自信外,更要有对当下现状的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种种阻碍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合理的法律、条例及各种歪风邪气进行清晰地把握和了解,否则,我们又会丧失机遇,悲剧还会一次又一次不停的上演。

人民日报网中谈到:一个重要的理念是立法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引领法律,法律捍卫道德。如果一部法律不但不维护道德,反而破坏道德,那么这就是一部恶法。恶法带来的后果,比无法还要坏。

非法行医的法规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不符合道德,不符合情理,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故应废除之。

由此理还可以推定:对国家或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有哪些限制和障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不是需要应该仔细审查一下?

中医药学此次的危机所映射是全部的中华文化的危机,因为中医学知识只是中国传统文化魁宝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中医与整个传统文化是血脉相连的关系,是一个整体。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方方面面,概括的说,有诗、礼、乐、教等,有道统、教统和政统,细致和谐统一,都是道德教化的国宝。她先于法律而存在,却对国家法律具有引导、立标和校正的作用。因此,与提倡发展中医原理一样,同样需要对各种限制和阻碍中国传统文化的条条框框予以大力破除之。

此外,网文中还说:

古代民间中医十分发达,哪里需要什么执照、学历,能治病就行。他们的立足生存之道靠的就是疗效和口碑。

文章狠批了唯身份论,唯学历论。倡导:

破除学历、职称等僵化的、过高的门槛限制,解放思想,因势利导,打开一个通道,只要确认其真能治病救人,就鼓励扶持他们参与到中医药事业中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医政部门以学历、身份等外在条件把人家堵在合法大门之外,不让人家合法,然后再以非法行医的罪名来查处人家,这样一来民间中医就没有任何出路。

由此可见,一条僵化的官僚法律可以让闪闪发光的中医药学销声匿迹。那么,推而广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心性修养觉悟的文化,"传道、授业、解惑",要有勤恳老实的治学态度,坚定的心灵修养,恒定追求真理的力量和弘道救人的奉献精神,若要完成这样的积累、过渡和升华,没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力量和问学力量是难以为继的。正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外在的身份证明、学历、职称等都不是至关紧要的。

蔡元培先生治北大的理念可为范例,他广揽天下英才,归于一校,不论名声身份和学历,只凭真才实学,才成就了北京大学百年来的勃勃文化教育生机。

现在大学用人体制是,非名校博士不取,非外国学历不用,没有优秀成果论文不理等等。尤其是教师年轻化,用人标准一条红杠。请问,除了高校犹如工业制造一样,盛产博士硕士本科文凭外,这些年轻的学子有何社会阅历?有什么心境修养和道德精神,又如何能真正理解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生命性知识完全不同于国外,犹如中医不同于西医一样,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实人生体验,从一个懵懂的学生盲跳到教室的讲台,所能传播的文化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学校用人体制,不是也应该检查和改革一下吗?

能真实传承知识的除民间文化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大学和研究机构。那么,为什么不能网开一面,让民间私立大学进行蓬勃发展呢?为什么高校文化名人与民间文化学者有如此大的鸿沟,不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呢?这不同样是人民日报网文

所说的:

离开了民间中医的肥沃土壤和勃勃生机的创造力,没有了民间中医对中医知识的普及传播,而只保留高高在上的庙堂,正是中医走向衰微的重要原因。

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亦复如是,其心一,其理同。

新华时评所倡导的"让祖国医学的古树更加生机勃勃"一样,扩而大之,也应该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古树生出新芽,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局面。

中医学从中国古代《易经》和《黄帝内经》发展而来,《易经》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文化的源头,中医药学被新华时评定义为同世界其他医学一样的先进科学,"中华医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愧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也是道出同源,理出其心的,同样也是先进的科学文化的一部分。

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的修养理念和超越人生世俗的精神观念,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都远胜于西方文化的功利主义、现实主义和局部利益。这从中医药学已得到鲜明的佐证,也从文化内核上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文化的生命观、道德观、文化观、教育观、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建设国家的航标,是立法的标杆,是国家和谐共生的基础,同样也能为世界人民带来崭新的生活价值观念。因此,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要将中国文化继续潜藏或将她埋藏。这次中国疫情之后,也许国家最为重大的事情,就是要全面恢复和勃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全国民众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来进行我们自己祖宗先贤文化复兴、建设和发展,已刻不容缓!

(注:文中的黑体字皆为官媒网文里的文字。)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