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稱帝前,當時唐朝厲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了?

ann-安大官人


在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在位時,當時的太子李建成身邊的確是有不少厲害人物的,比如唐朝名臣魏徵,武功蓋世的齊王李元吉也歸附於他,那麼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的李世民,怎麼會最後勝出,奪得帝位呢?

下面由丫丫來分析一下:

直接原因

不管事前李世民是怎麼做的鋪墊,他是靠什麼樣的手段,但是讓他登上帝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7月2日早上,就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起經過玄武門,準備進宮見唐高祖李淵時,李世民帶著一幫人突然竄了出來,慌亂中李元吉被李世民一箭射死,同時太子李建成也被李世民再亂軍中殺死。隨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前往李淵處報告,說太子和齊王想要作亂,已被秦王誅殺。

這樣,李淵除了李世民外,所有的兒子都沒了,此時李世民兵強馬壯,李淵就是不傳給她也得傳了。

除此之外,李世民能把握好這次時機,也有以下原因:

李世民久經沙場

李世民常年征戰沙場,可以說唐朝的江山基本都是他打下來的,李世民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沉著冷靜的應對能力。在整個玄武門事件策劃和執行中,他都表現的非常冷靜,心理素質相當好,而太子和齊王在相比之下就缺少這種能力,特別是在玄武門對陣的時候,齊王嚇得竟然連弓都拉不開。

李世民的情報工作非常到位

其實在李世民決定要對太子李建成動手前,李世民就已經收到了太子和齊王密謀要對李世民動手的消息,並且就是這份情報讓李世民決定要反擊。而反觀太子那邊的情報工作就要差許多了,在李世民制訂了整個計劃並且開始實施的時候,太子那邊毫不知情。

李世民向李淵告密說太子淫亂後宮,李淵決定要召太子入宮當面對質。其實這只是計劃的一部分,然而太子那邊卻一無所知,以為真的只是去對質,沒想到這一去等待他的竟是親弟弟的奪命箭。可見太子雖然勢力強大,但在情報工作上做的不如李世民好,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最終成功登上了皇位,而且在他的統治下唐朝走向盛世。雖然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李世民的能力就註定了他會在“奪謫之戰”中勝出,不管這件事是否光彩,他確實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輝煌的時代。


丫丫說史


題主所說的唐朝最厲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個人同意這個觀點,當然我們先要自我否定掉“成王敗寇”的這種認知。

支持李建成的有裴寂、王珪、韋挺、 李綱、 竇軌、 裴矩、魏徵、馮立、 謝叔方、 唐憲、 羅藝、 薛萬徹等。

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遲敬德、侯君集、秦叔寶、程知節、張公謹、張亮、屈突通、長孫順德為之效死。



(李建成和李世民劇照)

看看兩方面的人才對比,圍繞在太子身邊的都是一些世家、貴族門人。

裴寂,聞喜裴氏,李淵老鐵;韋挺,關中韋氏之後,後來這個人還得到了個“韋半城”的美名,可見韋氏勢力之強悍;竇軌,那更了不得,外戚;裴矩,隋朝老臣,其背後的政治資源更是雄厚驚人。

古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什麼叫民心,其實就是這些世家貴族之心。

他們穩了,王朝的階層架構就穩了,天下就穩了,李建成手上拿的是多麼好的牌啊!

反觀李世民這邊,盡是一些破落子弟、寒門庶子。

長孫無忌,關隴破落貴族之後,在舅舅家討飯吃著長大的;房杜二人,落魄書香門弟之後;秦叔寶,山東著名響馬;程咬金,巨寇大匪出身。。。

(程咬金畫像)

但是,笑到最後的卻是李世民,為什麼?

真的是“有心算無心”,李世民的做法就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先下手為強”。

李世民在與李建成的權鬥中,可以說是全面落於下風。

古人講究“長子繼位制”,李建成本身就具有繼承大位的名份,被立為東宮以後,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招收人才來充實東宮,他的實力擴充得非常快速。

李世民被任命為天府上將,開府儀同三司,他也同樣有了招收人才的權力,天策府同樣發展壯大起來,但是李世民依靠的是寒門庶族,形成勢力,向上攀爬。

這也是名份問題啊,天策府再厲害,那也是隻是為征戰四方而建立的,李世民是沒有繼承大寶的名份的。

天下有點見識之人,或者是世家名門,都不會認為李世民有上位的可能,這就導致了李世民必須依靠個人的魅力來與李建成的名份優勢相抗衡。

“俄而突厥寇邊,太子薦元吉北討”。——《新唐書》

(突厥入侵)

引爆“玄武門”這個炸藥桶的就是這個事件。

公元626年,突厥軍隊入侵大唐,他們駐紮在黃河岸邊,攻打烏城,太子推薦李元吉率兵出擊。

李元吉向李淵提出,要徵調天策府的猛將、文臣以及軍士,一起北上抗敵。

這是一個陽謀啊,出兵抗敵、保家衛國是每一個國人的義務,就算貴為二皇子的李世民更應該有這個覺悟。

所以他根本無法拒絕李元吉的徵調申請。

不同意,那就是擁兵自重,同意了,那李元吉就能名正言順進行“釜底抽薪”之計,將天策府文臣猛將抽掉一空。

從理論和歷史事實來說,李世民以其他的那些四梁八柱根本無法破掉這一招陽謀,結果當然只能直接用“暴力”來破掉這一招陽謀,這才發生了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苦思定策)

我們常說的“能動手的就別吵吵”,李建成這一邊還在絞盡腦汁,搞陰謀陽謀呢,李世民這邊早已經不跟你玩這個了,直接一頓亂拳,就把老師傅直接打死了。

這種直接“刺殺”的手段在政治博弈中,是很違反規則的。

因為在政治規則中有一個著名的術語叫做“對等效應”,就是說,你對我做了什麼,那麼我也可以用相同的手段來對付你。

當然,李建成也不會復活過來了來進行報復,但是從這一點上來說,恰恰是天策府眾人已經沒有辦法來應對了,所以才會挺而走險。

如果你有辦法來對付,肯定不會這麼幹,畢竟沒有發生事變之前,結果誰知道呢?

風險還挺大的呢,也就一次機會,你失敗了就完了。

李世民這麼幹,李建成就變成了“死非其罪”了,《新唐書》和《舊唐書》裡描述李建成是如何如何的陰險,其實還真比不上李世民的暴虐。





(玄武門事變)

相反,李世民的這種“死非其罪”的做法,就給他的後世子孫開了很壞的頭,看唐朝皇帝都是怎麼上位的,就知道危害所在了。

其實,中國人的道德觀念普遍偏向勞苦大眾、偏向弱者的,正是因為如此,李建成倒是獲得極好的名聲,就和秦朝的扶蘇公子一樣。

所以就有人說了,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那大唐肯定會更好更強大。

其實不然,李建成更親密於世家貴族,就算他不親密,但是他必須要依靠世家貴族來鞏固皇權。

(開科舉)

從這方面來看,李世民的上位,他的那一套治國理念——開科舉,大力提拔寒門庶族,這跟他出身天策府有很大關係,上位前或者上位之後,他都必須靠寒門來與世家貴族相抗衡。

就這樣,科舉從此變成了常態,這就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這也是李建成做不到的,個人還是支持李世民。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李建成突然間就失敗,是因為中了李世民“擒賊先擒王的伏擊之計”!作為大唐王朝的兩大政治力量,李世民和李建成身邊都不乏能臣猛將,二人更是勢均力敵。

兩者相比較李建成的團隊成員多來自於關隴集團,要麼是世家大族要麼是前朝官吏,裴寂、韋挺和竇軌等那個不是實力雄厚。

反觀李世民身邊的人多是些破落貴族,寒門子弟和響馬匪寇。例如長孫無忌便是來自關隴集團破落貴族,房玄齡和杜如晦則是落魄士子,秦瓊則是山東響馬等等!

雖說李世民的團隊出身上整體質量比李建成的團隊質量差了些,但是這也不妨礙李世民最後反殺太子李建成,成了大唐王朝的接班人!

那麼為何李建成會敗給李世民呢?

單從出身上李世民就低於李建成一等,在“嫡長子繼承”的制度下,李建成的身份地位是名正言順的。

作為太子的他更加有機會擴充實力,而且加入李建成陣營的人背後的實力是李世民手下比不了的。

除此之外李建成為帝國的建立也立下過不少功勞,奠定了他在朝廷的地位太原起兵隨李淵奪長安,擊退突厥進攻平定劉黑闥等。

參與朝廷軍國大事贏得了大唐王朝上層階級的支持,只要不出意外李建成必定是大唐王朝未來的接班人!

一切都是李淵埋下的隱患,出於對李世民的虧欠。

他在支持李建成作為繼承人的同時,還是給了李世民非分之想的希望。

這是剛剛建立的大唐王朝,不可調和的內部分權矛盾,隨著李世民南征北討立下赫赫戰功,李淵曖昧的態度給了李世民機會。

冊封其為天府上將開府儀同三司,有了更多機會和太子分庭抗禮。

權利是個好東西得到了又怎會輕易放棄,李建成為察覺到了但是卻沒能夠做到痛下決心心狠手辣。

當身邊臣子魏徵等和兄弟李元吉的勸說,李建成或許出於對自身的過度自信,錯失良機最終被反殺。

威脅是相對的當面對李建成的步步緊逼,李世民也在積極應對然而死局出現了。

趁著北方突厥來犯李建成來了個釜底抽薪,請命李元吉出征並借調天策府李世民帳下文臣猛將,這可給李世民出了個大難題。

同意了自己便成了沒牙的老虎任人宰割,不給就要揹負個擁兵自重的罪名。被逼無奈之下只能使出殺手鐧,“斬首行動”就此斬開。

為了誘騙李元吉和李建成入宮,李世民先是向李淵報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並要殺他滅口的事情。

於是李淵通知建成元吉,第二天進宮議事。第二日李世民帶著手下悍將在玄武門等著,李建成由於過於輕敵帶著李元吉便要入宮。

他的自信來自於宮中守衛是自己人,卻不知道玄武門守將常何已經被李世民收買。

那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不妙,剛要返回被李世民叫住李元吉拉弓反擊,不料太慌張沒射中。

而李世民一箭擊殺李建成,而李元吉也被趕到的尉遲恭殺死。

李建成手下聽說後領兵前來救援,看到二人首級後才紛紛潰逃,而後尉遲恭入宮李淵被迫,最終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後讓位!

李建成本來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奈何因為自己的麻痺大意丟了性命。

也許是太過於自己自己優勢明顯,沒有對威脅到自己的李世民痛下殺手,而後自己手下被收買最終遁地無門。


闕魚肥



玄武門之變是決定李世民命運的一次巨大冒險,李世民為什麼要冒險?

說明他沒有優勢了,甚至處於劣勢,所以才鋌而走險。

但李世民處於劣勢不代表當時唐朝的厲害人物都在太子身邊。

只能說太子和李元吉在李淵的支持下,將李世民這方的厲害人物給趕走分化了個七七八八。

想瓦解李世民秦王府小集團勢力,使其成為沒有實權的皇子。比如用金帛招誘尉遲敬德、段志玄、李安遠等秦王府大將,不成功就陷害。尉遲敬德就被下過詔獄,將程知節外放為康州刺史,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謀士則是因為李建成的干預,被逐出秦王府。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元吉藉著率師拒突厥的機會,“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也就是說要走了秦王府不少大將和兵馬,要奪李世民的兵權。

原來的力量對比,還比較平衡。

李世民有秦王府私甲。

李建成則“私召四方驍勇,並募長安惡少年二千餘人,畜為宮甲,分屯東宮左、右長林門,號為長林兵”。

李元吉同樣“募壯士,多匿罪人”。

李世民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等驍將。

李建成有薛萬徹、馮立,

李元吉有謝叔方等戰將。

李世民佔據上風,但李建成和李元吉加起來,也不至於落於下風。

但玄武門之變時,隨著李淵的支持默許,李建成和李元吉通過各方方法要架空李世民,所以他們佔據了上風,而李世民不得不放手一搏。

但要說當時厲害人物基本在太子這方,就扯淡了哈,只能說雙方力量對比的平衡被打破了。


宋安之


這個命題不太正確,應該說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下都是人才濟濟,李建成的手下有王珪、魏徵、韋挺、 李綱、 竇軌、 裴矩、 馮立、 謝叔方、 唐憲、 羅藝、 薛萬徹等。

李世民則擁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遲敬德、侯君集、秦叔寶、程知節、張公謹、張亮、屈突通、長孫順德等人。相對來說,李世民陣營的人才質量更高些。儘管如此,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還是擁有許多優勢,可是為何他沒能笑到最後?

1.李建成太子之位雖然讓他在奪位之爭有很大優勢,但是也使他麻痺大意最後丟了性命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並且立李建成為太子。名分已定,讓李建成在奪位之戰中佔有很大優勢,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

其中最不利的就是身為太子,李建成再不用衝鋒陷陣,他和李淵一樣穩居大後方。這樣的結果導致他無法建立軍功,也錯過了網羅軍事人才的機會,使他在日後與李世民的對決中缺少優秀的大將。


而李世民則憑藉著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既建立了赫赫戰功,還趁機網羅了大批人才尤其是軍事人才,這些人才成為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的骨幹力量。

另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使他繼承皇位名正言順。他得到了皇帝、朝中大臣和後宮嬪妃的大量支持。

正因為擁有如此巨大的優勢,使李建成麻痺大意,放鬆了警惕,沒有早日解決掉競爭對手李世民。

比如有一次李淵和李世民到齊王府,李元吉安排了刺客準備幹掉李世民,但是被李建成制止了。這倒不是李建成心慈手軟不想殺李世民,而是他覺得自己優勢明顯,犯不著用這種非常手段解決李世民,畢竟這樣殺死李世民不好向李淵交待。

還有魏徵當時也是李建成的手下,他多次勸說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是都被拒絕了。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對李世民說:“如果太子採用我的計謀,又怎會落到今天的地步!”

甚至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向李淵狀告李建成穢亂後宮,李淵準備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世民對質。這個消息被張婕妤探知,她急忙通知李建成讓他第二天不要入朝。李元吉也勸李建成託病不去。但是李建成拒絕了,他說如果不入朝怎麼了解情況。

最終李建成在巨大優勢的支撐下,信心滿滿地走向了鬼門關。李建成可謂是成也太子敗也太子。

2.李世民的策反工作更有成效

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有一句經典臺詞: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其實人才一直都很重要,特別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爭奪皇位,雙方都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為此雙方除了培養自己的人才勢力,還把眼光放到對方陣營,策反對方的人才。

在這方面李建成完敗於李世民。李建成雖然十分重視收買李世民陣營的人,但是他的策略不當,李建成把李世民陣營的高級軍官作為收買的主要對象。

比如李建成曾經派人送了一車金銀珠寶送給尉遲敬德想收買他,但是被拒絕了,尉遲敬德還把這事向李世民彙報。後來李建成又用重金拉攏李世民的另一員猛將段志玄,也沒能成功。

反觀李世民的策反工作則十分務實,他把策反對象鎖定為李建成陣營中的中下級軍官。

比如李建成陣營的常何、王晊都被李世民收買。常何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負責守衛玄武門,王晊是李建成的心腹,他向李世民透露許多李建成的情報。

從雙方策反的成效來看,李世民比李建成高明多了,李建成把策反目標定為李世民的高級將領,這些人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很難收買。李世民的策反工作則高明多了,他選了李建成陣營中佔據重要崗位的中下級軍官,這些人忠誠度比高級將領低,但是又能掌握到核心信息,具有重大的價值。

3.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向李淵狀告李建成穢亂後宮其實暗藏殺機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突厥進犯大唐,李元吉主動請纓去抵抗突厥,他趁機抽調李世民麾下的猛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等。

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李世民決定反擊,他向李淵狀告李建成穢亂後宮。李淵決定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世民入朝對質。

以穢亂後宮告李建成的狀,看起來好像是李世民黔驢技窮的表現,因為宮廷醜聞這種事,除非是抓姦在床,不然很難證實。其實這是李世民真正高明之處!

一是這種宮廷醜聞皇家不願意張揚,因此李淵只召集了少數大臣、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來對質,這樣跟隨李建成入宮的人不多,提高了伏擊李建成的成功性。

二是可以麻痺李建成。它會使李建成認為李世民已經毫無辦法,只能用這種下三濫的招數來誣陷自己。而李建成身正不怕影子歪,大可以放心上朝和李世民對質,最終結果將證明李世民是誣告,那麼李世民的政治生涯就結束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就穩了。

正是在這種自信的心理支撐下,李建成拒絕了張婕妤和李元吉不要入宮的建議,跳進李世民設下的圈套。

4.李世民身經百戰,他出色地指揮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身經百戰,在他一生的戰爭生涯中,除了晚年徵高句麗鎩羽而歸,其他戰役他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場戰鬥,李世民出色的指揮才能使他最終贏得了勝利。

4.1李世民率領九名心腹帶兵埋伏於玄武門

李世民以李建成穢亂後宮為由,引誘李建成進入圈套後,李世民又精心佈置了政變現場。



玄武門之變當天的值班將領是已經被李世民收買的常何。於是李世民提前帶著尉遲敬德等九名心腹,伏兵於玄武門。

4.2玄武門之變當天李世民身先士卒射死了李建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毫無防備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臨湖殿時發現情況不對,於是調轉馬頭準備回府。

這時李世民從後面追趕上來,李元吉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由於心慌沒有射中。李世民卻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隨後在尉遲敬德的幫助下殺死了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的結果可以看出李建成由於做了太子後久疏戰場,他來不及做出反抗就被射死,李元吉作為一名驍將還是做出了反抗,只是他的心理素質不過硬,箭法有失水準。李世民由於一直征戰沙場,保持了高超的武藝和心理素質,因此一舉將兩位對手殺死,為政變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4.3被歷史掩埋的主戰場:太極宮

由於李世民篡位後篡改了歷史,他故意將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戰場從史書上抹去了,這就是李淵所在的太極宮,這裡才是最重要的戰場。



縱觀歷史上的政變,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控制或者殺死當時的首領,許多政變失敗就是沒有做到這點。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最後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沒能控制住他們的父皇。

因此史書記載的玄武門之變時李淵還在泛舟湖上,明顯是不符合邏輯的。李淵作為帝國老大,在天子腳下兩派武裝發生了血戰,他怎麼可能一無所知還在泛舟湖上,並且一見到尉遲敬德就乖乖地交出權力。

因此,真相就是李世民派兵進入太極宮,控制住了李淵,這樣萬一玄武門戰場失利了,李世民還可以挾天子令諸侯。

手下人才濟濟的李建成最後被殺,實在不是他無能。借用電視劇裡的臺詞: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李建成只能感慨自己命運不好,遇到了不世出的天才李世民,既生成,何生民!估計是李建成最大的心聲!


雨夜讀史



最關鍵原因在於李淵的縱容。

是的,大家沒看錯,李淵確實縱容了李世民;李元縱容李世民的原因並不是李淵有多疼愛李世民,而是李淵希望李世民與李建成互相牽制。

隋煬帝楊廣登上皇位對於李淵來說,最大的刺激並不是楊廣取代了楊勇,而是楊廣成為太子以後,隋文帝死的不明不白。《隋書·后妃傳》裡繪聲繪色的描繪了楊廣是如何“弒父”的,要知道楊廣當時身份可不是次子,而是太子。

當然,《隋書》裡關於楊廣繼位的描繪未必是真的,但是從種種史料看,楊廣弒父這個傳聞早在楊玄感造反時就已經流傳天下了,之後十幾年裡關於楊廣是如何弒父,又是如何“以蒸父姬”的種種民間傳說層出不窮。

要知道在古代皇權獨大時代,無論是升斗小民還是高官貴戚,大家都愛相信小道消息,民間流言而不願意相信官方說法。


李淵也不可能例外。

所以,對於李淵來說,他最忌憚的絕不是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冷血一點,自私自一點說,對於李淵來說,對他這個皇帝最有利的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鬥到他駕崩。

所以,就算李世民心態平和不想與李建成爭,李淵都會想辦法讓李世民和李建成爭鬥,更別說李世民原本就野心勃勃了。

這裡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大家知道唐朝負責管理首都行政事務的最高級別的官員是什麼嗎?

在唐玄宗改革前,長安分為萬年縣和長安縣,而這兩個縣縣令的頂頭上司是誰呢?雍州治中。

因為關中從東漢開始就屬於雍州,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唐初雍州牧這個雍州最高官員都是親王遙領,並不設一個真正的雍州牧。

而真正負責管理長安縣和萬年縣的是雍州牧名義上的助手雍州治中。


而在武德年間,誰是雍州牧呢?李世民。而誰是雍州治中呢?李世民妻子長孫氏的母舅高士廉。

正常情況下,如果李淵真的要限制李世民,那麼他就不可能把長安的行政事務交給李世民妻子的母舅。

高士廉因為自己外甥女原因,他可以說是天然的秦王黨,洗都洗不掉那種。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李淵真的要限制李世民,為什麼讓高士廉擔任雍州治中?李淵又為什麼不把雍州治中職務交給李建成的親信。

李世民擔任雍州牧,高士廉擔任雍州治中,真正難受的是太子李建成而非李淵。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沒有李淵刻意縱容,也就沒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的基礎。


蘭臺


首先,這個問題有一錯誤。



太子李建成,身為嫡長子,不但沒有任何過失而且為大唐作出不少貢獻。要知道李淵起兵之前大多數兵馬都是由李建成於河東招募而來的。其後又剿滅軍閥劉黑闥,平定山東。武德元年(618年)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之後又打了幾場仗,但畢竟身份已經不一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多數時間都是留在京城。李建成在朝廷中可是大受好評,被看好是下一任皇帝,且有齊王李元吉的輔助,勢力遠比李世民強大。

但說厲害的人都在太子李建成身邊,就違背史實了。相比李建成在內輔佐李淵處理朝政,李世民長時間在外征戰沙場,幾乎每場大型戰役都參與,可以這樣說大唐一半以上的功勞歸功於李世民,掌握軍中大權,贏得了北魏末期以來勢力強大的關隴勳貴軍事集團的支持,又在虎牢關之戰中一舉擊敗王世充和竇建德,奠定了其在中原一帶的軍事威望,被封為天策軍,開府招賢。

此過程中更是收穫了一大批有才幹的人,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文臣武將。李建成雖也有魏徵,薛萬徹等人,可以說這兩人這在能人將士應該上勢均力敵。

可有一個轉折點-玄武門之變,致使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死亡,秦王李世民被封為太子,並繼承皇位,成為最大的贏家。

公元626年7月2日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設計進宮,途中經過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直接率領一群人衝了出來,見人就殺。李元吉被嚇得彎弓射箭,想要射死李世民,但卻由於緊張連弓都拉不開,被尉遲敬德射死,而李世民也看準時機,直接把李建成射死。

第一:李世民膽識過人,殺伐果斷。

李世民南征北戰多年,有了豐富了作戰經驗,膽識過人,面對李建成步步緊,決定先發制人,汙衊李建成淫亂後宮,致使李淵下令要李建成次日進宮對質,自己則連夜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準備發動致命一擊。

第二:李世民軍中戰神,實際掌握軍權。

李世民曾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想要得到李靖的幫助,李靖雖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把此事告知與眾,選擇了中立。原本在玄武門駐守的將領常何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被李世民策反了。而皇宮禁軍那可是跟李世民一起打過仗的,視為戰神,妥妥的轉向李世民的陣營。


第三:李世民的情報功能很強大。

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剛剛想要對李世民動手時,卻因情報被洩露而李世民所知。讓李世民有時間佈局引其上鉤,而對方卻沒有絲毫察覺。

第四:李建成太過自信,輕視李世民。

李建成先往玄武門的時候,魏徵和李元吉都覺的這是個陷阱,不應該去。可李建成覺的常何是自己人,有他作保障,沒有什麼問題。也正是因為這不可能出錯的地方可卻因常進叛變而改變,最終輸的一塌糊塗且丟了性命。

個人認為李建成和李世民軍事才能和政治才幹都很強,只是李建成多多少少有點成為太子就後顧無憂的,沒有好的情報系統,輕視李世民。但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都在這場奪位之爭中取得勝利,一個漂亮的華麗轉身,成為一個明君,開創了貞觀盛世。


夏目歷史君


關於玄武門事變,一直眾說紛紜,因此,有必要把與玄武門事件有關的前後事情敘說清楚。

一,李淵起兵。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次年,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據《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太原造反是出於李世民的謀略。太子李建成喜飲酒、女色、畋獵。齊王李元吉多有過錯。二人不受高祖喜歡。世民功勳日盛,李淵多次有意以世民代建成為太子。但終未成行。

秦王李世民在外屢立戰功,先後被封為司徒、尚書令、中書令、天策上將軍之職,位在諸王之上。

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妒嫉,聯絡齊王李元吉,開始對李世民發起明明暗暗的進攻。

二,李建成`、李元吉對李世民的陷害。

李淵嬪妃眾多,爭相交結皇子以固己位。李建成、李元吉交結嬪妃,其中最主要的是張婕妤、尹德妃,誣陷攻擊李世民。

李世民不交結嬪妃。且拒絕嬪妃的某些不合理要求。

於是,嬪妃日夜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壞話。

有一次,李元吉預備在寢室裡刺殺李世民,被李建成攔下。

李建成招募二千餘名勇士,充當東宮衛士。、:

太子建成不斷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壞話。有一次打獵,他將一匹野性烈馬讓李世民騎,想摔死李世民。

有一次,李建成夜召李世民飲酒,差點毒死李世民。

李元吉要李淵殺李世民。李淵沒有答應。

李建成和李元吉暗中將一車金銀器收買秦王大將尉遲恭。被尉遲恭嚴詞拒絕。又要刺殺尉遲恭,未果。

李元吉又誣陷秦王大將程知節,把程知節調去康州。

李元吉又收買秦王大將段志玄,段志玄不肯從命。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通過李淵,把李世民的兩位主要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調去外地。

借突厥入犯,李建成推薦李元吉掛帥出兵,李元吉請求調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瓊等人及秦王帳下精兵。:李建成李元吉計劃借出徵送行時,殺李世民,並尋機坑殺尉遲恭等人。

另外,李元吉還打算殺了李世民之後,再殺掉李建成,自己做皇帝。

三,李世民部下意見。

面對險惡形勢,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三人最先提出先發制人,殺李建成李元吉的意見。

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殺建成元吉。李世民猶豫不決。說:"我知道禍事將臨,但不忍骨肉相殘。我想等他們動了手,再起兵討伐他們。"

尉遲恭說:"……如果大王不肯採用我的主張,我就逃身荒野草澤,不留在這裡,任人宰割!"

長孫無忌說:"我也要跟他們去,不能再待候大王了。"

秦王府幕僚一致要求秦王採取行動。

於是,李世民上奏李淵,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嬪妃淫亂,並要殺害自己的事。李淵通知建成元吉,明天進宮議事。

四,事變經過。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4日),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丶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段志玄、屈突通、鄭仁泰、杜君綽、劉師立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感覺到了變化,立刻調轉馬頭,準備回府。李世民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荒,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由於心急,一連三箭都沒有將弓拉滿,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尉遲恭帶兵趕到,士兵箭射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就在這時,李世民的馬受驚,跑入樹林,李世民被樹枝刮下馬來。李元吉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尉遲恭趕來,李元吉奪路想跑,被尉遲恭一箭射死。

李建成部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率二千精兵,與秦府兵激戰。直到尉遲恭提著建成元吉的首級給他們看,這些兵才潰散。馮立、薛萬徹、謝叔方逃走。

尉遲恭見李淵,報告事變情況況。李淵問裴寂,蕭瑀、陳叔達怎麼辦?三人說:"建成元吉沒什麼功勞,嫉妒秦王,加害秦王。秦王功蓋天下,得人心,陛下如果立他為太子,委以國家大事,就不會生事端了。”李淵說:“好。這正是我的心願啊!"便頒親手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處置。各方安定下來。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被殺害。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全部沒入宮中,後成為李世民的後宮組成部分。

7月5日,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

對太子原來的屬下,如魏徵、虞世南、褚亮、馮立、薛萬徹、蕭叔方、姚思廉等,一律赦免,加以任用。

9月3日,高祖頒佈詔書,將皇帝位傳給李世民,自為太上皇。

次年,改元貞觀。

從以上的敘述可知,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是被迫發動的。雙方的人才,李世民一方比李建成一方要強得多。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厲害的人也不都是在太子一邊,還有一些中立的。京中文官這塊太子佔優,武官這塊,李世民佔優。唐初這種格局,無論李世民還是李建成最後總得死一個。

玄武門之變動用武力擊殺,這也是下下策了,沒辦法的辦法。在前期政治鬥爭中李世民佔不了優勢。而李淵這人吧,說實話是一步一步把這倆兒子逼到這個分兒上。

按功績來說,李建成也不差,前期戰功也很大,後期角色的問題,做後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李世民不用說,軍功卓著。這倆人加上李淵屬於創業合夥人,不同與普通父子關係。

李淵的操作是,日常放縱李世民,各種封賞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而這邊又幫著太子打壓李世民,關鍵李建成是要往死裡起碼殘里弄李世民,李淵最後又和稀泥。我感覺吧,他內心一方面想讓兄弟和睦,一方面又希望李建成繼位,一方面又怕虧欠李世民,就在這種和稀泥的情況下,矛盾只能越來越多。

在政治上沒法取勝的李世民,最後只能通過軍事政變達到目的,而且風險極大,別管計劃的多周密,如果李建成沒死,李世民基本可以玩完了。所以,只能說被逼的走投無路的李世民,決定孤注一擲鋌而走險,殺死了處處占上峰的李建成。

所以,在這件事上,不用總是誇李世民多果斷,也不要說他無情無義,只不過是政治上被打壓的沒有還手之力,然後鋌而走險的行為而已,加上運氣挺好。即使上類似的小股部隊突殺政變的也不少,好多都失敗了,這種事兒,出一點兒岔子,哪怕走露一點兒風聲,結局都是悲催的。


Damonshui


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建成跟李淵講:李世民這小子,身邊有了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輔助,他不會願意久居人下,還請父親將這二人趕出秦王府,禁止他們相見。

素來就對李世民不滿的李淵,採納了李建成的建議,並將秦王府的官員逐漸外派出去,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舊唐書·杜如晦傳》: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因譖之於高祖,乃與玄齡同被斥逐。

此時,明面上東宮李建成的勢力,是要大於秦王府的勢力。

再加上,李淵和李元吉也是偏向於支持李建成,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為何還能在玄武門之變中取得勝利呢?

1、李世民和李建成矛盾的激發

李世民戎馬半生,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又曾經許諾他,自己當上皇帝后,便立他為太子。

而李淵真的當上皇帝后,立的太子卻是李建成,所以,李世民對於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的行為非常不滿。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

李世民的這種不滿,落到李淵眼裡,便成了潛在的威脅。

武德四年,李世民東征竇建德、王世充,得勝歸來後不久,李淵卻開始對李世民威望過勝感到擔憂:“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如果說,這件事是李淵平和三子紛爭的一種敲打,那武德七年,李淵對李世民的斥責,就徹底讓李世民意識到自己要想在和李建成的鬥爭中取勝,恐怕要使些手段了。

武德七年七月,李淵把三個兒子叫到一起,他當中呵斥李世民:當天子並不是有些能力就能做到的事情,你再怎麼著急,該是你的才是你的!

【“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何急耶?”】

李淵的這番話,不僅沒有緩解三兄弟的矛盾,反倒是李淵藉助李建成打壓李世民的做法,加劇了雙方對抗的程度。

2、將計就計

前文提過,李建成在打壓李世民的過程中,採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想要架空李世民。

而光光調離謀士,李世民手下的大軍依舊是巨大的威脅,恰逢當時突厥入境,李建成就跟李淵建議,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執掌兵權,李淵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議。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會突厥鬱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

當東宮更丞王晊把這個消息告訴給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知道如果此事成真,自己勢必性命堪憂,他讓尉遲敬德帶著武器去找房玄齡、杜如晦,好尋求一條翻身之道。

房杜兩人意識到,現在已經到了非常時刻,需要行非常之法。

3、先下手為強

李世民的非常之法,是告訴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結小人要謀害自己,而且他倆還和李淵的寵妃有私情。

《舊唐書》:“建成、元吉又外結小人,內連嬖倖,高祖所寵張婕妤、尹德妃皆與之淫亂”。

李淵驚呆了,這是什麼套路?

但驚訝過了,李淵雖然明知這多半是李世民在給李建成按罪名,李淵卻不能任憑李世民到處亂說,便答應李世民,明天我會叫他倆來,親自詢問。

因為這是家醜,李淵不會在朝堂上過問,只會在中華殿這種平日君臣閒聊的宮殿裡問話,所以,李世民只要提前安排好人馬在李建成的必經之路上即可。

李建成此時的勢力雖然要比李世民強一點,但奈何李建成壓根就沒想到自己老爹叫自己去開會,路上李世民卻早已埋伏好了,打算一舉擊殺李建成、李元吉。

《舊唐書·李建成傳》: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

等到李建成到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壓根就沒給李建成反應時間,便把他和李元吉一起射死了。

李世民這快、準、狠的操作,導致李建成手下的勢力趕到到玄武門時,見到的也只是已經死去的太子。

這種局面下,東宮衛的人馬縱然壓制住了李世民的手下,卻也只能看著玄武門內自己主子的屍身,表示無能為力了。

畢竟,太子在時,他們可以仗著太子的勢力,和李世民分庭抗禮,這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主子未來是唐王朝的皇帝,自己這麼做,可以從大義和利益兩個層面上獲利。

而當太子死去過後,自己等人雖然還算太子黨,但無論是調集人馬,亦或者殺進玄武門去,都不太現實了。

綜上,李世民能夠在皇權鬥爭中取勝,一靠秦府門人的支持,二靠自身在朝中樹立起的威望,三靠出其不意,打了李建成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資治通鑑》

【2】《舊唐書》

【3】《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